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勵志故事精選二

勵志故事精選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本“精選”分三期推出,此乃第二期,16-25篇。

勵志故事精選二

16、郭沫若的成績單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2006年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展示了他的四川老鄉、中國科技大學老校長郭沫若先生早年讀中學時的兩張成績單。

一張系嘉定府官立中學堂於宣統元年5月28日所發,郭老時年16歲,讀完了中學二年級。

成績單上的成績是:修身35分,算術100分,經學96分,幾何85分,國文55分,植物78分,英語98分,生理98分,歷史87分,圖畫35分,地理92分,體操85分。

另一張成績單爲四川官立高等中學堂所發。郭老當時18歲,讀完了該校三年級第一學期的課程。成績是:試驗80分,品行73分,作文90分,習字69分,英文88分,英語98分,地理75分,代數92分,幾何97分,植物80分,圖畫67分,體操60分。

從兩張成績單上的成績看,郭沫若當時顯然算不上優等生。第一張成績單平均成績79分,包括國文、圖畫在內的3門功課不及格,最差的僅35分。第二張成績單上,圖畫、習字的成績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績如幾何、代數、生理等比較優秀。

朱清時笑着說,誰能想到,郭老後來沒有成爲數學家或醫學教授,卻成了大詩人、大書法家、大考古學家,“從小看到老”的話不一定靠得住啊!

 17、完美的女神像

美國著名音樂劇作家奧斯卡漢默斯坦在他的一本書中說,他曾見到一張從直升機上俯拍自由女神像頭頂的照片。女神像的頭飾做工精細,一絲不苟,令他歎爲觀止。

他說,即使在最荒誕的夢裏,雕塑家都不可能想到,未來會發明一個裝置,讓人們能夠從空中俯視他的作品的頭頂。然而他並沒有忽視這一部分,而是給予它和麪部、手臂和腿部同樣多的關注。

爲此漢默斯坦寫道:“不管是創作一件藝術品,還是從事其他工作,都要追求盡善盡美。因爲你永遠不知道,在未來何時,會發明出直升機或某種別的工具,使得你的作品的瑕疵暴露無遺。”

18、比黃金更昂貴的是眼光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一個猶太人對自己兒子說:“我們的家沒有了,所有的財產也沒有了,現在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了,當別人都說1加1等於2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2。”

這對父子從集中營裏死裏逃生,1946年,他們乘船流落到美國,在休斯敦做起了不太起眼的銅器生意。

有一天,父親問兒子:“現在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

兒子想都沒想回答說:“35美分。”

父親一聽,勃然大怒:“對,一磅銅35美分,這是每個得克薩斯州人都知道的價格,但作爲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回答35美元,不信,你把一磅銅鑄成門把去試試!”

20多年後,父親去世了,兒子獨自經營着銅器生意。他用收來的廢銅做過銅鼓、瑞士鐘錶上的簧片,甚至做過奧運會的獎牌。最富傳奇的一宗生意是,他曾把0。5千克的銅賣到過3500美元的天價。

1974年,美國政府決定向社會招標,來清理翻新自由女神像後所丟棄的廢料。但幾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人願意理睬那堆垃圾似的廢料。正遠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匆匆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廢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果斷地在招標書上籤了字。

對他的這一“傻瓜”壯舉,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嘲笑不已,因爲在紐約州,垃圾的處理有很嚴格的規定,稍有不慎,就會被虎視眈眈的環保組織起訴,一旦惹上環保組織,那漏子可就捅大了。

就在許多人幸災樂禍地等待這個得克薩斯傻瓜落荒而逃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仔細的分類。

他把那些廢銅熔化掉,鑄成微型自由女神像;把木頭加工成微型自由女神像的精巧底座;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裝起來,出售給紐約的各個花店。不到3個月時間,經過他的手,這堆無人問津的垃圾廢料奇蹟般地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0。5千克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

這個讓垃圾變成鉅額財富、讓紐約和全世界都驚訝不已的人,就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卡爾麥考爾。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垃圾,在我眼裏,只有黃金!”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微笑而自信地說。

