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通用20篇)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爲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通用20篇)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這似乎已經成爲一種真理,然而生活的智慧讓我們頓悟:有志者,事未必成!

每個人都渴望在人生道路上創造業績,然而,成功不單是憑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志向就能達到的。古往今來,胸懷大志的人不計其數,可是夢想成真的卻寥寥無幾。有不少人遠走他鄉,要濟蒼生,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宏願,但最後或謫居臥病,或遁跡丘山,或吟詠田園,在現實中意志消沉,在風塵中漸漸老去。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想輔佐皇帝,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壯志,何等自信?可皇帝只把他當作文學弄匠。“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臣”。三國時,諸葛亮決定完成統一大業,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積勞成疾,以致“出師未捷身先死”。屈原曾決心挽救楚國,力主改革,可當時楚國政壇的情景是“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兩次放流,最終報國無門,只好投身汨羅……

此類事件,不勝枚舉,無數事實證明,“有志者事未必成”!由此看來,成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光有“志”是不行的,它會在社會、時代、文化、自身修養等主、客觀因素下受到制約而不再那麼有主導地位。

我國古人認爲:成功要有“天時、地利、人和”,外國哲人認爲: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廢話。而這都是經驗之談。

有的人對某項事業,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的人“這山望着那山高”,見異思遷;有的人雖然有大志,卻不願爲自己的目標付出努力,結果理想成爲一種幻想;有的人好高騖遠,志大而才疏。“有志之人立常志,無志之人常立志”,志向好比遠航的目標,必不可少,但也要有正確的航線,堅韌不拔的意志,符合客觀規律的方法,並且不改初衷,始終如一堅持,這樣纔有成功的可能。

無數失敗者的教訓告誡我們:有志者,事未必成。也正因此,纔有了悲壯,有了失敗的英雄;也正因此,才需要人們“九死不辭”,去迎難而上、去不斷探索、不斷的努力;也因如此,我們纔會更加重視追求成功的每段歷程。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2

戴摩西從小就希望自己成爲一個偉大的演說家,但由於先天口吃,連話都說不清,甚至常常連一個字音都發不清楚。

雖然他年紀小,但對事情卻很有見解。先天的缺陷並沒有使他墮落、順其自然下去,而是更加下定決心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有志者事竟成,有了目標就有了奮鬥的動力,爲了克服口吃他常常將石頭子放在嘴裏,跑到大海邊上練習,石子將舌頭磨出了血,他也要繼續。不管是吃飯喝水,他都不停止。舌頭的疼痛令人難以忍受,但他仍堅持天天練習,後來他真的克服了口吃的毛病。

由於他專心、勤奮和刻苦、不認輸的精神,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後終於成爲了一個偉大的演說家。

羅馬著名的雄辯家昆提連說:“演講家是一個精於講話的好人。”他說的“好人”便是真誠與性格。摩根也說,性格是獲取聽衆信任的最佳途徑,同時也是獲取聽衆信心的最佳途徑。

亞歷山大·伍科特說:“一個人說話時的那種真誠,會使他的聲音煥發出真實的光彩,那是虛僞的人所假裝不了的。”

當我們談話的目的是說服聽衆時,就更需要用發自內心的真誠篤信的光輝來表述自己的意念。我們必須先說服自己,然後才能設法說服別人。

一個先天口吃的人,應該是與講話的職業無緣的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與講話的職業無緣的人,竟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演說家。這再一次印證了那句真理:“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3

東漢時,有一個讀書人,名叫耿弇。從小就認真學習兵書,演練武藝,立志將來爲國家效力。由於耿弇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屢建戰功,很快就升爲大將軍。

一天,耿弇向皇帝要求帶兵北上,平定割據勢力。皇帝聽了很高興,但覺得這很困難,不易成功。耿弇說:“大王,只要我們立定志向,堅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皇帝答應了。耿弇率兵北上,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連戰連勝,很快就平定了一大部分割據勢力。接着,耿弇又率領大軍向軍閥張步盤踞的地盤推進。雙方在臨淄擺開了陣勢,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殺得天昏地暗。這時,一支箭突然直飛過來射中耿弇大腿,他拔出佩劍,砍斷箭桿,繼續作戰,把張步打得大敗而逃,他纔想起腿上還有一枚箭頭。

