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21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21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

最近,林老師爲我們發了一本書,名叫《意林》。

這本書主要講了很多個小故事,這一個個小故事能告訴我們很多道理。

在這些小故事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媽媽是我的心裏整容師》這篇文章了。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小女孩兒,小時候很漂亮,媽媽是舞蹈學院的老師,有很多漂亮的舞蹈服,而這個小女孩兒,從小就生活在大人們的誇讚中,很臭美。

讀了《意林》這一本書,我覺得我忽然一下懂得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這本書分爲8個版塊,分別是:成長小腳丫、搜星記、菁菁校園、思想的翅膀、天使之城、專欄加油站、IQ總動員和綠野仙蹤。這本書裏的每一篇作文,都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例如:成功的意義就在超越自己。這些道理都很容易讓人讀懂,所以我喜歡這本書!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叫“意林”的書,這裏面有一個我最喜歡的故事,那就是“飛翔的老鼠。”

這本書寫的是:很久以前,有一羣老鼠經常受到動物們的欺負,所以,它們這羣小老鼠就開始學習飛翔,但在學習飛翔的開始,很多老鼠都被摔死了,它們卻還是沒有放棄,繼續努力學習。終於,過了很多年,老鼠的四肢開始長出翅膀,它們終於領悟到了飛行的訣竅,變成蝙蝠。擺脫了那些成天欺負它們的動物,開始自由的生活,但僅僅這一舉動,它們就用了120年。

媽媽每到年末,雷打不動訂購下一年度的《意林》。每天睡覺前一定捧着它津津有味細細閱讀,它是媽媽的“寶貝”。長期的耳染目睹,我也深深地喜歡它。

《意林》總是選取短小而精悍,意義雋永的文章。內有“勵志人物榜、心靈雞湯、成功鑰匙”等欄目。我最喜歡“世間感動”欄目的文章,許多感人至深的文章,我過目不忘,深深地打動了我。

意林這本書中有很多故事都讓人感覺到一陣陣心靈上的共鳴,讓人淋漓盡致地體會到了親情、愛情、友情……讀了以後,有時讓人開心,有時促人傷心,有時令人激動,有時又叫人感動,意林讓我的情感更加豐富起來。

我們家不算富裕,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總是其樂融融的,這有意林帶給我啓迪一方面的功能,意林讓我沉思自己存在、生活、交往等方方面面的意義和做法,意林讓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我最喜歡的書是一本名叫意林。意林小小姐有很多本,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意林小小姐之甜心草莓。裏面寫了許多關於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的故事。有一些是寫校園的,有些是寫一些成長篇的勵志故事。裏面的一篇故事讓我非常深刻,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孩子不想和其他的孩子有太多不一樣,所以隱瞞了省份的故事。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快樂!也有事給我帶來了憂傷!最重要還是給我交了怎樣做個女生!這本書中的一筆一劃圖案和字讓我深深記在腦海中。在一個孤獨的'女生就很明白了這本書的好,他使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而且裏面還告訴我們許多新聞和知識。有時會讀着讀着入迷,想當故事裏面的一隻胡蝶。就這樣我讀着讀着學會了寫作。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意林》這是一本由很多個故事組成的一本書。例如勵心小品。心靈雞湯。世間感動等故事,非常適合我們看!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再兇惡的動物也有脆弱的一面,再壞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我們雖然要防備這些人或者動物,但是如果他們向我們求助,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幫助他們。

自從我看了這本書後,我愛上了《意林》,它就像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它是我人生中看過最好的書,它給我的人生道路中增了一絲快樂,一絲幸福,一道光彩!教導我怎樣做人。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

早好多年就想讀讀陳從周先生的《說園》,前些年也並不因忙而是在很多無謂中失去了很多看書的空閒,這兩年在園林工作,本着臨時抱佛腳的念頭就讀了《說園》。《說園》是本零碎的書,不是能一氣呵成的那種,沒有一個故事的主線串聯着,東一麟,西一爪的讓人不暇顧及。

這本書不好讀,我自感是自己學養所致,因爲園林藝術也是綜合藝術,涉及的方面很寬。就慢慢的看,先不說《說園》有多麼的精妙了,我還沒有領略其真正的好處,先閉上嘴別亂說。我想大家和小爬蟲的區別就是,大家的真知灼見,小爬蟲文人見景就嘆,見物就讚的。一眼就看得穿,自然就知其其中優劣,說到敗筆也能一針見血。淺陋小文人呢,他腦子裏無景,也無境,看到啥都如進了天國一般,迷途了只好做夢般的囈語。所以,那些豆腐渣一半多的所謂文章,我是不看的。

