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致創業者勵志文章

致創業者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創業都是從一個想法開始,之前我也曾有過不少的想法,但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是可笑不實際的,創業路非常艱辛,那麼致創業者勵志文章有哪些?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致創業者勵志文章,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致創業者勵志文章

  致創業者勵志文章【一】

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場心傷; 在錯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陣嘆息,沒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沒有聲音的地方就是寂寞,成功的人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同樣是人,爲什麼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貧窮?我們又如何來認定什麼是貧窮、什麼是富有呢?有的人高樓大廈,汽車冷氣,錦衣玉食,福祿雙全;有的人一生勞碌奔波,工作所得極爲菲薄,僅能供給一家數口勉強溫飽而已。其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都是由於個人宿世善惡業所招感的果報。

就貧富而論,有錢的人雖然衣食無缺,華蓋重裘,但有時候爲了人事的困擾,同樣日夜不得安寧;沒有錢的人,儘管每日難過,依然每日過,無錢一樣可以挺起胸膛,安心自在,此即所謂的“人窮志不窮”。這也就是說,人生的幸福快樂,貧與富並不構成絕對的條件。佛教對於貧富的看法,認爲貧與富對人格的尊嚴原沒有什麼差距。譬如用水洗滌污穢的東西,洗滌之後,與洗滌之前,其實就沒有區別,這意思是說,人生數十寒暑,如夢幻泡影,貧富苦樂只在於自己內心的體認罷了。所以,有人粗茶淡飯不改其樂;有人富甲一方,仍然憂愁煩惱。深一層地說,如果心裏擁有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即使身無立錐之地,卻可感受到最大的富足!

佛陀的生活就可以作爲最確切的證明。佛陀他春夏秋冬皆着一襲糞掃衣,也覺悠哉遊哉,披上名貴的金縷衣,也絲毫不感到驕傲。既可粗茶淡飯,也可以美味佳餚;可以樹下露宿,也可以安住於瓊樓玉宇;可以自己獨處山林,也可與四衆弟子共住。

可見佛陀對富貴貧賤、窮通得失、興衰成敗、美醜善惡並不繫念於心,也不追逐世間的塵欲,只是隨緣適應環境!這就是佛陀最大的富有。

且不說佛陀,就是近代的弘一大師,也認爲世間上沒有一樣東西使他覺得不好。破舊的手巾也好,鹹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麼都有味,什麼對他都了不得。他少欲知足,別人認爲他如此貧窮,簡直是在受苦,但他卻覺得一切都很好。有一次,夏尊看到弘一大師那種吃蘿蔔鹹菜的愉快情景,頗有所悟,夏先生說:“蘿蔔鹹菜的真滋味,大概要像弘一大師這樣的人,才能如實地品嚐到。”

我現在舉一事來證明:一個有錢人住的是高樓大廈,擁有種種最現代化的高級設備,生活真是富裕豪華。他家鄰近有一間破舊小房子,住着一對貧窮夫婦,這對夫婦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是夫唱婦隨,生活相當愉快。可是住在樓上的有錢人家,總是要爲公司的交際應酬感到困擾,爲聲勢名利的維護感到不樂,心裏就覺得納悶?“我這麼有錢,爲什麼那麼煩惱,隔鄰住破房子的人家,不是歌唱,就是談笑,爲什麼他們那樣快樂?”

有人就告訴他:“你要賣苦惱嗎?只須拿出二十萬元送給他們,他們馬上就會苦惱。”

