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幼兒教育的方法研究

幼兒教育的方法研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幼兒教育工作案例

幼兒教育的方法研究

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讓家長和老師很頭疼,對這些孩子的教育也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這需要教師及時進行反思,改進教育方法才能幫助孩子進行改進。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幼兒教育工作案例。

案例背景:

聰聰是屬於比較調皮愛搗蛋的孩子。他聰明、思維活躍,就是愛做與衆不同的行爲,而且有很強的攻擊性。我以爲他是一個行爲不受約束自己的孩子。

案例描述(1):

一天早上,一羣孩子在一個角落裏唱着我上次教的歌曲《乘火箭上天》,並做着優美的肢體動作。這個時候,聰聰跑過去,用那粗重的聲音大聲的吼叫:“你亂唱什麼呀?應該這麼唱……”邊說邊推搡着其中的一個孩子,直到把一個孩子撞倒在地上哭爲止,然後急匆匆的逃走了,去找另外的男孩子畫畫去了。我叫聰聰來到我的跟前,請他向被推倒的孩子道歉,他不願意。我換了一種口吻,用講述道理與讚揚的方法,讓他換位思考,體會被推倒在地的滋味。很快,聰聰就對剛纔被推倒在地的孩子說了聲:“對不起,我錯了,請你原諒我。”

案例描述(2):

一天上課,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我首先表揚了聰聰,肯定他是懂事,認真,愛學習的好孩子,說他很遵守遊戲規則,愛幫助別的小朋友。我發現在我表揚他的時候,他美滋滋的,而且顯的有點不好意思。在學習過程中,他總是踊躍的舉着手,那期盼的眼神一直注視着我,希望我能叫他回答。我發現一個平時上課廢話很多而且做不好的孩子正用自己活躍的思維證明着他是最棒的。整整一天,我時不時的用那讚美的語言誇獎着聰聰。當他要準備犯錯誤的時候,我的讚美和鼓勵的話語總是很及時的送到他的面前。於是這天,他的各方面表現都很好。

反思:

現在我們的個別教師就是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傾聽孩子心聲的耐性,就是缺乏慈母般的態度去關愛我們的孩子,尤其是對待那些調皮,搗亂的違反常規的孩子們。通常我們都是採取大聲的斥責,嚴厲的禁止,而後用粗暴的目光扼殺孩子萌動的幼稚思想。我們教育的是一羣年幼的孩子,他們的認知水平、判斷是非的能力都是我們教師在日常的行爲習慣和每個活動中說貫穿要教育的內容。我們因該有一個感懷的心,原諒孩子的無知和年幼。

就以上案例中的那個孩子,如果我們一味的採取粗暴制止,嚴厲懲罰的行爲的話,我想可能會對這個孩子的今後生活產生負面的影響,嚴重的將讓這樣的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嚴重的性格偏執,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爲不利的。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別人讚美的話,他們都希望引起教師對自己個體的關懷,而我們的教師在長期的工作中,把自己對所從事的職責的溫柔和耐心都消磨光了,面對着這麼多唧喳不停的孩子,我們需要有嚴厲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愛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就好象我在上課時對待的那個孩子一樣,給他足夠的溫暖,給他足夠的希望,對他鼓勵有嘉,從而有足夠的自信讓他用光環來鞭策自己,收斂自己的不受約束的行爲。我在表揚這個孩子的時候,他自己也隱約的感覺到沒有老師說的那麼好,所有有點害羞的表情。所以我說我們的孩子是最真實的原生態產物。我的鼓勵教育在他身上奏效。我想這個鼓勵讚揚的教育也應該同樣在別的孩子身上有效。

對於聰聰這個孩子推搡別的孩子的行爲,我們需要阻止其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我們要了解整個事實的真相,不能憑個人判斷和孩子平時的表現而枉下結論。在事情發生後,我詢問了聰聰推人的目的,原來他告訴我另外孩子的歌詞唱錯了,我們提倡教師有愛心,有師德,認真細緻的對待每一位孩子,傾聽每個孩子的呼喚,讓我們教師真正的發揮引領孩子的主導作用,而不是嚴肅的約束者。鼓勵和讚揚就像不會說話的糖果,讓很多的孩子受益。

怎樣幫孩子化解羞恥感

我常常看到有些人在公共場合罵孩子,也有些孩子被別人羞辱,孩子自己也會有羞恥感,孩子的羞恥感過強會影響到孩子在的心理健康,所以,父母們要學會幫孩子化解羞恥感,如何幫助孩子化解羞恥感呢?