看看陳先生怎麼說我們自己引以爲豪,津津樂道的`珍珠泉吧,權且實錄下,供大家賞評:濟南珍珠泉,天下名泉也。水清浮珠,澄澈晶瑩。餘曾於朝曦中飲露觀泉。爽氣沁人,境界明靜。奈何重臨此地,已異前觀。黃石大山,猙獰駭人,高樓環壓,其勢逼人,杜甫詠《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之句,不意於此得之。山小樓大,山低樓高,溪小橋大,溪淺橋高。汽車行於山側,飛輪揚塵,如此大觀,真可說是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不倫不類。這是陳先生所目睹,心受的今日之珍珠泉。我們卻在那裏還在喋喋不休地詠頌着。

蘇州,揚州那些地方也去看過,說是那裏的園林甲天下的。我也在那裏輾轉留戀再三,終不得要領的。只是上虎丘的時候,想坐一滑竿,人家一看我胖的厲害,給兩份錢也不擡的,兒子一邊幸災般,掩口而笑。

張煒和劉玉堂都在不同角度批過濟南的,他們看得準確而深刻。批一個地方,未必是否定和仇視,相反是一更深層的愛。那些無病呻吟的歌詠反而危害甚大,他能讓一個地方麻木和混沌。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3

地心探險,多麼不可思議,又多麼令人嚮往?迄今爲止,人類沒有做過有關遨遊地心的嘗試,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卻用他智慧的筆寫出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帶着滿腦子的好奇和疑問迫不及待的翻開書頁,跟隨儒勒凡爾納的“神筆”,一次奇妙的地心探險之旅就此展開。

布洛克教授科學知識淵博,是個真正的學者,會熟練使用諸如錘子、鑽子等各種工具,做起事來風風火火;阿克賽、既是教授的侄子,又是教授科學實驗的助手,血管裏流着礦石學家的血液,發自內心的喜歡地質學;漢恩斯,地心探險之旅的嚮導,性格沉穩謹慎。三個性格迥異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個性之間的互補,行動中的相互說服、支撐、團結,憑藉一張羊皮紙上的密碼和對地心奧祕的吸引,依據真實的科學知識和數據,用經驗和勇氣展開一次穿越地心的奇妙探險之旅。

布洛克教授、阿克賽、漢恩斯三人做足周密的準備工作——帶着必要的行頭和裝備:儀器、武器、工具、書、藥箱、地圖;食物和水;菸草、火藥;以及金子、銀子和鈔票;向冰島的火山口進發,從火山口下降,向地心挺進。缺水口渴的考驗、迷路的恐懼、暴風雨的洗禮、遭遇可怕的海怪,經歷“九九八十一”艱難險阻,終於完成地心探險,回到地面。經驗和勇氣的完美結合,爲地心探險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三位探險者在這次奇妙的探險之旅中,收穫了各自的成長,成爲患難之交,令讀者讚歎。

讀完《地心遊記》,讓我聯想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譬如學習,要想取得成果,就一定先付出辛勤的汗水,努力耕耘自己的小天地,做好做足方方面面的功課,積累經驗,才能在考試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取得滿意的成績。再譬如生活,許多小技能,你總要動手動腦親自試試做做,有時可能還要經歷挫折和失敗,鼓足勇氣再嘗試,才能掌握。成長來自經歷,成功來自歷練。經驗來自日積月累,勇氣來自經驗的儲備,當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可貴的勇氣,人類上至九天攬月,下至遨遊地心的願望,將會由夢想化爲現實。

讀《地心遊記》不但讓我經歷了一次奇妙的地心探險之旅,還讓我得到一個深刻啓示——豐富的經驗和可貴的勇氣讓有志者事竟成!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4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學生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在學習中,書本是一位無言的老師,是我們在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便是講究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讀書要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因爲這對於我們處在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爲全體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的資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爲一名學生應認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夢想。有時,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篇佳作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一首好詩會使我如醉如癡,像把我帶進一個神祕的世界,只有細細去體會纔會是在愉快中學習。當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愛讀書,容易;如果一輩子都愛讀書,談何容易。無論誰都可以使自己的夢想成爲現實,但要現擁有能夠實現夢想的信念,毅力,有堅強的.毅力才能成功。

每當讀一本書時,我手裏總拿着一支筆,遇到共鳴以及有疑問,就在底下畫一條線,並簡單的作出旁批,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寫在空白處,如果長時間這樣做,不但對閱讀與作文提供很大的幫助,而且有時候翻一翻,會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我讀文章都作旁批,甚至讀完一篇文章,會寫成讀後感等等。這樣可以抒發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感,自己的自創觀點。閱讀體會分好多種,有的就是純粹感想;有的還可以是小論文,先說明問題,表明觀點,然後找論據,用看書學習得到的觀點,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段我學習都有什麼收穫,把它們都整理出來,用知識書或提綱等形式歸納起來。

學習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學習的真諦:學生在學習中,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創新型學生。我們讀書就是要有春蠶的精神,蜜蜂的作風,蠟燭的風格,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要有奮力拼搏,樂於探究,無私奉獻的精神。

常讀書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要求多看書,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學習的突破夯實的根基,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5

在這個速度的時代,同一時間永遠只能做一件事的人,將可能被淘汰!你要記住,只有剛的人,難免被折斷;只有柔的人,到頭來終是儒夫,只有那剛柔並濟,以自己的理想爲目標,而在崎嶇坎坷且多荊棘的人生道路上,以最適當的方式來應對的,纔可能作爲最後的成功者!

