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詩人是誰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詩人是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導語:如果沒有南唐的淪落,或許李煜還是那個“嚼爛紅絨,笑向檀郎唾”的風流公子。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詩人是誰,歡迎閱讀參考。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詩人是誰

一、李煜的生平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自號鍾隱,徐州人。因其是南唐最後一位皇帝,世稱“李後主”。青少年時代,在中主李璟的蔭育下,度過優遊卒歲的享樂生活,養成豪奢的習慣,但其感情細膩,南唐濃厚的宮廷文藝學術氣氛,給天資聰慧的他以極深的影響。961年,南唐遷都洪州,他被立爲太子留金陵監國,同年6月李璟死,他即位金陵,開始偏安江南15年的帝王生活。其間,遭受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劇,造成極大的精神創傷。975年,宋軍攻至金陵,李煜肉袒出降,次年,被宋軍押至開封,白衣紗帽待罪明德樓下,辱封“違命侯”。入宋後,被軟禁在“賜第”中。因其詞含亡國哀怨,令宋太宗銜恨在心,978年,派人將其毒死,時年僅42歲。

二、李煜的詞作

李煜早期的作品以反映沉溺聲色、縱情逸樂的宮中生活爲主,如專寫美人口的《一斛珠》,寫與小周後偷情的《菩薩蠻》等。其豔詞雖不脫“花間”舊格,卻也寫得真切率直,直白淺露的述說,已見相當的功底。不過,李煜的不檢點的個人生活很快就煙雨空濛了。

李璟死,李煜在金陵做個偏安一隅的小皇帝。在經歷了人去屋空的家庭不幸後,李煜對小王朝的內外交困的局面不能不正視了。沉痛的離愁別恨成了他的心緒;哀婉陰鬱的感傷成了他的基調:“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搗練子令》)顯然,這之後的李煜,大不同以前了。他已從描繪外界的事物轉入內心情感的表白,孤獨,惆悵,無奈,難以明言、牽腸掛肚的茫然而又抑鬱。那沉痛的心情化爲這一首:“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然而,這並不是李煜詞章中最感人的部分。

隨後的李煜,由皇帝突然變成了階下囚,三年的囚徒生活,使他飽嘗了煉獄之苦。蒙受國破家亡、苟且偷生的奇恥大辱,時時遭人譏諷,常常以淚洗面的李煜,真是“往事不堪回首”了。他悲痛的寫道:“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那追念故國、痛念江山的情懷,再也壓抑不住了,李煜的心情很亂,很困惑,在《浪淘沙》裏他這樣寫道:“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又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時候的李煜,已經是一個充滿了懷戀、悔恨、悲憤、哀愁的人了!

縱觀李煜詞作,即可分爲這三個時期:寫宮廷享樂生活的;寫離愁別恨的;抒發亡國之悲的。當以第三部分成就爲最高。

三、李詞的境界

前人對李詞的境界多有評說。清沈雄《古今詞話》說,後主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爲千古詞壇的“南面王”。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爲士大夫之詞。”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

顯然,李煜前期的詞作充滿歌舞宴飲、粉黛衩裙的宮廷氣息,思想意義是不高的,很可以看到西蜀詞派的繼續。但是,不能不說的是,李煜後期的詞作則有着感人的藝術力量,那是唐五代任何其他詞人所無法比擬的。這是爲什麼呢?“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李煜天性柔弱,在詞的創作中,容易引發聯想,加大感情容量。李煜又是嗜佛的,在抒發個人哀傷時,自然萌發人生悲憫之念,給人以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雖說,在詞中所表現的人生愁恨只是個人的情觸,然而血淚寫成的不朽之作,無疑反映了人類悲憫的普遍性,爲歷代讀者所共鳴。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李煜用清雅樸實的格調,在藝術上創造的傷感境界,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顛峯!

四、李煜的性格

史書記載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爲高談,不恤政事。”其實,李煜是個性格柔弱、多愁善感、思想極其細膩的人。他善於從身邊或自身捕捉思想素材,歌以詞章。無論是在養尊處優的皇子生活中,還是在後期的囚徒生活中,都可以看到這一點。這種性格使他易於接觸女性,也樂於接觸女性。並且對詞章、音律、書畫方面頗感興趣,而與政術權變方面並無一點長進。李煜是個天生的藝術好材,卻不是個政事的料子。可惜,李煜的個性發展並不順利,因其長在皇家,處在末世而不思國事,誰都會認爲這是個聲色犬馬、活在靡靡之音中的、不恤政事、十足昏庸的驕侈好色之徒!其實,李煜柔弱喜文的性格早就告訴世人,他是個李白,而不是曾國藩。假如讓李白當皇帝,他一定是個十足的花天酒地的傢伙,而曾國藩卻生就是個當官的好材料。幾百年後,滅了南唐的趙宋同樣也出了位這樣的皇帝啊。李後主和宋徽宗,兩人如出一轍,不過嗜佛,一個尊道;一個喜詞,一個好詩;一個喜歡小周後,一個喜歡李師師;一個國亡被毒死,一個國亡被折磨死。難怪元代脫脫撰《宋史》《徽宗記》,不由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是的,他們都不是當皇帝的料。

封建君主的世襲制,使得有德不可居,有種方可居。李煜作爲中主李璟的兒子,作爲冊封的太子,在李璟死後,便自然要繼承皇位。然而,正是他的弱項。面對虎視眈眈的北宋,李煜終於體味了“小國皇帝不如臣”的滋味。慶幸的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寫作,這實在是今天我們仍然提到他的最直接的理由了。柔弱的李煜,年年向宋納貢,以求苟安江南;時時向佛祖叩首,以求神明保佑。這是一個精通政事的`皇帝做的嗎?寫着哀傷的調子,能感動雄心勃勃的北宋嗎?彈上美妙的一曲,能讓趙宋就此罷手嗎?

五、李煜的啓示

李煜亡國了。但李煜是愛國的。李煜是個“故國不堪回首”的感傷者,是個悲天憫人的大悲者,是個無可奈何的哀嘆者。在文學上,較之易安,更有“哀蒼生,哀生靈”之博大精深;在政治上,至少比樂不思蜀,還是稍好一點的!

李煜做了皇帝,是悲劇的開始。讓善良的哈姆萊特去復仇,無疑是一個歷史的嘲弄。而李煜便是這個哈姆萊特,他終於不堪重負的倒下了。讓玫瑰長成薔薇,不是玫瑰的錯,是命令的錯!李煜的性格決定他本來只屬於一個詩人!

李煜的悲劇,除了讓我們否定世襲制以外,更深層的涵義應該是“用人”及“發展”的問題:就用人來說,當“盡其能,用其才”;就發展來說,當揚長避短,正確的自我設計。沒有正確的自我設計,對個人,對社會,都是一種無法挽回的損失!

六、後人評說

李煜是位藝術天分極高的帝王。他工書善畫,精通音律,詩詞文賦無所不能,尤以詞作突出。他好聲色,喜浮圖,爲高談,少機謀,不務國事。然而,其高深的文學造詣,無疑使其成爲唐五代詞作最高成就的代表者!洗盡鉛華的直白抒懷,令李易安尊崇倍至。難怪王國維歎爲觀止,後主有哀盡天下蒼生之胸懷!難道僅僅是個“亡國奴”、“階下囚”嗎?再次解讀李鍾隱,當有新的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