在嬰兒即將屆滿一歲之際,他們逐漸從爬行慢慢開始學走,此時,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方式也開始有了改變。舒爾指出,研究者觀察到,12個月大的幼兒從母親那邊獲得較多的正面迴應,而18個月的孩子則獲得較多的教導與指引。

而研究發現,母親平均每9分鐘就對他搖搖學步的孩子發出一次“不可以……”的警告,這可能是因爲開始學爬、會走的嬰幼兒喜歡探索充滿危險性的東西。

一位母親,一日看到自己的女兒正拿着紫色的彩筆在牆上亂塗,“不可以!”她忍不住對女兒大吼。女兒看着母親,一臉驚恐,剎那間她瞭解她做錯了事。她低下頭去,一副快哭出來的樣子。母親嘮叨了一會兒,告訴女兒色筆只能畫在紙上,然後她抱着女兒想到她們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牆壁!”她女兒再度亮起雙眼,開心地跑去爬去拿海綿。

這樣的互動,幫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恥感。

舊想法

傳統的學者認爲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護孩子安全並幫助他們社會化的副產品。但是傳統的研究者並不認爲,羞恥感可以促進孩子的腦部發育,相反地,他們認爲應該減少讓孩子感到羞愧的處境。

新想法

最新的育兒理論則認爲,避免孩子產生羞恥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羞恥感也未必是絕對不好的。腦神經生物學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處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實上可以刺激右腦的發育,這部分主要掌管創意、情緒與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覺不要太久,而且能夠跟隨着一些復原與補救的經驗。

新一代的專家認爲,讓孩子真正受傷害的,並不是羞恥感,而是父母無法幫助孩子從羞愧中復原過來。

父母可以怎麼做

舒爾說:“在嬰兒成長的過程中,藉由一些小小的羞恥感來促進其社會化是很重要的。”尷尬(羞恥感的成份之一)大約在14個月大時出現,當母親“不可以”的指令,跟隨着孩子低垂的頭與難過的表情開始產生。

孩子與興奮(開心地在牆上塗鴉),忽然間掉落很泄氣的情境(母親“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興奮的情緒(“好吧!讓我們一起刷洗牆壁吧。”)

在這一個快速的過程中,腦部許多部分開始活動,並且產生許多連結,使得這整個腦部系統獲得更緊密的鍛鍊。其結果可以促進認知部位(前額腦區底部,orbitofrontal cortex)與感情部位(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發展,並且促進這兩個系統的連結,讓孩子在感情與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發展。

很重要的一點必須記得,要趕快讓孩子從羞恥感中復原過來。長久的羞恥感會讓孩子自我封閉、易怒甚至產生暴力傾向,因此,父母們要學會幫助孩子化解羞恥感。

培養孩子自信心 家長不要錯過幼兒期

國外心理學家是這樣給具有自信的兒童下定義:自信就是一個人所擁有的對自己的信心和感覺的集合。

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們的做事動機、態度和行爲。孩子的自信可在約3——4歲時出現,當孩子學會用湯勺將飯放進自己嘴裏時,就會出現“我能做到”這種心理。自信心強的孩子比較樂觀,自我感覺較好,喜歡與別人交往,願意追求新的興趣,從不輕視自己。遇到難題時不說“我是白癡”,而說“我暫時還不理解”。反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比較悲觀,總是感覺“我不行”或“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等。往往表現出被動、抑鬱和孤獨。培養孩子的自信,父母的正確做法如下:

1、注意孩子說話的語氣。不僅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要表揚,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後,儘管未達到預期的目標,也要進行鼓勵。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信念。孩子除數學外,各科學習成績都挺好。孩子有可能會認爲自己是個笨學生。“你是一名好學生,數學僅僅是幾門功課的一門,只要多花點時間成績會好的。

3、對孩子流露出發自內心的愛。將孩子抱在懷裏告訴他你爲他而驕傲,經常地、誠懇地給予表揚。

4、對孩子行爲給予及時準確的糾正。不要說“你總是這樣看不仔細題目”。這會使孩子認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你這次真的是看得太神速了,但如果你肯再看得慢些,我會非常高興的”。

