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彙編15篇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彙編15篇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1

清風微涼,這是15日下午訓練的體感。至於內心的感受則難以一語道盡:疲憊、興奮、愉悅亦或是珍惜。

作爲人生中最後一次軍訓,儘管站軍姿使人身心俱疲,但所有的一切都將成爲最爲珍貴且深刻的回憶,因此,對訓練中的每分每秒都格外珍惜。剛認識的同學之間微微一笑,排與排之間雨佳起勁的.拉歌,教官每聲口令……這些點點滴滴都描繪成了美麗的記憶篇章。

如林語堂先生:“一個人的徹悟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程度。”軍訓的痛苦使我們體會到軍人的不易,也更加懂得了紀律的重要性以及集體榮譽感的可貴。我想經過這樣的十五天,其實成不了鋼鐵般的軍人,也能成爲一位先集體後個人的優秀大學生。

軍訓,既是開始,也是結束,且訓且珍惜。

軍訓是艱苦的,但我們是快樂的。黑白藍相交融的迷彩服,服樸素而莊嚴。多少曾嬌的女孩穿着它昂首立足於訓練場上,勾勒出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驕傲我是其中的一員。炎炎烈日下,汗水滲出我們的額頭;跌倒在訓練場上,血液涌出我們的肌膚。我們沒有流淚,軍訓中我們學會了承受,我們勞記”流汗流血不流淚”。蚊蟲叮咬,我們不曾理會,即使在疼痛中默默忍受,也不願害集體受罰。軍訓中我們懂得團結,我們銘記”團結就是力量”。暴雨中,任憑雨水滲透我們的軍服,模糊我們的 視線,在教官的帶領下,我們仍在拼搏。軍訓中我們學會堅持,我們深信”堅持就是勝利”。

“寒風飄飄落葉,軍營是咱溫暖的家……”同學們長着軍歌,在嘹亮的歌聲中我們想家,卻不因想念家人而逃離軍訓。軍訓中,我們正在長大。軍訓是艱苦的,我們是快樂的。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2

轉眼間一學期的頂崗支教生涯快要結束,作爲頂崗支教實習生的我來說,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感覺過得很充實,這一學期我由學生轉變成教師角色。首先,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了很大的認識,而且平時在指導教師金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下,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有很大的提高進步,下面把一學期的支教總結如下:

在工作方面:對於剛上講臺的一名實習教師,對教學的方法、教學經驗都無從下手,連最基本的備課都不知道從何而備,也不知道備課的基本環節與步驟。

在知識方面:支教實習中深感知識學問浩如煙海,也深深體會到教學的深刻內涵,作爲教師要深刻鑽研教材以外,還要了解其他學科的業務知識,作爲體育教師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運動技能的提高外,還要科學文化知識,豐富教育和心靈里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知識相互滲、相互融合,在實習中,只懂自己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這一點在實習中體會很深,作爲教師要有紮實的教師基本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相應的運動技能技巧,熟悉本學科的教學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相關科學知識,在支教實習中發現自己專業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很欠缺,雖然學的專業課確實不少,但要離實際工作要求還遠遠不夠。不但自己涉及的知識比較窄,而且學習的深度也不夠,掌握的知識點不夠紮實、細緻。

在實踐方面:雖然在實習過程中學會了不少東西,但距熟練操作還相差甚遠。更何況在實踐教學中遇到的情況只是實際中很微小的部分,通過支教實習,深有感觸,以後一定要加強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專業技能,還要堅持不懈的加強理論知識深造學習,並且深化自己的知識結構。

在教師素質方面:我也領悟最多的是在職業道德教師素質方面。師者,傳授解惑也,“教書育人”決定了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還要對學生思想品德、道德、心理的教育。教師素質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爲人師表等。對基本動如何認識能力、學習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和創造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從事教師職業所特有的從教能力,如課堂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整合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隨機應變能力、通過支教實習,我在大學的課本上學到理論與實踐相差甚遠,經過一學期支教實習鍛鍊,對教師的素質基本有所瞭解。

這是最後一個教學周了,我的'心裏充滿了不捨,但終究還是要說再見。走進教室前我的心裏有些沉重,但站上講臺時我仍然習慣性的挺直肩膀,充滿激情地開始準備講課。沒想到學生們這節課異常乖巧,都坐的闆闆正正。我有點想笑有點想哭,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悄悄地得知了我們要實習結束的消息。最後一節課他們聽的很認真,我也覺得總也講不夠,想把自己會的所有知識都講給他們聽。下課前,同學們不捨地說:“老師你就要回去了,我們想你可怎麼辦啊?”我本來一直壓抑着的情緒突然翻涌,我哽咽地和同學們道別:“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你們!也希望你們在將來繼續努力,以夢爲馬,不負韶華,向自己理想的未來不斷前進,你們永遠是我的驕傲!”