皇帝稱讚耿弇說:“將軍以前提出的計劃,我還擔心難以實現,但你終於做到了。這正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4

有一次,劉秀派耿合去攻打佔據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 步。張班兵強馬壯,是耿合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耿合率兵來攻。就 派大將軍費邑等分兵把守歷下、祝阿、臨淄,準備迎擊。耿合先攻下 祝阿,以後用計相繼攻下歷下和臨淄。張步着急起來,親自帶兵反攻 臨淄,於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鬥的大血戰。在戰鬥中,耿 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鬥。 劉秀聞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 爲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等到援兵來後再發動進攻。可是耿 合卻認爲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耿合終於把 張步打得大敗。幾天後,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 前誇獎耿合說: “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基業,現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連捷,兩 功相仿,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爲你口氣太 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5

有志者事竟成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耿賓傳》。耿弇(yan),字伯昭,東漢時代扶風郡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人。幼年喜好文學,在武學上也很有功夫。隨劉秀(漢光武帝)起兵,立了不少戰功。

有一次,劉秀叫他去攻打張步。張步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敵人。聽說耿弇來攻打,就準備迎擊。耿竟先攻祝阿(今山東省歷城縣西南),不到一個七午的工夫,很快就攻破了。接着又用計攻佔了計裏(今山東省歷城縣東)和臨淄(今山東省淄縣)。張步住在劇縣傲地帶兵來攻臨淄。(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南),雖然連吃敗仗,但還是很驕耿棄和張步在臨淄東城外打第一仗,耿奔的腿被飛箭射中,自己一立刻用佩刀把箭砍斷,仍舊與敵人砍殺。劉秀聽說張步統率大軍攻;一打耿介,就親自前去援助。當援軍還沒有開到的時候,耿舜的部下說張步的兵力很強,可以暫時停戰,等劉秀兵到再出擊。可是耿命堅決不同意,並比說:

“主上來的時候,應該殺牛備酒,隆重招待,怎麼能夠把沒有消滅的敵人留給主上呢?”

於是又出兵大戰,終於把張步打敗,迫使他退到劇縣。劉秀到了臨淄,向軍隊表示了慰問,並在許多將官面前誇獎耿彝說:“從前韓信攻破歷下,漢朝帝業有了基礎;如今你攻破祝阿,天下大事也就可以定了。你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後來人們就用“有志者事竟成”或“有志竟成”來說明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就一定能成功;也用來鼓勵人堅定志向,始終不鬆懈,爭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6

每個人都有夢想吧?我也有一個夢想。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名教師。我想當老師的原因是我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之所以有這個夢想,是因爲有老師碰我,我就想當老師。

我曾經爲了夢想而全力以赴,但也受過很多委屈。我一直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如果我失去了鬥志,我可能就不是老師了。我已經學習了一整天。

我在努力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比如筆試不及格或者趕不上考試,但是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但是我更加努力了,遇到了很多尷尬的場面,但是這些困難都不算什麼。真正的困難是,如果我不好好學習,好好複習,我會通過考試嗎?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會想到“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所以我不怕失敗。

如果我將來成爲一名老師,我會盡最大努力教我的學生。我會爲溫暖的畢業典禮祝福他們。希望他們能努力去實現夢想,不要輕易放棄,遇到困難也不要放棄,因爲那是你一輩子的夢想。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7

從兩歲高燒引發脊髓灰質炎開始,鄭志華就註定與常人不同。他從小就受夠了別人的白眼和冷嘲熱諷。很難想象一個“遍體鱗傷”的殘疾人在世人面前會出現怎樣的野心。也許他是唯一一個推着輪椅上臺唱歌的歌手,但是是什麼支撐着他走過這條曲折而荊棘叢生的道路呢?沒錯,就是他心中堅不可摧的野心。以他頑強、倔強的性格,鄭志華只是從黑暗中一片璀璨的星光中走出來。

他向我們解釋:如果你是身體殘疾,你的志向會引領你走向成功!

