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的心得體會【熱門】

讀書的心得體會【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的心得體會【熱門】

讀書的心得體會1

日本東野圭吾先生的解憂雜貨店使我對小說有了新的認識,故事內容並不複雜,共5個章節,花了兩天的時間就看完了,閱讀完最後一段文字後,內心一軟,眼角也有些溼潤。同時我也看了這部電影。起初我看這本書是被書名所吸引的,偶然間從網上看到了這本書便買了回來。

三個“不良少年”在一次偷盜後無意間闖入了一間廢棄的雜貨店,故事由此慢慢展開。起初,我以爲書中講述的是幾個獨立的小故事,沒想到,越往後看越入神,並且發現這幾個小故事之間存在着一些奇妙的關聯。

雜貨店店主原是一個情場失意的老爺爺,他年輕時和一名女子私奔未遂,閱盡人世滄桑之後開了一家雜貨店,同時兼做煩惱諮詢的解答,那名女子開了一家孤兒院。雜貨店老人用自己的方式認真地回答着那些兩難的選擇。雜貨店老人的做法一直讓他的侄子不解後來也就習以爲常了,他的解答使很多人獲得了內心的安穩和幸福,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更使一些人的命運神奇地聯繫在了一起。

作家東野圭吾自然而簡潔的語言、充滿象徵性的溫暖筆觸輕輕釦動着我的心絃,無論表面上好還是壞的人,都在故事中慢慢展現出了人性中的美好,我終於慢慢明白,這根線,可以說是“救贖”。克朗在一次火災中爲救一名女孩而喪命,女孩最終成爲了歌手,這位天才少女歌手將克朗的音樂一直傳承下去;遭遇家庭鉅變的浩介,沒有選擇跟父母一起連夜潛逃,而是經過努力成了一名木雕師;迫於生活而當陪酒小姐的晴美猶豫要不要當富商的情人,在聽取建議後,最終蛻變成爲商界女強人······原來,上天選擇這三位少年,是讓他們來完成這未竟的“事業”。與此同時,這三個少年在與過去的'人對話的同時,也在與自己的內心、良知對話,終於,他們幡然醒悟,決定摒除邪念,迴歸正途。而這一切的一切,不也正是人對自我最深刻的救贖嗎?

真誠與愛是最美的救贖,總能幫助沉浮在生活困境中的人們找回自己,總能引領迷失在選擇岔路口的人們找到真正的歸宿。我想,這救贖是不分時空的,在溫暖對方的同時也能溫暖自己,這是令人感動的,也是值得踐行的道理。書中並不是所有的人物都悉心聽取了雜貨店老人或者是三個少年的建議,但是無一例外的,最後所有曾經收到諮詢回覆的人們都在浪矢雜貨店重生的那一天寄來了感謝信。

因爲他們要感謝的,是在他們身處困境的時候,能有人傾聽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無論指導是否具有可操作意義,但是起碼讓當事人感到了安慰,感到自己的疑問被認真地對待着,就像雜貨店老爺爺說的那樣:“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諮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讀書的心得體會2

第16封信是吳軍老師寫給夢華的,繼續上一封信的話題談談如何運用財富。寫信時間是20××年12月,主題是:運用財富時要從大處着眼。

在上一封信裏吳軍老師問了夢華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了1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分別會做什麼。夢華的同答是:如果有了100萬美元就去旅行,到中國把每個角落拍下來展示給世人。至於1000萬美元,夢華想在中國建一大批鄉村學校。

吳軍老師對夢華的答案是滿意的。因爲假設自己有錢以後,夢華並沒有打算亂花,也沒有打算僅僅把它們存入銀行或者投資股市,更沒有想從此不工作了,而是想到了用它們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正如巴菲特說的,錢是爲了讓你做想做的事,而不是爲了讓你無所事事。一個人有了財富,能否善用財富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格局義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

藉助這個話題,我也問了問自己,如果有100萬美元會做什麼?