同樣的道理,我建議你在做每一件事之前,甚至每一天的早晨,對將要做的事情訂個計劃,而不是在慌慌張張地動手之後纔去思想。上帝給每個人同樣的時間,只有那事半功倍的人才能有過人的成就;也只有知道計劃的人,才能事半而功倍。書印好了,就是死的,人腦則是活的,你必須將這些死的資料,用最有效的語言、方法,輸入你的人腦之中。

最好的老師,不是隻教你如何考高分的,也不是嚴格規定你死背的老師,而是引出你的興趣,像磁鐵般,帶出更多有意思的東西,且在這過程中發掘你的潛能。最好的老師,教你活的學問,且由其中引導出更寬廣的天地!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可能遇到貴人,這些貴人不一定真的尊貴,他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你的敵人!不要輕視任何人,也不要輕視自己,因爲那平凡人可能是你的貴人;你也可能作爲別人的貴人!如果由於你在課堂上據理力爭,得罪了老師,而被“死當”。我仍然要爲你豎起大拇指!儘量不問你學校的進度,不叮囑你去做功課,不催你去彈琴,也不叫你起牀。我也愈發堅定了一個信念:讓你到曼哈頓去上學,不要總是距家人太近,是正確的選擇。父母不能幫你走未來的路!當我心裏沒把握時,生怕用出的力氣又彈回來,便愈是劈不斷。當我一心表現,卻再三無功而退時,便容易心浮氣躁,鬥氣血之勇,到頭來,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我不希望你學劈磚,卻盼望你記取這兩段話!

好的工作,就像好的硯石,不但成就了工作,也精益了工作者。當然,最重要的;是雕硯先修底。多麼細緻的花紋與藻飾,都要由那基礎的地方開始。雖然修底的工作最是枯燥的!

你應該知道,聆聽人講話,是一門多大的學問!你要學着去尊重、去容忍、去諒解。也必能因此而獲得對方衷心的感激。

失志人前,勿談得意事;得意人前,勿談失 意事。失意時交的朋友,得志時常容易失去;得意時得罪的的友,失意時也難以挽回。

對已知的環境,做進一步想。對未知的環境,退一步想。在這個世上,“現在的成功”是重要的,而現在馬上便成爲過去,下一刻又得有下一刻的成功。記住!沒有豆子在上面,就不認它是豆子,這是你母親說的,也是大多數人會說的一句話。攀在籬牆上的黃瓜須蔓,雖然已經乾枯,仍然緊緊地纏繞着,爲了下一代的繁衍,即使在死後,也不放棄自己的責任!

如果你沒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戰勝自己的惰性,無法成勝惰性,就很難把握時間!人可以多情,但不能濫情;可以多交朋友,但不能濫交朋友。而且交朋友最起碼的條件是:你要真誠與信實!我把今天的對話記下來,供你再思考!

你現在需要的不是聰明,而是那甘願重新來過的傻勁!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這麼一個堡壘。在人生的戰場上,他可以一站一站地敗退,但是到那最後的堡壘時。就算下面仍有退路,他也要堅決地與那堡壘共存亡。

快樂的條件,非但不是無憂無慮,而且可能是有憂有慮!快樂是要付代價的!要被愛,更要去愛;要獲得,更得付出!

我愛今天這樣的風雨,也希望你愛它,因爲我們都是經歷風霜雨雪,才能長大的。生物就是在競爭中成長與進化的。有競爭,就有壓力,只有具備最強的實力,又能忍耐最大壓力的人,才能站到巔峯。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6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爲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爲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爲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最後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爲原則,因材施教,最後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爲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爲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資料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爲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此刻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7

沒有主題,沒有中心,沒有刻意安排與佈局,就這樣寫了。

只是因爲讀完《活着》太過感動,便覺得一定要寫些什麼讓這個世界知道,讓這樣珍貴的感動留在我的生命中。

此時此刻,我是帶着淚寫的,不自禁啊,請原諒我的年輕。

再想想,不知道鼻根酸了多少次,紙巾已經堆積成雪原,不知道熱乎乎的眼淚什麼時候停了,什麼時候又涌了出來,只覺得涼在枕頭上,被單上。夜晚讀書真的承受不住這樣的感情。夜早就深了,可是現實全變了,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睡意,忘了明天的一切計劃,忘了夏夜窗外的蟬鳴。