鍛造生命之鐵:奧斯特洛夫斯基

奧斯特洛夫斯基,文學大師,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當他又瞎又聾的時候,他還在廣場上摸索書頁迎接燦爛的陽光,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是怎麼製成的?他給了我們答案,他爲我們鍛造了生命的鐵:野心。

生命的痕跡:蝸牛

“我要一步一步爬上去,等待陽光靜靜地看着他的臉,一個小日子,一個大夢想,總有一天,我會有屬於我自己的一天……”周杰倫用他獨特的聲音唱出了我們心中的堅持。

蝸牛正在向屋頂爬去,但是它看起來慢了一些。它小心翼翼勇敢地爬上來。背後的痕跡依然存在,讓人想起他的艱辛。

隨着太陽的落山,柔和的金光普照大地,白牆變成金色。小蝸牛還在努力往上爬,一定會到樓頂的。它背後的長長的痕跡見證了它的努力: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蝸牛告訴我們:當你在通往夢想的路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未來就會光芒四射。而屬於自己的痕跡就是力量的生成:野心。

毛毛蟲沒有橋怎麼過河?

答案是: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堅持和意志,經過痛苦的蛻變過程,變成展翅飛舞的蝴蝶…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8

毛毛蟲沒有橋怎麼過河?

答案是:永遠不要放棄你的堅持和意志,經過痛苦的蛻變過程,變成一隻展翅起舞的蝴蝶...“他說,這種痛苦在風雨中算不了什麼,擦乾你的眼淚,不要害怕,至少我們還有夢想……”

想一個謎語——毛毛蟲沒有橋怎麼過河?

問什麼是世界上的“野心”?世人都說“野心”是決心和毅力的完美結合。“志”是一種力量,可以讓一顆心遠行而不累;“之”是一種輕,可以讓一個生命飛得很高,但仍然很容易。

不知疲倦的水手

每次聽賽勒,都有一種觸動心靈的衝擊。作爲它的歌手,鄭智華帶給我的是一種眼淚。

作爲歌手,鄭志華和他的歌帶給人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旋律和文字的積累。他的歌帶給靈魂一種震撼,一種靈魂的昇華。更多的,是對生活和現實的一種意志。他的歌是能聽到生活、故事、畫面的聲音。他是一個用靈魂說話的歌手...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9

志是有所作爲的決心;成功就是有所成就。任何一個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從考第一到謀求官位,再到富強國家,富強民族,都是沒有野心的。

“外國人能做的,中國人當然能做!”這不是一時衝動的說辭,是被歧視的`中國人的“野心”。它讓童第周和詹天佑在世界面前表達了中國人民的驕傲。

魯迅是中國現代最有骨氣的作家,在時局變化、災難深重、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極其尖銳複雜的現代,成爲最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這位熱衷於自然科學的年輕人,在一開始就意識到,中國人即使身體強壯,也只能被槍斃和展示,或者成爲麻木的觀衆,這對中國的社會改革毫無意義,於是拿起筆祝“我用我的血來表彰軒轅”。如此深刻的選擇和堅定的志向,使魯迅成爲中國現代文化的崑崙。

所有低頭撿的堆的例子都說明了“野心”對“成功”的重要性。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就像身處茫茫沙漠,看不到綠洲,卻汗流浹背。

五歲那年,能“指事作詩”的鐘勇,只因父親貪圖利,“天天拉着鍾勇在城裏轉人,不讓他學”,使他失去了“志氣”,最後“失去了所有人”。有許多人有“野心”,“江郎只能做它”。如果“鍾勇”和“江郎”是由他們的才能決定的話,我們的祖先可能有太多的“愛迪生”。

然而,決心很容易,但成就很難。川西有兩個和尚。一個窮,一個富,兩個和尚都有去南海的野心。然而富人幾年來一直想買船,但還是沒有買到,窮人有一瓶一碗。爲什麼?對於富人來說,他們只想要,窮人卻不懈努力。這樣,富人只是在做夢,也就是說,他們從來沒有把自己的願望付諸行動。紙上談兵和沒有志向的人有什麼區別?

