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兒童勵志小故事【精選】

兒童勵志小故事【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導語: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着力量,充滿着期待志願,充滿着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着希望信心和青春。

兒童勵志小故事【精選】

  《成見》

孔子一行來到齊國,拜見齊景公而不去造訪晏子。子貢說:“拜見齊君,不去見他的執政大夫,可以嗎?”

孔子說:“我聽說晏子侍奉過三位國君,都很順利啊,他爲人是否正派,我很懷疑。”

晏子得知後,說:“我世代爲齊民,不思己行,不識己過,是不能自立的。我一心一意,爲國爲民,輔佐過三位國君,都很順利。可我如果三心二意地去侍奉一位國君,也未必順利啊。如今,未見我的作爲,卻對我的順利進行質疑。我聽說,君子獨立無愧於身影,獨寢不慚於靈魂。孔子妄自議論他人,這猶如湖人非難斧頭,山民非議漁網。開始,我見到儒者,覺得他們很尊貴;今天,我倒覺得他們很值得懷疑。”

孔子聽到此言後,很後悔。他說:“我孤陋寡聞,口不擇言而微詞他人。這使我幾乎錯識了一位賢人。”

於是,孔子先叫弟子宰予去向晏子謝罪之後,纔去拜見了晏子。

此事記載在《晏子春秋•外篇》中。

孔子之誤解晏子,根源在於他對晏子懷有成見。

不去深入調查,只是胸懷成見地看問題,往往就要栽跟頭,聖人亦不例外。

要使一個人沒有成見,很難。正因爲難,那些遇事三思,直至搞清楚事實真相再去下結論的人,才顯得更爲可貴。

  《這是件好事》

從前,有個非洲國家的國王,他非常信任自己手下的一位充滿智慧的大臣。這位大臣無論身邊發生什麼事情,他都會說:“這是件好事。”

一天,國王在擦拭寶劍的時候,不小心將自己左手的小手指割斷了。大臣聞訊,立刻趕來看望國王。見到國王正在包紮鮮血淋漓的手掌,他像往常一樣說道:“這是件好事。”

國王聞言,勃然大怒,下令將這名大臣關進了大牢。

幾個月後,國王外出狩獵,爲了追逐一隻羚羊,闖進了食人族的地盤。食人族將國王和隨從全都抓了起來,帶回了部落。巫師見到國王服飾華麗,便決定用他來祭祀先祖。正要舉行祭禮的時候,巫師忽然發現國王左手少了一根小手指。

根據食人族的規矩,肢體不健全的人是不能用來祭祀祖先的。於是將國王逐了出去,而那些跟隨的大臣,一個也沒有活着回來。

回到王宮,國王想起了這位大臣說的話,他深爲自己這樣處置大臣而感到懊悔。於是,連忙下令把這位大臣從大牢裏釋放出來。“你說的對,上次我斷了手指是件好事。”國王把自己在食人族的遭遇告訴了大臣,並誠懇地向大臣表示道歉:“我把你關在牢裏這麼久,這是我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

“不,”大臣回答說,“這是件好事!”

“我關了你這麼久,讓你吃了這麼多苦,怎麼會是好事呢?”國王不解。

“如果不是因爲你把我關進大牢,我肯定跟你一起去狩獵了,那麼我就回不來了。”大臣笑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爲了一時看起來糟糕的事情而不快,說不定明天就會成爲拯救你於危難之中的好事。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一切都會苦盡甘來。

  《多讓一分是贏家》

《孫子兵法》曰: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意思是說善於打仗的人,只有先保證自己不被打敗,才能等待機會去戰勝敵人。在拳擊訓練初期,一位出色的教官往往並不急於教學員怎樣去擊倒對方,而是讓他們先學會如何不被對方擊倒。在這個世界上,哪怕是超一流的拳擊高手,他想要自己不被對手擊倒的唯一辦法只有一個字——讓。