有慶離開人世的那一段,心裏一抽一抽,止不住的又酸又疼,我真不該怎麼表達。福貴抱着兒子走回去的那一路,我好像也走了一遍。那風呀,那路呀,那黑暗的夜呀,那個抱着兒子的父親,都像是我自己一樣。

感情豐富,我一向認爲這是福分。那時候,我覺得流着眼淚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它讓我感受到自己血肉的存在,感受到勃勃跳動的心臟,感受到生命的真實與厚重,眼淚的寬廣和偉大。好像自己也付出所有,愛了一場,能幫他承擔一次生離死別的痛苦。

我幾乎是立刻想到了《天藍色的彼岸》,想到了哈里。我記得當初讀到死去的他回家看望父母與姐姐的場景,那種可望而不可及,那種欲言又止,那種隔離,那種思念,也是這般感慨萬分,心酸難釋。也許死亡是一個平常而真實的東西,它自然而然就來了。活在一個甜蜜的保護傘裏,我將永遠感受不懂何謂生命。而這兩本書,卻讓我感受到更多的痛苦與離別。我恍然發現:我命裏的幸福,簡直是幾百輩子修來的福分。是因爲我年輕,才讓我如此理所當然地認爲自己會擁有他們一輩子,好像只要憑藉善良和努力就可以。可是它也許不是這樣的,我從一開始就錯了。

命運本就是我自己,我離不開它,它離不開我。我們來的時候因爲不得不來;走的時候因爲不得不走。所謂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相對的,是內心給自己的安慰或者打擊,是我們選擇“活着”這一選項的底氣和毅力。說實話哦,有點誠惶誠恐,不知該如何去守住我所謂的福氣。

看着福貴,我還明白了生活不易,不僅如此,擁有了生命也很不易。個人,家庭,社會,世界,你有你自己的一切追求和美好的小天地,也會有逃不掉的責任與還不完的債,錯綜複雜的命運大網裏,每個人都是一個點,不知誰是誰的開始,誰是誰的結局,誰和誰走散了,誰和誰走下去。

甚至是你自己,都無法預料明天你是否會如自己期望的那樣站在同樣的陽光下,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鮮的空氣,足下是生你養你的土地。當這一天又如你所期望的`那樣過去了時,大聲笑吧,好好感謝生命給予你這樣的幸福,能讓你如願地愛着與被愛着,如願地活着。

我珍視生活,從前是,現在是,將來只增不減。每一束溫潤的陽光,每一滴輕輕的雨,每一場熱烈的日出,每一朵盛放的雲,都令我感到那麼幸福。春秋冬夏,花草樹木,親臨摯友,衣食起居——組成我生活的每一部分,我都熱愛它,發自肺腑地熱愛它,拼盡全力地熱愛它,因爲它們是我創造的,是隨我而產生的,是我每分每秒存在的證明,是我的每一滴血,每一根骨頭,每一次呼吸。

福貴的生活,就是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咱中國人是這樣過來的,從貧窮與落後中咬牙爬出來的,走過的彎路,含冤而去的事物,農村生活的苦,都爬出來了。就算這樣的苦中,也能有令人潸然的幸福,福貴和家人的陪伴是又酸又甜的,那些農田上度過的清晨與傍晚是又苦又香的,就連福貴一次次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時光,也是五味雜陳的。

“想讓一個死去的人回來,就要讓他的精神在另一個人身上得到傳承,那麼他就會在這個人身上得到復活。”福貴懂,他仔細收藏好好家珍,鳳霞,有慶,二喜和苦根的精神和愛,繼續活下去。

所以,我讀到的那些苦,卻是福貴認爲的幸福。

然而,這條路是必經的,早晚誰送誰都是永別。

所以,生活就是個含淚的微笑啊。

我不知道我是否從他身上,已經汲取到一點點面對苦難的堅強。

無論多久,我虔誠地希望,得到這份力量。

《活着》,活着,活着。

從我不受控制、如岩漿熱流般滾燙的淚水中,有什麼東西大聲呼喊着這兩個字,重複着,響亮的,彷彿在宣誓一樣,彷彿在證明一樣。

那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訴一切:我認真且知足地活着!

我要加油,爲了很幸福,要一直這樣守候着。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8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爲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中學語文教師》。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爲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中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爲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中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中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爲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中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同時《中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爲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

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中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中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中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中學語文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中學語文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中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9

假期在家學習了《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一書,覺得像是見了一位久違的朋友一樣,如飢似渴的看了一些內容,才發現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並不太遙遠。掩卷深思,我有所感悟。

以愛心爲基礎,理解、尊重學生

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才能收穫成效,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原則。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教育本是培養學生的活動。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具有豐富的人性,並把學生當人來看待。但是,教師往往面對不聽使喚的學生,好象唯一的辦法就是樹立自己絕對的權威,使學生面對教師的強勢膽戰心驚,或許有些老師認爲,小學生犯了錯,只要訓斥幾聲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爲一名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就會使師生關係更爲融洽、愉快。