5、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在家裏沒有安全感或受虐待時,將會喪失自信心,如父母經常爭吵。讓你的家成爲孩子的避風港,時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受他人虐待的跡象。

適合兒童看的電影有哪些

適合兒童看的國內電影

近年來,國內也出版很多適合兒童看的電影,其中比較著名的幾部有《長江七號》、《花木蘭》和《小兵張嘎》。

1、 長江七號

長江7號,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徐嬌、張雨綺、林子聰主演,影評通過一個科幻童話,來凸顯父子之愛的充滿溫情並帶有科幻色彩的喜劇動作劇片。

2、 花木蘭

《花木蘭》裏最絢爛的顏色來自其中最具有活力的角色--木須龍,它是個典型的美國式喜劇角色,但它的外型卻是一隻地地道道的中國龍,一身純正的中國正紅色令人倍感親切。《花木蘭》裏最絢爛的顏色來自其中最具有活力的角色--木須龍,它是個典型的美國式喜劇角色,但它的外型卻是一隻地地道道的中國龍,一身純正的中國正紅色令人倍感親切。

3、 小兵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的河北白洋澱,調皮莽撞的少年張嘎(安吉斯)目睹奶奶爲掩護八路軍逃跑被日寇殺害後,隻身來到縣城要找到游擊隊排長羅金寶(張瑩),好讓他幫忙爲奶奶報仇,哪想真遇見羅金寶時,他將對方當作了漢奸,鬧了笑話。誤會解除後,張嘎夢想成爲一名小八路,並想擁有一把槍,結果因爲太想得到槍,他不但在和胖墩(吳克勤)打賭時耍賴,還違反紀律將某次戰鬥中收繳到的真槍偷偷藏在了樹上的鳥窩裏,再鬧笑話。張嘎可沒將笑話當笑話看,想不通的他約上胖墩又來到縣城,要自個替奶奶報仇。在縣城,張嘎遇到鬼子龜田(葛存壯)和胖翻譯(王澍),一番鬥智鬥勇,兩人沒從張嘎身上撈得什麼好處。一些列事情經歷後,張嘎由魯莽搗蛋的少年成長爲真正的八路軍小偵察員。

適合兒童看的英文電影

兒童除了適合看國內的電影外,外國的英文電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那麼適合兒童看的英文電影有哪些呢?下面只要爲大家介紹6部著名的適宜兒童觀看的經典電影:

1、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是一部充滿愛的電影——對國家的愛,對家人的愛,對戀人的愛,對音樂的愛,對正義的愛。這部貫穿着愛的主題的電影會給孩子帶來最純淨最真誠的愛的教育。愛國愛家的大道理天衣無縫地融入影片之中,以簡單形象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在充滿情趣的電影故事中學到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從這個角度講,《音樂之聲》可謂是兒童教育的首選影片。同時,《音樂之聲》還是很多孩子最初的音樂啓蒙課,不管是節奏輕快可愛的《多來米》《孤獨的牧羊人》還是優揚婉轉的《雪絨花》《音樂之聲》,都爲人熟知。這些耳熟能詳的旋律構成了孩子們童年的回憶,讓人感到親切溫暖。

2、綠野仙蹤

1939年版的《綠野仙蹤》無論從特技或是音效上都無法和現在的3D電影媲美,但它卻是兒童片裏永恆的經典。這一版《綠野仙蹤》場景真實,感情真摯,劇情細節處理上溫情感人,讓人久久難忘。同時,這部根據同名童話改編的經典兒童歌舞電影內容也是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主人公桃樂絲誤入迷幻仙境,在仙女和人們的幫助下,她沿着黃磚路到綠水晶城去找大魔法師尋找回家的辦法。路上,她遇見了稻草人、錫皮人和膽小的獅子。稻草人想找魔法師要頭腦、錫皮人想要一顆心、膽小的獅子則想要膽量,於是他們結伴而行。一路上他們戰勝種種艱難險阻,最終,每個人都如願,桃樂絲也回到了簡陋卻溫暖的家裏。影片處處流露着童真與活力,充滿了神奇有趣的童話角色和歡快的歌舞場面,賞心悅目的同時不乏教育意義,是一部適合孩子觀看的經典好電影。

