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先秦詩人李斯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先秦詩人李斯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下面是先秦詩人李斯的文學作品,歡迎閱讀了解。

先秦詩人李斯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李斯散文現傳四篇,計爲《諫逐客書》、《論督責書》、《言趙高書》、《獄中上書》。其中作於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的《諫逐客書》,是傳誦千古的名篇。當時韓國爲阻滯秦國的進攻,謀求耗蝕秦國的國力,故而派遣水工鄭國入秦修灌渠。後被察覺,秦王嬴政遂在宗室大臣的慫恿下並不明智地頒佈了逐客令。李斯爲客卿,也在被逐之列,於是作此文,意欲諫止逐客。文章站在跨海內、制諸侯,成帝業的戰略高度,緊緊抓住秦國利弊得失這一要害立論,起首即開門見山: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 言詞委婉而意旨鮮明;接着就援引自春秋前期 繆公求士 至戰國後期 昭王得范雎 ,四百餘年間秦國發展壯大的史實,從正反兩方面極論 以客之功 ;再以當前喜好非秦所產的`四方享樂之物,而與取人則 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作對比,指出 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的錯誤,然後經過分析,順勢極警醒地強調這種錯誤的嚴重性: 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 求國無危,不可得矣.全文立意高遠,議論恢宏,不尚空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首尾貫通,一氣呵成。在語言上也極富文采,例如: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爲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爲用,西蜀丹青不爲採。

文章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時而排比,時而對偶,時而設問,既嚴密整飭,又靈動多變;既詞采富麗,具觀賞美,又抑揚鏗鏘,具音節美,有明顯的辭賦化傾向。此諫書呈上後,立即打動了雄才大略同時也剛戾自專的秦王嬴政,遂取消逐客令,對以後順利實現秦統一,起到了積極作用。《諫逐客書》可以說是語言運用藝術的直接實用性與審美價值高度統一的力作,歷來爲人們所寶重。 《諫逐客書》作於秦統一之前,故而表現爲文采斐然的戰國縱橫家風韻;但秦統一之後,李斯以丞相身份,作爲無書簡之文,以法爲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爲師 的法家刑名之學 文化專制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實施者,其文風也一改富麗華美而爲簡質峭刻。這從秦二世時所作《論督責書》、《言趙高書》中即可看出。然而當他受趙高陷害,自覺面臨生命之危時,爲自己辯誣之作的《獄中上書》,雖不爲富贍華美,但全篇皆用反語宣泄受誣陷獲罪的滿腔怨憤,感情激盪,表現出了很強的感染力。

李斯作品除上述散文外,還有碑銘。秦始皇先後曾五次巡行天下郡縣,其中自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四次巡行中,都命李斯刻石記功,計有《鄒嶧山刻 石》、《泰山刻石》、《碣邪臺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等七通。這些刻石銘文從內容上看,全爲歌功頌德。

全文以當時始皇帝親巡天下至會稽羣臣誦功寫起,繼而追頌因六國諸侯暴虐恣行、數動甲兵,奮而以義威 , 殄熄暴悖,使 六合之中,被澤無疆 的豐功,以及統一之後在治理天下的過程中,建立法度,扭轉陋俗,推行共同倫理, 嘉保太平的偉績,最後以隨從臣僚請刻此石來光垂休銘作結。全文雖然充滿了溢美之辭,但言簡意賅,褒揚充分。從寫法上看,除《琅邪臺刻石》前爲每句四言,兩句一韻的韻文,後爲散體,韻散相續之外,其餘六篇皆爲每句四言,三句一韻的韻文,具有明顯的承銜《詩經》中雅、頌體式的特點,雖然形式上不免板滯之嫌,缺乏文學形象的審美價值,但是體貌莊重,氣度雄壯,也頗顯樸質廉勁之風。這些銘文作爲現傳最早的功德碑銘,爲後世歷代相沿的此類文章的撰著提供了範本,影響所及還是相當深遠的,故而歷來頗受重視。劉勰的《文心雕龍》不止一處予以評論,其中《封禪》篇雲: 秦皇銘岱,文自李斯,法家辭氣,體乏弘潤。然疏而能壯,亦彼時之絕採也。 《箴銘》篇雲: 至於秦皇勒嶽,政暴而文澤,亦有疏通之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