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精選20篇)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精選20篇)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

今日是“芒種”節氣,農諺說:“芒種忙,三、兩場”,此時正是中原“三夏”農事最繁忙的季節。

農民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勞作着,恨不得每天把時間和人都撕成八瓣兒來使喚。田野裏,麥浪滾滾,人歡馬叫,人們以最快的速度,收穫着一冬一春孕育而成的果實、播種着夏天黃金般的種子、耕耘着春天栽植下的秧苗、管理着秋天豐收的希望。

首先是“夏收”,也是“三夏”最繁重的任務。自從農村實行“大包乾”家庭聯產責任制30多年以來,夏糧總產佔全年總產的60%以上,保證夏糧大豐收無論是國家、集體還是個人都將是全年糧食生產,乃至“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是基,糧食是本”。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夏季小麥吃全年,秋季豐收好花錢”是廣大農村農民生活的現實寫照!所以,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的意義顯得尤爲重要。每逢“夏收”時節,各地人力、畜力、物力、財力一起上,互幫互助、爭日搶時打殲滅戰。黨和政府也會牽頭,讓農業農機等部門打破區域界線,組織大型聯合收割機全國會戰:農機手千里沃野,轉戰南北,日以繼夜、協同作戰,農業機械化的巨大作用發揮到極致!過去麥收、打場需時半月甚至一月,現在最多一星期,場光地淨,顆粒歸倉,時代真的進步快啊,農民們豐收的喜悅啊甭提啦,由衷地感謝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

其次是“夏種”。農諺雲:“春爭日,夏爭時”,關鍵是突出一個“搶”字。在中原地區,搶種的大宗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水稻及小雜糧,大宗經濟作物主要是花生、芝麻、棉花、藥材等。麥收時節,往往會下大雨,有的年份也會陰雨連綿,或者只下小雨,所以,夏收過後必須立即搶種秋季作物,這關係着農民的全年錢袋子的大問題。只有趁墒搶種,保證一出全苗,才能爲下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過去由於全靠人力畜力,天不作美 的話,“夏種”需半月到20天時間,現在,機械化程度提高了,一週時間就可搞定,還能保證播種質量。

再之是“夏管”。農諺說,“三分種,七分管”。種是基礎,管是關鍵。“管”,主要是搞好田間管理。搶時種下的莊稼要耕耘除草、剔苗間苗、施肥澆水、整枝打杈,環環相扣,馬虎不得。“只有一分辛勤耕耘,才能換來一分收穫”。不是嗎?你看:在繁忙的夏季,農民們頭頂着烈日,腳踩着爛泥,肩扛着鋤頭,揮灑着汗水,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在廣闊的田野裏,在山腳的土塊裏,他們不管是颳風下雨,天陰天晴,還是日日夜夜,祖祖輩輩,像呵護自己的孩子們那樣,精心地侍候着莊稼苗兒。個個念想着,到秋季五穀豐登,家家都有個好收成;人人期盼着,到秋季碩果累累,戶戶都過上個好日子!

由此可見,我國流傳至今幾千年的二十四節氣歌是很科學的,這裏我不妨再贅述如下:“春(立春)雨(雨水)驚(驚蟄)春(春分)清(清明)谷(穀雨)天, 夏(立夏)滿(小滿)芒(芒種)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相連, 秋(立秋)處(處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寒)大寒, 上半年六(每月6日)、廿一(每月21日),下半年八(每月8日)、廿三(每月23日), 最多不差一、兩天(指陽曆)。”而今日所云“芒種”,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按農時四季每個節氣都有自己獨特的意義,當前,對農村工作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仍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此文旨在告訴世人不能忘記幾千年老祖宗留下來的傳家寶,明確每個“節氣”的意義,珍惜大好時光,抓住並充分利用好農時節令,爲“三農”服務,爲國家早日建成小康社會而鼓與呼!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2

芒種有兩種含義,一是這時的麥類等有芒作物均已成熟,田野間呈現出“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景象;二是人們通常會在這個階段忙於夏收、夏種和夏管,俗稱“三夏”。也就是說,芒種的到來,預示着農民要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所以“芒種”又稱“忙種”,農諺說,“栽秧割麥兩頭忙,芒種掌燈夜插秧”,很形象地說明了芒種的“忙”。

小時候,我們村的地是很讓外村人羨慕的。村北有坡地,可種紅薯;堤內有水澆地,可種小麥、玉米;堤外是河灘地,可種穀子、花生、大豆、棉花等,離河更近的地方還可種水稻,好像什麼都會種。可人們往往只注意收穫的幸福,而忘了耕種的艱辛。每年的芒種前後,特別是這時候下了一場及時雨,那種忙簡直讓人們走路都得快步如飛。

在衆多的糧食作物中,小麥、玉米是最重要,也種得最多的。以前是收完小麥後再種玉米,人們忙不過來,我記事的時候,不知誰發明了一種“A”字形的撐竿,是用兩根長竹竿做成的。它可以順着麥壟平插進去,把麥稈撐開,人們就可以很方便地種玉米了,這樣在收麥前玉米就已種好,減輕了收麥後繁忙的程度。由此可見,最偉大的發明還是來自民間。

種其它作物雖然沒有那麼麻煩,但爲了以後吃、用方便,人們還會盡量種得全一些。收麥子都已經夠累的了,但人們捨不得喘息一下,就立即忙着備種,今天點豆、明天栽花、後天種花生……人們總是把時間排得滿滿的,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啊!

就是都播種完了,接下來還要不間斷地管理,薅草、打藥、剔苗、灌溉等等,總之,芒種一到,還不僅僅是“忙種”,只不過管理不再那麼忙碌罷了。莊稼人要想清閒,只有到了秋收以後,冬小麥種上了,纔可以在家裏享受一年的`勞動成果,過幾天曬曬太陽,悠悠轉轉的日子,但有時候在冬天還要興修水利、加固河堤。現在想想,一輩輩的莊稼人在收穫季節得到的幸福是多麼地不易啊!