先查了一下匯率,6.9248,也就是說大約是700萬人民幣。國內的私人銀行最低是600萬,而像招商銀行和青島銀行目前已經提高到1000萬人民幣。拿私人銀行的門檻來對標,可以更快速地排除通貨膨脹對我們判斷財富含金量的干擾。晴天借雨傘的銀行業最懂得通過貨幣的真實購買力來量化一個人的社會相對位置。

可能因爲沒有積累過可觀的財富,所以我會先制定一個理財計劃,讓這筆財富最低可以對衝通貨膨脹,最高可以錢生錢永續支持自己未來的事業。在理財這個領域到目前爲止我的備選項有:餘額寶/餘利寶、懶投資、且慢、GAFATA、A股、國債。

通過理財讓這筆財富成爲活水,接下來再構想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會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投資在社羣運營方面,即,全身心地構建一個小型聲音社羣。這個社羣就是目前自己正在構建的“錄讀成長學院”。如何把錢聰明的花在錄讀成長學院裏呢?

1、建立完善的獎勵體制

獎勵分爲三個方面。首先是精神獎勵,目前已經構建了三級聲音認證:青銅鬥士、白銀騎士和黃金十二宮;其次是物質獎勵,初步打算是:得到充值卡、錄音裝備和贊選優品;最後是身心獎勵,這個是我最想實現的獎勵。簡單來說,就是由錄讀成長學院提供資金,定製一條身心放鬆的'路線,全程免費邀請相應級別的學員一起旅行。

備選的旅行目的地爲各個主播所在地,目前錄讀成長學院的學員涵蓋:北京、廣州、深圳、美國、加拿大、新疆、山西、湖北、山東、香港、上海、四川、鄭州、天津、廈門、海南、杭州等等。

以我所在的青島爲例來說明具體運作的流程:

1)在錄讀學院發起召集令:青銅鬥士青島遊;

2)所有認證過的青銅鬥士均可報名;

3)由所在地(青島)的主播設計旅行路線和內容;

4)錄讀學院旅遊辦成員對旅行設計初稿並進行完善修改,對可行性和突發狀況進行預案;

5)確定旅行終稿,成立臨時保障組並啓動。

所有費用均有錄讀成長學院基金辦承擔。參與的同學只需要有時間,帶着一份好心情赴約即可。通過跨地區一起旅行的方式進行錄讀成長學院的團建,把網上神交許久落地到線下一起玩耍。

2、搭建互相促進的師徒制

黃金十二宮需要每年帶一位徒弟,白銀騎士一年需要帶兩位徒弟。考覈目標是幫助徒弟升級爲青銅鬥士。師傅負責對徒弟進行錄音技巧的傳授和訓練,對錄音質量進行審覈把關。徒弟需要做師傅的小祕書,協助師傅更輕鬆地完成本年度錄製專輯。

3、明確的OKR考覈體系

持續地產出優質的聲音作品是錄讀成長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每個級別的學員均需要每年產出一個完整的聲音作品。年初進行項目申報,年中進行中期檢查和覆盤,爭取年終順利保質保量地完成項目。

由於版權問題是錄製優質內容的來源瓶頸,未來會更頻繁地連接優質社羣的優質內容生產者,音頻化他們的作品。通過聲音再創造文字作品,一方面優質內容可以訓練我們學院不同級別的轉述師能力;另一方面這個轉述的過程產生了聲音作品也增進了和作者的協作關係和感情交流。

我的100萬美元會投資在建設錄讀成長學院裏。這是我的答案。

讀書的心得體會3

雖未深究,然終有所得,隨寫一文,以記此。

《大學》開篇名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直接指出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完善自身美好的品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是對"明德"的一個闡述,要完善自身的美好品德就要不斷使自己的精神境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最終達到一個"至善"的境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明白了事物什麼事"本",什麼是"末"。而完善自己的品德就是學習之"本"。然後提出按步驟實施達到目的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後逐層、逐步闡述了學習的目的、方法和要點。找準自己的位置,事抓住根本,獲得知識的途徑,不要自欺欺人,修身先正心,齊家先修身,治國先齊家,平天下先治國從古時起,人們就很注重品格修養的問題了,一個被世人念念不忘的人,不在於他的貢獻有多大,而在於他的高尚的品格、德行。

