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1

時間飛逝,我的暑假生活已經接近尾聲了,回味回味我的暑假生活,我覺得我的這個暑假過的精彩而又充實!

讀書伴我行。這個暑假,我讀了許許多多的名著。如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維。比安基的《森林報》、秦文君的《男生賈裏》等名著後,我的知識量和詞彙量都增加了不少,這些書是我假期裏的夥伴,我寫作文可以運用到許多好詞!我的作文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了!除此之外,我還背會了三篇美文:朱自清的《春》、《匆匆》和席慕容的《白色山茶花》,這三篇美文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裏,美美吟誦中愉悅我的生活。

遊玩盡在其中。這個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了雲臺山欣賞自然風景!我們遊覽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以及聞名中外的紅石峽,我們還體驗了劃竹排的樂趣,還乘坐了扣人心絃的快艇。我們傾心於大自然中,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我的暑假我做主,只要我們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你就可以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快樂!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2

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是每一個人成長的良師益友。讀書可以使我們忘憂、可以使我們超然、可以使我們充實。讀書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也是老師的天職。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猛然一聽,這句話說得很嚴重。可是,仔細想一想,又覺得很有道理。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好久沒有讀書。那麼,一定是這段時間他很忙,或者把心思分散在了一些瑣碎的事情上。致使他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或者沒有了讀書的心情。使人忙碌的瑣碎事情,是造成一個人思想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庸俗表現出來後,言語自然無味,面目也就使人看起來感到可憎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脫離現實世界而生活。但是,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時間來讀書,卻可以使我們保持頭腦的清醒、思想的靈活、心裏的快樂,是我們的身心受益很多。

多讀一些有益的書,可以把我們由瑣碎雜亂的現實,升高到一個較爲超然的境界,能夠以旁觀者的眼光,回顧自己的忙碌沉迷,把一切牽扯到自己的擾攘紛爭、煩惱、仇恨,都看淡了、拋開了。

在現實的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儲蓄金錢;有人喜歡收藏古董;有人喜歡蒐集郵票珍玩;有人喜歡買車買房;也有人喜歡把書本上的佳言名句儲存在大腦中。而我認爲,在大腦中儲存佳言名句,即使最富有經濟價值,也是最安全的儲蓄。這是因爲,他既不怕盜竊,也不怕丟失,而且攜帶方便、取用簡單。

自古就有“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使人風度高雅、氣宇軒昂、遠勝過服飾上的奢華;讀書,使你寧靜、快樂,少了一些唯利是圖,少了一些唯恐失去存款的心神不寧。既然讀書有這麼多的好處,不愛讀書的朋友,趕快過來試一試吧!愛讀書的朋友,請繼續努力讀書吧!讓我們一起努力讀書,共同進步!共享盛世繁華的好時代!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3

爲了貫徹上級文件精神,豐富校園文化氛圍,我校在校長的領導及全體教師大力支持下,特舉行此次“世界讀書日”活動,並以此爲契機,爲全體師生今後的學習和教學工作打下堅實有效的基礎。現將此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本次活動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倡導廣大師生多讀書、讀好書,形成讀書的熱潮,進一步加強我校校風、學風和文明校園創建。進一步開展我校的“讀一本好書、終身受益”活動。

二、本次活動有活動實施方案,活動內容。通過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活動,教師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有價值的東西,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十分有利各科的教學,學生可以從中得到許多課外知識,提高習作水平,十分有利學習。

三、評選結果。全校學生124人蔘與,其中參與徵文活動29人,經過全體教師評選,本次“讀一本好書,終身受益”爲主題的徵文活動結果如下:

六年級學生的郭應相的文章《讀“愛我中華、愛我貴州》獲第一名;六年級年級學生郭應帆的《讀“君士坦丁大帝》獲第二名;五年級學生羅麗娜的文章《讀“少年的慧眼”有感》獲第三名;王曉菜的《讀“快樂100分趣味化學”有感》;楊妮的文章《讀“巢雕”有感》;裴運翔的文章《讀“教我如何做一個好人”有感》被評選爲優秀作品。

