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書籍 > 教育兒童的勵志書籍推薦《愛的藝術》

教育兒童的勵志書籍推薦《愛的藝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愛的藝術》是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裏希·弗洛姆。

教育兒童的勵志書籍推薦《愛的藝術》


【內容簡介】

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達到這目標儘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爲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爲了使這一問題不再複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裏避免使用專業詞彙,同時也儘量不援引別的資料。 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裏尤其指的是我在這本書裏重複了我以前著作裏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裏看到我在上兩本書裏已經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裏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爲這些思想都圍繞着一個重點:愛的藝術。

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個說法來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弗洛姆認爲,愛是一門藝術,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數人認爲愛僅僅是一種偶然產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只有幸運兒才能"墮入"愛的情網.人們產生這種錯誤的想法有三種原因:(1)大多數人認爲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的問題。(2)認爲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3)人們不瞭解"墮入情網"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別。要掌握愛的藝術,一是掌握理論,二是掌握實踐,三是要把成爲大師看得高於一切。

愛的 要素

對人來說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獨感和擺脫孤獨的監禁,而這隻有通過真愛才有可能實現。真愛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給“而不是"得"。"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

成熟的愛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爲我被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爲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爲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爲我愛你。"如果我確實愛一個人,那麼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爲此付出努力。但無條件的母愛有其缺陷的一面。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如果有母愛,就有祝福;沒有母愛,生活就會變得空虛-而我卻沒有能力去喚起這種母愛。父愛的本質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不順從者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父愛的積極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因爲父愛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種愛。與母愛不同,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

自愛

自愛不是"自私",自愛是愛他人的基礎.對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愛的能力爲基礎的,這就是說,看你有沒有能力關懷人、尊重人,有無責任心和是否瞭解人。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創造性地愛,那他必然也愛自己,但如果他只愛別人,那他就是沒有能力愛。

性愛

性愛的一個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愛一個人不僅是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項決定,一種判斷,一個諾言。如果愛情僅僅是一種感情,那愛一輩子的諾言就沒有基矗一種感情容易產生,但也許很快就會消失。如果我的愛光是感情,而不同時又是一種判斷和一項決定的話,我如何才能肯定我們會永遠保持相愛呢?

  【作者簡介】

艾裏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 1980年,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1900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猶太人家庭,1922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二十年代“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納粹上臺後,他於1934年赴美,在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講學,並先後執教於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於瑞士洛伽諾。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認爲人是各自所在的產物,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自我疏離,這種孤立感導致人們潛意識下渴望與他人結合、聯繫。

弗洛姆以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文筆,創造了大量學術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愛的藝術》、《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精神分析的危機》等。

 【讀後感

在自己學習之餘,抽出時間認真的閱讀了大師佛洛姆的作品《愛的藝術》。感受十分深刻,我們學習工科的,平時注重了太多理性而忽略了對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現象的分析,對愛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這使得有些人可能在自己的感情處理中遇到很多問題。讀這部作品最大感受就是能在享受中警醒,在反思中頓悟。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中所謂的"愛"與人們普遍認爲的那種"一個人偶然幸運地體驗並陶醉於其中的一種純粹的快感"不同。佛洛姆認爲愛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並不是一種被動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來描述愛的主動特徵,那麼,它主要是給予,而並不是接受。或者說愛是一個人的活動能力,而不是兩個人的偶然相遇。因此,人們需要從理論和實踐上對愛進行系統的學習,才能真正具備愛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實踐愛。

一個人在世界上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人從開始有自己的意識以後一直在追尋的問題。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認爲,人存在的價值就是"愛"。這也是人與其他自然界東西的本質區別,我們的全部的人格都是在這裏體現出來的。當然會不會愛也就體現出人生的真正的價值。要想探索出愛的真諦,就必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說起。

愛的起源應該追溯到人們從脫離自然界開始後的孤獨和無力感。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從自然界的束縛中逃離並獲得自由,卻又轉而依附另一種精神權威而逃避自由,就是爲了克服孤獨和無力感,但這種方式永遠也無法讓個體獲得真正的自我,實現人作爲人的真正價值。然而,作爲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終究要實現,並且這種發展的最終歸宿就是愛。

儘管當今社會的人們在愛的旅途中到處碰壁,比如高離婚率、自殺率、犯罪率等等問題對這個社會的和諧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人們對愛的實踐感到空前的茫然,對愛的關注和渴望更是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時代。但是人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忽略探索愛的本質含義,在行爲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儘管他們對愛如飢似渴,卻又認爲幾乎每一件事都比愛重要:成就、名望、金錢、權力——幾乎人們所有的精力都用來研究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這是作者對世人的這種行爲表達了深深的不滿,"難道只有那些能夠贏得金錢和名利的東西是值得學習的,而愛只對精神有益,在現實意義上並無利可圖,是一種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精力學習的奢侈品嗎?"可以看出愛才是最珍貴而且是人生的真諦。

博愛、母愛、性愛、自愛、神愛等各種形式的愛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關心是首要因素,這在母愛中體現得最爲明顯, "愛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積極關心","愛的本質是爲某物而勞作,是促使某物成長,愛和努力是分不開的。"從真正意義上講,責任完全是一種自願行爲,是我們對另外一個人表達或沒有表達的需要的反應,而當今我們理解的責任卻多是指職責,從外部加於人身上的某些事。尊重和責任是互相依存的,假如沒有尊重,責任就完全有可能是支配和佔有。尊重不是害怕和畏懼,它是指按照個體的本來面目,發現個體的獨特個性,對個體的成長和發展順其自身的規律和意願。瞭解是爲愛提供正確的方向和現實的依據。

所以愛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自已應該對愛有進一步的理解才能夠在愛的實踐中取得正面的效果。從而面對自己的人生才能不迷茫,真的掌握人生的真諦,在生活中處理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