二十萬元,在有錢的人看來,實在算不了什麼,好!就慷慨送給貧窮的夫妻。貧窮的夫婦憑空得到二十萬元,最初喜歡得不得了。但是到了晚上卻煩惱錢要放到哪裏呢?抽屜吧,不保險!牀底下嘛,也不太安全!枕頭下面——左思右想,一夜睡不着覺。過了幾天,他們又爲了二十萬元該如何利用而吵嘴,夫妻幾乎因此而破壞了多年的感情,後來一反省,才徹悟錢使他們苦惱,終於又把錢還給原來的主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名利有時也會爲人增加煩惱和危險。從前,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佛陀的弟子大迦葉,在墳墓間修行也覺得泰然自得;我國古代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這些前例都說明貧富不能以有沒有錢來衡量。人可以窮,但是內心不能窮。心裏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去開採它?你如果肯開採心裏的能源,你纔是真正的富有。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要成功就沒有藉口,要藉口就不可能會成功,敵人變成戰友多半是爲了生存,戰友變成敵人多半是爲了金錢,錢可以幫窮人解決問題,卻幫富人制造問題,真誠並不意味着要指責別人的缺點,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維別人的缺點。

  致創業者勵志文章【二】

先講一個我個人的經歷。

我高二就在創業了。辦校刊,拉贊助,學校外面租房子,開書店,彷彿是懂事完了,吊炸天了,那時候腦殼裏就只有創業兩個字,誰的話我都不聽,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我覺得爹媽啊,周圍的人啊一天到晚循規蹈矩都太沒有意思了,覺得大家都蠢。

那時候,在我們自己辦的刊物上,我創造了植入贊助加活動的模式,在書店上,我創造了循環會員制,短時期內都相當的成功,我就算着,一年12期,一期48個銅版紙彩印頁面分爲24篇內容,找24個贊助商從與學生相關的,餐飲,娛樂,運動,動漫,影視,服裝等所有角度植入廣告,一家給5000就是120K,印刷成本我用10000,每期賺十多萬,另外我雜誌還要賣,一期5000冊一本5塊,還有25000,一年下來上百萬。想得美得很,事實上剛剛開始操作的時候,確實有得賺。

我第一次去印刷廠的時候,自己大概才17歲,穿着個西裝,叼着根菸(根本不會抽)給老闆砍價錢,還好當時遇到的印刷廠廠長人好,基本上沒坑我。當時穿着校服到處去拉贊助,中午休息1小時,我騎着車從城東穿到城西,我的同學在複習,寫作業,我就在社會上超。

我現在印象都很清楚,當時有一家臺灣奶茶店給我們贊助了一千張會員卡,五萬多塊錢的代金券。那個奶茶店裏幫我找他們市場部要贊助的店長姓張,我叫她張姐,是個樸實厚道,通情達理,勤快乾練的二三十歲的姐姐。雖然是我找她要錢,但是看起來卻好像是她很樂於幫我們,每次她看到我都很親切,對我都很好。後來我才知道,張姐家裏條件一般,很早就出來打工掙錢了,雖然通過自己努力做到了店長這一步,但是很想讀書,很羨慕讀書人,所以看到我們這些學生,她感情上非常親近。

後來我在學校外頭開了一家書吧,可以借書,借碟,動漫等。店上有個鐵筒,每天我下課直接去筒裏拿錢就是幾百幾百。每家企業給我們每一季雜誌的贊助是五六千到一兩萬。吊炸天了。一天到晚我就活在標新立異,與衆不同,大家羨慕,懷疑,審視,議論的眼光中。

那時候我滿口都是自己可以兼顧得過來,實際上卻滿腦子都是經營,每天處理不完自己根本處理不了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那時候,爸爸媽媽操碎了心,家裏親人操碎了心。

我看到人說我這個模式好,說我有頭腦的。我只有呵呵。第一,校刊是沒有刊號的,沒有刊號的玩意兒,敢發行,敢賣,那都是擦邊球,要是當時我成年了,要是當時學校沒有看在我幼稚,出面保護我,我可能早就被告得來傾家蕩產。其次企業給贊助不過是看我是某某名校的學生,等我出了學校,上了社會,就再也什麼都不是,到時候鬼來理你。

果然,最後我高考就完蛋了。

我永遠記得那一段我人生裏最晦暗,最慘淡的時光,在那最不濟的時日裏,我幹過在模型店給小孩子做玩具的活,做兵人,粘好,上油漆,一個兵人我收15塊,一天我刷四個,賺60塊,可以買杯水,買盤餃子。早上就去泡着,一直泡到模型店關門。那時候感覺自己就像個拉着幌子在外面算命的,今天抓到一個顧客就吃一天,抓不到就浪費一天。