可是,短短三十多年過去,人們種地越來越多地使用機械,芒種變得不再忙了。特別是近幾年,我們村開始城鎮化建設,坡地建成了工業區,水澆地開發成居民社區,就是河灘地也蓋成了幾幢三十多層高的“某某花園”,引得不少城裏人來這裏買房。

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但“芒種”也只是掛曆上兩個平凡的字了……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4

“小滿趕天,芒種趕刻。”這句農諺說的就一個字,那就“忙”。“小滿小滿,麥粒漸滿。”小滿時節是收穫的前兆,也是天氣開啓炎熱模式的標誌。等到了芒種時節,天氣已經炎熱,小麥與早稻都已可以收割,待收割完之後,有一批新的.作物又的趕時間種下去。

六月六日芒種,這是一個表徵物候和農事的節氣,也是一個“接地氣”的節氣。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種之曰稼(jià耕種),斂之曰穡(sè,收穫),而芒種,是既“稼”又“穡”的時節,所以芒種之農事,體現着一個“忙”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趕天,芒種趕刻。

芒種,正是麥子黃熟時節,“麥到芒種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鐮鉤,騎着霜降收芋頭”。

麥收有五忙:一割、二拉、三打、四曬、五藏。一方面是夏收,一方面是夏種,“杏子黃,麥上場(Cháng),栽秧割麥兩頭忙”。所以夏收和秋收的節奏有着顯着的差異:“麥收要緊、秋收要穩”,“麥鬆一場空,秋穩籽粒豐”。

麥子“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黃熟收、幹熟丟”;“麥子夾生割,穀子要熟妥”。

芒種時節,“收”與“種”快節奏地轉換,芒種田無隙、人無閒,所以“收麥種豆不讓晌”、“芒種掌燈夜插秧”、“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於是人們忙到“麥收無大小、一人一鐮刀”、“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的程度。(“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可以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明農民在田地裏忙碌了一天,滿身疲憊,累到要人攙扶才能回家;二是芒種時往往多雨,道路溼滑泥濘,走路時要相互攙扶。)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5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六月初旬這會兒,正值芒種時節,在農村正是大家最忙碌的時侯。

公雞喔喔的叫,整個農村就開始忙碌起來。起牀、刷牙、吃飯……那是個夏天的早晨,陽光明媚。我向門口一探頭,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綠色……盡收眼底。在前往學校的路上,原本興高采烈的我,卻因看到了一幅被“陽光”凝聚的畫面,有着複雜的心情:一個個農民伯伯,光着腳,踩進那烏黑的沼澤地,手上拿着翠綠的秧苗,邁着一步又一步,播撒着希望。一切都在汗流浹背中進行。這樣的.行動不知持續了多少天……

在六月中旬的某個傍晚,西邊的太陽逐漸落山,吃過晚飯的夏日涼爽而又舒暢。整個村子都涼下來、靜下來。我獨自走在田間小路上散步,這是多麼愜意的解ya方式啊!我向四周望了望,波濤翻涌的青色之海,是土地上最美的詩篇,遠處的村子都隱在綠色的霧中,內心只有單純的青春的快樂。

那幾天幾乎每天上學的時候我都在觀察着,曾默默地注視着,他們是多麼的神聖,那一次次端上飯桌的糧食,越來越感覺很珍貴,芒種真的是很“忙”的季節呀!而在這一次一次的忙碌中,有這麼一種“忙種”的人們。越來越體會到芒種之忙,帶成難以領悟到自然界中的芒種那特有的美。

芒種後綠色的田野有着生命最初的蓬勃。一切像流水一樣自然,在雨中成長,在陽光下成熟,正像那首歌“種一萬朵蓮花,在衆生中發芽,等待紅塵一萬種解答。”讓我們靜候秧苗的成長……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6

送花神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此俗今已不存,但從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可窺見一斑:“(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爲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爲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爲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中醫養生專家提示我們,芒種節氣的時令飲食是:桑椹。又名桑果,早在兩千多年前,桑椹就已是皇帝御用的補品。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適口,又被稱爲“民間聖果”。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痠軟、鬚髮早白、消渴口乾、大便乾結等症。桑椹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液的消化,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現代醫學認爲,桑椹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蘿蔔素、維生素(A、B1、B2、C)、蘋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及礦物質鈣、磷、鐵、銅、鋅等營養物質。桑樹特殊的生長環境決定了桑椹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污染的特點,被醫學界譽爲"21世紀的保健果品"。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7

布穀鳥,我一直不知道長什麼樣子。每年春夏時節,清晨,人們還沒起牀,布穀鳥的叫聲便不絕於耳。咕咕咕咕的聲音很大,音調圓潤,清脆悅耳,酷似光棍兒好苦,以致成了開玩笑打諢對方的戲語。習慣了北京城裏生活的人們,從小就認同了這種叫法。所以,只要聽見布穀鳥叫了,就知道,芒種到了。老人講,芒種、芒種,過了芒種,不可強種。有的莊稼該收了,有的再不種就來不及了。稍稍大了一些,知道有個節氣叫芒種。

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爲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芒種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稻穀類作物。有一種說法;播種一定要在芒種前完成。過了這一天,即使播下種子也沒有了收成。這種說法有無根據,從來沒有人質疑過。

印象中那是個特別紛繁的季節。我年輕時在東北興凱湖下鄉,同樣是芒種前後,氣候卻是與北京大不相同。北京人已穿上單衣迎接夏天了,興凱湖的積雪還沒化乾淨呢。一眼望不到邊的黑土地枯草叢生、荊棘滿目。只有雪化冰融匯成的潺潺流水,預示着春天來了。

興凱湖的春天,比北京要晚上兩個月,雖然已不像冬天那樣寒冷,但一早一晚仍然是寒氣逼人。五月至六月初,正值這裏最忙的季節。興凱湖這裏的大米好吃,但是種水稻的活兒卻是十分艱苦。每年芒種前,必須把經過培養的種子播下去,否則秋天將豐收無望。對於我們這些城裏來的青年人來說,不僅播種的農活沒幹過,見都沒見過。

