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有關關雎的譯文

有關關雎的譯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關雎一般指周南·關雎。 《周南·關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第一首詩,通常認爲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關雎的譯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關雎的譯文

關雎

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黃河小島上。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文靜秀麗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對象。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長短不齊鮮荇菜,順着水流左右採。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文靜秀麗好姑娘,白天想她夢裏愛。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追求姑娘未如願,醒來夢裏意常牽。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相思悠悠情無限,翻來覆去難成眠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長短不齊荇菜鮮,採了左邊採右邊。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文靜秀麗好姑娘,彈琴奏瑟親無間。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長短不齊荇菜鮮,揀了左邊揀右邊。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文靜秀麗好姑娘,敲鐘打鼓使她歡。

窈宨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1】關關: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

【2】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3】洲:水中的陸地。

【4】窈窕(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5】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6】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7】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8】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裏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裏指摘取。之:指荇菜。

【9】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註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10】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11】悠哉(yōu zāi)悠哉:意爲“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12】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13】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絃樂器。琴五或七絃,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14】芼(mào):擇取,挑選。

【15】鐘鼓樂之:用鍾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

在那河中小島上。

善良美麗的少女,

小夥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

順流兩邊去採收。

善良美麗的少女,

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

日夜心頭在掛牽。

長夜漫漫不到頭,

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

兩手左右去採摘。

善良美麗的少女,

彈琴鼓瑟表愛慕。

長長短短鮮荇菜,

兩邊仔細來挑選。

善良美麗的少女,

鐘聲換來她笑顏。

賞析:

近年賞析之風頗爲流行,但我認爲這類文章並不好作。尤其是講《詩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須通訓詁,其次還要明詩旨。因爲風、雅、頌距今已遠,其可賞析處往往即在字、詞的訓詁之中。加以舊時奉三百篇爲經典,古人說詩每多附會;不明詩旨便如皓天白日爲雲霾籠罩,必須撥雲見日,始能領會詩情。這裏姑以《關雎》爲例而申說之,惟不免貽人以老生常談之譏耳。

時至今日,大約沒有人再相信《毛詩序》所謂“《關雎》,后妃之德也”一類的話了。說《關雎》大約是經過加工的一首民間戀歌,恐怕不會去事實太遠。但《齊》、《魯》、《韓》三家(包括司馬遷、劉向)說此詩,都以爲它意存諷刺。這又該作何解釋?另外,古人很強調“四始”說(即《關雎》爲“風”之始,《鹿鳴》爲“小雅”之始,《文王》爲“大雅”之始,《清廟》爲“頌”之始),認爲把《關雎》列爲十五國風的第一篇,是有意義的,並非編排上偶然形成的結果。這些都需要我們作出說明。

我以爲,無論今文學派的《齊》、《魯》、《韓》三家詩也好,古文學派的《毛詩》也好,他們解詩,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不理解絕大多數“國風”是民歌,把每一首詩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國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詩的本意和後來的引申意混同起來。三家詩看到《關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話,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說詩意是諷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馬遷在《十二諸侯年表序》中所說:“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而後來的《毛詩》爲了同三家詩唱對臺戲,於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講“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於說它不是刺詩而是讚美之辭。如果我們認識到十五國風中確有不少民歌,並排除了斷章取義的方式方法,則三家詩也好,《毛詩》也好,他們人爲地加給此詩的迷霧都可一掃而空,詩的真面目也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至於把《關雎》列爲“國風”之始,我以爲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這樣的說法,認爲《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來,乃由於它們是能歌唱的樂章而於詩義無涉,故有些諷刺詩或大膽潑辣的愛情詩也沒有被統治階級刪除淘汰。我則以爲,從《三百篇》的內容看,總還是先把各地的詩歌蒐集起來然後爲它們配樂,所配之樂,必不能絲毫不關涉詩的內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樂譜去牽合。《關雎》之所以爲“風”之始,恐怕同內容仍有關聯。由於詩中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詞句,很適合結婚時歌唱,於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纏綿悱惻、終則喜氣洋洋的樂調,而沿用爲結婚時的奏鳴曲。蓋因戀愛而“寤寐思服”、“展轉反側”乃人之常情,故雖哀而不傷(“哀”有動聽感人的意思);夫婦結婚原屬正理,君子淑女相配並不違反封建倫常,故雖樂而不淫。這樣,自然就把它列爲“國風”之首了。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喜慶節日,也還是要唱一些歡快熱鬧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順心如意。這並不是什麼迷信,而是同喜慶節日的氣氛相適應。如果辦喜事時奏哀樂唱悼亡詩,撇開吉利與否的迷信觀點不談,至少產生敗興和殺風景的反效果,總是招人憎厭的。《三百篇》的樂章既爲統治階級所制定,當然要圖個吉利,把體現喜慶氣氛的作品列於篇首。這不僅符合他們本階級的利益,即從人情之常來講,也是理當如此。

【簡析】: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爲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爲“求”,不確,因爲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爲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牀。”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這首詩在寫法上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這首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興”,即“興起”,也就是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作品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二、這首詩還採用了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美。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 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以修飾動作的,如“輾轉反側”;用以摹擬形象的,如“窈窕淑女”;用以描寫景物的,如“參差荇菜”,活潑逼真,聲情並茂,體現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三、用韻方面,這首詩採取了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 “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寫法分析部分選自《中華文學鑑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