課下同學們有的悄悄地寫了卡片送給了我,看到他們可愛的字跡、不捨的文字,我的心裏滿滿都是感動,在這學期有過歡笑,有過迷茫,但我和學生們一直在一起不斷努力。我的學生們,感謝你們,時光不染,回憶不淡,願我們的未來熠熠生輝。加油!加油!加油!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3

人立於世,信心至爲重要。小孩子在發萌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建立,日常的表現是否得到家長、老師、長輩、同學等的肯定與賞識對他們而言十分重要。通過良好的賞識,可以使小孩子增強信心,長成健康的人格,從而今後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成長,爲今後走上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賞識教育對小孩子而言十分重要,加強賞識教育十分必要。賞識教育強調的是要善於發現學生優點,對學生多加鼓勵,使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滿足,使之學習心境保持“愉悅”,從而使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都處於良好的活動狀態,產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並取得求知的成功。賞識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讓孩子“追蝴蝶”的那麼一種教育境界。認爲生命的終極目標是幸福,成長過程的最佳狀態是快樂。是生命的體驗、思想的繼承,是心態的迴歸,心靈的解放、舒展,是觀念的更新、語言的突破。自愛是快樂之源!搞好家庭中的賞識教育,我認爲要做好以下幾點,心得體會《賞識教育心得體會》。

一、瞭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賞識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厭學,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願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教與學的雙贏,該怎麼辦?

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讚揚抵得上十句責罵。”我國清代教育家顏元也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雖然談得是家庭教育,但對於學生又何嘗不是要“獎”呢?因此,瞭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孩子,傾聽孩子

兒童正處於成長時期,是成長髮展過程中矛盾最爲集中的時期。面對孩子的訴說,家長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爲孩子說話沒什麼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孩子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

3.激勵孩子,鼓勵孩子

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啓智、培養孩子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註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爲主。善於表揚,就意味着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

4.提醒孩子,寬容孩子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孩子的責任,要查找原因,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孩子的轉變。不能發現孩子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改得一乾二淨,成爲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爲鑑。針對孩子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孩子樂於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4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沈老師的一堂“時間的測量”勾起了我對這近兩個月教育實習的無限回憶。

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們經歷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初嚐了身爲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漸漸領悟了教書育人的真正含義,確切的來說應是先育人再教書。兩個月的時間不長,但感受卻填滿的我的心房。

一.爲人師表是前提條件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作爲一名教師,若你播下的是文明的種子,開的也必將是文明之花,收穫的也必定是文明之果。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平日裏的點點滴滴都被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頭。在不經意間,我們從小帶來的不好習慣就如同種子般,悄無聲息的種在學生的心田,隨之發芽。一想到我們的陋習將被無數的學生放大千百倍,然後再去影響他們周邊的人,這該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教師因以身作則,不僅在教學上要這樣,在平時的生活中亦是如此。

二.教師的管理、教學工作要從學生出發

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工作主要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起,只有讓他們的思想態度擺正了,班級管理的工作才能水到渠成。這實質上是一個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真正的解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在這一方面上,就要求班主任充分展現自己的風采。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因爲我們每一次面對的主體是不同的。我想這就是大教育家孔子爲何要倡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的原因吧。

不僅班級管理工作要以學生爲出發點,教學工作更應如此。每一位家長都滿懷希望的把孩子送到學校來,作爲人民教師,我們有義務也有必要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儘量發揮其長處,發展他們的才能。爲了全面提高每個人的科學素養這個總目標而不懈努力。