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剛剛得知自己擔任二年級班主任時,我的心情真是無比的“糾結”,因爲班級裏的簡直就是學校裏的“混世魔王”,是教師們最頭痛的學生,上課不遵守紀律,搖頭晃腦,影響別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不完成作業,大字不識一籮筐,上學期成績竟然不及格,是個十足的問題學生,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所以經常會遭到周圍同學的白眼。

上學期任課時,由於他不做作業,課堂上只是多說了他幾句,他就開始包書包,裝肚子疼,對這個特殊的學生我已領教過他的“厲害”了,所以剛接手這個班時,心理是一百個不情願。

剛接這個班的第一天,他就給我來了個下馬威,一上午他就幾次裝肚子疼都被我識破,他沒了辦法坐在座位上開始哭起來,我也沒有理他,大概知道不能博得我的“同情心”,下午來到學校收斂了許多,我也一改以前對他的偏見,試着與他“和平共處",他上課老是東張西望,自己咕咕噥噥,沒有一時聽話的時候,看到這種現象,使我一度抑鬱很長時間,我時常反思自己的課是不是不夠吸引他,總想不明白他怎麼就不能夠參與課堂呢?因此,使我曾經一度很不喜歡他,甚至想聽之任之,放棄他算了。可是做爲老師我怎麼可能不負責任的說放棄呢!我決定要好好觀察他一下,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觀察,我發現他的這些壞習慣的養成是有來源的:家裏家長過分溺愛,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而學校裏同學不喜歡,甚至很少有人和氣的與他說話,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同時我也發現,雖然他愛搗蛋,但他頭腦很聰明、精力充沛,也有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慾望,只要與他和氣的說話有時他還是很受商量的,他也會瞪着小眼睛表示接受,可是好景不長“老毛病”又犯。真是像個病人“時好時壞”,於是我試着用獎勵小紅旗的方法來獎勵積極回答問題、作業認真的學生。如:本節課誰回答問題最積極、誰回答問題正確率最高等等一系列的獎勵。結果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了,學生們的小手如林般舉得高高的,他的注意力也集中了,作業書寫比以前認真了許多,但是由於基礎太差,很多時候課堂上看到別的同學都會了,他自己很着急,看到這種情況我總是把表現的機會留給他,只要他回答對了,他就會無比的興奮,也開始有了與其他同學比比誰的紅旗多的願望,我認爲這就是他最大的進步,課餘時間,我也經常鼓勵他說:“你基礎差不要緊,但一定要努力!”爲了刺激他的上進心,只要他作業完成好了,我就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幫他樹立“威望”。

最近發現他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上課比其他幾個同學發言更積極主動,有時別的同學想不出的問題他能想到,課堂作業也認真多了,說明他的`學習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但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對他來說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我們經常強調教師要愛護學生,可是多少不良的教育都是假“愛”之名而行惡,“愛的教育”所導演的還有精神虐待行爲,對學生本來可以“有話好好說”,但是很多時候偏要把語言製造成精神炸彈,不斷地襲擊學生。在教育中,我們應張揚人性,對於那些調皮的學生,尤其要注意以人性的教育來培養他們的人格,只有人格化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有人性的學生。

學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抗不起暴風驟雨,也擋不住灼熱的強光,更防禦不了凜冽的寒潮,如果設身處地地想想,莫說是稚嫩的學生,即使是一個成年人,若被當衆訓斥也是極其難堪的事情,在教育中,更多的情況往往是,教師出於好心,無意間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如果爲了將學生行爲上的各種病去掉,卻於無意間在他們純潔的心靈上播上怨恨的種子,讓陰霾充滿他們的心胸,那麼教育是得不償失的。

古希臘的一位哲人說過,現實世界中圓總是不完美的,只有理想世界中的圓纔是完美的。我們同樣可以說,老師心目中理想的學生十全十美,但在現實中不存在。具體存在的學生都是不完美的。沒有不犯錯誤的學生,學生總是在試探性的行爲中獲得經驗,明辨是非,增長見識。因此,犯錯誤是學生成長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保護的權利。在批評、處罰學生錯誤行爲時,把學生身上的閃光的探索欲、好奇心一同消除,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對教育也是一種失敗。多欣賞學生人性的光輝,以寬容的態度實施具有道德性的教育,使整個教育活動走在人性的軌道上。

教育是開發生命的事業。每一粒種子都有適合自己的土地;每一棵草都會開放出自己的花朵;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優秀的;每一個人都有其存在的獨特的價值,每個人都各有所長。爲了學生的明天,努力吧!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0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裏一個人力車伕祥子的杯具故事。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我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他懷着買車的信念,拼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最終,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說,不明白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的熄滅。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的振作起來,再度奮鬥。在此,我不由地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爲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應對困難,失敗了靠自我站起。