因爲野心,小溪匯成大海;因爲野心,枯枝盼春綠葉;因爲野心,人類爲山峯的高度做出了貢獻。讓我們站在地平線上,打造自己的夢想,因爲我們有野心,會爲夢想而戰。我們將是大海和綠葉,站在山頂上的將是我們。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0

曾子曾說:“學者不能不勇敢。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意思是:“心胸寬廣的人,不能不胸懷大志,任務很重要。而且路途遙遠。這說明有遠大理想的人是可以成就大事的。

我國大作家蒲松齡說:“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方能成事。

楚霸王項羽野心很大。他率領數萬人在百萬秦軍奮戰至死,打敗了秦軍,推倒了秦朝的暴政。正是因爲他年輕時有過很大的負面報道,才導致了很多蔣伐秦之路。試想,如果他沒有大志,怎麼會有吞山河的精神?葛洪曾經說過,有決心的人是成名的棟樑。登山不止步於艱辛,但會到達高山。告訴我們,有遠大理想的人是不會像困難一樣屈服的。他們將獲得成功。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棄醫從文,是因爲他有拯救中國人民的偉大志向。從零開始,他把所有的人從泥沼中拯救出來,成爲一個受到所有人欽佩的偉大作家。

所以,有野心的人,一定會成就大事,一定會被衆人所敬仰。離野心不遠的人呢?

唐朝有一個詩人,整天無所事事,總幻想自己意志不堅定,不努力就會出名。誠然,這是不可能的。簡直是白日夢。最後,他一生無所事事。

所以有遠大抱負的人會成功,沒有遠大抱負的人不會成功。

鷹之所以能飛得高,是因爲他立下了在天空中翱翔的宏願;大海之所以能洶涌澎湃,是因爲他定下了包容萬物的偉大目標;高大的竹子之所以能像竹子一樣強壯,是因爲他有看淡一切的遠大抱負。

讓我們憤怒,設定偉大的目標,像鷹一樣飛翔。包容一切如大海;像竹子一樣掃。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1

還記得開學時發的競賽手冊嗎?上面有一句話:“從小就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長大後成爲祖國建設有用的人才。”

10月18日,作爲一名優秀的團隊成員,我被選爲金山衛地鐵站的小志願者。

我一直在坑站服務,教了很多第一次在地鐵站查不到票的乘客,給帶了很多東西的人掃票,衝過去掃票卻不能,給不知道怎麼走的人指了一條路線,等等。看到他們滿意的笑臉,聽到他們說“謝謝”,他們覺得很舒服。我從這些經歷中收穫了很多,也從中總結了一些經驗。因爲很多人本來會掃票的,但是太着急了,沒有做好準備。這個時候你要“站起來”去幫助他們,不要太MoMo,站的遠遠的,看着別人遇到困難卻不上前幫助。這個肯定不行。問你做志願者有什麼用?如果我們想幫助別人,我們必須有一個熱情的服務態度。

那天,我看到一些父母送了一個要去上海讀書的姐姐。妹子很不願意進門口,但兩個家長直接去買了地鐵票放在門口,推着她進去,卻忘了一件事——她沒拿到票。我趕緊把票拿出來給了大姐。

還有幾個案例,都是同一個問題——沒準備好。有些人沒有時間感。時間到了,他們剛到售票處,走得很慢,火車開走了,還罵人;有的人到了檢票口,但是交通卡在包裏,然後會找很多時間。當他們找到時間時,火車已經開動了。

所以想提醒想坐地鐵的人,出門前要有時間觀念,做好相應的準備。同時,我也很高興我能在週末爲社會做出自己的一點點貢獻。期待下一次志願者活動。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2

所有的人都期盼成功,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爲走向成功全力以赴。人們在渴望成功的同時,也渴望能夠少一分努力,多一分收穫。而事實上要獲取真正的成功,每個人都必須經歷艱辛。無論你出身豪門,還是隸屬寒舍,你都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頑強的意志與堅持不懈的奮鬥才能帶你走向成功。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爲:人生成敗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能否每時每刻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而“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就是意志的行爲表現,也正是富蘭克林成功的祕訣。心理學家A·阿德勒也說過:“假如我的目標保留未變,而我的梯子又被拿走了,那我舍用椅子繼續往上爬,假如椅子也被拿走,我會用跳,或用我的肌肉來攀爬。”

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有頑強的意志,就一定能可以取得成功。滴水尚可穿石,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當然,成功之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但正如狄更斯所言:“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峯。”

下面的一些數字也許會對青年朋友有所啓示: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5年;左思寫《三都賦》花了10年;洪昇重寫《長生殿》花了9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徐霞客寫《徐霞客遊記》花了34年;馬克思用了40年著《資本論》;達爾文用了20年著《物種起源》;哥白尼用了36年著《天體運行論》;摩爾根用了40年著《古代社會》;居里夫婦用幾年的努力,從400噸鈾瀝青礦、1000噸化學藥品和800噸水中,提煉出了一克鐳;愛迪生試驗了1800次,最終發明了白熾燈。這些數字表明,堅韌之心、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石,而在這長期不懈的追求中,人的才能也得到了體現與提高。