古時的人爲什麼那樣重視個人修養呢?爲什麼如今的人都很難做到呢?古時生產力低下,經濟不夠發達,社會誘惑相對較小。一個人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就少。只要"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就可以去做學問,去修養身心了。現如今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一個人要生存下去,要生活的好,不拉人後,就得不停地學習,工作、掙錢,所以生存壓力就大,整天忙都忙不過來,誰還會顧得上修養身心?再加上外界誘惑太多,生存不僅僅是生下來,活下去。面對種種誘惑,有了還想要更好的,說到底不過是一種虛榮心作祟。不斷的攀比,只能是自己累上加累,徒勞身心。說句題外話,這跟如今的自由市場經濟,國家爲了提高"擠兌屁(GDP)"也不是沒有關係的。一個小孩從三四歲就開始爲了自己以後的生存開始學習,有的從一兩歲、甚至從未出生就開始學。學的啥?學的'無非都是生存的技能。生存都成問題了,誰還去做那些沒有的事!?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其實是現代人們把問題弄反了。"生存"也就是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也就是"明德")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明德"是"本","生存"是"末"。現代人卻把本末倒置,棄本逐末。無怪乎精神壓力大,整天煩惱,痛苦不堪了。文中用孔子的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闡述了抓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要明確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聽訴是爲了無訴",不久之後很多達官顯貴就本末倒置了,他們不是爲了減少案件,護佑人民的權益而辦案,卻是把此作爲撈取利益、實惠的機會。因此纔有了"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只說,一直延續到今天。今天似乎更是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並且被掩飾天衣無縫。

這裏的譯文註釋裏有一句話很是耐人尋味,"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看看當今的社會,多少醫院"醫生"爲了金錢利益,給病人開貴藥,開沒用的藥,讓病人浪費錢財,還身體,心理上倍受折磨。不用說那些滿天飛的假藥,虛假廣告引得無數病人"競折腰"。說到這裏,似乎有點遠了。如果把本和末弄反了,不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我想這就是當今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人的幸福感日益減退的根本原因吧,也是政府對人民的態度和人民對政府態度重大反差的原因吧。

總之,做學問學習知識,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抓住問題的根本,在掌握好正確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德行。只有每一位公民的素質提高了,社會風氣,社會面貌纔能有所改變。國家才能真正的永遠強大。

讀書的心得體會4

讀了汪中求先生著作《細節決定成敗》一書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一連幾天腦海中不斷浮現書中的名言警句。的確,該書的理念應向中國企業界推廣,但本人認爲,此書的理念更可以滲透到人們要作好的每一件事。因爲,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是什麼?細節是一種創造;細節是一種動力;細節表現修養;細節體現藝術;細節隱藏機會;細節凝結效率;細節產生效益。

《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做任何一樣工作時,我要儘量考慮到細節,多考慮不會錯。有時做得累了,可以馬虎而過的,我想忽略不做時,想起書中所說的名言,又仔仔細細的的把它完成了。在生活中,每一天,每一件事,就是每一個細節。做好每一件事,把每天過的充實些,有意義一些,那一生就是充實的一生,幸福的一生。

《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深刻地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真理。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管理,處處都體現了細節的重要性。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是一種長期的準備。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們關注了細節,就可以獲得一些機遇,也就爲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

本書引起了我無數的思考。雖然汪先生是做生意的,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我想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體現出的"注重細節,力爭把每一件事做透"這一思想對我們也是同樣適用的。

縱觀書中講的許多例子,由興到衰都是其中的細節出了差錯,對於像我這種工作崗位,每天直接面對的就是幾千個學生,汲及到學籍管理、檔案管理、招生管理,每一個環節都要要求做到細,一不小心就將學生的信息弄錯,那就引起一連串的反應,考試、畢業都將受到影響。因此,要從細小的事情上注意細節,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足,做精。

爲者常成,行者常至。 細節決定成敗,於公於私,道理皆然。所以無論做人做事,我們都要從小事情做起,從細微處入手,誠實對人,嚴謹做事,成爲一個認真做事的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

