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高二課件 > 高二語文《鴻門宴》課件大綱

高二語文《鴻門宴》課件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鴻門宴》是我國千古流傳的經典文言文,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二語文《鴻門宴》課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二語文《鴻門宴》課件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事生涯衆所起的重要作用。

2、歸納總結“因、如、舉、謝、意”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瞭解“此……也(耳)”“何以……”兩個句式的特點,並比較與現代漢語的不同。

3、背誦課文第三、四段。

教學重點

1、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誦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學難點

理解“因、如、舉、謝、意”等五個多義詞義項,掌握兩個句式。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

一、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了解秦末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放錄音,範讀課文,以求準確認讀。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二、教學步驟:

(1)導語:

請學生欣賞兩首詩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同爲交戰雙方,爲何勝敗迥異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

(2)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回憶初中所學《史記》中的篇目,簡介司馬遷及《史記》,突出有關常識。

可參考課後知識卡片“司馬遷與《史記》”。

(3)背景簡介

教師講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爲“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後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爲主要矛盾展開。

(4)放錄音,使學生準確認讀。

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

(5)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及熟知的文言知識理解文意

(6)佈置作業

1.掌握本課的生字、異讀字。

2.反覆誦讀全文,熟悉文意。

3.完成思考和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點

由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完成對項羽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說明領袖人物性格事業成敗的影響。理清情節發展脈絡,熟讀一、二、段,背誦三、四段。

二、教學步驟

(1)全班齊讀課文,抽查正音情況。

(2)分組討論主要人物——項羽。

提問:項羽的性格特點如何,依據是什麼?

明確:沽名釣譽,缺乏政治遠見;曹無傷告密,立即決定進攻;項伯遊說,便放棄進攻。

剛愎自用:謀士范增獻計,先納計後食言。宴會上范增舉玦,項王不應。

胸無城府,有不忍之心;脫口出賣曹無傷,經劉邦一番貌似心誠的話語吹捧,便放棄進攻,對武士樊噲的態度更是如此。

寡謀輕信,輕敵自大;對項伯不辨親疏,對范增置若罔聞。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據即可。

提問:項羽的性格特徵是如何體現出來的?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

學生討論。

教師點撥:作者善於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形象。文章在“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開情節。對比烘托也是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對劉邦的刻畫,突出其善於用人(與項羽約爲婚姻,對張良言聽計從)、能言善變、狡詐多端、當機立斷(誅殺曹無傷)的性格特徵,這些都是爲突出主要人物項羽服務的。

(3)性格特徵對領導人物的成敗起決定性的作用。試結合課文分析,作者司馬遷在客觀冷靜的敘述中寄寓了什麼樣的情感,讚歎、惋惜,抑或兼而有之?

(4)選六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中選兩個朗讀基礎好的學生擔任主要角色項羽、劉邦,其他四個學生分別擔任范增、項伯、張良、樊噲,由擔任項伯的學生讀敘述文字。

教師略作指導:本文故事性強,人物形象豐滿,朗讀應注意突出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及情節發展的張弛有效。

(5)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三、四段

2.結合課文學習,談談你對項羽這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寫一篇隨筆。

第三課時

一、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設計探究性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如實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實處。

二、教學步驟

(1)教師示範背誦,或選學生輪流背誦三四段

(2)小結

《鴻門宴》是《史記》中極其精彩的一篇,“史聖”司馬遷對文中這位失敗了的英雄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遠的魅力。項羽用性格的筆寫下了只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篇章,無論是暴戾、輝煌還是悲壯,無論是抗鼎拔山的人傑,還是自刎烏江的鬼雄。

(3)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4)名句積累

明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