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高三勵志 > 海南省高考滿分作文精選3篇

海南省高考滿分作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導語:高考作文不許抄襲,這是高壓線,誰也碰不得。但翻閱近年來出現的高考滿分作文,不少文章中的素材往往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這是由於習作者有了化用素材的機智,且又用得恰到好處,文章反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這些素材與閱卷老師的心理距離也很近,因而容易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高考就要到了,我親愛的同學們,下面是海南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精選,供各位考生欣賞。

海南省高考滿分作文精選3篇

  1、2015年海南高考滿分作文:如他,風采無限

人生之路,以其多樣和繁盛充實着我們的生活,亦用其複雜和差異考驗着我們的選擇。不同的人生之路決定不同的人生價值,我尤爲欣賞大李,認爲他的人生最具風采。

不可否認,愛崗敬業,勤於奉獻,變普通技藝爲完美藝術的老王有他的風采,他讓我們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過潛心所熱愛事業的創造,爲人生延展與增添價值;酷愛攝影,跋山涉水的小劉憑藉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着,將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於鏡頭瞬間,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這樣的人生,同樣具有風采。

但是,我還是認爲大李最具風采。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對學術的純粹鑽研;是“吾志所向,一往無前”的對創新的極致追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自信與尊重。在人心浮躁的當下,人們往往爲了一紙文憑,一個空名爭得頭破血流,而像大李這樣葆有純淨與積極的人格就顯得尤爲珍貴。

我們的社會,需要“老王”們用精妙的技藝增添精緻,需要“小劉”們用精湛的藝術增加精彩。但若沒有了“大李”們對學術的潛心研究,我們就很可能被禁錮在當代截面上,難以博古通今,繼往開來。我們的國家,亦可能失去創新帶來的無限發展動力與潛力。大李依靠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精神繼承前輩的學問,尋得生命科學的奧祕,無愧於先人,造福於後世,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具風采?

儘管,大李潛心鑽研學術,可能無暇修飾外貌,難以兼顧家庭,但他極爲豐富的內涵尤爲珍貴;儘管,高端的學術研究看似與普通民衆的日常生活關係甚微,但我們的生活定會因爲大李們的付出得到積極的改變,而我們的後代,人類的未來,也會因此受益。

宋儒張載“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傳承;袁隆平以及“兩彈一星”研製專家們的科學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顯。大李用努力與拼搏,用理想與信念,用堅守與堅持,用熱愛與熱情走出了一條極具價值的科研人生之路。這樣的人,自然熠熠閃光;這樣的人生,註定風采無限!

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每個人的存在不過是極短暫的一瞬;以宇宙爲疆,光明也不過是侷促的一隅。但是,人之爲人的偉大,就在於我們可以依靠無限的創造與熱愛,探索生命的奧祕與科學的精彩,超越時間與生命的界限,爲後世留下無限的財富。大李潛心學術,他的人生極具風采!

我願如大李,潛心於學術,造福於未來!

 2、2014年海南高考滿分作文:自然規律

奮鬥是爲了更好的生存,打破原有的生活習性規律,就是扼殺的生命力。遠離森林,被關在露天的鐵籠子中,任由他人觀賞,這簡直就是斷送了我們的餘生。

在鐵籠裏,有人專門給我們準備食物,無須外出覓食,還有些名爲遊客的羣衆會向鐵籠子投擲食物,就這樣“我”的野生動物的覓食技能就沒有學習起來。而且據“我”所知,祖祖輩輩的覓食技能是在森林裏,通過捕食獲得的,而“我”在鐵籠裏的覓食技能根本就不是野生動物的覓食本領。野生動物真正的覓食生存能力不是在鐵籠子裏訓練而獲得的。

管理“我”的人美曰其名說是爲了“我”的生存覓食技能,禁止遊客向我投擲食物,否則將依法懲處。知曉這個消息後,“我”一直在想這遊客向我投擲食物的行爲與管理“我”的人的行爲毫無差別,爲何他們要以這種藉口豎立警示牌呢?他們所豎立的法又是什麼法呢?這些“我”不得而知。

“我”早已接受這種安逸的生活,在鐵籠子裏的餘生喪失的不僅僅是捕食技能,更多的野生能力技能也喪失了。野生動物不需要被圈養的生活,放置到野外便是最好的培養“我們”覓食技能最好的方法。

至今“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們的背道而馳做法,讓我們失去原本的覓食技能捕食他們的初衷,可他們的作法確實已經傷害到“我們”的覓食技能了。“我”原本就該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裏,整日與夥伴穿梭在森林的每一個角落,學習祖傳的各種野外生存技能,防身健體,而不是在鐵籠子度過我的一生。

世間有很多事情就如這般,以爲野生動物擁有野生覓食技能初衷,禁止或不允許其他人投擲食物,俗不知將野生動物圈養在鐵籠子之中,是對野生動物生存覓食技能最大的傷害。

  3、2013年海南高考滿分作文:用心觀察與記錄

如今數碼相機已經十分先進,人們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膠片相機,不顧一卷三十六幅的膠捲幾十元的高昂成本,與暗房裏費心勞神的沖洗過程。這是爲什麼呢?正是由於這種種麻煩逼着攝影師在按下每一次快門之前,都能夠仔細深入地觀察被攝物體,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張逐漸顯影的照片背後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記憶。

這種回味在如今數碼照片氾濫的時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們用鏡頭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記憶,以爲自己這樣便抓住了時光。

我也曾經這樣天真地認爲。我初涉攝影之時曾去過一次西藏旅遊,帶着自己的數碼相機。藍天,白雲,碧水,雪山,面對這一切難以用人類語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拍下來。於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間,我的眼睛幾乎未從取景器小窗口上移開過,存儲卡也被填得滿滿的,心想我已記錄下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瀏覽這些相片時,卻再找不回當時的那一份激動了。當時只顧着拍照,卻忘了用心體會旅途的愉快,面對美景的新奇與感動,以及景觀背後動人的故事傳說……我這才意識到,有些東西是難以用相片記錄下來的。

後來,有一次我帶上相機出門“掃街”時,才真正領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區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誘人香味,原來是一家老字號腸粉店。走進店裏,點一碟腸粉,看着老闆在氤氳的煙氣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自主舉起相機按下快門。在老城區我又見到一家打製傳統銅器的小店。循着“叮叮”聲走過去,與老師傅打聲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銅的過程。老師傅看着我專注的神情,露出燦爛笑容,於是我又按下快門。當我回家翻看這兩張照片,我突然覺得自己彷彿又聞到腸粉的香味,又聽到打銅的悅耳聲音。

我這才明白,拍照只不過是給你一個觀察體驗的機會,而照片只不過是回憶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憶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膠片機還是數碼相機又有何關係?照片的多與少又有何關係?只要用心體驗,用心記錄,定能寫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