那天,我們到了地裏,舉目一看,只見一望無垠的水田,真是壯觀。再往腳下一看,讓人倒抽一口冷氣。水田裏薄薄的一層冰在天光的照射下反着白光,頓感涼意由腳下襲來。

人拉播種機,一米多長,中間一排漏斗,兩面一邊一個木輪兒,木輪插滿了葉片,中間有條繩子。拉播種機的人把繩子往肩膀上一套,拖拉着播種機在前面走,種子就播在了地裏。這活兒看似簡單,幹起來卻非常累,別的不說,就是光腳往水田裏一站,光涼勁兒就夠你受的。

那時候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帶頭兒的,就有跟着的`。

年青時思想單純,對工作更是滿腔熱忱。下鄉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滿腦子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當時最流行的一句話,黨叫幹啥就幹啥!

看着先到水裏的人痛苦的表情,心裏着時犯怵。

怎麼樣啊?哥們兒,行不行啊!站在田埂上的人們儘量地拖延。

夠嗆!你下來就知道了!

北京人有句老話:發昏當不了死。豁出去了,來吧!咬了咬牙,脫了鞋襪褲腿兒一挽,飛身跨到田裏。嘿!那叫一個涼。

劃割肌膚之痛,冰冷透骨之感使人倍感難受。腳下淌着碎冰,不一會兒,變得麻木沒有了知覺。等一拉起播種機就更不用說了,一腳下去,稀泥有近半尺深,腳下冰水侵襲,身上自覺寒冷,逼得人們不由得的向前奔跑,劈瀝啪啦,濺得渾身上下都是泥。水田根據地形高低,大小不同,短的幾十米,長的一百米,兩個來回兒下來人已累得氣喘吁吁,但是心裏畢竟不覺得那麼冷了。就這樣,每天要工作要十個小時以上。雖然當時沒有一個叫苦的,但所有的人心裏都明白,不管你是誰,也不管是哪兒的人,只要下到田裏,就不可能不幹。

興凱湖的春天,天氣變化無常。早晨還是晴空萬里,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突然變天了。這裏變天兒,一般先有預兆,多是撲面颳起一陣冷風,緊跟着烏雲翻滾着涌了上來,還沒等你反應過來,剎時間,就讓你領教什麼是瓢潑大雨。這雨下的,十幾米以外就看不清人的面孔,密集的雨點兒砸在人們頭上,讓人發懵。

大家誰也沒有躲的念頭兒,因爲知道也沒處躲,況且,這時又有誰願意當逃兵呢?大雨滂沱,天昏地暗,人們呆立在水田裏,如同一樽樽石雕蠟像,任憑密集的雨點砸在身上、肩膀上,生疼生疼的。人們無奈地聽憑着大自然的洗禮。

時間不長,隨着頭頂上的黑雲散去,雨過天晴,接着依舊是陽光燦爛。沐浴着雨後的陽光,清晨的寒冷,勞作的辛苦,早已被洗刷得乾乾淨淨。

咕咕咕咕,不遠處布穀鳥的叫聲不斷提醒着人們,今天是芒種,必須把所有的種子播撒在田裏。幹吧!無退路可想,大家振奮精神,拉着播種機在水田中飛快地奔跑。人們彷彿忘記了勞累,只有一個念頭,把所有的種子播完。

夕陽西下,通紅的晚霞,浸染天邊,水田中斑駁的身影終於停了下來。這時,有人發現田埂上還有兩包種子沒有用完。連長吩咐大家,每人動手,就是手捧,也要把它分完。黃橙橙的種子,畫出優美的拋物線,射向空中,又散落在水中,濺起了無數小小的水花。地平線上漸行漸遠的紅光,映照在大家古銅色的臉上。漫天飛舞的稻穀,水田裏人們揮動的手臂,形成了一個多麼曼妙的畫卷。

咕咕咕咕,幾十年過去了,每當我聽到這熟悉的叫聲,眼前總會浮現出那年那道風情,稻穀的種子,金黃色的種子,嫩芽白白的,紛紛揚揚的飄向空中,迎着落日的餘暉,緩緩的,灑在了肥沃的土壤中。

芒種,曾讓我們懂得了春不種,秋不收。過了芒種,不可強種。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8

每年的芒種節,都是農事最繁忙的季節,即所謂“芒種忙,亂打場”。這個時節,正是新麥登場,石磙在麥場上被老牛拉着“吱扭吱扭”滾動,軋着小麥的時候。生命中經歷的幾十個芒種節,在記憶中多漸漸淡去,留下的只是很少幾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那個芒種節,雖然至今已經60年了,我卻記憶深刻。那年,麥子已經收穫,黃豆也已經種下。恰逢端午節,而家裏除了新收的麥子,並沒有其它什麼好吃的。那天上午,十幾歲的哥哥帶着六七歲的我下到湖裏捉魚。哥哥什麼也沒帶,我也只挎了一隻小籃子準備裝魚。我問哥哥怎麼捉?哥哥沒說什麼。來到湖邊,哥哥脫掉鞋子,捲起褲腿,下到水並不太深的湖裏,我在岸上看。轉眼工夫,哥哥竟然摸到一條大黑魚。現在想來,那條黑魚也足有兩斤重。也只有一個小時多,哥哥摸到三條大黑魚!哥哥告訴我,黑魚一般都臥在水底的淤泥裏不動,好捉。

那個端午節,我家美美地吃了一頓魚湯泡饃。那魚湯真鮮!那件事,也是腦海中我與比我大8歲的哥哥在一起的最美好的記憶。在之後的生活中,我與哥哥各走各路,沒再有什麼交集,也就沒什麼話題可說。這是題外話。