適合兒童看的動畫片

相信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都看過《喜洋洋與灰太狼》,這是一部適合兒童看的動畫片,在去年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受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這是一部近期的動畫片,那麼大家兒時都看過什麼動畫片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兒時所看過的動畫片吧,新爸新媽們也可以給孩子作個參考。

1、海底總動員

《海底總動員》是一部由迪士尼公司推出的三維電腦動畫作品。主角是一對可愛的小丑魚父子,父親瑪林和兒子尼莫。兩條魚在遼闊的太平洋上的冒險使它們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樣的危機。而魚爸爸馬林也終於克服萬難,與兒子團聚並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過去那個讓自己兒子都瞧不起的膽小鬼馬林,經過這次的考驗後成爲兒子眼中真正的英雄!一場親情團聚的大戲,就此在充滿淚水的眼睛中落下了帷幕。五彩繽紛的畫面,感人至深的故事。哥倆最愛模仿大鯊魚的一句話:Fish are friends, not food!

2、大頭兒子小頭爸爸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由諸多微小而有趣的故事組成,適合兒童觀看的動畫片。動畫片主角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組成的一個平凡的三口之家,他們是中國現代家庭教育典型的縮影。這是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大頭兒子在快樂中漸漸成長。

3、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是美國著名的系列電視動畫,1999年在尼克國際兒童頻道開播,至今仍持續製播中,創始者是史蒂芬?海倫伯格。動畫場景設定於太平洋海底,一座稱爲比奇堡的城市,故事圍繞主角海綿寶寶和他的好朋友們展開。由於劇情幽默、寓教於樂且充滿想象力,受到許多兒童及成年觀衆喜愛,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版本,成爲風靡世界的作品。

兒童適合看3D電影嗎

隨着科技的發展,現在3D電影已深入了人們的生活中,那麼此時問題就出現了。兒童適合看3D電影嗎?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兒童最好不要觀看3D電影。

不正確觀看3D電影,對眼睛是有損害的。因爲需要雙眼不斷調節融合,如果一個人眼睛調節融合功能差,那他看3D電影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甚至有頭暈目眩感。老年人、高度近視患者的調節力相對較弱,連續觀看都不好,如果是在家觀看的,以觀看一小時休息一下較好。如果連續觀看,眼睛不能耐受長時間的調焦,會感覺眼睛不舒服或頭暈、嘔吐,此時應停下不再看,如果經過眼睛休息,頭痛、眼痛仍然不能緩解的,應立即到眼科就診。

有屈光不正的人觀看3D電影也比較麻煩,因爲除了要戴上3D電影的專用的紅綠眼鏡外,還要架上自己的眼鏡,因此在觀看時會比較不自在,除非你先戴上接觸眼鏡(隱形眼鏡)。

青光眼患者以及可疑青光眼者不宜看3D電影,因爲情緒激動、黑暗環境容易引起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的急性發作,處理不及時會失明。由於畫面逼真刺激,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也不宜看3D電影。

另外,建議人們應該加強健康觀念,在家觀看3D電視或外出觀影之前,均要檢查3D眼鏡是否清潔,可用消毒溼紙巾擦拭,尤其不要忘記擦拭鏡框和鏡腿,以防止被傳染到眼疾。

謹記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大腦的發育與年齡的增加呈反比,很顯然,人生的頭幾年,是進行快速學習的好時機。因此,在早期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不要等到孩子該上學了才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學習的關鍵期早就過了。因此,父母要正視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幼兒教育的關鍵期。

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卻不瞭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現行的教育制度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整個社會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認識。因此,一些家長常會說:“當我的孩子進入學校,他就會開始學習……”其實,家長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在人生頭幾年,孩子會因好奇心的驅使去學習、探索,並反覆練習直到成功地掌握某一技能。但後來當孩子進入學校後,由於學校規範的管理,教學內容的限定,孩子可能會發覺學習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不得不遵守規定,還要承受強大的壓力)。這時,父母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了。

比較好的方法是根據孩子技能的發展狀況,爲他安排適當的活動,即進行必要的外部刺激,幫助他找到興趣點,以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當然,不能使用太困難或太簡單的活動和玩具。不要逼着孩子去追求成功,而應更加關注學習過程的愉快。

孩子需要從小就儲存知識信息,構建學習的潛能。未來的學習是建立在早期學習基礎之上的。如果你的孩子充滿好奇,喜歡探索,他將會發現以後的學習很容易,也很有趣。他將與那些無早期學習經歷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別!