沒有堅持,就不會有最後的成功;沒有恆心,願望就永遠無法實現。勝利只會青睞那些堅忍不拔的人,許多人摔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只有擁有頑強意志的人,才能在摔倒後爬起來繼續前進,走向最終的成功。

她今年28歲。

華羅庚在28歲時成了西南聯大教授,扎克伯格28歲時掌握商機,成功逆襲,喬布斯在28歲時創辦自己的公司,一舉成爲商業富豪。但不好意思,她,既不是什麼偉大的商業家,也不是少年得志的作家,28歲的她就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她甚至沒有自己的職業,如果有,那就是全職媽媽。她有一個5歲的女兒,每天做的事就只有掃地拖地做飯看電視耍手機曬自拍嘮家常之類的幾乎每個中年婦女都會做的事,她不需要上班,不需要學習,每天過着清閒的日子,除了偶爾接孩子上下學,幾乎不怎麼出門,就這樣,任由時間慢慢走,她並沒有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她甚至想就這樣度過餘生。

其實,她並不是真的想要做一個全職媽媽,小的時候她有好多好多的理想,當科學家,主持人,作家,歌手,但隨着年歲的增長,她的志向一個個減少,初中學了物理化學放棄了科學家,高中參加歌唱比賽被嘲笑放棄了歌手,多年以來的東北味普通話更是讓她對主持敬而遠之,畢業以後抱着解放了的思想不在彭碰任何書本更是讓她的寫作水平退化到小學一年級。就這樣,經過一路海選,她的理想一個個被淘汰完,最後意外勝出的卻是全職媽媽這個她壓根沒考慮過的選手,一開始她也有過不滿,想出去闖一闖,但家庭瑣事和孩子的誕生讓她無計可施,最後也就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28歲,正是她所希望的功成名就的年歲,可如今,她什麼成就都沒有,長期和柴米油鹽打交道,讓她變得勢利,小氣,斤斤計較,俗到骨子裏,她活成了自己不喜歡的那種人。

如果按正常勵志故事的發展,這時,她會東山再起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最後有所成就,但是實際上,她沒有,僅過了5年,她把什麼夢想什麼書本文化藝術忘得一乾二淨,每天只要有人在她的自拍下面點個贊 就會高興一整天,她不想要東山再起,她甚至都不明白東山再起的意思,她還是這樣活着,或許以後她也不會明白。或許28歲,38歲,88歲她也不會改變,而這樣的生活對於她來說可能並沒有什麼不好。她也沒必要覺得少了點什麼。

反正從來不存在什麼勵志故事。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3

沒有風雨的天空,生命就沒了永恆的底色,這樣的生命是毫無意義的。其實,渴望沒有風雨、苦難的願望,不但不可能而且也很愚蠢。世界上的苦難、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意志薄弱人的眼裏,苦難是魔鬼;而在意志堅強人的眼裏,苦難則是天使。

苦難讓我們變得堅強,苦難讓我們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不要讓苦難支配了我們的生活,要微笑着面對苦難。對生命熱愛的人,會把苦難看作是一種磨礪,在與苦難抗爭的同時,唱出那最爲動聽的生命之歌。

1940年10月,貝利出生於巴西吉拉斯州的一個小鎮。

在巴西,男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踢球。貝利很小的時候便和小夥伴們玩起了足球(當然是光着腳踢)。貝利與其夥伴們都是貧窮人家的孩子,他們買不起球。但困難沒有阻擋他們踢球的愛好,於是他們就自己做了一個:先找一隻最大的襪子,塞滿了破布或舊報紙,然後把它儘量按成球形,最後外面用繩子紮緊。他們的球越踢越精,球裏面塞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重。有些襪子是他們從曬衣繩上直接取下來的,襪子的主人還矇在鼓裏。一個男子漢夏天不穿襪子照樣可以走路,可是到了冬天貝利他們仍然沒有襪子穿。他們只是這樣想:有了東西當球踢,這是多麼快樂的事啊!