三、用寬容的心去包容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不要談學生了。嚴以律生是好事,但凡事都該有個度。而且,我們更不應該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們的行爲。凡事多設身處地的爲他們想想,回憶下我們自己的學生時代,很多棘手事情的解決方案就躍入眼前了,難道不是麼?中學生有極強的可塑性和極強的自尊心,特別是我們這特殊的班級,班上有好些同學的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留下他們與年邁的爺爺奶奶輩生活在一起。也有個別學生的父親或是母親已永遠的離開了他們。我們更要小心翼翼的保護好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不要一錯百錯,全盤否定。其實,好學生幾乎都是靠表揚出來的。老師對他們滿懷期望的眼神一定能得到他們積極地迴應----努力學習!一位優秀的老師應時刻用“愛”去開啓學生的心靈,很多時候一個笑容,一句鼓勵的`話語,有時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可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實習的過程是一個摸索、探究的過程,每一天我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中還是有一段差距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積累經驗,用實踐這個武器去裝備完善自我。另外,我還覺得聽課這個環節對於教學經驗的積累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師範生應該儘早的開始聽課這一教學活動。

初爲人師的滋味澀中帶甜,甜中又夾雜這那麼些奇特的酸。從短短一個多月的酸甜苦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覺到自己的不足。回頭看看自己留下的腳印,對於如何走好未來之路,我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延伸閱讀——心得體會的含義

一、學習需要目標和計劃

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會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併爲此而努力。想使理想最終得以實現,需要不斷爲自己設定具體的目標。每日審視自己,找出與目標間的差距,你會從中獲得動力。

制定適當的計劃是必要的,它能提醒你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此刻應做些什麼。它能使你有緊迫感,每當你有些倦怠時,看一眼你的計劃書,提醒自己:此刻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爲了自己的將來,辛苦定會有回報。

有些人的計劃會制定得相當具體,例如可以具體到某一個知識點等。但也許你並不習慣於制定過於具體的計劃,這也沒有關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做。計劃應該是個性化的。

計劃要具有可操作性。應儘量將計劃制定得適合自己,並且應該務實。

二、學習需要興趣

老師能在教學中提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習顯得不枯燥,同時也使學習顯得更容易。這個過程也需要學生自己的積極參與,學生不應該基於自己對人的喜惡而排斥某位教師的課程或教師本人。試着使自己有一點耐心,也許你會有新的發現。

如果你對自己所必須學習的東西不感興趣,那麼你將會極爲痛苦。與其天天生活在苦悶中,倒不如主動地對自己所學的東西培養興趣。這樣做,你會漸漸感到學習變得輕鬆了。

三、學習要專心

專心是效率的保證。人不容易像計算機一樣高效率地執行多線程任務,不專心往往會使你的學習效率不高。

也許學習並不是你一天之中最願意做的事,但爲了你的理想,你需要學習。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你應該暫時將它們放在一邊,先不讓它們分散你學習時的注意力。注意力不很集中時,你的學習效率會降低,出錯率會上升。這樣,你的學習效果就不會很明顯,辛苦付出的努力也很難得到回報。

假如你以前學習有時不是很專心,我建議你試着強迫自己專心一些。你會發現這樣做會使你的學習效率提高,效果變得明顯起來。

四、學習要刻苦

"學習要刻苦。"可能你曾聽過無數人講這句話,可能你並不喜歡這句話。但從很多人的經驗來看,你需要這句話。

刻苦會使你的學習成果很紮實。也許在有些人眼裏,刻苦讀書的人是書呆子,但刻苦學習的人腳踏實地,這樣做的好處會慢慢顯現出來。它會帶來成績的穩定性,並繼而帶來較好的心理素質。

總之,耐心地再聽一遍這句老話,對你應該是有好處的。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5

伴隨着第一聲叫聲,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得到過許許多多的關心與幫助,雖然我們都不能一一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想到這句話,就會讓我想起生我養我的父母來了。感恩父母,是他們把我帶到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回憶起小時候是父母用手牽引着我們,讓我們學會走路,學會奔跑。每當我們遇到失敗與困難的時候總是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們身後鼓勵我們,讓我們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父母的頭上已經是長起了白髮、眼角也長起了皺紋,但是我們何曾認真想過父母的哪一根頭髮不是爲我們而白?哪一絲皺紋不是爲我們所生?反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淡。