總之,“世界讀書日”活動能更好的服務於教學,服務於學生的學習生活,讓我們都成爲“讀一本好書,終身受益”的人吧!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4

前幾天,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第七條獵狗》。我迫不及待的買了回來,這本書特別好看,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主角是赤利(一條狗)和赤利的主人召盤巴。召盤巴從前有六條獵狗,但是都不盡人意而這第七條獵狗卻很忠誠,召盤巴給這條獵狗取名爲赤利,召盤巴對待這條狗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有一次,召盤巴打獵時,一條蛇咬襲擊老人,赤利和蛇搏鬥,沒有幫助老人,老人很生氣,決定殺了赤利。但是被老人的孫子艾蘇蘇放了,赤利逃了出去。它靠捕獵爲生,在與豺狗羣的戰鬥中,它咬死了所有的公豺狗,成爲了豺狗羣的老大。半年後,豺狗襲擊了召盤巴,赤利及時趕來,他與豺狗羣搏鬥,並在最後一刻保護了召盤巴。讀完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赤利的忠誠,雖然召盤巴冤枉了他,但是赤利並沒有怨恨他,並且及時救了他。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5

說起小人國和大人國的故事,我想許多朋友都不會感到陌生。它們都是出自傑出的諷刺小說〈〈格列佛遊記〉〉,作者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

這部小說寫格列佛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等國度的離奇遭遇。主角每到一個國度,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耳聞目暏,無奇不有。

我對這本小說非常看好,作者對每一個故事,都描寫得非常細緻、到位。在慧馬國裏,我們人類與動物顛了個倒,整個國度都是由馬兒來掌控的。我們人類則變成了被馬兒看不起的骯髒的、醜惡的低等動物。在那兒我們人類被稱爲“野猢”,被當成牲畜來飼養和使喚,格列佛與一匹紅馬結成了朋友,紅馬給格列佛介紹這個國度的社會,在這個國度裏他們都是從不說謊,非常誠實的生物,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欺騙”,什麼叫“說謊”。沒有破壞環境、拐賣兒童。這兒擁有了我們現實世界上的所有美好的事物與事情,那些人類的陋習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馬國,那裏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裏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圖方便不惜破壞環境。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並且要保護環境、造福子孫。

以後,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們能向慧馬國學習,學習它們到處充滿着正氣。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僞。那樣,我相信,我們將來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睦、更加美好!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6

“新課程”爲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身爲教師的我們,作爲學生學習閱讀的指導者,既要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使他們樂於讀書,又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根據今天的學習,並結合自己以往的教學,現將培養學生會讀書、愛讀書的方法總結如下: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的動機,激發讀書的樂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但由於他們年齡小,缺乏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讀書的動機模糊,閱讀的盲目性大。因此,教師指導閱讀首先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

1、指導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就是要在閱讀中學習什麼。閱讀的目的定得合理、明確,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實踐證明,閱讀的要求越具體,學生對閱讀的目的就越明確。學生一旦有了確定目的的能力,就能夠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爲個人的目的。

2、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1)調動情感激發興趣。對學生閱讀情感的調動,是形成正確閱讀動機的重要一環。閱讀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活動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動情,教師要善於將自己的教學情感、教材的創作情感、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合而爲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們學到知識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不可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斯卡特金)可見,利用情感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使他們樂於讀書,是有重要意義的。

(2)開展比賽激發興趣。學生進行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有期望所得的收穫外顯,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閱讀實踐中開展多種競賽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組織“閱讀大王知識競賽”、“讀書心得徵文”、“故事大王演講賽”、“讀書經驗交流會”等,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的信心與熱情,其閱讀的興趣從而得以日趨濃厚。

二、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使他們善於讀書

1.精讀。精讀是培養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它可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增強語言修養。

2.略讀。略讀的`目的是力求迅速準確地從全局上把握讀物的脈絡和主旨,明確主要內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要在細枝末節上多耗時間,要善於抓主幹,遇到生字新詞,只要不影響對大意的理解,則可以跳過不讀。