在此之前的另一個芒種節,反正與吃黑魚的芒種節靠得比較近,我爲家人惹了一個大紕漏——我的腳割破了。

那應該是國家實行互助組之前,土地還是自有。那天,老家的叔叔們也來了,大家一起割麥子。吃過午飯,父親把上午用過的幾把鐮刀又磨了一遍,放在門後以便下午用,就去午休了。放在門後,大概就是怕小孩子亂動。他們哪裏知道,我偏偏動了那剛剛磨好的鋒利的鐮刀。我竟然把其中的一把鐮刀拿過來,把右腳放在刀口上!頓時,腳被割破,鮮血涌出!我惹大禍了!我一聲慘叫,驚動了父母親,他們一起都來了。父親把我抱起來,母親用高粱面朝我的腳傷處敷,流血止住了。現在回憶,當年也只是四五歲年齡。奇怪的是,父母親並沒有罵我打我或者訓斥我。隨着漸漸長大,記憶更清晰,也始終沒有父母打我的'記憶。我意識到,我的父母親是多麼疼愛我!我的右腳被割破的傷疤至今還在,它與父母親的疼愛留在心中一樣清晰。

大饑荒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已經是一個即將上中學的少年,正是長身體的年齡,卻吃不飽飯。但只要學校放假,我就像大人一樣下地幹農活,爲家庭掙工分。那年的6月初,我到區中學參加升初中考試,兩天後的下午回到家,田野里正是一派午收的繁忙景象。說不清是主動還是被動,第二天一早,我就下到地裏,加入到大人們割麥子的行列。好在那年我考取了現在的縣第一中學,並把戶口遷到了學校,高中畢業後參軍入伍,從此離開了農村,再沒有經歷過像農村勞動力一樣割麥子的生活。

大約有20年時間,與芒種節年年都是“無緣對面不相識”了。真正又過芒種節,是最近二十幾年。

這些年,我數次與妻一起去農村親戚家,幫助收麥子。說是收麥子,其實就是做些協助的活兒,比如往車裏裝麥子,撿落下的麥穗,攤攤場,自然,也會彎下腰割一會兒麥子。隨着農業機械化的實行,現如今的農民真的徹底從土地裏解放了,他們不用再彎着腰一把一把割麥子了,自然更不需要我這個幫忙的人那樣勞動了。儘管如此,芒種時節只要來到農村,還是能夠感受到濃濃的農忙味兒,像“起五更睡半夜”,“潑麥摪黃豆,一天一夜扛榔頭”等等,都涌滿胸懷。

參加全省午收開機現場會,是我最近幾年過的最“隆重”的一個芒種節。那天,在我省小麥主產區的我市,又在麥田一望無際的南照鎮。下了車,立即被滿眼的金黃所感染。現場會就設在地頭,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早已擺開陣勢,只等一聲令下。果然,簡短的開機儀式結束,與會的最高首長高喊一聲:“開機!”各臺收割機立即馬達轟鳴,駛進麥海。一壟壟麥子被機器吃進,轉瞬吐出麥稈,麥粒則裝進機器的袋子裏。這是我這個已進入老年的過來人見到的最壯觀的麥收場面。

回望剛剛使用過的午收開機現場會會場,突然,那會標令我感慨起來:記得十年前參加過一次市裏舉辦的全市午收現場會,那會標上寫的是“開鐮”,現在會標上則是“開機”。一字之差,濃縮了多大的時代變遷啊!今天的農民再也不用那麼“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了。今後的芒種節會更有新意的。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9

今天又是我在節氣羣裏播天氣預報的日子。清早,我和媽媽去樓北面萱草花盛開的草地拍外景。因爲芒種二候,正是金娃娃萱草花盛開的時節,天氣預報後,我特意讀了一首節氣古詩:宋朝徐似道寫的《萱草花》:“莫訝萱枝小,能施宮樣妝。只緣沾染足,絕似杜蘭香。”古代帝王才能享用黃色,萱草花漂亮的明黃色花朵正是皇宮裏的人才有的裝扮啊!

萱草又名諼草、忘憂草。古時遊子遠行,會在北堂種上萱草,希望母親釋緩思念,忘卻煩憂。這是中國的母親節之花。我們科學課剛講了花朵,老師讓解剖花朵觀察花的結構。我採了一枝萱草花拿回家解剖。我發現,萱草花一共有六片花瓣。外層三片小花瓣比較細長,呈披針形,直接長在莖上。內層三片大花瓣比較圓,呈卵形,比外層花瓣薄,下面有細長的柄。花朵中間有六根雄蕊和一根雌蕊,雄蕊上面長着花葯,雌蕊比雄蕊長,頂端向下彎曲,長長的雌蕊下面是綠色的.子房,有米粒大小。

下午,我去圖書館換書。回來的路上,發現便道旁邊有一大片金燦燦的金娃娃萱草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彷彿是一片金色的海洋,美麗極了。我和媽媽蹲下來仔細觀察。

在這片金色的海洋中,有的還是小手指大小的黃色花骨朵,頂端露出了細細的一截雌蕊,像一根小香蕉。有的花骨朵外層3個花瓣裂開了,頂端張開了點口,露出了裏面的雄蕊、雌蕊和內層的花瓣,這朵花會有六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部展開了,盛開的大花像一張可愛的貓臉,左上角和右上角細長的花瓣像貓的尖耳朵。內外層大小不同的花瓣交錯着長一起,從側面看像一個小鈴鐺。有的早開的花要枯萎了,花朵變小,外層的三片花瓣中間變白了,像白紗,周圍鑲着金色的邊,真是金鑲白玉。裏層的花瓣依然是黃色,但是變得薄如蟬翼。

萱草花真好看,我連忙拿出手機拍照。我又發現了一朵特殊的萱草花,內層四片大花瓣,外層四片小花瓣,一共有八片花瓣。其他花都是六片花瓣,這朵花與衆不同。媽媽說這叫變異。

回家路上,我們邊走邊觀察路邊的萱草花。我又發現了一朵八片花瓣的萱草花,因爲開花時間長,花瓣稍微有點蔫了。我還發現了一個花骨朵頂端裂開嘴,外層是四片花瓣,我猜:將來開花了,這朵花會也會有八片花瓣。