現在的許多家庭非常注重對幼兒的教育。爲此,他們從胎教開始.比如:讓幼兒傾聽優美的音樂或母親爲胎兒朗誦文學作品。甚至有的母親在懷孕前一年就開始閱讀關於幼兒的早教方面的書,因爲他們覺得這些書有助於幼兒日後的教育。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後可以有所成就。但往往就是因爲一些做父母的不注重對幼兒的早期教育,或對幼兒教育的方式不當,而造成幼兒長大後的一些不良的行爲。有時幼兒時期的教育也決定着長大後的命運。例如:有的家庭裏只有一個小孩,父母對其又是百般的疼愛,他們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和教育環境。但孩子呢?他們不但不好好學習,還到處調皮惹事。而父母們卻捨不得責怪他們,任由孩子瞎鬧使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懶惰、散漫等各種不好的習慣。

早期教育對幼兒以後的學習有着很好的幫助,它可以使幼兒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讓幼兒培養自己閱讀的習慣,並從閱讀中領悟各種道理。幼兒在幼兒園裏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過在幼兒園裏幼兒教師的指導,幼兒可以更好地學習並通過與幼兒園裏許多幼兒的交流,去培養幼兒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和自己所處的環境。

幼兒的早期教育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影響着幼兒的以後懂的教育。

正所謂:“3歲看到老。”有很多家長認爲,孩子還小,沒什麼記憶。上不上好的幼兒園不重要,只要將來給孩子選個好的小學……再多花點錢讓孩子念個名牌大學就行了。

這種想法的家長爲數不少。只要是對心理學有研究的人,都會知道0—6歲這一年齡階段孩子的記憶力是超乎人們想像的,相當於成人的200%!人的大腦在這一年齡階段的發展也是相當的迅速!幼兒教育不論是從重要性看,還是從勞動量看,都遠比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的重要和多。感嘆爲什麼幼兒教育者的地位卻如此的低,回報就更不用講了!因此家長要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育者最善良、最可愛、最勤勞、最無私、最有愛。

孩子內向害羞,需要改變嗎

李媽媽最近又遇到了一個問題,她發現他們家小寶特別容易害羞。

李媽媽描述:"在家裏的時候,小寶是活潑又喧鬧的,而且口齒伶俐,可是一旦到了公衆場合,他卻幾乎不敢和成人對視,甚至小區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小夥伴們跟他打招呼的時候他卻藏起來不敢吱聲也不敢對視。"於是今天李媽媽帶着這個困惑又來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孩子容易害羞這個問題我相信不少家長都會遇到,但是許多家長很可能會說:"我的孩子只是害羞罷了,長大了就好了。"這其實是在否定孩子害羞的性格。也有研究表明,有些孩子確實存在社交焦慮,而父母的不以爲意只會使得情況變得更糟。

心理諮詢師:孩子害羞通常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性格,孩子們對陌生面孔和環境的過度敏感有着遺傳學上的根源。因此容易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勵,如果你施加太大的壓力,只會讓你的孩子更加抵制,並且帶孩子出門之前要先講好一些基本原則。例如:提前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沒辦法跟其他小朋友立刻玩到一起,所以你可以在媽媽身邊待上一會兒,但是我希望你稍後能去找小夥伴們玩。這樣媽媽也有自己的時間,你也能交到自己的朋友。"

下面還有一些讓孩子感到更舒服的小貼士:

1、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你可以說:"玩知道你也不想那麼害羞。"或者"有時候玩也會在剛開始的時候覺得不好意思。"

2、和孩子一起嘗試角色扮演遊戲,練習如何應對不同場景,例如在公園裏結識一位新的小夥伴。

3、不要給你的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你可以換一種說話的方式,例如你可以這樣說:"你只不過需要一些時間來熱身罷了。"

4、永遠不要強迫孩子變得活潑或外向,也不要逼着他去和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