李嘉誠在談完生意籤合同前總是“若有所思”。有人問他:你的頭腦如電腦,你在“算”什麼?李嘉誠回答,我在“算”對方的利潤。如果這筆生意他掙得比較少,我就要讓利。

做生意掙錢總是多多益善,李嘉誠如此爲他人着想,不是吃虧了嗎?其實,李嘉誠真是具有大智慧,最終他是不會吃虧的,他有很高的共情能力,懂得“換位思考”,否則他不會成爲亞洲首富。有人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祕訣?”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細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誠總是讓別人多賺兩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他合作會佔便宜,就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如此一來,雖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卻多了一百個,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會變成五個。到底哪個更賺呢?奧祕就在其中。有些人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精明,不會“換位思考”,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爲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成名後,一次,爲競標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臥車合約,他與商界對頭布爾門的鐵路公司掰上了手腕。雙方爲了投標成功,不斷削價比拼,結果已到了無利可圖的地步,彼此還咽不下這口氣。真是冤家路窄,這天卡耐基在旅館門口邂逅了布爾門,他微笑着伸出手,主動向布爾門招呼說:“我們兩家如此惡性競爭,真是兩敗俱傷啊!”

卡耐基接着坦誠地主動表示願意盡釋前嫌,合作奮進。布爾門被卡耐基的誠摯所感動,氣消了一半,不過對合作缺乏興趣。卡耐基對布爾門不肯合作的態度感到納悶,一再追問原因,布爾門沉默片刻,狡黠地問:“合作的新公司叫什麼名字?”哦,布爾門在爲“誰當老大”而處心積慮!卡耐基沒有猶豫,脫口而出:“當然叫布爾門臥車公司啦!”後面合作可以想象,非常愉快,互利雙贏,都賺了個鉢滿盆滿。

卡耐基不愧是位優秀的企業家,爲了大的目標和利益,他自己退一步讓三分,讓別人先得一點名利,然後獲得最終的勝利、贏得雙贏的良好局面。

在與周圍人相處時,也應以“讓”作爲爲人處世的態度。比如:公司裏分東西不夠時少分些,一些榮譽稱號多讓給即將退休的老同事,與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筆獎金或是一項殊榮等等,這種豁達的處世態度無疑會贏得人們的好感,也會增添我們的人格魅力,會帶來更多的“回報”。

有一些人與周圍的人關係處不好,就是因爲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老是爭求種種的“好處”,時間長了難免引起他人的反感,無法得到大家的尊重,同時總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傷害了他人,最後使自己變得孤立。

事實上,“利”未必就能給我們帶來多少好處,反而會弄得自己身心疲憊,並失去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謂得不償失。

談判中多讓一分,可以讓你全身而退;搏擊中多讓一分,可以讓你伺機反攻;生意上多讓一分,可以讓你財源廣進;人際中多讓一分,可以讓你左右逢源……古人云: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讓,是一種哲學;讓,更是一種智慧。在最關鍵的時候,哪怕是隻多讓一分就會讓你成爲真正的贏家。

  《非洲蜂與荊棘鳥》

非洲蜂和荊棘鳥,是大自然中兩種普通的物種,但它們卻給了我們無邊的智慧和啓示。想知道爲什麼嗎?

在非洲中部地區乾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種體形肥胖臃腫的巨蜂。

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粗而短。但是這種蜂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夠連續飛行250公里,飛行高度也是一般的蜂所不能及的。它們非常聰明,平時藏在岩石縫隙或者草叢裏,一旦有了食物立即振翅飛起。尤其是當它們發現這一地區氣候開始惡劣,將要面臨極度乾旱的時候,它們會成羣結隊地迅速逃離,向着水草豐美的地方飛行。

科學家們對於這種蜂充滿了疑惑。因爲根據生物學的理論,這種蜂體形肥胖臃腫而翅膀卻非常短小,在能夠飛行的物種當中,它是飛行條件最差的。如果按照飛行條件,它還不如雞和鴨鵝優越。尤其在蜂的大家族裏,它更是身體條件最差的。根據物理學的理論,它的飛行就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因爲根據流體力學,它的身體和翅膀的比例是根本不能夠起飛的!