讀書的心得體會5

《穆斯林的葬禮》是我所讀的書中,印像最爲深刻。我相信,許多讀者都有我這樣的感觸:剛天始,當“穆斯林的葬禮”映入眼簾時,便想:怎麼膾有一本寫葬禮的書,真奇怪!可是,一旦翻開這一本書後,你就全心全意地被它所迷,跟着它的酸甜苦辣,彷彿你就是書中的主人公的朋友,他遇到傷心事,你哭;他開心了,你便笑了。

這本書所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的家庭,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它通過一人玉器店的興衰,講述了一段曲折,坎坷而又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我不能不在書中流下眼淚,我想:讓這晶瑩的淚水伴隨着這玉的長河,流去。這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愛情悲劇的長河。我沿着這條長河一直走,還沒至盡頭,便發現,原來這條河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盡頭。故事雖終結,但它卻在每個讀者的心中留下了一段回憶,一段美而悲的回憶,從不曾逝去。

我本書中,作者塑造了樑君璧、樑冰玉、樑亦清、樑新月、楚雁潮等人物鮮明的人物形象。無疑,在我心中,我更爲喜歡樑新月。她是純潔的、幽靜的、美麗的,彷彿就像那皎潔的月光,純潔得你不忍心去玷污它。新月之死,我曾在那一刻,感到喉嚨哽咽住了,彷彿只要稍稍一動,淚水便會不停地涌出來。這本書一直籠罩着一種悲劇美,三對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令人扼腕嘆惜。而新月的死更是一種美的毀滅,令人痛心不已。

或許,我讀書,只是追求情節,但這本書,它的語言確實非常優美、抒懷。使人有種身臨其境之感,一種不同於其它書的意境。

《穆斯林的葬禮》,邀我參加了一次非同尋常的葬禮。爲這場葬禮所感動、流淚……

這是一個令人終生難忘的葬禮。

讀書的心得體會6

有一些好書曾讓我感動,有一些片段曾讓我銘記,有一些深刻曾讓我思索。《愛的教育》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着這個問題,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爲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爲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爲什麼呢?我思考着。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爲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爲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爲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讀書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不是嗎?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從別的歲月裏飄進我生命中的雲朵,不再落下雨滴,也不再颳起風雪,只把那融入大自然的愛的色彩,揮灑於我蔚藍的天空。四季的風吹動着歲月的風鈴,奏響迷人的戀曲,如流星般劃過天際,彷彿一首純真的抒情詩、一支幽婉的小夜曲,盪漾在我心頭。我感激上帝,謝謝他將我變成人類,這樣我纔有機會,體驗愛的生活。

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讀書的心得體會7

一直以來覺得自己是責任心較強的人,盡職盡責地完成本職工作。自從在董事長帶領下通過每天的晨會學習了《帶着責任心和使命感去工作》後,才真正受益匪淺。該書通過一些成功案例詳盡闡述了責任心和使命感的重要性,從一些事例中提煉出理論的精華,更重要的是該書結合了現代職場的工作觀念,探索瞭如何靈活運用這些理念,讓每一位身在職場的'有心人走向成功的人生。看了該書,我才體會到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

我們看到,那些做出了成績的人,並不是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強、素質有多優,而在於工作中處處爭先,勇於表現,敢於奮鬥,最終脫穎而出,出人頭地。工作無小事,把小事做得細緻入微,大事自然就水到渠成。再偉大的事業都是一系列小事構成的,沒有小事就沒有大事。面對現實,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也就是說人類最可怕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責任應該是衡量人品最核心的因素。因爲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員工,即使有再多的知識、再大的才華,也難以創造價值。而一個有責任心的員工,在工作中必然會樹立主人翁意識,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用高標準要求工作,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得盡善盡美,而不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態度是最好的競爭力,它往往決定一切。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需要努力和勤奮,更需要一種責任。願意付出,有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僅是完成份內工作,而是超越期望地完成任務,這更會給自己一種動力。讓責任成爲一種習慣,努力工作,忠誠於合行事業,在捍衛合行榮譽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責任心,增強了自己的榮譽感。工作中遇到問題要向前跨一步,遇到困難要向前頂一頂,遇到事情要多做一做,責任就是無處不在,我們一定要相信方法總會比問題多﹗

