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學校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宣傳資料

學校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宣傳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導語:爲了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學生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學校有必要進行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下面是關於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宣傳資料,歡迎參考。

學校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宣傳資料

  小學階段:

1、講究衛生,飯前洗手,飯後漱口,不用手抓食物。

2、吃飯要細嚼慢嚥,不要狼吞虎嚥。專心吃飯,不說笑打鬧。

3、不在街頭無證小攤點購買食品。

4、不購買來歷不明的產品或過期食品。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帶皮的水果和蔬菜應儘量削皮吃。

6、長期挑食、偏食不利於健康,往往會造成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

7、一日三餐要合理,飲食要有度,吃飯有規律。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

8、貪吃使能量和營養攝入過量,容易造成肥胖,影響人的健康。

9、飲食要清淡少鹽,過多吃過鹹的食品加大得高血壓的風險。

10、膨化食品如薯片、雪餅等,屬於高油脂、高熱量、低粗纖維類食品,不能經常食用。

11、冷飲不要貪吃,多吃冷飲會使消化道內溫度驟降,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遏制胃酸分泌。

12、吃零食要有選擇、適時、適量。不要在接近正餐時吃,臨睡前和看電視時吃零食都不是好習慣。

13、花生、核桃等堅果類食品含較多的蛋白質、植物油、磷脂、維生素、鐵鋅等礦物質,有助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是較好的小零食。

14、少吃肥肉、鹽醃、煙燻和油炸的食品。

15、巧克力不是營養品。巧克力熱量高,但營養價值較低,吃巧克力太多容易出現胃腸道症狀,影響胃口,不能多吃。

16、每天適量飲水有益健康,白開水是最好的飲用水。多喝白開水,少喝甜飲料。

17、學生每天飲水要做到多次少量,每次200毫升左右,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18、長期大量飲用含糖飲料可能造成青少年身材矮小、骨折、齲齒、肥胖的危險,別把飲料當作白開水。

19、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主要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六大類。現代營養學把膳食纖維列爲第七大營養素。

20、蔬菜可供給人體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素等,因此我們需要每天攝取蔬菜。

21、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魚蝦、肉、蛋、奶、大豆及其製品。

22、奶是人體鈣的最好來源,奶中的鈣極易被人體吸收,是促進青少年骨骼和牙齒髮育的理想食品。

23、長期堅持喝牛奶,能增強免疫力,達到預防減少疾病的目的。

24、有的人體內乳糖酶含量少,喝牛奶後出現腹瀉或腹脹的症狀,醫學上稱“乳糖不耐受症”。

25、牛奶如果出現脹包、結塊或者分層等現象,不可以食用。

26、乳糖不耐者享用乳製品的最好方式是酸奶或奶酪,也可以改喝豆漿。

27、大豆(黃豆)是植物中含蛋白質最豐富的食品,營養價值高,被稱爲綠色牛奶。

28、食用油分爲植物油和動物油兩大類,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29、人體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肛門。

30、腐爛、變質和受污染的食物不能吃。

31、發芽或變綠的土豆含有有毒的龍葵素,不能吃。

32、野生蘑菇不能隨便採來吃,有毒蘑菇誤食會發生嚴重的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33、不要隨便在路邊、樹木、河溝邊採摘野果吃。

34、桃、李、杏、梅等果仁,含有植物毒素,嚴禁食用。

35、經過化凍的魚肉類,不宜再次冷凍保存。

36、吃剩的飯菜要儘早放入冰箱中保存,保存時間不宜太長,再吃時要徹底加熱。

37、鍍鋅的容器不能存放酸性食品或飲料。

38、購買食品要仔細辨認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購買來歷不明的產品或過期食品。

39、保健食品一般只適用於特定人羣食用,人蔘、蜂王漿、鹿茸等不適宜少年兒童吃。

40、認識瞭解相關標識:無公害農產品標誌、綠色食品標誌、有機食品標誌、食品安全質量標誌(QS)。

 初中階段:(在小學的基礎上增加以下內容)

1、飲食要節制,暴飲暴食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嚴重的可能造成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等疾病。

2、早餐非常重要,理想的早餐要穀類、動物性食物、奶類、蔬果搭配吃,不吃早飯易造成血糖不足,使人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3、從營養學角度食物分爲五類:穀類及薯類;動物性食物;豆類和堅果;蔬菜水果和菌藻類;純能量食物。

4、蛋白質在人體中的作用:(1)構成人體組織;(2)構成抗體,維持體內免疫功能;(3)調節生理功能。

5、脂肪在人體中的作用:(1)供給能量;(2)促進脂溶性維生素被人體吸收;(3)維持體溫、保護臟器。

6、鈣在人體中作用:(1)構成骨骼;(2)調節生命活動,維持機體細胞正常功能;(3)維持正常的肌肉伸縮與舒張功能以及神經肌肉傳導功能。

7、鈣是組成人體骨骼和牙齒不可缺少的元素,缺鈣小孩會得佝僂病,成人會得軟骨病或致骨質疏鬆。

8、青少年常見營養不良性疾病: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發育遲緩,青春期甲狀腺腫大。