之後在從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的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爲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我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簡直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麼都做得出。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得發酸、失望,還帶着絲絲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老實憨厚的祥子如今卻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這故事是一個杯具,徹徹底底的.杯具。一個以往勤勞堅忍,有着自我目標的人最終卻淪爲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着像駱駝一般進取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爲了完美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着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到達自我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終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纔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夢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爲了一個人的夢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爲了自-

己的夢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必須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爲了尋求完美的生活,可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我,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爲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爲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夢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着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夢想、社會與自我的關係,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當有自我的夢想和目標。可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夢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自己卻還是毫無悔意。

祥子的杯具,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憑自我來打敗命運,可是最終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此刻僅有對錢的貪念而已。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夢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的確,祥子爲了生命來爭取錢,而生命和夢想中他選擇了生命,因爲僅有生命纔是窮人唯一能夠選擇的東西。那時窮人的命也許就像是棗核兒兩尖頭--幼小的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的命運不完全由自我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可最終,命運仍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

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1

爲配合自治區直屬企事業工會開展“爭當學習型職工讀書活動”,我院組織部給全體中層以上幹部發了一本的《之江新語》,工作之餘仔細閱讀,深感該書內容豐富、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又富有深意。習用樸素、精練的語言清晰明瞭地表達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當怎樣做人做事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受益良多。在232篇文章中,有的論述經濟建設,如《發展旅遊經濟要堅持創新與繼承相統一》、《發展不能走老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辯證法》等;有的論述工作方法,如《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要學會十指彈琴》、《領導下訪是一舉多得的有益創舉》等;有的論述領導藝術,如《要講究領導藝術》、《成功之道在於鍥而不捨》、《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有的論述幹部隊伍建設,如《引進人才要防近親繁殖》、《不能再溫室裏培養幹部》、《心無百姓莫爲官》等;有的論述廉潔從政,如《越是領導幹部越要廉潔自律》、《激濁揚清正字當頭》、《對腐敗多發領域要加強防範》等。這些短論思想性、針對性、時效性強,觀點敏銳清晰,形式生動活潑,講道理淺顯易懂,不空發議論,文風樸實,或讚美表彰,弘揚正氣;或批評鞭撻,斥責歪風;或分析道理,揭示規律,是我們做人做事的行動指南。一位省委書記,肩負着全省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各個方方面面的領導重任,日理萬機、非常辛勞,在如此繁忙的情況下,還能親自擠出時間,將思考的問題,經過梳理,寫成文字、發表出來,以醒世人,這既是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光榮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說明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忠於黨的事業、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高貴品格。

品讀鑑賞之餘,更感愧疚,自己還需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努力,按照習“溫故知新”、“學新知新”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勤讀書、常思考,學以致用,在創新發展中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2

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同學在人間》、魯迅的《吶喊》、謝婉瑩的《冰心兒童文學全集》、劉洋的《綠野仙蹤》、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卡洛爾的《愛麗斯周遊奇境記》等幾本中外聞名作家的作品。

這些書基本上都是我從各個書店中淘歸來的,從那些被人遺忘的書堆中找到很多好的書籍。其中有名著、有童話、有詩歌、有小說、有散文……無論中外,寫的都是那麼令人着迷,使我得到了很多課本上得不到的知識,也有了很多感想和心得,筆尖流露出一時的感慨感染

在我讀過的這些書籍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魯迅的《吶喊》了。《吶喊》深刻地揭露了舊時封建社會的殘忍,從中我也讀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殘忍景象。從《狂人日記》到《孔乙己》再到《啊Q正傳》,從《風波》到《故鄉》再到《社戲》,沒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筆鋒與封建社會的欺壓庶民的人們手中的尖刀、火槍做鬥爭,他犀利的筆鋒令國民黨反動派聞風喪膽,無論是他的文章仍是他的愛國之心,都是那麼地令人肅然起敬。固然我們現在已經入進了新社會,已經不僅僅知足於溫飽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啊。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3

假期是一個教師最能入靜的時候,所以也是教師最有收穫的時候。假期是教師閱讀的最佳時期,也是教學反思的最好時機。因爲我們不再瑣事纏身,不再疲於應對。有的是時間可供我們靜心讀書,深入思考教師的成長之旅是一部漫長的心靈之旅。這個旅程是從閱讀開始的。讀最好的書應當是爲人師者身體力行的職責。不在於讀很多,而在於讀最好的。即使有一些書很難輕易地讀進去,但也要設法讀進去。

《愛怕什麼》是畢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現代人稱爲“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裏行間對我的打動,我在畢淑敏散文中,體味到“愛”的真諦—— “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永遠,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雨壓過雷鳴電閃。”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生快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裏,能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讓我們盡情的賦予學生們更多的“愛”,面對鮮活充滿童貞的孩子們,讓我們釋懷人本的真“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見“愛”的種子成長的奼紫嫣紅。

其實對孩子的愛也分爲很多種,特別是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要理智地去愛。什麼樣的學生適合什麼樣的愛,你需要去量身定做。對於成績優異又傲氣的孩子,你儘可以嚴愛;對於成績較差又自卑的孩子,你儘可以慈愛;對於對什麼都無所謂的孩子,你要引導他去愛......