廢銅是可以變成黃金的,只需要我們換一種思路和眼光。

19、撿起地上的雞毛

聖菲利普是16世紀深受愛戴的羅馬牧師,富人和窮人追隨着他,貴族和平民也都喜歡他,這一切都是因爲他的善解人意。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女孩來到聖菲利普面前傾訴自己的苦惱。聖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點,其實她心地倒不壞,只是她常常說三道四,喜歡說些無聊的閒話。這些閒話傳出去後就會給別人造成許多傷害。

聖菲利普說:“你不應該談論他人的缺點,我知道你也爲此苦惱,現在我命令你要爲此贖罪。你到市場上買一隻母雞,走出城鎮後,沿路拔下雞毛並四處散佈。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爲止。你做完之後就回到這裏告訴我。”

女孩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贖罪方式,但爲了消除自己的煩惱,她沒有任何異議。她買了雞,走出城鎮,並遵照吩咐拔下雞毛。然後她回去找聖菲利普,告訴他自己按照他說的做了一切。聖菲利普說:“你已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你必須回到你來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

女孩爲難地說:“這怎麼可能呢?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那些你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你不也常常從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謠言嗎?你有可能跟在它們後面,在你想收回的時候就能收回嗎?”女孩說:“不能,神父。”

“那麼,當你想說別人的閒話時,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生活中,如何說話,尤其是如何談論別人,需要我們慎重考慮。

20、上帝的答覆

湯姆是一名孤兒。2003年聖誕節,他在美國加州的塞爾西孤兒院給上帝寫了一封信。

上帝您好!

您知道我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可是,您昨天送給哈里一個爸爸、一個媽媽,而您連一個姨媽都不送給我。這太不公平了。

湯姆這封寫有“上帝親啓”的信,最後被轉到神學博士摩羅邦尼先生那兒,他是《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專門負責替上帝回信的特約編輯。

摩羅邦尼博士接到湯姆的信,馬上就明白了。哈里被人領養了,而湯姆沒有,他還依舊被留在孤兒院。

如何答覆湯姆呢?摩羅邦尼博士知道,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找一家願意領養孩子的人,然後祕密地辦理領養手續,待一切辦好之後,給湯姆回信,說:湯姆,我的孩子!我真有點疏忽大意了,像您這樣好的孩子,是不應該沒有爸爸媽媽的。明天我一定給您送去。對於一個孤兒,上帝真的會這樣答覆嗎?摩羅邦尼博士心裏非常矛盾。他想,對於一個從小失去依靠的人,要想讓他知道上帝是公平的,絕不能用這種辦法。經過深思熟慮,他給湯姆回了這麼一封信。

親愛的湯姆:

我不期望您現在就讀懂這封信。不過我還是想現在就告訴您,上帝永遠是公平的。假若您認爲我沒有送給您爸爸媽媽,就是我的不公,這實在讓我感到遺憾。我想告訴你,我的公平在於免費地向人類供應了三樣東西:生命、信念和目標。

您知道嗎?你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免費得到的。到目前爲止,我沒讓任何一個人在生前爲他的生命支付過一分錢。信念和目標與生命一樣,也是我免費提供給你們的,不論你生活在人間的哪一個角落,不論你是王子還是貧兒,只要想擁有它們,我都隨時讓你們據爲己有。

孩子,讓生命、信念和目標成爲免費的東西,這就是我在人間的公平所在,也是我作爲上帝的最大智慧。但願有一天,您能理解。您的上帝

這封信後來被刊登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成爲上帝最著名的公平獨白。

 21、破禁的勇氣

一天,某公司總經理向全體員工宣佈了一條紀律:“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是,他沒有解釋爲什麼。此後真的沒人違反他的這條“禁令”。

三個月後,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員工。在全體員工大會上,總經理再次將上述“禁令”予以重申。這時,只聽一個新來的年輕人在下面小聲嘀咕了一句:“爲什麼?”總經理聽到後並沒有因這位新人的不禮貌而惱怒,只是滿臉嚴肅地答道:“不爲什麼!”