我們今天發現了兩朵8片的萱草花,一個8片的花骨朵。這是萱草花的特例,是植物生長中的變異現象。我回家查了資料:變異是生物學用語,指同種生物後代與前代、同代生物不同個體之間在形體特徵、生理特徵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差別,是生物繁衍後代的自然現象,是遺傳的結果。可分爲可遺傳的變異與不可遺傳的變異。沒有變異就沒有生物進化,變異是生物多樣性的主要來源,也是植物育種的重要因素。今天賞萱草花,我收穫頗豐。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0

今天,是6月5日,每年的這一天都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種。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氣溫上升,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夏越來越深了,衣服在一件件減少。

這個節氣叫芒種,爲什麼呢?因爲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所以民間稱做爲“忙種”,農諺“芒種忙,忙着種”正說的是這個節氣名字的.源頭。

這個夏日裏有農夫不忘種地,自然有文人不忘寫詩,看吧,長卿的《芒種》:“王孫但知閒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陸游的《時雨》:“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說的是在芒種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到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鳴叫。

芒種節氣裏,有許多習俗,在南方煮梅是必不可少的,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范成大的“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與三國時“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都是從此而來。梅子有怎樣的好處呢?它不僅對健康有益,且也好吃,從樹上摘下一兩個吃,酸甜可口,味道特別,好吃極了!

“芒種忙,忙着種”我是一名學生,也很忙,忙着運動,忙着學習,長大成爲棟樑之才。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1

安安的爺爺今年93歲了,腿腳也不利索了,安安有時與爺爺談話,總要喊好幾遍,爺爺才能聽清楚。安安的奶奶今年82歲了,身體十分健康,能上山砍柴,也能下地種田。安安的爸爸媽媽從安安5歲起就沒有來看過安安了,每次安安問爲什麼,爸爸媽媽總說他們太忙了,沒時間。他們具體忙什麼,安安也不知道。

今天,安安被門口的大黃狗吵醒了。洗漱好後,安安站在門口,看見奶奶正在院子裏劈柴。奶奶一邊劈柴一邊對安安說:“廚房裏有早飯。”“哦。”安安一邊回答一邊朝廚房走去。吃好早飯,奶奶對安安說:“安安,今天是芒種,要不要和奶奶一起去地?”“好!”

安安答應了。出門前,奶奶給安安戴上了草帽。走了一公里,安安和奶奶來到了麥地,奶奶負責割麥,安安負責把麥子裝進袋子裏。安安累了就坐在麥地裏,看着天上的白雲自由自在的飄着。這時,天空中飛來了一隻黃蝴蝶,安安就追着黃蝴蝶跑。跑累了,安安聽見奶奶在遠處叫:“安安,回家吃飯了!”聽完這話,安安立馬跑回了麥地,和奶奶手牽着手,回家了。今天中午,奶奶燒了安安最愛吃的糖醋排骨。下午,安安又和奶奶一起去麥地割麥。晚上,奶奶接了一個電話,就催促安安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安安又被門口的大黃狗吵醒了,洗漱好後,安安又站在門口,只見從遠處駛來一輛汽車,停在安安家門口。從車上下一對夫婦,安安認得他們,他們是安安的爸爸媽媽,可爸爸媽媽怎麼來了呢?原來,他們是來接安安去城裏念小學的',安安依依不捨地向爺爺奶奶告別了。

轉眼 20年過去了,安安已是一位作家了,而爺爺奶奶卻永遠離開了安安,可安安是多麼懷念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光啊!於是,安安寫了一本書,叫《芒種》。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2

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據說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時節。以前,這個節氣在我眼前就是“小透明”,直到發生了一件事,才讓我改變了對它的看法。

那天正是芒種,天上飄着幾朵潔白的雲,太陽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身爲農民的爺爺奶奶要去打理他們的田地了。我算是個留守兒童,家裏只有我和爺爺奶奶,他們要丟下我去忙農活,我當然不答應。

“能不能不去?”我拉着爺爺的手說。“不行,你看今天天氣多好,又是芒種,必須去種田!”爺爺哄着我說。“芒種”?不就是古人閒着沒事做,把一年四季分成24個節氣中的一個嗎?”我嘟着嘴,略帶氣憤的說,“你不就是不想陪我嘛。” “不是這樣的。芒種中的“芒”字是指大麥小麥等有芒植物的收穫; 芒種的'“種”字是指穀類作物播種的節令。爺爺耐心的給我講解着,可我還是不懂,爺爺繼續講解着,可我還是不懂。爺爺繼續解釋道:“簡單點說,就是一到芒種,就必須早點收割大麥,小麥,因爲麥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緊迫!”

我聽了爺爺的話,還是不想讓他們走,但他們卻狠心拋下我,頭也不回的走了。我心裏十分難過,難道在爺爺奶奶的心裏,麥子比孫女還重要?

那幾天,爺爺奶奶一直忙着收割田間的農作物,我每天都很生氣。梅雨季節很快就到了,雨一直下個不停。“幸虧我們早點兒收了麥子,不然麥子在田裏就要發黴爛掉了。”爺爺奶奶望着淅淅瀝瀝的雨感嘆道。聽了他們的話,我望着窗外的雨,覺得自己先前有點兒太任性了......