按照科學家的理論,這種蜂不要說自己起飛,就是我們用力把它扔到天空去,它的翅膀也不可能產生承載肥胖身體的重力,它會立刻掉下來摔死。可是事實卻是恰恰相反的,它不僅不用藉助我們的力量,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飛行,而且是飛行隊伍裏最爲強健、最有耐力、飛行距離最長的物種之一。

科學家們從來也沒有遇到過對科學這樣殘酷的挑戰。因爲在這個小小的物種面前,所有關於科學的經典理論都不成立。哲學家們知道了這個故事之後,告訴嚴謹的生物學家和物理學家說,沒有什麼奇異的祕密,它們天資低劣,但是它們必須生存,只有學會長途飛行的本領,才能夠在氣候惡劣的非洲大草原生存。

在南半球有一種鳥,它的歌聲比世界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美好動聽,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種荊棘樹,落在長滿荊棘的樹枝上,讓荊棘刺進自己的肉體,才能夠歌唱。從離開巢穴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了尋找荊棘樹的旅程,直到如願以償,找到那種長滿如針一樣鋒利荊棘的荊棘樹。這個時候,它就落下來,而且要選擇最鋒利、扎進肉體最長的荊棘。它的身體被鋒利的荊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難忍,生命奄奄一息,它纔開始了讓所有會歌唱的鳥自慚形穢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雲雀和夜鶯,在它的歌聲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荊棘鳥的血流盡了,一曲最美妙的歌聲也戛然而止。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着。所有聽到歌聲的人和鳥兒都在向荊棘鳥致最後的敬意,因爲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東西,只有用深痛巨創才能換取。

面對這個故事,我一直都在沉思:荊棘鳥是知道的,它尋找荊棘樹,就意味着尋找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結束,就意味着承受連生命都承受不了的痛苦。但是,它還知道,只有承受經歷這個無比巨大的痛苦,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聲。

我在想,我願意做那個荊棘鳥嗎?我如果是那個荊棘鳥,我肯去尋找荊棘樹嗎?找到了荊棘樹,我肯落在最尖最長的荊棘樹上嗎?我不敢說,但是,我知道有人願意做荊棘鳥,而且像荊棘鳥一樣給我們留下最美好的歌聲。

非洲蜂和荊棘鳥,是大自然中兩種普通的物種,但它們卻給了我們無邊的智慧和啓示。

  《從失敗中找答案》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要學會從失敗中找答案。

2001年初,蘋果公司的CEO史蒂夫•喬布斯費盡心思主推了一款電腦。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款電腦的銷售量差強人意,原本一年能賣80萬臺的計劃,結果只賣出了10萬臺。

問題出在哪裏呢?喬布斯不甘心,他專門叫祕書搬來一臺電腦,看能不能找出問題所在。

喬布斯主推的這款電腦,主機裝在一個小巧的晶瑩剔透的機殼當中,CD是從機箱的頂部彈出來。此外,這款電腦還去掉了發出噪音的散熱風扇。可以說,這是一款設計巧妙的電腦。看來看去,喬布斯也看不出問題出在哪裏。正在這個時候,喬布斯看見祕書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撤掉了新配置的鍵盤,換上了原本的舊鍵盤。喬布斯好奇地問他爲什麼,祕書說:“新鍵盤是很新潮,可是很多設計讓我覺得用起來很不順手,因爲多個按鍵位置都改變了。”

聽到這樣的話,喬布斯恍然大悟:自己過於注重個性化的設計,而忽略了產品的性能,消費者的需求才是制勝的關鍵!不過,消費者想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嗎?不!喬布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我們不要問消費者想要什麼,我們要去生產明天大家需要的產品!

2001年10月,一款擁有5G硬盤、名叫iPod的音樂播放器問世了。引人注目的是,iPod沒有任何複雜的操作裝置,它的正面只有一個圓形的轉盤。與之前幾款一頁一頁翻看歌曲目錄操作的播放器相比,iPod的圓形轉盤跟鼠標一樣,完全可以控制翻頁的速度,方便、快捷、酷炫。這款iPod音樂播放器正是喬布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特意讓蘋果公司研發的。無論從包裝、外觀還是功能上,iPod都讓人眼前一亮。所以,iPod一經推出,就迅速席捲全球。僅2001年年底的兩個月,iPod就銷售出10萬臺!

正是從一款失敗的產品中,史蒂夫•喬布斯找到了蘋果公司發展的新方向。有時候,失敗往往會帶給我們全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