7歲那年,貝利的姑姑送給他一雙半新的皮鞋。他把這雙鞋當成了寶貝,只有星期日上教堂才捨得穿,穿上它感到很神氣。他特別記得這一雙鞋,因爲有一天他穿了它踢球,結果鞋子就給踢壞了,爲這還捱了媽媽的罰。他本來只是想知道穿着鞋踢球是什麼滋味!

也就是從7歲起,貝利經常去體育場,一邊看球,一邊替觀衆擦鞋。球賽結束後爸爸來接他時,他賺的錢已超過兩個克魯塞羅!他們手牽着手回家,父子倆都是有收入的人了!

貝利8歲時進入包魯市的一所學校學習。他仍然光着腳踢球,不管嚴冬,還是酷暑。他的球技在這日復一日的磨鍊中已經讓許多大人刮目相看了。就在這前後,人們開始帶着讚美的叫他“貝利”了。

許多人把外界的困難看得過於嚴重,認爲沒有條件實現自己的理想。想想貝利光腳踢球的日子,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4

有一種苦澀的甜美叫高三,使我們嚮往而心悸。失落卻志存高遠,這就是我的高三。

十餘載寒窗後,我們步入高三的征程。回首過去,漫漫長路曲折而又艱辛,無盡的苦痛與喜悅讓我們回味無窮;展望未來道路依然泥濘且更加難行,而山巔那金色的勝利之果卻始終牽動我們奮鬥的心絃,讓我們心潮澎湃。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一恍而過,我來不及遲疑就已經踏上了高三這1年的征程。高三一個令人嚮往但由心生畏懼之情的時代。我憧憬着高三以後踏入踏入理想大學校園的那一份喜悅與激動的心情,但我也會時常想起高考那殘酷的面孔。我甚至想過逃離這恐怖的高三,但是事實是我必須懸着勇敢去面對,獨自一人去面對那枯燥乏味的高三所帶來的種。種挑戰。孤身一身在高三之路上且行且吟,孤燈下能常伴我左右的唯有與自己同樣孤單的影子。或許這一切都會顯得那樣的單調,生活也失去了色彩。如果沒有高三這種生活的陪襯,人生將會黯然失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今社會更是魚龍混雜,我想或許高三就是我們正式跨入社會之前的一次預演吧!人生只有在經歷過高三這段日子的洗禮之後纔會變得更加不平凡。

我無法選擇我前行的道路,但我能選擇的是面對高三,面對挑戰的態度。我可以選擇碌碌無爲地度過高三,但這平凡的生活不是我所追求的。我可以選擇消極頹廢地去面對高三,但多年以後再回首往事,我會爲我當初的態度而感到羞愧。人生能有幾回搏,青春易逝,韶華難再,我們不應讓青春留下遺憾。火熱的青春應該與滿腔熱血相伴。歲月的年輪總是無情地向前碾去,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止他那前進的腳步。時間能夠改變一切,它能夠化腐朽爲神奇,使滄海變爲桑田,在青春的洗禮下,我已不是初中時不諳世事的頑童,也不是高一時稚氣未脫的小毛孩。生命之中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沉穩,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成熟。我們的肩膀之上多了一份責任,我們也應該爲自己的人生負責,高三是人生的考驗,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我們應該用信心去戰勝困難,用決心去完成目標,讓奮鬥成爲青春的主旋律,讓前進成爲青春的主題。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纔會完美,我們的青春纔會無悔。用汗水去澆灌青春,用奮鬥來滋養青春,讓青春之花開的更加鮮豔燦爛。

享受高三之苦澀,品位高三之香甜,成就高三之完美,在高三成就彩蝶破繭般甜美的夢。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5

齊白石出身貧寒,作過農活,當過木匠,後以民間畫工爲生。57歲時,齊白石到達北京,住在法源寺,以賣畫度日。他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價碼還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可見齊白石當時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慘淡!