9、人體鐵質缺乏易導致缺鐵性貧血。食物中含鐵最多的是動物肝臟及其它內臟,瘦肉和蛋黃。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

10、缺鐵性貧血預防:多吃動物肝臟、瘦肉、豬血、雞血等;多吃豆腐、芝麻、綠葉蔬菜、蘑菇、木耳、蝦皮、魚等含鐵量豐富的食品。

11、奶和奶製品是鈣的最好來源,豆製品、蝦皮、芝麻醬中也含有豐富的鈣質。

12、牛奶營養成分齊全,含有優質蛋白質,易被人體吸收的脂肪,人體必需的維生素A、D等,豐富的鈣、磷、鉀等無機鹽和其他微量元素及多種免疫球蛋白。

13、碳水化合物又稱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熱能來源。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其來源主要是穀類、薯類、豆類、堅果、食糖。

14、維生素是維護人體健康的必需物質,分爲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

15、維生素A一般在動物肝臟、蛋黃裏含量較高,胡蘿蔔中含有的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化生成維生素A。人體缺少維生素A,會得夜盲症。

16、綠色、黃色、紅色的蔬菜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胡蘿蔔、菠菜、小青菜、蕃茄、大蒜等都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

17、維生素C一般在新鮮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豐富,能增強抵抗力,促進鐵質的吸收。缺少維生素C,會得壞血酸病,造成牙齦出血、萎縮。

18、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有:香菜、生菜、豌豆苗、圓白菜、蘿蔔、辣椒等;水果有:鮮棗、獼猴桃、山楂、柑、橙、桔等。

19、肉類食品中含有膽固醇最高的部分是內臟。

20、新生兒缺碘易引起智力低下“呆小症”;成人缺碘會引起“大脖子病”(甲狀腺腫大)。

21、碘遇熱易揮發,碘鹽保存要注意密封,避免受熱和久存。烹調時加鹽不要過早,以減少碘的損失。

22、碘的良好食物來源是海帶、紫菜、魚類、海鹽,食用加碘鹽可以防治碘缺乏病。

23、人體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參與代謝,肝臟是消化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

24、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1)將食物分解爲能被人體所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2)將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3)將消化後產生的殘渣排出體外。

25、消化系統各主要器官的功能,小腸是人體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26、常見的食品污染主要有三種: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27、沒有煮熟的四季豆含有皁素和血球凝集素,吃了不熟的四季豆會發生中毒,一定要燒爛了吃。

28、黴變的花生、玉米等含有大量黃麴黴素,可引起慢性中毒,同時有明顯的致癌作用,對人危害大,不能食用。

29、河豚魚是帶毒的魚,河豚毒素有劇毒,防止誤食第一關。

30、在生大豆和豆漿中含有多種不利於消化吸收的“抗營養因子”,這些物質必須經過充分的煮沸處理才能被破壞,大豆製品必須熟食。

31、豆漿必須煮透後喝。豆漿加熱出現泡沫後,要再充分煮沸10分鐘纔算好。

32、燒開水以煮沸5分鐘爲佳,反覆燒開的水和長時間煮沸的水含亞硝酸鹽,危害人體健康,不宜飲用。

33、生熟食品要分開,生熟案板分開有利於防止細菌交叉污染食品,冰箱中生熟食品要分別包裝、分開存放。

34、不買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類、畜類和水產類食品。不買死的黃鱔、甲魚、河蟹和貝類。

35、食物中毒後的應對:飲水稀釋、催吐減毒、聯繫急救、封存食物。

36、去除蔬菜中的殘留農藥的方法:流水沖洗、鹼水浸泡法、削皮、儲存、加熱。

37、食物的保存方法:隔離空氣;減少水分;低溫冷凍,抑制微生物生長;加熱高溫殺菌。

38、冰箱中生熟食品分開放;要將食物包裹存放,防止脫水、串味或相互污染;食物要涼透了再放入冰箱。

39、冰箱只是一個低溫環境,只能延緩或阻止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但並不能殺滅它們,冰箱不是“保險箱”。冰箱不宜長時間存放食品,特別是魚、肉等動物性食品需要長時間存放時,要放於冷凍室。

40、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是食品,可能會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會有治療作用。

 高中階段:(在小學、初中的基礎上增加以下內容)

1、合理的膳食結構:

(1)保持熱量均衡分配,飢飽不宜過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飲暴食或塞飽式進餐。

(2)主食應以穀類爲主,粗細搭配。

(3)增加豆類食品,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4)在動物性食物的結構中,增加含脂肪酸較低而蛋白質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魚、禽、瘦肉等。

