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感恩勵志 >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精選13篇)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如果能夠讓孩子們多看一些關於名人和偉人的感恩勵志故事還是很不錯的,那麼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精選13篇)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1

陳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還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好兒子。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在路過家鄉時,他就抽空去探望已經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母癱瘓在牀,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見陳毅進了家門,母親非常高興,陳母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褲還在牀邊,於是她趕緊示意身邊的人把尿褲藏到牀下。陳毅見了久別的母親,心裏很激動,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長問短。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牀底下了?”母親知道瞞不過去了,只好說出了實情。陳毅聽後,忙說:“娘,您久病臥牀,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裏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這時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來,搶着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他們,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爲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髒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淨淨,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每天都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卻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牀的母親,爲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爲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爲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小編有話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同學們,你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幫父母做點家務或幫父母洗洗腳、捶捶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向陳毅元帥學習,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去孝敬父母吧!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2

在河南新鄭市區南關有座聞名於世的望母臺,緊鄰連接新鄭市區和鄭平的三裏崗公路,臺高約9米,底周約60米,夯土築成。爲什麼此臺被稱爲望母臺?那是因爲這裏數千年來流傳着一個感人的鄭莊公黃泉見母的故事。

據《左傳》記載,鄭莊公的父親是鄭國國君鄭武公,母親是申侯之女武姜。鄭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懷孕的武姜即將生產,一天武姜腹痛臨盆,胎兒胎位不正,宮裏的接生婆嚇得冷汗都出來了,也虧得接生婆有經驗,孩子總算是生下來了,但孩子是腳先頭後出生的,寤生之名即由此而來。武姜是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差點就爲生孩子而丟了性命,因此對生下來的寤生很是厭惡,一直不喜歡他。

鄭武公十七年(公元前754年),武姜又生少子叔段,因生產時是順產,姜氏很寵愛叔段這個兒子。

武姜一心想讓叔段繼承君位,所以常常不厭其煩地在鄭武公面前誇獎叔段,想要武公立他爲世子。但鄭武公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國君,他沒有聽從武姜的意思,而是按老規矩立長子寤生爲世子;只把共城封給叔段,當時人們稱他爲共叔段。

後來武公去世,寤生當了國君,號鄭莊公。武姜想立叔段爲國君的心願落空,心中大爲不滿,叔段更是心生嫉恨,母子二人挖空心思竊取各種權利。莊公元年(公元前743年),武姜要求莊公把制邑(今鄭州市滎陽汜水鎮)作爲叔段封邑。莊公知道制邑是有名的軍事重地,怎麼能封給叔段,但又不能直接拒絕母后,因此推說父親曾有遺命,制邑不許分封。武姜很生氣,但又不死心,又提出要莊公把京城封給叔段。莊公不忍再拒絕母親,只好同意了。

叔段到京城後,號稱京城太叔。依仗着母親撐腰,叔段不思尊君治民、知恩圖報,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積糧草,訓練甲兵,擴充自己的勢力。

叔段在京城的反常舉動引起了人們議論。

一天晚上,莊公在寢宮祕密召見公子呂。莊公說:“太叔段雖然很猖狂,但還不是叛亂,若此時興師問罪,母親必然出面阻止,到那時不但事情解決不了,還要擔個不孝之名。所以只能等他叛亂時纔可採取行動。”一聽此話,公子呂說:“既然主公知道他要叛亂,何不事先試他一試呢?”於是他附耳給莊公獻上一計。

第二天,朝廷的人都說主公要出朝很長時間。姜氏得知此事,立即決定五月初五舉事,並寫密信通知太叔段。不料送信人被公子呂的伏兵截住。莊公看過信後,重新把信封好,另派人把信送給太叔段。太叔段馬上寫了回信,約定五月初五襲取鄭都。回信同樣交到莊公手裏。莊公看過信後便帶部分軍隊去了廩延。公子呂調撥了兩百多輛戰車,埋伏在京城附近,又派一隊武功高強的將士,假扮商人混進京城。

五月初五,太叔段親率久經訓練的全部兵馬出了京城。這時混進京城的士兵立即搶佔城門,並放火爲號,公子呂輕而易舉地佔領了京城。進了京城後,公子呂出榜安民,細說莊公仁德,同時對百姓的利益絲毫無犯。百姓開始擁護莊公。