一天,在一個無人理睬場合,梅蘭芳跟他寒暄了幾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點面子。爲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畫了一張《雪中送炭圖》送給梅蘭芳,並題句雲:“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可見梅蘭芳也並不能改變齊白石在畫壇地位。

“)齊白石認識了陳師曾後,齊白石藝術生涯才得以轉變。陳師曾雖然比齊白石小13歲,但其時已名滿天下,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重要代表。他鼓勵齊白石儘快自成一體,走藝術創新之路。於是齊白石開始了“衰年變法”。用他自己話說:“掃除凡格實難能,十載關門始變更。”

從1920年到1929年,他“十載關門”大膽突破,艱難探索,終於“掃除凡格”,“變更”了面貌。他在美術史上可以自立門戶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說:“懂得我畫,除陳師曾外,絕無僅有。”

陳師曾於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齊白石遭到了同行們口誅筆伐。北京畫壇保守派們罵齊白石畫是“野狐之禪”、“俗氣燻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極盡攻擊之能事。

但絕望中亦孕育着希望。齊白石在 “十載關門”最後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徐悲鴻慧眼識珠,一眼就發現了“衰年變法”之後齊白石。此時齊白石年已66歲。在徐悲鴻看來,齊白石絕對是大師級畫家。在反對派鼓譟聲中,徐悲鴻大聲疾呼:齊白石“妙造自然”;齊白石畫“致廣大,盡精微”……徐悲鴻在不僅在展覽會上貼條預定齊白石畫以提升其地位,而且爲齊白石編畫集,親自寫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鴻還請齊白石到自己任院長北京藝術學院做教授,並親自駕馬車接齊白石到校上課。徐悲鴻對學生說:“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老師,也可以做我老師。”

齊白石曾在一封寫給比自己小32歲徐悲鴻信裏說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道理很簡單,齊白石成名,主要得益於徐悲鴻慧識與提攜。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6

虛實結合,迴避難題

2021年1月7日下午,“把樂帶回家2021年暨快樂送”啓動新聞發佈會在上海舉行,品牌代言人張國立、蔡依林等明星悉數出席。由於張國立是春晚團隊主要成員,因此,在記者提問環節,張國立便成了焦點。看到一位事先準備好問題的記者拿出字條,張國立先發制人道:“一看你就是主辦方的託,提個問還照着字條念,一點都不專業。”鬨堂大笑之後,這名記者問:“有消息說,您將擔任春晚主持人,是真的嗎?”聞言,他先是拿出手機做打電話狀,隨即又放下手機說:“現在打好像不好,等一會兒我問問馮小剛,看能不能說。”逗得現場一片笑聲。又有記者問他會不會在春晚上演小品,對此,他又故技重演道:“我還沒有接到確切消息,不過對網上的各種說法,我現在不能去迴應。我一會兒給你馮小剛的電話,你直接打給他吧!”於是,又引來陣陣笑聲。

由於張國立是馮小剛的鐵哥們,既是春晚團隊成員,又是主持和表演大家,因此,網上關於他的傳聞鋪天蓋地,記者們又怎會輕易放過?但慣於幽默的張國立,練就了一副絕好的“太極”功夫,面對“主持人”之問,他虛虛實實、假癡不癲,談笑間便將難題化解;對於“演小品”之問,他在直言“現在不能去迴應”後,再次祭出擋箭牌春晚導演馮小剛,於是,難題又一次“灰飛煙滅”。

巧思妙解,表達情意

馮小剛導演的賀歲電影《私人訂製》“優質剛材”新聞發佈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張國立應邀擔任該場發佈會主持人。一開場,張國立便給多年的好友馮小剛和葛優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青花瓷瓶,待對方詢問原因,他含笑解釋說:“在得知要來這次發佈會當主持人的時候,我就在想,既然馮小剛‘訂製’我做主持人,那我也得禮尚往來,給二位‘訂製’一份禮物啊!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小小的瓷質瓶子。”“這裏面肯定有什麼說頭!”葛優忙不迭地插話道。“當然有說頭啦!你和馮小剛相交20年了吧?20年在婚姻裏叫什麼婚?瓷婚!”就在觀衆都報以掌聲時,他笑着制止道,“別急啊,還有呢!要是套用北京話,‘瓷’還能講成什麼?瓷實,也就是鐵哥們!現在可以鼓掌了!”於是笑聲一片,掌聲四起。

此中,張國立從兩個層面回答了問題。對“送禮原因”,他援引“禮尚往來”之熟語,巧取《私人訂製》之“訂製”,既理據充分又契合,自給人以智慧風趣之感。至於“送瓷瓶原因”,解說則更爲高妙,“婚姻”之比,可見友情之深。20年“瓷婚”之際,送上一個“瓷實”的瓷瓶,豈不是意義非凡?而張是二位共同的朋友,可謂人所共知。如此,觀衆便能從禮物中感受到他對友情的珍視,進而由衷地爲其巧思妙解而喝彩。