我認爲要有足夠的工作責任心,還應具備以下兩點,一是要有知識、有技能,有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知識在更新,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不斷涌現,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要勤於學習,不斷強化學習意識,不斷地從書籍中汲取營養,在實踐中得到提高。二是要有銳氣,要勇於創新。銳意進取創新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更是一種精神、一種魄力,同時也是工作進步和發展的源泉。

看完這本書,就像充了電、加了油,獲得了一種動力。我們工作不是爲別人工作,是爲我們自己工作。只有在工作中積極起來,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無上的責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纔會把工作做好,激發出自己的最大潛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讀書的心得體會8

在學校的“青年教師大比武”的活動後,學校給我們每個青年教師發了一本書。在這個假期,終於靜下心細細地拜讀了王曉春《給青年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那真摯、樸實無華的文字所蘊含的如涓涓細流般的教育理念,讓我受益匪淺。其中,對於我們這些新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對我啓發很大,讀後的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態度。要讓自己變得光明一些,試問如果一位教師每天給人一種陰雲密佈的感覺,對誰都不笑,都是特別嚴肅的感覺的話,我想別人一定會對你敬而遠之。同樣的,如果一位老師一直對他的學生非常嚴肅,一直都是以訓導爲主,那麼這位老師一定與他的學生有着非常遙遠的距離,他的學生一定對老師不會非常親近。所以,我們一定要用一顆愛心去面對我們的學生,學會欣賞學生,善於挖掘學生的優點,並且適時誇獎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纔會有動力,而且我們還要適當的寬容我們的學生,畢竟孩子還小,難免會犯些錯誤,如果有些錯誤無傷大雅的話,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寬容他們,給他們一些機會,可能他們會因此而敦促自己,從而取得一些進步。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同樣需要擁有責任心、上進心,認真努力地對待工作。剛剛開始工作,首先要學會備課。要想備好課,首先我們要熟讀課標,還要吃透教材與教參,摸清重難點,根據自己班裏的學情並且按照學校的要求寫好我們的教案,同時也可向老教師請教批改我們的.教案。上課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突出教學重難點,還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做一些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到知識,還要注意不要總是提問成績好的學生,還要提問一些學困生,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剛剛上任,肯定缺乏一些經驗,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幹工作,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作爲一名新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雖然我們都是大學畢業,但是讀過的教育理論專業書籍寥寥無幾,所以我們要加強教育理論素養,必須要不斷學習,多讀專業書籍,並且做好筆記,多多聽老教師的課,吸收經驗,並且還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增強我們的見識,並且吸取經驗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做好總結。

《給青年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的確教給我們很多方法,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路上會有很多荊棘,我們只能向前走,至於如何克服道路上的困難,需要我們自己努力嘗試,自己尋找一些合適的方法。

讀書的心得體會9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單單是知識上的給予,更重要的是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爲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爲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和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爲我討厭這個老師。爲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爲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爲什麼好呢?好在哪裏?”“在課堂上如何有

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有效地認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裏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

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爲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爲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讀書的心得體會10

初讀《培根隨筆》,培根談人的天性:不管戒什麼,都要像文中說的一樣,先扼制,再自然而然的減少,最後戒除。戒菸就要這樣。原始時是幾分鐘抽一次,然後對於煙癮要一忍再忍。幾天後,抽菸的頻率將大大減少。再過幾個月,煙不就戒掉了?不過還有一點,也是文中提醒的,目標不能太高或太低。因爲太高或太低的話,不僅不會改善,還會越來越糟。

培根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更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不光有那麼多流傳千世的佳句,還有如此精練實用的文章,把我們生活中能遇到的事談的`淋漓盡致,指引我們走正確的方向,雖然也有的錯誤,也可能是社會不同而造成的。但是又有誰能保證,我一輩子都不會犯錯呢?