太叔段見京城失事,無法再進攻鄭都,更無法攻回京城,只好在城外駐紮下來。太叔段的士兵大部分是京城人,當他們得知家人安然無恙,也無心再爲太叔段賣命,沒幾天,就跑得差不多了。

太叔段見軍心已變,廩延又被莊公佔領,共城的百姓也不擁護他,走投無路,拔劍自殺。莊公在亂軍之中找到了叔段的屍體,抱着叔段的屍體大哭,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這不是我的本意。”人們在太叔段的行裝中找到姜氏寫給他的信,交給莊公。莊公怨恨母后不該這樣慫恿叔段,讓他們二人手足相殘,於是將此信及太叔段回信放在一起,讓祭仲交給姜氏,並讓姜武離開國都,去城潁(今河南臨潁西北)。莊公發誓說:“不到黃泉,絕不再和她見面。”

姜氏見到信知道事情敗露,又得知小兒子已死,悔恨交加,便照祭仲的安排去了潁地。

但武姜畢竟是自己的母親,鄭莊公又是個孝子,所以不久就後悔起來。長時間見不到母親,心裏很難過。他常常想,弟弟已死,母親身邊沒有親人,自己怎能忍心呢?他一方面思念母親,另一方面又不願違背誓言,自己是一國之君,說出的話怎能隨便更改呢?於是,他就叫人修築了一座高大的土臺,思念母親時,就登臺向城潁方向眺望。後來人們就把這夯土臺叫“望母臺”。

潁地的地方官潁考叔看出了莊公的心事,決定爲莊公化解這一難題,於是求見莊公。莊公留他一起吃飯,並賜羊肉給他。潁考叔將羊腿的好肉包起來,恭恭敬敬地放在一旁。莊公不解,便問他原因。潁考叔說:“我家貧窮,老母親常常吃不到肉,主公賜我這樣的好肉,我怎忍心自己吃呢?”莊公聽了這番話,聯想到自己已很久未見母親,眼淚不知不覺掉下來。潁考叔裝作毫無所知的樣子問他爲什麼傷心。莊公便將矛盾心情告訴了潁考叔。

潁考叔說:“我有一個辦法,能圓滿地解決此事。人們所說的黃泉,就是地下泉水,並不一定只有死人才能到黃泉。如果讓人挖一個地道,在挖出泉水的地方建一個地宮,你到那裏去,然後再請她出來,這樣不是既盡了孝心,又不違背誓言嗎?”

莊公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將此事交給潁考叔去辦,潁考叔很快將事情辦好,於是把姜氏接到地宮內,然後請莊公去拜見母親。莊公來到地宮,跪在母親面前說:“孩兒不孝,這麼久沒有伺候母親,請母親恕罪。”姜氏又慚愧又感動。她扶起莊公,母子二人抱頭痛哭。莊公十分感慨地說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從此母子感情更甚從前。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3

孫中山患肝癌不忘感恩

有一天,孫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療。當時,孫中山已是大總統、大元帥了,對醫務人員仍很尊重,講話很謙遜。平時,無論是早晨或是晚間,每當接到護士送來的藥品,他總是微笑着說聲:“謝謝您。”敬誠之意溢於言辭。

1925年,孫中山患肝癌,彌留之際,當一位護理人員爲他搬掉炕桌時,他安詳地望着她,慈祥地說:“謝謝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過後您應該好好休息休息,這陣子您太辛苦了。”聽了這番話,在場的人都泣不成聲。

世界上,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和等級差異,尊重每一個職業,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孫中山做到了,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對護理人員的尊重,更突顯了他偉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以及他那始終如一的悲憫情懷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4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裏,一位貧困的農民正在勞作。忽然,他聽到遠處傳來了呼救的聲音,原來,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

農民不假思索,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個獲救的孩子是一個貴族公子。幾天後,老貴族親自帶着禮物登門感謝,農民卻拒絕了這份厚禮。