回到崗位上,那個年輕人一直在思考着總經理爲什麼要這樣做。其他工友則勸他只管幹好自己的那份差事,別的不用瞎操心。因爲“聽總經理的,總是沒錯”。可那個年輕人偏偏來了犟脾氣,非要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不可。於是他決定冒公司之大不韙,走進那個房間探個究竟。

這天,他爬上8樓,輕輕地叩了叩那扇門,沒有反應。年輕人不甘心,進而輕輕一推,虛掩着的門開了(原來門並沒有上鎖)。房間裏只有一張桌子。年輕人來到桌旁,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個紙牌,上面用毛筆寫着幾個醒目的大字——“請把此牌送給總經理”。

年輕人拿起那個已落滿灰塵的紙牌,走出房間似有所悟,乘電梯直奔15樓總經理辦公室。當他自信地把紙牌交到總經理手中時,彷彿期待已久的總經理一臉笑意地宣佈了一項讓年輕人感到震驚的任命:“從現在起,你被任命爲銷售部經理助理。”

在後來的日子裏,那個年輕人果然不負厚望,不斷開拓進取,把銷售部的工作搞得紅紅火火,並很快被提升爲銷售部經理。事後許久,總經理才向衆人做了如下解釋:“這位年輕人不爲條條框框所束縛,敢於對上司的話問個‘爲什麼’,並勇於冒着風險走進某些‘禁區’,這正是一個富有開拓精神的成功者應具備的良好素質。”

其實,很多成功的門都是虛掩着的,只有勇敢地去叩開它,大膽地走進去,才能探尋出個究竟來。或許,那時呈現在你眼前的真的就是一片嶄新的天地。畢竟,勇氣是成功的前提。

  22、陌生人捐斯坦福大學

一對老年夫婦來到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辦公室門前。

祕書問:“請問你們找哪位?”

老年夫婦說:“我們想找校長。”

“你們事先有預約嗎?”

“沒有,我們是慕名而來的。”

祕書看這對老年夫妻穿着皺巴巴的衣服,好像剛從鄉下來,就拒絕他們說:“校長很忙,他沒有時間見你們。”

婦人說:“那沒關係,我們等他。”

他們便坐在那兒等,祕書以爲他們會知難而退。誰知他們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祕書於是告訴了校長。校長爲打發走這對固執的夫婦,便約見了他們。老年夫婦對校長說:“我們的兒子曾在哈佛上過學,但是他現在死了,我們想在校園裏爲他留點紀念物。”

校長打斷他們的話:“對不起,我無法滿足你們的要求。如果每一個在哈佛上過學的人,去世之後都要在校園中留下紀念物,那哈佛大學不就成了墓園了?”

老年夫婦解釋說:“不,我們的意思是捐建一座大樓。”

校長覺得好笑:“你們知道捐一座大樓要多少錢嗎?”老年夫妻搖搖頭。

校長自豪地說:“我們所有的建築值750萬美元。”

老年夫妻聽後,不言語了。過了一會兒,這對老年夫婦說:“一所大學所有的建築加起來只要750萬美元,我們何不建造一所呢?”

校長以爲他們是癡人說夢,就轉身離去了。

不久,一所大學投入建設,投資方就是這兩位老人,大學就以這兩位老人的名字命名,叫斯坦福大學。

同樣的輕視,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習以爲常。我們每天都在輕視那些冒昧敲門的推銷者、街頭問路的旅客、路邊的乞丐、進城的民工……我們的輕視,損失也許沒有750萬美元那麼多,但至少失掉了別人的感激和尊敬。

23、尋找聖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貝里奇到開普敦巡視工作,在衛生間裏,看到一位黑人小夥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漬,並且每擦完一塊地板,就虔誠地叩一下頭。貝里奇感到很奇怪,問他爲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謝一位聖人。”

貝里奇很爲自己的下屬公司擁有這樣的員工感到欣慰,問他爲何要感謝那位聖人?黑人說:“是聖人幫我找到了這份工作,讓我終於有了飯吃。”