讀書的心得體會11

第一次拿到《愛心與教育》,隨意地打開一個章節翻看着,就被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經意之間有什麼觸動了我的心房。然後,把它放在枕邊,細細地研讀,那飛揚的文字一次次滲入到我心靈的深處。今天,我做在電腦前,桌子上就放着這本《愛心與教育》,在開始敲下第一個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撫摸着它,彷彿又一次和李鎮西老師進行着心靈的對話,那麼真實的感受到了愛心的跳躍,激情的脈動,詩意的揮發。

是啊,在書中,我讀到了愛:每天定時給汪斌煮一個雞蛋,開學前爲每一個學生寫一封信,每一個學生的生日獻上一份真誠的問候……這是李鎮西老師攜着一顆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每一個孩子喜怒哀樂的結果。在書中,我更讀到了教育中理應擁有但卻久久失落了的東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爲萬同的轉變,與王銅的'溝通,李鎮西老師處處顯示出這種平等,這種民主。

如果說現在的教師大多不愛孩子,未免太絕對了些。哪一個教師會否認自己是有愛心的呢?曾聽說一位小學一年級的女教師,爲了“嚴格要求”學生,竟在課堂上用膠布封住了說話的十幾個學生的嘴巴!她時,她很委屈地說:“我也是爲了學生好!”

教育需要愛,但是一種怎樣的愛呢?我想不是溺愛,不是不平等的愛,而是一種在民主中的關愛。讓我們象李鎮西老師那樣,在愛中體現民主,在民主中實施關愛吧!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關心、關注、關愛,可是長久的對需要愛的人施之以愛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愛心與教育》中,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施愛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閱讀過程中,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真誠的愛的回報,每一幕都讓我爲之感動,不斷的引發我思考。

在“愛心和童心”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鳴的是:“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正如書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你是愛學生的,就必須有一種能力——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世界,而非頤指氣使、強行命令。

“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中,給我很深印象的有這樣三個觀點:

1、講求民主: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火花”。我們即使在指出學生不足時,也不要讓兒童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要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力。錯誤面前人人平等,優生差生一視同仁,即便是老師錯了也要公開向學生道歉,用心靈贏得心靈,用真誠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被後進學生真心接納了,他們就會“因親其師而信其道了”。

2、講究科學: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們爲人師者不但要引導後進孩子“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要鼓勵他們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還要有耐心等待後進學生循序漸進的拔除自己各種缺點的“雜草”,讓他們通過自我控制逐漸減少犯錯的次數。

最令我動容並且引發我思考的是:

3、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

文中談到:沒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們眼裏的“後進學生”,幾乎都是這樣的不幸者!由於在智力水平、行爲習慣、知識基礎、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異,“後進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與班集體同步,於是心靈的悲劇便發生了:自卑自賤但表面上滿不在乎,上課無法聽懂又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坐在教室裏,作業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亂應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師斥罵,受盡了學生的白眼,於是處處與集體作對……多麼真實的寫照!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過:“尊敬的教育者們,請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式都沒有作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人生存於這個世界上一定都會有其立足於世的天賦,不必千軍萬馬過高考的獨木橋,對於後進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發展其愛好,引導他們學會做人之本、學會生存之道。

我記得,有一美國中學校長在學生畢業演講時對畢業生說:“得A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未來靠你們;得B的同學,祝賀你們,祖國的棟樑是你們;得C的同學,祝賀你們,母校的捐款等着你們!”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體驗,當我們有意識關注到孩子的需要時,我們便會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心底的聲音,於是,我們理解他們爲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與後進孩子溝通時,當我們習慣與孩子心理置換的溝通方式時,於是,我們對他們的積極關注會多於消極關注,正強化會多於負強化,此時,你便是在爲後進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

讀書的心得體會12

我讀了《天文地理》的資料講的很精湛。比如其中的小故事月亮大還是太陽大的其中一段文字;太陽要比月亮大的多,太陽的'體積相當於130萬個地球的體積之和。而月亮是很小的,一個地球相當於49個月亮。這樣算起來月亮的體積大約是太陽的6.500萬分之一。

讀了《天文地理》很多我不明白的事情,書是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倉庫,書是陪我們成長的好朋友。《天文地理》是一本好書,有空能夠看哦!