生拉硬扯,營造氛圍

馮小剛電影作品音樂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隆重舉行。演出串場時,主持人張國立則對馮小剛及到場嘉賓葛優等人極盡調侃之能事。在說葛優時,他先回憶起1988年:“那時候我們一起拍《頑主》,我是男一號,葛優是男二號。結果男一號沒火,他卻火了。我就開始研究他,發現光頭的男演員容易火,我就也光頭了。”一片笑聲中,他又一本正經道:“拍了《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熱門電視後,我還是不如他火呀!於是就繼續研究,原來我還在拍電視劇,葛優都演電影了。但對這個研究結果,很多人不認可,理由是真不長頭髮的光頭才能火呢!於是我特地研究了一番他的光頭,確實不長頭髮。攝影機快拍他頭頂!”就在笑聲、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時,他又自嘲道:“不過,我最近脫髮,很可能要火。”隨之更是爆笑不止。

不長的幾句話,即贏得多次笑聲和掌聲,其原因則是成功地運用了生拉硬扯之術。衆所周知,“光頭”與“火”根本沒有必然聯繫,但張國立卻一本正經地說“光頭容易火”是自己研究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又假借他人之口研究出“真不長頭髮的光頭才能火”,而葛優又恰恰是個真光頭。如此出人意料的生拉硬扯,能不讓人樂而開懷?再加之他在說話時亦莊亦諧,贏得笑聲和掌聲自屬情理之中。

寓莊於諧,給人教益

由南方電視臺主辦的“南方盛典頒獎禮”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現場揭曉的“‘劇’變50年·十大經典電視劇”中,《西遊記》《紅樓夢》《亮劍》《金婚》《士兵突擊》《上海灘》等赫然在列。由於張國立在《金婚》中飾演的是男一號佟志,其妻鄧婕在《紅樓夢》衆成功地塑造了王熙鳳的形象,於是,夫妻二人便代表兩個劇組登臺領獎。

二人攜手上臺時,觀衆則狂呼“張國立,張國立”,考慮到鄧婕或有些許難堪,張國立先是風趣地迴應:“哎,這麼老了還有人叫啊!”惹來全場大笑後,他又高聲說道:“恭喜鄧婕,‘十大經典’,咱家就佔了兩個。鄧婕老師平時老問我,這麼大歲數了,爲什麼還那麼愛拍電視劇?現在我可以當衆回答她了,愛拍,就是爲了喜歡我們的觀衆啊!”此言一出,臺下掌聲如潮。

作爲丈夫,不能讓妻子受到委屈,無疑是一種責任。於是,面對粉絲只喊自己的姓名,張國立先是以“老了”自嘲,引發笑聲後,又極爲機智地將觀衆的目光聚焦到夫人身上。如此一來,不僅贏得了夫人的歡心,而且還能借助於這番詼諧妙語向觀衆表白——我們的努力都是爲了你們!而這種職業操守,難道不是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極爲需要的嗎?於是,人們在深受感動和教益的同時,自然會回報以更加熱烈的掌聲。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7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能夠。可是大家之後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明白是在給自我建房子,他怎樣會這樣呢?此刻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我的生活,不是進取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我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我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一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僅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着:“生活是自我創造的”。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8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畫家之一,他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頗有建樹。

齊白石年輕時候,他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印就刻好了。”別人都以爲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傢伙,齊白右卻真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着,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品來對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麼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後,一擔礎石統統都化爲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他刻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境地。

有一次,他過生日。由於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 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老人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後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齊白石老人一早就起牀了,他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裏人都勸他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總算五張畫畫完了,家人都長長鬆了一口氣,等着他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作起畫來。家裏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麼還畫呀?”

老人輕輕擡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閒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作起畫來。

正是憑着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老人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喜愛。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19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

他說,這是因爲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尚餘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爲患。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爲了一兩個座位揹負着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沒有了。

有志者事未必成的勵志故事 篇20

人勵志故事——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爲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爲人們的借鑑。爲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爲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名人勵志故事——歐陽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