在他看來,當時救人只是出於自己的良心,自己並不能因爲對方出身高貴就貪戀別人的財物。故事到這兒並沒有結束。老貴族因爲敬佩農民的善良與高尚,感念他的恩德。

於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農民接受了這份饋贈,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夢想。農民很快樂,因爲他的兒子終於有了走進外面世界。

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老貴族也很快樂,因爲他終於爲自己的恩人完成了夢想。多年後,農民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品學兼優,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

並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者。那名貴族公子也長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但幸運的是,依靠青黴素,他很快就痊癒了。

這名貴族公子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農民與貴族,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卻爲他們自己的後代甚至國家播下了善種。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5

日本歷史上的名將石田未成名之前在觀音寺謀生。有一天,幕府將軍豐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熱情地接待了他。在倒茶時,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溫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熱的茶,當豐臣秀吉要第三杯時,他卻奉上了一小碗熱茶。

豐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解釋說:這第一杯大碗溫茶是爲解渴的,所以溫度要適當,量也一定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熱茶,是因爲已經喝了一大碗不會太渴了,稍有品茗之意,所以溫度要稍熱,量也要小些;第三杯,則不爲解渴,純粹是爲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熱茶。

豐臣秀吉被石田的體貼入微深深打動,於是將他招入自己的麾下,使得石田成爲一代名將。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6

在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的奮鬥史中,最受人們推崇的是“三恩主義”,即社恩、佛恩和客恩。

作爲保險巨人,並被尊稱爲“推銷之神”,原一平並沒有傲慢自大,反而處處謙卑有禮,並時時刻刻不忘感謝公司的栽培。他認爲若沒有公司提供的平臺,就不會有自己的成就,原一平的成功,除了依靠他的刻苦奮鬥,也離不開串田董事長的知遇和栽培。因此他十分感謝和尊重公司及公司的管理者,甚至晚上睡覺時腳都不會朝向公司的方向,這就是所謂的“社恩”。

他還常常感謝自己的啓蒙恩師吉田勝逞法師、伊藤道海法師,他常常說:“如果沒有他們的一語道破及指點迷津,或許原一平還只是一名推銷的小卒呢!”這就是“佛恩”。

客恩就是對參加保險的客戶以及周圍合作的同事心懷感激。原一平通常都只留下自己所得的10%,其餘皆回饋給公司及客戶。

由於對公司的感恩情結,原一平處處爲公司的利益着想,爲客戶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這使他得到上司的認可、客戶的回饋,爲他的成功開拓了更寬闊的道路。

感恩之心像是一雙有力的翅膀,幫助原一平登上了事業的更高峯。按照原一平的觀點,當我們獲得了某些美好的事物時,就應該向這事物本身以及所有和它相關的人與物表達感謝,我們對生活的感激越多,這些美好的事物就會來得越快,我們的收穫也會越多。

感恩,可以使人浮躁的心靈得以平靜,也使一個人能夠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處境,從而使一個人更加積極、更有活力。當我們懷着感恩的心工作時,就能夠享受工作,獲得愉悅的心態,也許你自然而然的一個微笑,就能向身邊的同事或者對面的客戶傳達積極的信息,從而收穫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華萊士認爲,感恩還會開闊人們的心胸,讓人們摒棄“財富有限”的錯誤觀點,認識到世界上存在無數獲取財富的機會。一個人如果真正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因爲偶爾錯失的機會而抱怨不休,而是會感謝命運還爲自己預留着機遇,感謝大自然的福佑,感謝父母的養育,感謝社會的安定,感謝衣食飽暖,感謝苦難逆境。

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如果一個人心裏如果承載着太多消極、瑣碎、卑鄙、骯髒的想法,自身也會變得陰暗,從而失去致富的基礎,而感恩能夠將這些想法從內心驅除。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7

幸福就像尋找某種光

馬天宇,這個1986年出生的大男孩,2006年通過“萊卡加油,好男兒”出道,200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如今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他俊美的面容,儒雅的氣質,讓人實在不忍聯想到他曾經的'坎坷。

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挺有韌性的人,而且“特別的韌”。他外表柔弱,內心卻十分強大。看他的故事,就像在看“苦兒流浪記”,讓人忍不住一肚子心酸。