雖說“二十四節氣”我早就背的滾瓜爛熟,但唯有這件事讓我真正感受到了祖先們的智慧。他們經過精心觀測,計算,創造了24個節氣,幫助農民掌握農時,合理安排農事活動,他們可真了不起呀!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3

早晨,我還在熟睡中。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我蹭地一下坐了起來,不耐煩地衝向門口:“誰呀?”空氣靜悄悄的。我疑惑中打開了門,大聲喊道:“誰這麼不懷好意,在週末的清早來敲門……”還是靜悄悄的沒人回答。咦?誰放的小箱子?放我家門口?給我的?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好奇地打開了來路不明的小箱子。箱子裏放着一本書,上面寫着“芒種”。芒種?我自語道:“芒種不就是種芒果嘛!”突然箱子說話了:“你答錯了,等你弄明白了再回來吧”說着,一道白光閃過,我還來不及吃驚和害怕就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引入我眼簾的,麥子香香,農民們忙着收小麥、種玉米,沒一個閒着的。“快去幹活!別傻站着!”我驚訝地發現,我已換上農裝,左手拿着鋤頭。說時遲那時快,我飛似的跑向田地,用鋤頭鋤地,“你拿錯農具了。應該拿鐮刀!割小麥!”站在一旁的老農民笑着對我說。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道光把我手中的鋤頭變成了鐮刀,我右手舉起彎月亮似的鐮刀去割小麥,就這樣金燦燦的小麥在大家的努力下收割完成了。老農民又笑眯眯地對我說:“現在該拿起你的鋤頭播種秋熟作物了。”我拿着一袋種子,扛着鋤頭,跟在老農身後來到播種田地,發瘋似的揮一鋤頭埋一粒種子,不一會兒,我滿頭大汗地將一袋種子就播種完成了。

突然,眼前的景象消失了,那個聲音再次響起:“芒種是幹啥的?”我回答道:“收夏熟作物,種秋熟作物,是收穫和播種的時節,這就是芒種。”說完,那道白光把我帶回了家,箱子裏多了一張字條:歡迎你圓滿完成任務回家!

從那以後,箱子再也沒帶我去別的地方,真懷疑我那時在做夢,但那刺痛的臉頰很真實,門後的鋤頭更真實。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4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九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的六月六日左右。俗話說的好:芒種芒種,連割帶種。農作物成熟期短,需要抓緊搶收。因此,“芒種”既標誌着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也預示着農民開始了一年中最爲忙碌的田間勞動。

我的老家在山東,那裏盛產小麥。爺爺田裏的麥子成熟了,遠遠看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風一吹,一波又一波的麥浪在前進,由於麥芒太硬,鳥兒都不敢停歇,真是“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爺爺看着這片金黃的稻田,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芒種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人們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這時候女人在家裏提前把飯做好,裝在保溫盒裏,帶到田裏去。爺爺把家裏的勞動能手都叫上,天還沒有亮,就打着手電筒,拿着鐮刀出去了。我也想去體驗下,和家人一起來到田間,爺爺給我做了示範動作,我心裏直嘀咕:割麥有啥難,真小看人!一定要跟上你們,起碼不能落得太遠,讓你們瞧瞧。照着爺爺的樣子,我繃直腿,彎下腰,低着頭,還閉緊嘴脣,“刷刷”地割了起來。

沒過多久,冒出來的汗珠就匯成汗水順着臉頰往下滴。趁着擦汗的工夫,我擡頭一望:啊呀!爺爺把我落下了好大一截。我趕緊又彎下腰,咬緊牙關,拼命地揮動起鐮刀,雖然熱得汗流浹背,累得氣喘吁吁,也不敢歇一歇。看到我身後堆積如山的麥子,我真正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也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芒種時節是忙收又忙種的時節,也是一年中最爲繁忙、辛苦的時節,體會了“芒種忙收,日夜不休”的含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看着沉甸甸的麥穗,我們心中又充滿了對生活的嚮往!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5

剛剛過了小滿,芒種也來了。芒種這個節氣的到來,也給農民們帶來了喜上眉梢的大喜事和新希望,喜事是喜在一年一季的夏糧豐收,新的希望則是在夏收的同時又要開始夏種了,田野裏的忙忙碌碌總是在收穫之後對新希望又呈現出新的追求。

而我這個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的城裏人,從小到大幾乎感覺不到“芒種”這個節氣有什麼特殊的重要性,近來,對於“芒種”的瞭解,還是來源於一本《二十四節氣》的書,書中對“芒種”時節的描述令人感慨至深,不經意間使我想到了我們通常食用的白麪饃,那是農民們用滴滴汗水所收穫豐碩果實,“芒種”時節,農民們的喜也就是我們的樂,有誰能不爲一年一季的夏糧豐收而喜悅呢?

假日裏的閒暇,我來到城市的郊外,頓感陽光火辣,刺眼的光毫無遮攔把光束灑向大地,只見田野裏芒穗如海,黃橙橙的,金色的麥穗隨風飄動着,穗芒錦簇,好像在歡迎我的到來,那一刻,我的心靈深處欣然惠雨綿綿,被一片豐收的景象感動了。這時的我猛然想起小時候在農村外婆家生活的場景,父輩們頭朝黃土背朝天揮鐮收割的情景如歷歷在目,而短短几十年後的今天,我看到的是聯合收割機在麥田裏來回穿梭給農民們帶來的快慰,隨着聯合收割機的隆隆聲,黃澄澄的麥子盡入機腹,在田邊澄黃的.麥粒又從機腹中噴薄而出,裝入農民們早已準備好的袋子裏。

在收割過的麥田裏,機聲仍然隆隆,這是農民們用拖拉機翻地的聲音,我看到此時翻起的黃土,在夏天的陽光下水分瞬間被蒸發顯現出顆粒狀,在翻過的土地上,我看到另一臺拖拉機帶着圓盤耙前行着,跟在這臺農機後面,有幾位農民兄弟駕駛着播種機播種着,看到如此情景,我已經猛然意識到,他們播種的就是未來之希望,“芒種”中的希望就在於此。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6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據說芒種時節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時候,農諺有云:“芒種芒種,連收帶種”。這時候象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要忙着搶收;同時,谷黍類夏播作物也要在這個時候播種,所以“芒種”也叫“忙種”,也就是“忙着種”,於是也有人說:“芒種芒種,樣樣都忙”。當然,對於這些與農業有關的知識我也不是太清楚,只不過人云亦云罷了。