3.摘讀。即在閱讀過程中摘抄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閱讀方法。當然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批註,勾畫圈點或寫上幾句心得,閱讀完後再把採摘的內容記於摘記本中,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探究。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在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之後,可以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疑點。對於其中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自己去尋找答案。

5.推想。推想是指學生藉助有關信息的提示。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7

一學期又在緊張而忙碌的生活中即將結束,在這學期我校繼續堅持提高老師的業務學習,其中每天的30分鐘讀書已成爲老師學習的一部分。

由於我所帶的學科沒有晨讀,每天早晨吃完飯後便會早早的來到閱覽室看自己所喜歡讀的雜誌。高爾基先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給人帶來很多好處。

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在氣質。讀書多的人,總會給人陽光般的感覺,他們從容淡定、器宇軒昂、心胸開闊、目光遠大。

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在這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讀的書最多如:《班主任之友》、《教學與管理》、《山東教育》、《教學參考》等等,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現在把自己讀的好資料全部記錄下來以便在以後的教學中運用。

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今年真的體會到這句話的來歷,在3月份到臨沂考試普通話在最後一題讓語言表達自己所喜歡的一本書,我竟然緊張的說了幾句話就無語了。事後自己一想每天讀的《小學教學參考》不就是很好嗎?它告訴我們怎樣上課、怎樣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怎樣管理好班級等等。所以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益友;書,是人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夥伴。讀書能爲你開啓知識的大門,讀書能教給你做人的道理,讀書能幫助你提高寫作水平,讀書能使你獲得許多的知識。讀書有那麼多的好處,生活中少了書,那是多麼乏味呀!

讓我們一起“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吧!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8

當今社會是迅猛發展變化的社會,未來的世紀,對孩子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能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假期裏,我讀了《高能素質培育》一書,感慨萬千,以往的困惑和心節豁然開朗了,而既爲人母又爲人師的我也更覺得責任重大. 書中確定了時代需要孩子具備的十一項重要素質:自信心,動力,努力,責任心,創始力,毅力,愛心,協作,常識,解決問題,專心.這些素質,對於人生的成功與否是最基本和最關鍵的,而且在學習與工作中所迸放出的能量也是最大的

《高能素質培育》是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裏奇博士多年探索研究之後的經驗總結,是爲我們大家寫的它認真研究了教師與家長各自的責任以及對於孩子的共同教育——不是以模糊的理論術語而是可以確保孩子取得成績的具體方法.因而更能被我們所接受與效仿.

試着談一談我受益的一個方面吧.

說到"努力"這個字眼,我相信應該是現代孩子最讀不懂的字眼,也是老師與家長感覺最頭痛的一面.明明知道孩子們沒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卻苦於沒有有效的方法來鼓舞孩子,激勵孩子.書中反覆提到的"努力"二字及其所闡述的深刻含義給了我很大的啓示:

首先必須幫助孩子瞭解什麼是努力 ? 即當孩子們看到有人在付出努力時,要讓他們知道這就是努力,並且要讓他們親自去實踐,嘗試努力的滋味.讓孩子時刻發現正在付出努力的人是怎樣做事情,得到了怎樣的結果,因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與孩子共同關注"運動員"的故事,運動員們從不說泄氣的話,從比賽開始到結束始終竭盡全力,這就是非凡的努力.事實上,這種例子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不難找到.

其次讓孩子們感覺努力就是一種滿足。花時間與孩子談論因爲工作努力而得到的快樂,要儘可能地具體描述,即便是在非常辛苦的一天也可能得到的滿足感.同時也問問孩子什麼時候他們最得意,促使他們仿效來談論那些微不足道的成功,如:課堂上大膽的發言,第一次寫完一篇日記,主動幫媽媽做家務等,這都是孩子們對自己所做努力的認識,正是通過這些,孩子才認識了自己,才獲得了努力後的滿足,纔會使他們更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再次讓孩子體驗努力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努力是通向成功的途徑,這種追求進取的精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當孩子們處於一種專心執着的努力狀態時,對身心健康也是有益的如:業餘時間除了讀書,還可幫助孩子用在愛好上,集郵啊,剪紙啊,烹調或是一項新的運動,這些都包含有艱辛嘗試的因素,有了這種嘗試就產生了一種成就感,也就突現了努力的價值."失敗"沒有罪過,而不去嘗試則是一種過錯,如果能從失敗中學到東西,我們就向成功靠近了一步.