貝里奇笑了,說:“我曾遇到一位聖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你願意見一下他嗎?”黑人說:“我是個孤兒,從小靠錫克教會撫養,我很想報答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這位聖人若使我吃飽飯後,還有餘錢捐獻給教會,了卻我多年的心願,我願去拜訪他。”

貝里奇說:“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溫特胡克山。據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聖人,能爲人指點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會前程似錦。20年前,我去南非登上過那座山,正巧遇到他,並得到他的指點。假如你願意去拜訪,我可以向你的經理說情,準你一個月的假。”

這位年輕的黑人在30天的時間裏,一路披荊斬棘,風餐露宿,過草甸,穿森林,歷盡艱辛,終於登上了白雪覆蓋的大溫特胡克山,他在山頂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麼人都沒有遇到。

黑人小夥很失望地回來後對貝里奇說的第一句話是:“董事長先生,一路我處處留意,直到山頂,我發現,除我之外,沒有什麼聖人。”

貝里奇說:“你說得很對,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

20年後,這位黑人小夥子做了美孚石油公司開普敦分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名字叫賈姆訥。2000年,世界經濟論壇大會在上海召開,他作爲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參加了大會。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針對自己傳奇的一生,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您發現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您遇到聖人的時候。”

24、笑與哭

人將離世時,流着眼淚問造物主:“當我降生時,你賜予我哭,當我回歸時,你又賜予我哭,爲什麼?”

“難道你這一生,沒有笑過?”造物主反問。

“當然笑過。小時候爲得到一塊小小的糖果笑過;讀了書爲不易得到的一個好分數笑過;長大了爲愛人甜蜜的吻笑過;爲人父母了,爲嬰兒第一聲啼哭笑過;漫長的日子裏爲每一份快樂笑過。可是,我這一生中,也哭過很多次呀,爲一份傷害、爲一種打擊、爲幾多失落、爲幾許煩惱……”人這樣回答。

“那麼,你有沒有比較一下,在一生分分秒秒累積起來的日子裏,是哭的次數多,還是笑的次數多?”造物主又問。

“笑多於哭。”人沉默了一會兒,把一生中所有的苦樂放在一起掂量,無論是歡樂多於痛苦,還是痛苦大於歡樂,或者是等量齊觀打個平手,都不能否認這一點。

“那麼你該明白,無論是歡樂還是痛苦,只要一生中笑多於哭,人就會對人生有所留戀,正因爲不捨,纔會有臨終的眼淚。沒有生,何有死?沒有哭,哪有笑?而降生時賜予你哭,正是爲你一生中學會笑做準備。有了哭做人生的底色,以後的笑才能顯現。如此,人生的兩頭哭是合理的。”造物主如是說。

 25、找快樂

人出世的時候,拳頭握得緊緊的。那時上帝告訴他,人生的目的是尋找一種東西,那種東西叫“快樂”。上帝給了人一隻佈滿篩眼的籃子,上帝說你必須把它握緊,那是給你裝快樂用的。上帝又告訴人,尋找快樂的途徑有兩條:一條路平坦些,到處都有快樂可拾,不過那都是些小快樂;別一條路上充滿艱難險阻,不過倒有大快樂可得。

人們各走各的路。尋找小快樂的總是容易得到,找到了急忙往籃子裏放。然而,剛放進去,快樂就從篩眼裏漏掉了。這樣一邊放一邊漏,一邊漏一邊又放,歡喜伴着嘆息。尋找大快樂的,一路上披荊斬棘很是辛苦,但大快樂一直在誘惑着他,這樣倒也更刺激更有勁頭。找啊找,年復一年,終於找到了一些。但是當大快樂還未裝滿籃子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老了,身上的力氣差不多快耗盡了,享受大快樂的時日已經不多了。於是,歡喜之後也有了嘆息。

後來,兩條道上尋找快樂的人都到了天堂,經過上帝的點撥,他們才明白,其實他們尋找的快樂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個名字叫“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