說起芒種節,我倒是對《紅樓夢》中的一段描寫更爲熟悉一些,所以,就給大家說說《紅樓夢》中發生在某一年的芒種節這天的.故事吧。

那是《紅樓夢》的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在這一回中,作者寫到:“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衆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搖,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話說這一天的早上,姑娘媳婦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整個大觀園裏也可以說是熱鬧非凡,寶釵、三春姐妹、李紈、鳳姐帶着巧姐、香菱還有丫環們都在園子裏玩耍,只是不見林妹妹,於是寶姐姐就自告奮勇要到瀟湘館去找她,因看見寶玉到瀟湘館去了,她怕自己也這時候進去會引起黛玉的猜疑,就“抽身回來”,想回去找別的姐妹,結果半路上就演出了“撲蝶”的一幕,也就是回目裏面說的“楊妃戲彩蝶”。還是先看看書裏面是怎麼寫的吧:“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7

六月五日是芒種,這個時節,又要收、又要種;忙着收、忙着種。因爲靠近端午節,所以大家也開始吃糉子了。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由此有了一個特別的節日,一代代,傳給我們一個意味深長的日子。有的地方會賽龍舟,氣氛熱鬧。家家戶戶吃糉子,溫暖團聚。

前幾天,媽媽就給我買了甜糉子,可我又想吃鹹的`,再加上買的糉子又貴又不好吃,所以我們決定自己包糉子。

一大早,媽媽就泡好糯米,然後出去買食材了。我坐在家裏等得不耐煩,時不時就抓一把糯米,放到鼻子前聞一聞,然後才念念不捨地放下,還接連打了好幾個電話問媽媽回來了沒有。

“叮叮”門鈴終於響起,是媽媽提着袋子,滿頭大汗地站在門前。

徑直走進廚房,媽媽就忙着做各種準備,不一會兒,糉葉已洗淨瀝乾,浸泡醃製好的糯米已盛好備用,鹹蛋黃、豬肉等食材都一一擺好。

下面就開始包了,媽媽挑了兩片糉葉,折成一個漏斗形狀,用一隻手捏着,然後用勺子挖幾勺糯米倒進去,再放一大塊肉和少許肥的,還有放入蛋黃,接着繼續放糯米填滿,壓實。最後摺好糉葉,用線纏繞、繫緊。看着簡單,可當我學着照做時,卻發現我怎麼都捏不緊,底部有漏洞、會漏米。

包好的糉子放到高壓鍋,鍋裏放水蓋過糉子,壓兩小時左右,糉子就要出爐啦!我跑進廚房,只見媽媽揭開鍋蓋,裏面的熱氣直噴出來,熱騰騰的,此時,早已分不清媽媽額頭上的是汗水還是熱氣,她就像蒸了個桑拿似的。

蒸好的糉子一個個被撈出來,媽媽剪開了一個,先讓我吃,還囑咐我“小心燙”,我鼻子一吸,糯米散發出來的清香早已讓我垂涎欲滴。撥開糉葉,晶瑩剔透的糯米變露出來,咬上一口,黏而爽口,再吃幾口,肉香、蛋黃香、還夾雜着糯米香,讓人停不下口,一個糉子吃完,還是滿口留香,回味無窮。

這次的糉子真好吃,因爲每個糉子裏都包着媽媽滿滿的愛。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8

《少年音樂美術故事》是豐子愷先生創作的藝術啓蒙連環故事,它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對聰明又可愛的姐弟接受音樂和美術啓蒙教育的情形。正好我也在學琴和素描,讀了這本書,我深受啓發,其中有一篇《芒種的歌》,給了我更多的激勵。

文中講到,“我”在姨丈的引領下,感受到小提琴的魅力,也學起了小提琴,可很快發現自己拉出的琴音並沒有那麼好聽,非常氣餒。後來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才明白了“音樂並不完全是享樂的東西,並非時時伴着興味。未學成以前的時期……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

我也有過類似的事,比如說:剛學素描時,老師總是讓我畫橫線、豎線、斜線,看着旁邊大哥哥大姐姐畫的畫,我心裏想:什麼時候才能畫出他們畫的奇妙圖形啊!就這樣,我畫了個把月的.橫線、豎線、斜線,枯燥死了,畫得人也沒精打采。這時老師告訴我,那些哥哥姐姐們也是經過刻苦的基礎訓練,纔有這麼棒。並且強調,每個階段都需要刻苦訓練。《芒種的歌》中,不正是說明了先苦後甜,先耕耘後收穫的道理嗎?

我又想到學琴時,每天晚上都要練那些單調的音階和練習曲。不過回課時,老師總說我彈得好,我心裏非常高興。我知道,這都是“努力和忍耐”的成績。

不僅學習藝術是這樣,學習文化知識也是這樣,甚至一切學習的過程都是吃苦的過程,只有能吃苦,才能享受收穫的快樂。

就拿我學習英語來說吧,我在課上對答如流,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想起平時聽磁帶、多讀書的苦,也不覺得苦了,只覺得更加快樂,我也更加喜歡學英語了。想必這就是付出之後的“享樂”吧。

是啊,正如《芒種的歌》中所說的那樣,“人生的事,苦樂必定相伴,而且成正比例,吃苦越多,享樂越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樂。”我們只要肯吃苦,有什麼功課學不好呢?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19

芒種節氣後,天氣越來越熱,尤其是中午,建議穿着上要有所講究,選擇透氣性好的純棉或絲織衣服,不僅有助於隔熱、散熱,起到降溫的作用,還能保護皮膚,減少光、熱對皮膚的刺激。芒種節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出汗,所以衣服要勤洗勤換。下面我們來看看芒種時節養生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1、出汗後不可馬上洗澡

隨着氣溫不斷升高,很多人都會通過勤洗澡來給自己降溫,但大汗後不可立即洗澡,因爲大汗後流經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加快,如果洗澡的水過熱,會加速血液流動,使身體本來就膨脹的血管和毛孔擴張,從而使血液不足以供應心臟和大腦等重要器官,造成機體缺氧,導致眩暈。