我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生命的價值在哪裏,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混一天,是一天。後來因爲手藝好,遇到了貴人,開始做微縮水線船,當我技術成熟以後,一天可以做一條,一條可以收100勞務費,當初做那個的還不多,最貴的一條可以收2000多。有一段時間,我做了一百多條船,賺了一兩萬,可是我總會想,然後呢?然後我這輩子就準備靠着這一個貴人這樣一直下去,把這個當成謀生技能和生活門路麼?

有些人說現在做兵人很賺錢,我想說呵呵。膠水,溶劑,粉塵,油漆,這些東西,不是沒有污染的,如果純手工,這份錢,是用命賺的。

  致創業者勵志文章【三】

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一個段子很火,內容大概是這樣的:“現在60後一手遮天,90後無法無天,00後都被寵上了天,50後的吃喝玩樂天天都是星期天,可憐的70和80後活的一天不如一天。70、80後活的太累了,自從出道後就掙了兩個億:一個失憶,一個回憶。”

80後生於改革開放的80年代,成長於經濟體制改革的90年代,成家立業於房價飆升、經濟動盪的00、10年代,他們完整的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的巨大變遷及時代轉型,他們的身上深深的烙上了時代的印記。

80後創業的勵志文章 孤獨前行的80後創業者

大器晚成的80後創業者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十歲之前的年輕人有思想、有活力、敢闖敢幹,向來都是創新創業的弄潮兒。從全球範圍的成功創業者統計數據看,無論是美國科技巨擘喬布斯、比爾蓋茨、佩奇和扎克伯格,還是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創始人馬雲、丁磊、馬化騰等人,他們大都在三十歲以前開始創辦公司,從一開始不聞一名的小企業成長爲日後影響世界的巨頭企業。

然而,比較遺憾的是,從最近幾年各個領域的統計數據看來,80後創業者並沒有延續上一代70後創業者的創業趨勢。即使有爲數不多的80後創業者開始現身上市公司創始人行列,但是如果用企業上市來衡量一個企業真正取得了重大成功的標誌,毫無疑問,70末、80後創業羣體屬於大器晚成,他們創立的企業目前大多還正在路上,離達到IPO的規模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一方面可能80後沒有上一代70後那麼積極投身於創業浪潮,另一方面可能80後的創業環境沒有70後那麼寬鬆自由,種種原因導致80後創業羣體的創新活力難以達到上一代70後的高度。

同時,據資料顯示80後創業者在各個領域開始嶄露頭角,並發展達到一定規模及影響力之後往往被上一代70後巨頭企業收購,從而讓一批本來有可能登陸資本市場的80後優秀創業企業提早消失了。

孤獨前行的80後創業者

正當70後的企業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到處收購兼併新興企業,80後的企業在巨頭激烈競爭的夾縫中艱難成長的時候,90後的企業已經開始登上創業舞臺。相比前兩者,後者的創業目的更純粹,基本是發現了感興趣的需求就馬上動手創業,少了很多80後創業者碰到的羈絆與困惑,因此當前移動互聯網大潮基本上被90後創業者接棒。

即使有少部分敢於邁開創業腳步,踏上了創業旅程的80後創業者也大都在狹小的垂直細分領域裏摸索,這也造成了80後創業者往往難以成就大事業,因爲一開始出發就不敢把目標定的太遠,更不敢像70後創業者那樣談理想。從目前看到的衆多案例數據看,80後創業者更傾向於見好就收,企業做的差不多就要賣掉了。

一方面是因爲巨頭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是80後創業者嚴重缺乏安全感,相對於遠大的理想還不如落袋爲安來得實在。總之,80後創業者可能不得不面臨孤獨前行的尷尬,陪伴他們的更多是70後巨頭及越來越多的90後新秀,而不是80後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