這是我對畢淑敏阿姨《愛怕什麼》最認真的理解與詮釋了,是內心顫動的結果。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也說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知識經驗的載體,它記載着古今中外的各類知識,它可以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書是無言的誠實者,書籍是智慧的海洋船: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精益求精。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沒錯,田要細耕,書要精讀,只要這樣,你就可以讀懂好書裏的“救濟糧”。啊!對,在此,我想到了名人的一句偉話:“書是精神的糧食。”是的,書可以以糧食的名義替代,生活中的難題可以在書中尋找解決的方法。書就像無聲的導師,引導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使我們學識淵博,使我們心胸開闊。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4

我記得彌爾頓曾經說過:“優秀的書籍是撫育傑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爲人類財富保存下來,併爲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是的,正如彌爾頓所說,只有書籍纔是最寶貴的財富,只有保留下來才能進一步發展人類的生活。它是寶貴的,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一個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

書,是人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它包含了人類的發展歷史,從古至今以來的文化累積,更包含了一個人的'思想素質、行爲舉止,表達能力等等。

是的,書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如果你想讓自己成功,你應該首先想到的是書!偉大的書!你是人類的靈魂,牽制着人們;你是人類的營養品,提供人類所需要的“食物”;你是人的家,在患難時給予幫助;你是人類的家園,給人溫暖。

書籍是人類的動力。有了書,人類可以發掘自己的潛力。

書的世界,是無限的,只有一直去探索,即便白了頭也要去探索書籍的奧祕;書沒有邊緣,但只要你努力去探索,你的層次就比別人高。在古代,讀書人都窮,但志不窮,他們比那些滿嘴粗俗的人要高得多,雖然在富裕的家庭,穿着華麗的長袍,非常優雅,但是他的品格和才能呢?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尋找品格良好的人,即使是有家庭或者有學識的人,沒有品格的人是不會錄用的。品格也可以從書中學習和懂得。

沒有書,世界將是黑白的。沒有書,世界將會顛倒,沒有書,世界將充滿不文明,沒有書,世界就不會發展,就不會想如今這樣繁盛。時代的發展需要智慧,而智慧來自人類幾十萬年來不斷的積累,造就一本本厚重的書籍。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和天賦,如果你不讀書,到最後也是“泯然衆人矣”。如果沒有書,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交流,就不會有現在的21世紀科技發展時代。

是啊!有了書,你的生活將增添許多色彩,使生活更有活力!愛讀書,它會讓你探索另一個世界!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5

《童年》寫於1931年,它向讀者們展現了高爾基童年時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記錄了高爾基在沙皇統治下的心路歷程。書裏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幾個角色,尤其是外祖母這一角色,她被稱爲“俄羅斯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小說真實地描寫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的面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閱讀《童年》時,我真切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等等。而現在的我們,更是不愁吃不愁穿。並且,還可以上學,接受更多的知識。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6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因爲讀書能給我帶來無限樂趣,和很多在課堂學不到的知識。

讀書使我豐富了知識,淨化了靈魂。書是知識的海洋,它讓我們學習中學到了更多,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讀書真好,一把金鑰匙爲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就像太陽爲我照亮美好的`前程。

讀書,可以獲得智慧,使我變得更加聰明。

例如有一次,媽媽讓我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冰箱裏,我卻不小心把它們和生雞蛋放在一起了。“這可怎麼辦呢?”媽媽着急地說。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看過怎樣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的辦法,於是我把雞蛋一個個的從冰箱裏拿出來。在桌子上轉。書上說,轉得飛快平穩的是熟雞蛋,轉得緩慢搖晃的是生雞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們分辨出來了,媽媽連連誇我。

書,雖然看起來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實你只要用內心去感受書中的每一個字的含義,相信你很快就會愛上讀書的。但書,不是每一本都適合我們看的,我們要看好書,俗語說得好“一本好書,就是良師,益友,伴侶。”讓我們在學習中不會覺得寂寞。

因爲這樣,我喜歡讀書,它讓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許多,給了我許多收穫。

愛書吧!它會讓你有許多收穫。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7

朱熹道: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此心到,即你想沒想到書;此眼到,即你看沒看到書;此口到,即你讀沒讀到書,我們讀書,就是要想、看和讀,才能體會它內在的含義。

我們中國有四大名著,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不免有同學要問:我們爲什麼要閱讀他們呢?我提出三條充足的理由:

一、名著開闊你的眼界;

二、名著助你成長;