《高能素質培育》這本書給我的幫助和啓發是多方面的,細細品讀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我會在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和家庭教育中,不斷的學習,融會貫通,以似乎不經意的日常瑣事爲素材,對孩子進行寓教於樂的潛移默化的素質教育,使他們真正成爲適應新時代的佼佼者.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9

踏入教師行業一年多了,一直都覺得班主任工作是一項複雜的藝術活兒。工作順利時,周圍的學生可愛,事事皆順。然而,工作並不總是盡善盡美,有時和學生缺乏溝通,事情處理不當,也曾遇到學生頂撞的場面。

一開始面對這種情況時,我氣急攻心,大爲惱火,嚴肅處理,後來發現與學生的矛盾反而激化了。經過與其他經驗豐富的教師一探討,才明白處理“不敬”事件,教師情緒上宜冷不宜熱。有時,冷處理,倒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學生做適當讓步,也能避免事態擴大或失控。認真反思過後,也明白了學生的頂撞,並不可以簡單視爲對老師的不尊敬。高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與教師不同的觀點,哪怕只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意識的本能詭辯,也是難能可貴的。也是一種進步,畢竟敢於衝出老師頭上的光環是需要勇氣的。作爲教師,應對這種本能善加利用,誘導其把這種勇氣用在追求真理上。因此,這種情況下,爲師者要用道理說服學生,並鼓勵學生用道理說服老師,鼓勵學生以與老師辯論的方式解決矛盾,讓學生的認識在與老師的交談中昇華。學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成長中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感情純真熱烈而又稚嫩脆弱。學生除了要獲取知識外,還渴望得到感情的尊重與交流。

只要教師正視學生的“不敬”,用愛心和智慧縮短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距離,那麼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別忘了,給學生留一點餘地,其實也是給自己,給教育留一點餘地。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10

短暫的寒假眨眼間就揮之而去了,在時間的流逝中,我慢慢地長大了,享受成長的酸甜苦辣。多了一歲,就多了一份懂事。

這個寒假,我學會了保持健康,由於健康是最重要的。以前我總是不喜歡吃早飯,無論媽媽怎麼樣勸我,就是不吃。但是現在即使媽媽不叫我吃早飯,我也會很自覺地去吃早飯。早飯是三餐中最重要的,爸爸說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所以我要乖乖地吃早飯才行。晚上再也不隨便吃夜宵了,由於不可以撐着胃睡覺呀!不僅如此,我還要求全家人都要注重自己的健康,弟弟總是挑食,但是在我的督促下,他也漸漸在改掉挑食的壞毛病了。

勞動對人的健康也是有很大的利益。在家裏的時候,我會幫忙做些家務事,雖然很簡單。但是偶爾掃地,倒垃圾,整理東西,擦桌子之類的勞動,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呢!

除了保持健康之外,我還堅持看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嘛,所以多看些有益的書不僅可以幫我們消磨時間,還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更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所以下學期,我要多看課外書,不要浪費時間在玩耍這方面上。

我學會了感恩,過年的時候給老師發祝福,撫慰老師的辛苦付出。我們要帶着感恩的心快樂生活,快樂成長。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11

書籍是知識的源頭,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在我的童年中,書是我知心的夥伴。書裏包含着太多太多有趣的問題和知識,讓我去思考,去回味。這不,最近我又在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交流知識”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本關於講述盲人的奇蹟故事,書裏講述了一個叫海倫·凱勒的殘疾人,她在盲與聾的雙重包圍下,被莎莉文老師給予了新的希望:她讓小海倫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英語單詞……終於,在莎莉文老師的不懈努力之下,海倫終於考進了哈佛大學,並創建了一百多家殘疾人救助中心。

海倫·凱勒,她在黑暗的世界裏非常孤獨與寂寞,但是她卻沒有失望,她依然努力地學習英語單詞,依然努力地認識這個陌生的世界,去與莎莉文老師一起脫離黑暗的枷鎖,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終於,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那麼,我們這些正常人呢?是不是更應該去朝着自己的夢想不懈地努力?是不是我們更不應該荒廢自己的器官和生命呢?海倫·凱勒曾經說過:“好好使用你的眼睛吧,你會用它創造一個更輝煌的成就!”,是啊,我們應該去利用它們,而不是白白地糟蹋。

這本書,它會使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告訴一個道理:“永不放棄!”當你感覺到陷於逆境,意志消沉時,請不要自暴自棄,讀讀這本書吧!它會給你處於困境中的指明前進的方向,給你以信心的成功!