讀書的心得體會13

中國文學家魯迅曾經說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寒假裏,我閱讀了《史記》,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讀完這本書後的感受。

《史記》是中國曆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當時人類思想活動的全部內容,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著。司馬遷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了無數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將歷史、人物和主題統一起來,以“不虛美、不隱惡”的客觀態度記述歷史,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一股浩蕩於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

讀《史記》,我瞭解到王侯將相的命運浮沉,如《呂不韋列傳》記載了一個故事,也讓我十分印象深刻,它爲我們展現了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和眼光獨到的呂不韋的命運浮沉變化;讀《史記》,我知道一些經典掌故的由來,如酒池肉林、指鹿爲馬等;讀《史記》,我初窺到古代天文之門徑,如《史記》有章“天官書”是專門記載星象的異象,如慧星在北斗,就兵大起……;讀《史記》,我還明白到孝悌之義,如《五帝本紀第一》中,舜這個孝順、親近百姓的賢明君主的故事讓我驚訝……

讀完《史記》,我百感交集,史記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使我徹夜難眠,我從《史記》中汲取歷史中的教訓與成功的祕訣,從而使我對歷史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一開始我認爲歷史具有一種高不可攀而不可侵犯的尊嚴,是史學家纔會研究的東西,學習歷史彷彿離我們這些小學生很遙遠;讀了它之後,我覺得歷史近在咫尺,與我們息息相關。《史記》也早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樣家喻戶曉。

我閉上眼睛,感慨萬千,彷彿自己回到了古代,看見司馬遷在監獄中生不如死的樣子,但他卻化悲憤爲力量,更加努力地寫《史記》。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史記》已家喻戶曉,十分出名。睜開眼睛看看現在,早已不見像司馬遷一樣的人。每天睡醒了吃,吃完了睡,還不分時間地玩手機,生活與豬沒什麼區別。我們常常在日記和作文中矯揉造作,說什麼以後要認真學習,不碰電子產品,但我們當真做到了嗎?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能實現自己的承諾吧?就連我自己也沒有。寒假開始的時候,我曾經許諾儘量少碰電子產品(除了學習),但我整天抱着個手機,百無聊賴地翻看視頻,生活變得十分無聊。還說什麼每天積累五個英語單詞,背詩什麼的,統統沒有實現。

其實想想看,自己和古代人比起來,有什麼不一樣?我細思恐極——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思想竟然在退步!似乎我們都像古代人,好好學習就能成爲君王,而得過且過,就算當上了君王,也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所以,讀史可以鑑古今,知往來,更能發人深省!從學習方面想,好成績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就像啓一樣,用自己的實力取得君主之位。從爲人處事方面想,學會與人交流,寬以待人,才能像舜一樣,成爲受人擁戴的賢君。

總之,“以史爲鑑,可知興替”。如果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就可以知道世代歷史的興衰治亂的規則,在爲人處世中牢記相關的道理,成爲一個更加優秀的君子!

讀書的心得體會14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成千上萬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路遙爲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人的一生就像這本書一樣,不在於結局如何而在於過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該象主人公孫少平那樣對生活從來不低頭,不斷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運的道路上走出一種讓所有人都爲之嘆服的人生之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現今的社會是一個喧囂浮躁,充滿引誘力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也都懷揣着夢想追求着自己的快樂生活,而快樂與否往往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人應該活得樂觀,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要用更廣闊的眼界去審視我們周圍的世界,這樣才能不至於將自己囚於一個狹小的範圍,人生纔是更加充實的。這樣對人生才能更有獨特的理解,也才能豁出自己的'個性來。也許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會遇到許多瑣碎的事,不公平的事,可是隻要我們學會適應,學會改變,學會選擇與放棄,學會善待自己,那麼我們就會從中體會到快樂,所謂日升日落,愁也一天,樂也一天,爲何不歡歡喜喜地去面對每一天呢!希望我對《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讓大家以一種愉快地心情去面對今後的生活,即使有苦難來臨,我們也要支撐起自己弱小的雙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後悔,畢竟這就是人生,畢竟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我們都在期盼一個美好的明天。