三、名著幫你認識自己,瞭解生活。

許多名人之所以出類拔萃,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愛讀書並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范仲淹讀書是有計劃的,他不完成計劃絕不休息有時等讀完書已經是後半夜了;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衆不同,他拿到一本書,先閉目靜思,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他一樣,他就不讀了;英國作家尤安艾肯的讀法也不同,他是先思考,再把故事編下去,最後想象作者。可見,每個人的.讀書方法都是不同的。

對於我來說,一本好書,蘊含着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的好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8

這幾天在家沒事看了《童年》,《童年》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之一,同時,也是他最偉大的一部作品。

他4歲喪父,跟隨着慈祥的外祖母一起來到了外祖父的家裏去生活。

外祖父家裏十分不和諧,每天,每時每刻兩個舅舅都要吵架,不得安寧,天天都在爲爭母親的嫁妝鬧得不可開交。阿穆沙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不禁讓人們爲他的.痛苦遭遇感到十分心酸。

再看看我們的童年,再看看阿穆沙的童年,他是因爲經歷了很多,受到了很多磨難,還很快的適應環境,這些磨難影響了他的後半人生,使他成爲了蘇聯著名的作家。而像我們現在,小孩一個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操心生活的一點事兒,可以說沒有幾個孩子能獨立……並且在他們那個時候,戰爭嗎?那可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阿穆莎小時候上學的孩子很少。可還是成爲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而再看看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在阿穆沙那個年代,生活在硝煙戰爭中,孩子們上學時還都十分認真用心。而現在呢,一流的教具,一流的老師,就連黑板都是最先進的科技設備,而在這麼先進的,舒適的教室裏,還有的同學上課開小差,甚至睡覺。在按了攝像頭的教室裏,這些所作所爲情何以堪?所以我們都要反思。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9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爲,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爲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桑提亞哥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后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marlin),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着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說。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故事的頭尾,都出現了名叫明諾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何止捕魚的事業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爲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在老人的故事裏爲什麼有這個孩子的出現?年輕,象徵着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心同樣是年輕的。文中多次描寫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在老人的夢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裏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爲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0

《弟子規》裏面講了做人要有禮貌,這本書很好,它裏面寫的是如何尊重長輩。還有一部分是說,要尊敬老人,尊敬老人是一種美德。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讀《弟子規》,想清楚裏面講的事情。《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的將來有許多的'好處,如果我們覺得它不好,那就是錯了。

《弟子規》這本書是孔子寫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向孔子學習。要好問、要好學,不要因爲學習有了困難就放棄。孔子非常好學、好問,我們要成爲向孔子學習的好孩子。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書中都有孔子講的做人的做法,做到那樣就無可挑剔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向孔子講的那樣學習。因爲孔子是一位很有才的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在世界上都很有影響力,一些到中國的外國人專門到孔子的故里敬拜。

向孔子學習要注意三點,一個是禮貌,一個是好學、好問,第三個是尊敬。我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因爲家長慣着我們就改變主意。還有讀書也很重要,無論什麼書,只要有知識對我們有益處,就一定去讀。

還有一句話,是媽媽給我講的,意思是:你多一份愛就多一份美德,你多一份禮貌就多一份尊重。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1

我喜歡讀書,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捧一本喜歡的書,在柔和的燈光下,靠在牀頭,耳邊是女兒均勻甜蜜的呼吸,窗外偶爾的一聲蟲鳴,一輛奔馳而過的車聲……

這是一個安靜卻不孤獨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屬於我的,安靜、祥和、溫馨又甜蜜。置身於自我喜愛的`書中世界,感受裏面各色人物的酸甜苦辣,欣賞裏面的鳥語花香,海闊天高!沐浴大家們智慧的光芒,體會裏面的深刻哲理……書籍給了我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讀書給了我一種舒服愜意的感覺,或許當我掩卷而思的時候,會覺得口拙詞窮,空空如也。可是那種感覺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底。就像小時候漫步於家鄉山上的小溪邊,那清澈、透明,歡快活潑的小溪流深深吸引着我,使我忍不住的想把沾滿泥巴的雙手伸進那輕柔和緩的水中,任憑那清涼、柔滑、潔淨的溪水調皮的從你的指縫間滑過。或許,當我把手從溪流中抽出的時候,溪水就從我的手心裏逃走了,可是那份清涼猶在,那份柔滑猶在,那份愜意猶在,那份感覺猶在!並且,當我再次細細地觀察自我的雙手時,卻發現上頭的污漬不在了。溪水不僅僅帶走了我手上的泥點,還把一種完美的感覺留在了我的心裏,我的指尖,我的記憶!讀書的感覺也正是如此!

當我把心靈浸泡在書籍的溪流中的時候,我就會覺得一種源自於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在滌盪着我的內心,所有的不快,苦惱,鬱悶便隨之沖刷而去。

熱愛,讀書,不爲他人,只爲這份難得的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