讀書的好處是無窮的,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學會靜下心,拿起書,暢遊於書的海洋裏。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12

今天聽了樑老師的一節音樂督導課,樑老師用四年級一班的學生上的課,學生的精彩表現讓我非常意外。這班學生我曾經教過他們一、二年級兩年,班裏有一些男孩子特別調皮,記得一年級時,有一天學校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當時邀請了大約十位家長來學校聽課,那天樑老師也上了一節音樂課,那一節課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有幾個男孩特別調皮,孔班朔一節課都在那裏自言自語,一句歌都不唱,李家旗和林文軒連人帶桌子和凳子哐當一下摔在地上,其他學生都鬨堂大笑,連聽課家長也忍不住悄悄笑。但是今天這節課,我看到這些學生在聽課習慣上有了特別大的進步,一節課也不需要樑老師專門維持課堂紀律,但是學生唱歌、學習樂理知識、互相評論,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節課非常成功。

很多高中和大學的老師都不敢相信小學的老師是怎樣能管得住全班50多個孩子的,他們都非常佩服小學老師。是的,我們小學老師上課,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調控課堂紀律,要精心備課,精心設計課堂,讓學生喜歡學習。

低年級的老師尤其辛苦,小孩子太小,在課堂上比較隨意,很多學生注意力堅持時間短,學一會就想玩,想說話,有一些學生乾脆一節課幾乎什麼都學不會。所以我們低年級的老師更需要使自己的課堂精彩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聽課、學習習慣。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13

我喜歡《小布頭奇遇記》,特別是書的開頭,一切都那麼美好!一個特有愛心的“小”老師親手給小朋友做新年禮物,這讓我想到了教師節,如果每個小朋友也能把自己對老師的愛意,用親手做的小禮物來代替,那該是多麼溫馨的場面啊!

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玩具就是大家最好的夥伴。很多時候我也會像蘋蘋一樣,對着玩具寶寶們自娛自樂,我想對所有的玩具們說:謝謝你們出現在我的童年裏!

膽大也不是天生的!記得小時候,碰到熟人,媽媽總會讓我喊一下阿姨、奶奶什麼的,而我卻羞怯地不敢打招呼,媽媽總會不好意思地對他們說我膽小。其實媽媽不該給我戴上膽小的“帽子”,我膽小是因爲你們整天忙着工作,陪我出去的時間太少了!後來,媽媽漸漸有時間陪我了,看着媽媽經常熱情地跟人打招呼,我不也跟着學會了嗎?

小布頭的很多奇遇,不正是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嗎?看着故事的美好結局,我也爲他的幸福而感到幸福!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14

已經忘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對書本有特別的執念,也忘記已經閱覽過多少本書籍,看遍多少種人生。但當我再努力回想時,恍惚中發現自己的內心飽滿而充裕。一個人是否感到快樂,是基於內心的充實上的,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毫無果實,那麼他起碼不是那麼幸福的。擁有幸福的人一定擁有着充裕的精神世界。現在的我感到很幸福,因爲我的心裏裝滿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截然不同的風景,酸甜苦辣的人生,這些,都給予我精神世界一定的滿足。我感到快樂,也感到滿足,更感到一種充實,書籍,讓我的生活更加燦爛多姿,讓我更加期待明天,更加期盼未來。