然而,認爲父母給予我們的一切是我們應得的,可以盡情的享受。我們何嘗想過感恩父母呢?在今天,我終於明白了父母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從今以後,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我們身邊的一切,我們要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幫助父母做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以自己成績的優越與進步作爲對父母的回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每當想到這一句話。就會令我想起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您—老師來了。感恩老師,在那次感恩教育活動中,當與老師擁抱的那一瞬間,我們似乎想到了什麼:老師啊!你猶如一位辛勤的園丁日日夜夜爲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所操勞着,在早上您一早就回來教導我們要好好珍惜早上的時間,然而在辦公室裏就有上百個作業本等待老師您的批改。

在中午,當我們在看電視、在玩耍時。老師您卻在批改作業。在深夜裏家家戶戶都熄滅了燈進入夢鄉時,唯有您的屋裏是亮着燈的,在那燈光下是您老師一直拿着筆不放爲明天備課。想到這兒我們不禁流下了眼淚,在流下真摯的眼淚的同時我們知道錯了,我們沒有明白您苦心孤詣是爲了誰,您辛苦的付出是爲了誰。老師,花朵以它馥郁的芳香作爲對大自然的回報,那我們就以學習上的進步向您表示感謝吧!

感恩有你,感恩有我,正因爲有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正因爲有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正因爲有感恩,我們才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6

個人認爲,勵志教育就是由外而內的反思過程。現在的學生都揹負着很大的壓力,內心都是很複雜的,學生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麻木冷漠,對一切事情漠不關心,缺乏感恩之心。學生爲什麼會沒有感恩之心,主要是因爲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對孩子提出的苛刻要求沒有加以阻止和教育;還有社會風氣不好,同學之間的攀比,而這又恰好沒有被老師加以改正;再加上孩子的虛榮心在作怪。這樣一來孩子還哪有什麼感恩之心了呢?

現在的孩子都會有這種情況,在學校看到誰誰買了新衣服、新電話、新的運動鞋,又加上擁有新東西的孩子跟所有人炫耀自己的東西有多好,這種時候孩子的心就受不住誘惑了,就會回家跟父母要這要那,這時有些父母就會說,如果不給買孩子就會一直不理他們,回家也不說話,但是如果你買了,那下一次有新產品他還是會繼續跟你要,有了新產品哪有心思學習呢,雖然說不能讓孩子一味的學習也要適當的`放鬆,但不代表讓孩子有攀比心理,要讓孩子學會控制住自己對新事物的慾望,或者也可以跟孩子說考試考好就會有獎勵,這也是可以的,這樣他就會對父母有感恩,說白了如果只是一直慣着他,那他只會變本加厲,嚴重的會誤入歧途。

所以說,人人都有感恩之心,教育孩子的確辛苦,但也不能愛孩子反而讓他變成冷血人,有感恩的心就會記得回報,世界會充滿愛。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7

養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人們對它的解釋大同小異。有的人認爲養成教育是“教育者採用多種教育方法,引導受教育者認識、體驗和實踐基本道德規範,全面培養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終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教育”。有人認爲“養成教育就其實質說,是培養兒童行爲習慣,使其言談舉止規範化的教育”。也有人認爲,“養成教育是指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爲準則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教育。它以社會公德、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規範爲主要內容,以兒童爲主要對象,旨在使其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爲規範的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爲習慣”。概括起來,關於養成教育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爲習慣,包括道德行爲,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爲,如學習行爲;另一種解釋只針對道德行爲。但人們都承認養成教育應重在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絕大多數人認爲養成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道德行爲習慣,但也有人認爲養成教育不只是培養道德行爲習慣,還包括道德品質的培養教育。對於養成教育的性質,絕大多數人認爲,養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標。但我們認爲,養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徑,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標。確切地說,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幼兒形成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爲習慣的過程,既包括培養,也包括形成,培養是途徑,形成是目標。對養成教育概念的界定無疑會影響養成教育的實施,因此,有必要對養成教育的實質作一初步分析。養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養成教育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養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認爲,“中國古代傳統教育實質上是一種人格養成教育”,就是“教人學會做人”。養成教育思想被葉聖陶先生進一步發展。他曾經這樣概括教育的本質:“‘教育’這個詞,往精深方面說,一些專家可以寫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淺的方面說,‘養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在葉聖陶先生的多次論述中,養成教育的含義是寬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體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養成教育?我們認爲,養成教育主要是指兒童道德品質的養成。因爲目前養成教育的提出是與德育工作密切相關的,更確切地說是與德育的有效性問題密切聯繫的。長期以來,雖然我們對德育工作給予了充分重視,但德育的有效性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成人公共道德行爲習慣欠佳、青少年道德行爲問題及青少年犯罪問題等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加強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養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針對我國兒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是與德育密切聯繫的。幼兒期作爲兒童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在兒童道德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幼兒期是培養道德品質、形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基礎階段,是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