(5)食用油保持以植物油爲主,每人每日用量以25— 30 克 爲宜。

(6)膳食成分中應減少飽和脂肪酸,增加不飽和脂肪酸。

(7)保證每人每日攝入的新鮮水果及蔬菜達 400 克 以上,並注意增加深色或綠色蔬菜比例。

(8)減少精製米、面、糖果、甜糕點的攝入,以防攝入熱量過多。

(9)膳食成分中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纖維及微量元秦,但應適當減少食鹽攝入量。

2、瞭解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五層結構及內容,各層的位置和麪積反映出的各類食品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3、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糖類、脂類在人體內的轉換和代謝過程。

4、豆奶是素食中的“佼佼者”。在植物性食品中,豆奶是唯一的完全蛋白質食品。它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必需氨基酸,還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黃豆中富含磷脂,磷脂是構成人體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長髮育和神經活動具有重要作用。

5、穀物加工越精細,各種營養素丟失越多,所以糙米、粗麪比精米、細面更有營養。

6、多數水果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族及其他礦物質的含量遠遠不及蔬菜,所以認爲水果的營養價值高於蔬菜、多吃水果可以代替蔬菜的觀點是錯誤的。7、良好的烹飪能減少食物營養損失。選擇不同食品正確的烹飪方式:煮、蒸、烘烤、微波加熱、燉悶、燒烤、油炸(煎)、快炒、生食各有特點。

8、脂肪屬於高能量食物,一天攝入量以不超過 25克 爲宜,植物油與動物油的比例以2:1較爲合適。

9、世界衛生組織“通緝”的十種垃圾食品:油炸類食品、醃製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肉乾、肉鬆、香腸等)、餅乾類食品(不含低溫烘烤和全麥餅乾)、汽水可樂類食品、方便類食品(速食麪和膨化食品)、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話梅蜜餞類食品、冷凍甜品類食品、燒烤類食品。

10、含咖啡因的飲料青少年兒童不宜多喝。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對人的中樞神經產生作用,過多攝入咖啡因,會影響睡眠。

11、茶有興奮神經作用,所含單寧酸和茶油,對口腔和消化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中學生不能喝太濃或太多的茶。

12、油炸類食品所含熱量與脂肪極高,長期攝取會導致肥胖或一些相關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

13、澱粉類食品在超過 120℃ 高溫的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種致癌物,要特別警惕油炸澱粉類食品。

14、食源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中毒、經食物而感染的腸道傳染病、食源性寄生蟲病等。

15、食物中毒是由於攝入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質直接當作食品食用,引起的非傳染性急性、亞急性疾病。

16、沙門氏菌屬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致病菌。常見引起中毒的食品有被其污染的肉類、魚類、蛋類和乳類,其中以肉類佔多數。

17、變質食品的辨別:(1)色澤的改變;(2)氣味的改變;(3)口味的變化;(4)組織狀態的變化等。

18、海產中青皮紅肉魚如金槍魚、秋刀魚、鯖魚、沙丁魚等體內組氨酸含量較高,當這類魚貯存不當、魚不新鮮時,組胺積蓄到一定量進食後會使人產生過敏性中毒。

19、使用農藥後的蔬菜水果要待安全間隔期滿後方能上市食用;小心蔬菜農藥殘留,蔬菜食用前用清水浸洗15分鐘以上。

20、貯存過久的生蔬菜、放置過久的熟蔬菜、剛醃不久的醃菜,以及誤用亞硝酸鹽當食鹽等,都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21、糧食也有保質期。糧食應當保存在陰涼、通風、乾燥,能防潮、防黴、防鼠、防蟲的地方。

22、熒光增白紙、彩色包裝紙的油彩面、再生紙等,不能用於食品的包裝。

23、內面繪有彩色圖案的陶瓷用具,多含有鉛、砷等重金屬物質,要儘量避免飲食使用。

24、轉基因食品是以轉基因生物爲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轉基因食品必須作出標註,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25、激素是一種具有調節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功能的微量物質。動植物激素對人體是否有害,與殘留量、攝入量及毒性三大因素有關。

26、食品添加劑是指爲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爲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的物質。現代食品加工離不開添加劑。

27、每一種食品添加劑都被嚴格規定了使用範圍和比例,不能隨便添加,更不能加得太多,如果超過國家標準,就不安全了。

28、購買預包裝食品時,要注意產品的標籤。標籤應標明下列事項:名稱、規格、淨含量、生產日期;成分或配料表;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保質期;產品標準代號;貯存條件;生產許可證編號等。

29、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並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30、餐飲服務提供者必須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按照許可範圍依法經營,並在就餐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或者擺放《餐飲服務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