讀書的心得體會15

最初的讀書記憶,是從小人書開始的,那是我的文學啓蒙。其中一本叫《童年》的小人書,陪伴我走過了少年時代,它也值得我珍藏一生。

小時生活在農村,生活很單調。除了用收音機聽聽評書和廣播劇之外,業餘文化生活對於小孩子來講,就剩下瞎淘了。我生活的村子裏,所能找到的書籍就只有小人書。

那時只有過年,長輩纔會給我一點壓歲錢。可是就這點錢,我從來也不捨得亂花,都要留下來去集上買小人書,每次也只能給自己買一本。買書時,特別希望售貨員能讓自己看個夠,但那只是奢望。售貨員從玻璃櫃臺裏把書拿出來,只允許翻一下,想逐頁的讀門都沒有。我手裏有十餘本小人書之後,就開始跟同學或鄰居的孩子換着看。一般都是你借我幾本,我借你幾本,約定好交還的時間,很快的讀完。

說起《童年》這本小人書,來之不易。那是某一年的過年前夕,當時我大概不到十歲,學着刻“掛錢”,就是過年時,家家的門上或窗上掛着圖個喜慶的那種,一般用彩紙刻出吉祥圖案或文字。在堂哥的帶動下,我買來彩紙和現成的“掛錢”樣子,在家用刻刀刻。我拿了我刻的“掛錢”在集市上賣,我現在還能想象出,當時我喊“掛錢,掛錢,誰買掛錢”那稚嫩的聲音。賣的不如我想的那麼容易,但畢竟還是賣了一點錢。

快散集的時候,我去小人書專櫃。看着玻璃櫃裏那些異彩紛呈的小人書,其中一本叫《童年》的小人書吸引了我。書很厚,封皮上一個黃頭髮的男孩,望着夜空在遐想,很孤單的樣子。我第一眼就相中了。我讓售貨員拿給我,第一頁的文字是:幸福的家庭有很多。可是,我的`家庭卻充滿了黑暗……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翻到書背面,一看價格是0.34元。這對於我來講,相當於一筆鉅款了。但此時放棄我還不甘心,在幾次走出去又回來的猶豫之後,我還是說服了自己,把它買了下來。我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這是一本根據高爾基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小人書。書中的小主人公和他善良的親人、朋友的故事讓人同情。每次讀着它,故事的情境都會讓我淚流滿面。而主人公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也一直砥礪我前行。在那段時間,我的母親還經常給我講,她在我們這個大家庭的苦難歷史,我就更加有了代入感。我當時還動筆要寫起我的悲慘家庭,但這件事被我的哥哥以耽誤學習爲藉口叫停了。之後,我還有幸弄到了三部曲中的其他兩本,分別是《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從《童年》這本書中,我獲益很多。記得有一次在初中時,我寫了一篇考試作文《我和我的父親》,我借用了小人書的第一段話,內容寫得也很煽情,大意是我父親對我如何的刻薄。老師把它作爲範文挨班去讀,還引得我堂妹的同學問她,你大爺對他真那樣嗎?我堂妹說,哪有啊?我當時想,豈止這些。我非常珍視《童年》這本書。可很不幸,在我上了高中之後,我所有珍藏的小人書都被媽媽送人了,也包括這一本,我當時傷心的不得了。但沒有辦法,媽媽以爲我上了高中,就不看小人書了。媽媽又怎能理解我的小人書情節呢?她又如何能理解我對這本書的感情呢?

小人書,使我愛上了文學。而我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上班之後,有一次逛舊書市場有賣小人書的,我費了好大勁終於找到這本《童年》,挑了一本品相很好的買了下來。當時,賣書人要了我幾十元,我一點也沒有猶豫。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這裏有我少年時的夢啊!

《童年》教會我要自強自立,也教會我要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在我人生不同的際遇裏,它都會給我不同尋常的啓迪。它也讓我養成了一生的好習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