他是在山東德州農村長大的,家裏世代務農。5歲那年,母親病逝,父親因負債而拋棄兒女遠走他鄉。他和兩個姐姐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拉扯大。小時候他吃不飽穿不暖,後來還因爲交不起3塊錢的學費而輟學。家裏面兩個老人,一畝七分地,沒有勞動力,夏天還能有些吃的,冬天就完全沒有了。這樣的經歷,都市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對馬天宇來說,卻是刻骨銘心。

上學的時候都是穿着奶奶的鞋,下課也不和同學們玩。他一個人站在牆腳,右腳踩着左腳,爲的是不想讓同學看到自己穿老太太的鞋。他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少得可憐的自尊。去同學家,看到別人都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飯有肉有蛋,他就覺得特別溫馨,也特別想吃。那個時候,他心裏很疼,很疼。因爲他吃的是玉米餅,由於家裏太窮,奶奶都是晚上把餅放在枕頭底下焐熱了,隔天拿給他們三姐弟吃。

有一次,學校裏打防病疫苗兩塊錢一支,他打了,回去後就被奶奶拿藤條抽了一頓——因爲這針疫苗意味着好幾天的飯錢都沒了。他的課本什麼的,都是拿同村高年級孩子的,一張寫字的紙都要兩面反覆用。那時候,他最大的夢想是長大以後做一個廚師,因爲聽到廚師最高工資有600塊錢,他可以賺錢蓋房子娶媳婦。

當有人問他,那段經歷會不會太過悲慘時,馬天宇笑了笑:“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臺階吧!人生就和波浪一樣,如果沒有那段經歷,也就沒有我的今天了。所以我只會覺得那個時候我比其他80後的孩子苦,但我不會把它當成負擔,反而是一筆財富。但這個財富,我也不會拿出來炫耀!”

說沒有自卑過,那是假話。那時他常常會被別人嘲笑說是“沒媽的孩子”或者“有爹生沒爹養”之類的……但奶奶不許他打人,連理論一下都不行。也許,正是這種態度,才讓他沒有變成生活的奴僕,而是主人。爺爺很正派,從來不佔別人便宜,欠了別人的錢很難受,一有錢就一定要馬上還。這些,就是他生命裏的光。

馬天宇紅了以後,從沒盡過責任的父親回來了,帶着一個後媽。但他不會再恨,因爲“再恨也不能改變以前的生活了,他已經老了,動不了了,殺了他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他還把父親和後媽都安置在自己家裏,只爲不想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也許,每個人生命的冬天都曾有過肅殺,但就像馬天宇的歌《月光晴朗》裏唱得,幸福就好像尋找某種光,有些光芒,即使微亮,絕不退讓。愛你是我的信仰,我找的是種方向而不是風向,我在寧靜等待裏被幸福綻放。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8

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因爲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

羅本島位於離開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灣。島上佈滿岩石,到處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裏,他每天早晨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

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有時從冰冷的海水裏撈取海帶。因爲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

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舉動震驚了世界。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在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後,他說令他最高興的是當初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

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

看着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曼德拉後來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

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曼德拉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9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爲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兩家本來沒有什麼恩怨的,可是,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着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着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爲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裏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後,他的兄弟說了,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裏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纔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裏,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各位先生,所以,這升米恩,鬥米仇就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爲我的仇人了。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10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我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靠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必須沒有!”說完,竟從懷裏拿出兩根蠟燭,說:“母親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因此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在懷裏。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11

魯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品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爲什麼,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着。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品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品吃完,另外又爲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爲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爲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12

《世說新語》:

顧榮應邀赴宴,見烤肉者垂涎,便將自己的那份讓給他吃。同席者恥笑顧榮,他說:“一個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戰亂四起,他逃難南遷。每到危難之際,總有一個人隨身保護他,顧榮問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

名人的感恩勵志故事 篇13

《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潦倒時,在城下釣魚,漂洗絲絮的老婦中有一位見他飢餓,便拿飯給他吃,一連幾十天如此。韓信感激,說將來一定會報答她。她卻凜然說:“男子漢連自己都不能養活,我伶憫公子纔會送飯,哪裏圖什麼報答!”韓信以後作楚王時,找到那位漂母,贈她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