2、天熱下午兩點少出門

氣溫的升高主要是因爲氣候的`變化,太陽更是非常的毒辣,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全面的做好防曬的準備,但是其實陽光本身並不能直接讓氣溫升高。地面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後,再通過輻射、對流等形式向空中傳導,這種向上輸送熱量的過程就是使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

簡單說,陽光照到地面上,曬熱了地面,地面吸收了熱量再放出去烘熱空氣,氣溫就升高了。雖然夏天的中午,陽光照射地面的角度最接近直射,地面和空氣接受的熱量,但是地面釋放出的熱量卻少於陽光所供應的熱量,所以中午並不是最熱的時候。

中午以後地面溫度仍然繼續升高,一直等到地面釋放出的熱量等於陽光所供應的熱量時,地面釋放的熱量才能達到最多,這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一般在午後兩點左右,溫度才能達到,也就是說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是午後兩點左右。

3、飲食要注意:要清淡,少吃葷

我國傳統養生學認爲: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受這種時令特點的影響,人們會感到酷熱、煩躁、多汗、津液流失,營養損耗多,加之食慾下降,易造成體虧人乏。這時,應多食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膩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療學稱之爲清補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20

小時候背24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雖然能背得滾瓜爛熟的,但只是爲背而背,真到了節氣來臨,並不關心也不知道。

如今年歲漸長,卻逐漸喜歡上了老祖宗的節氣,總覺得這節氣裏學問挺大的,就連那些名字,都很有詩意,最喜歡的是:驚蟄、清明、穀雨、白露、霜降。

小滿已經走遠,芒種也悄悄過去。忽然卻看到了一句很個性很有哲理的簽名:人生“小滿”足矣,當須“忙種”輔之。

小滿時節,麥類等作物的籽粒日漸飽滿,但尚未成熟,而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纔剛剛拉開。所以,小滿之後是芒種。不過,也有點奇怪。

節氣裏的其他小字輩節氣,如小暑之後是大暑,小雪之後是大雪,小寒之後是大寒,唯獨小滿之後對應的不是大滿,而是芒種。

難道是因爲老祖宗不喜歡大滿?

滿招損,謙受益。小小的自滿其他人尚且可以包容,但大大的自滿則會讓人厭煩和不滿,容易陰溝裏翻船,招致黴運和禍端。你瞧,河水滿了就會溢出,甚至發起大水。小橋流水,細水長流纔是永遠的風景。

其實,從人生來講,小小的滿足足矣,那些天大的滿足和好事怎麼可能就都讓自己撞上了呢?從感恩和謙卑的`角度來講,人生小滿足矣!

小滿足易得,餓了吃上一頓滿足的飯菜,渴了能夠大快朵頤地解決掉一個西瓜,多麼爽氣。大滿足哪裏那麼容易得到呢?

只要我們緊握這些小小的滿足和歡喜,那我們的人生就有了一籮筐的小幸福。小幸福匯聚起來,就成大幸福。你怎麼可以鄙棄那些小滿足,而不切實際地追求大滿足呢?吃着碗裏,瞧着鍋裏的人只能是不幸福的。

小滿之後,當須“忙種”輔之。

耕種的時節,農人最是忙碌。如果他們懈怠,那麼註定與收穫季無緣。你要收穫,你就得耕種,就得努力。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一直以來,我都告誡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努力的人。努力過後哪怕收穫寥寥,甚至顆粒無收,那自己也是無怨無悔的,怪不了誰。努力了不一定有回報,但有回報的時候,一定是努力得來的結果。

節氣歌裏有人生的大哲學:人生“小滿”足矣,當須“忙種”輔之。

節氣芒種的微信文章 21

這個世界上驕傲自滿的人是很多的,他們或許取得了些許成就,但卻像半瓶水一般容易自我滿足,然後到處炫耀自己的成績。

其實,在我們以爲自己真的很棒的時候,還有很多的人比自己好,而且還比自己更加努力和更加用功。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從來就是充滿了自我奮鬥永遠向前的.精神,就拿二十四節氣來說,我們都知道夏季的節氣,小滿忙種大滿,這三個節氣也是有寓意的,小滿之後是芒種而不是大滿。也是在告誡人們,在小小的自我滿足之後要“忙種”要奮鬥,這樣才能迎來“大滿”

事實如此,這就是人最難戰勝的人性弱點,究其細因,是因爲自己太懶,不夠努力,沒有那個精神和意志來好好學習。

最近,我常常想起我的一個初中同學。她是我在中學裏面最好的一個朋友,她成績很好,也很努力。而我,和她比起來,則是一般般。她的性格很內向,卻有一點驕傲自滿。她的性格讓我改變了“內向的人不會驕傲”的觀念。

和她在一起玩耍,我總是跟她開玩笑地說:“小婷,以後要上哪一所大學呢?”而她聽到了,則臉紅了下去,不好意思地說道:“我想上中國最好的一所學校。你呢?”

每次她問我這個問題,我都會緘默,因爲我這個成績,上大學肯定不會有把握的。而她看到我這樣,像是要說點什麼又不說出口。我想,她應該是想說自己以後上哪所好的大學吧。

有天,小婷拿着一張試卷又蹦又跳來到我的面前,小聲說道:“你知道嗎?我這次的考試分數超過了小雅。”

“小雅?”我驚訝問道,小雅是我們班的班長,成績特別好,總之比小婷好,而且人很努力。我也爲小婷感到高興。但是自那以後小婷似乎就開始鬆懈了。

時間匆匆過去,初中畢業後,小婷上了普通高中,小雅則考上了重點高中,自那以後,我常常爲小婷嘆息,其實她以前真應該把自己看輕一點的,不要滿足於一時的成績,要爲後面的中考做準備,不能鬆懈啊。

我突然想起了她在中考前對我說的話:“反正我的成績和小雅相當了。所以我可以放鬆了。”想到這裏,我彷彿又看到了小雅那拼死命學習的樣子。

人呀,應該好好努力,而不是因爲一時的成績而驕傲自滿。小滿即可,芒種更佳,小小的自我滿足之後還需要繼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