如果把書比喻成一艘時光的帆船,那麼它承載的是無數個記憶的片段,裏面有湛藍的晴空,也有狂風暴雨的夜晚,有海鷗飛越頭頂,也有魚羣遊過船底。無數個美好的瞬間組合成一策書本。我們在今後的路上不停地翻閱,也不斷的往前進步。書籍,讓我有了不一樣的世界,讓我的歡呼也有了不一樣的聲音。也許人生就是寄託在一本本書籍裏,我們可以慢悠悠的散步,也可以輕鬆的躍步。也許人生,就是在不斷的回首和前進中循序漸進,迎接一個又一個不同的黎明,結束一個個不同顏色的黃昏。

讀書,也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我是一個代入感很強的人,記得以前讀一本《擺渡人》,我沒有辦法從那一片荒原之中逃出,我跟着主人公迪倫一起奔跑,一起經歷火紅的荒原,一起經歷惡魔的追捕。看完那本書之後,我花了很久的時間爲自己洗清幻覺,我已經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甚至在夢裏無數次的體會迪倫的感受,感受那一片痛楚。我對書籍致以最高的敬意,用最真摯的心靈去接受那一片純淨的土地。我想,書籍這種事物,將是我往後人生最大的寄託,我想一路成長,一路伴隨它,山高水長,不休不止。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愛讀書,但是我自己本身對於書的感情和許多人是不一樣的。我愛一件事情,首先我會給予它最大的尊重和敬意,然後再開始探索它。也許這是一種儀式感,這也成爲了我的一個習慣。我對書的愛,無法用幾言幾語道明白。在今後的道路上,我會不斷的去接納它,吸收它,我想讓它永遠的伴隨我長大,直到我老去。

對於我來說,讀書和寫作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我渴望收穫到更多的支持和掌聲,也渴望將讀書和寫作深深的融入進我的人生,我一定帶着這份熱愛,在今後的人生中不斷努力,給所愛的事物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路途漫長,我想和書攜手同行,歷千山萬水,方也能細水長流,綿綿不絕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15

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貧困之家,父親是一個跑江湖的外科醫生。因爲生活艱難,塞萬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隨父親到處東奔西跑。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使他僅受過中學教育。他的一生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所以我想他才能寫出如此有趣驚險刺激的故事。

堂吉訶德本是他家鄉的一個鄉紳,過着不太富裕卻安穩的生活,爲何突發奇想要去做個騎士呢?難道他腦袋被門夾了?不,

責任最終還是歸咎到他那堆滿一房離譜荒誕的騎士小說。我查過一些騎士小說的資料,騎士小說是中世紀的歐洲流行的文學體裁,內容多是歌頌騎士的一些冒險故事和愛情故事頗受當地人的歡迎,尤其受當時多貴族的追捧,到後來小說把騎士描寫得無所不能單槍匹馬殺惡魔,還把不少征戰美化成行俠仗義,把騎士和宮廷貴婦之間的談情說愛改成比韓劇還浪漫愛情頌歌……堂吉訶德的目的就是利用文中很多地方側面或正面的諷刺那些極度無聊的騎士小說……其實堂吉訶德讓我想到了現在許多粗俗的亂七八道的小說,

很多學生都愛看,老是白日夢,想着自己是主角,弄得沒心思幹正經事。那些書和騎士小說沒什麼兩樣,都是脫離現實,把人物極端化。比如市面上賣得最多的那些愛情小說,哪本里面不是一個善良到比菩薩還強悍的女孩,然後被一羣人狂追,而且那一羣人都是世間極品,要什麼有什麼,比騎士更能耐。結果嘛,就要看當時流行什麼感覺的了。因爲現在流行“傷痛”文學,大結局的時候難免得犧牲幾位,人性化點就是主角出個車禍再失憶,得了病要出國,或者因爲某個很無聊的苦衷而消失等等。雖然堂吉訶德的行爲滑稽荒誕,但是每當我看到他被人打到遍體鱗傷,被專橫自私的公爵夫婦捉弄,好心救助了苦役犯卻被打傷,真的替他感到不值。受了那麼多苦,還是繼續他的遊俠,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勇氣很值得人敬佩,也有點覺得騎士道還是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的。

到現在,我覺得《堂吉訶德》是個令人傷感的故事,他越是令人發笑就越讓人感到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