(一)幼兒期是兒童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

兒童道德的發展以是非觀念的形成爲基礎,是非觀念的形成是兒童道德觀念發展的前提。然而,人們往往認爲孩子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因而忽視兒童是非觀念的培養。實際上,在兒童心理髮展過程中,學前階段的兒童是非觀念開始萌芽,兒童在與外界特別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瞭解行爲的限度,掌握行爲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觀念。新生兒通過哭的方式與外界交往,他們的哭最初是由於生理的原因,如飢餓、身體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後成人的第一反應是對新生兒的照料。逐漸地,孩子會產生對成人的依戀,表現爲身邊沒人時也會哭,於是成人馬上過來陪伴。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逐漸認識到哭是一種手段,當他們有什麼需要時就會用哭來達到目的。而如果成人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就會將哭作爲要挾成人的最銳利的武器。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沒有是非觀念,判斷對與不對的標準完全出於個人的需求。一旦家長不能時時事事都依從孩子時,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任性,讓家長無計可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會採取打罵的方式以暫時阻止孩子的不當行爲。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們的觀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對的,並且判斷標準模糊,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把會不會捱打作爲能否做某事的標準。有些孩子則形成了較爲穩定、正確的是非觀念,他們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經父母勸說後,他們馬上會放棄不合理要求,從內心接受規則。這些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懂事的”孩子。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表明:在整個學前期,兒童逐漸瞭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過與他人交往,兒童逐漸積累經驗,形成是非觀念,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爲。

(二)幼兒期是兒童基本道德行爲習慣初步形成的時期

行爲的穩定性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特徵之一,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表現出的行爲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兒童在3歲左右就已經表現出個人行爲的獨特性,如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爲在歲兒童身上就已經表現得很明顯,有的孩子想要什麼東西時,會採用哭鬧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兒末期,作爲個人特徵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了非常穩定的程度。我們採用實驗室情境性觀察的方式對3—5歲幼兒的自我控制進行了研究,研究採用二因素重複測量實驗設計,這二因素分別是不同難度的`任務(包括難任務和容易任務)和不同對象在場(女大學生在場和母親在場),然後將兩個因素匹配,形成4種情境。研究結果發現,大約一半的3歲兒童在情境中的行爲表現出明顯的一致性,說明3歲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而5歲兒童在各種情境中的行爲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的一致性,不管是什麼樣的任務,也不管是誰在場兒童都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研究結果證實了學前兒童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非常穩定的水平,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行爲習慣這一觀點。相對的穩定性是指到了幼兒末期已經出現較爲明顯的個別差異,即我們所說的個性特徵,同時,兒童此時形成的個性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存在變化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特殊的環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矯正,兒童的個性會在此基礎上順其自然地發展,因此我們說,幼兒期兒童個性(包括道德)的發展是其日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曰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人小學、中學以後的道德發展有長期的、重要的影響。如兒童是非觀念的掌握對兒童入小學以後的道德行爲、青少年的違法行爲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早期比較任性的孩子進入小學後會出現更多的行爲問題。有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由於不辨是非發生了偷竊行爲,其原因是聽到同班一個同學告訴他,有個同學鉛筆盒裏有零用錢,並讓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後和幾個同學出去買零食。這位兒童正是由於缺乏是非觀念,纔會表現出問題行爲。進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沒有形成是非觀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現爲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觀念和道德觀念,很難形成法制意識;另一方面,由於青少年時期同伴對其心理髮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他們與不良同伴接觸後因爲盲從而發生違法行爲的可能性很大。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對青少年違法行爲的研究也證明了自主性對青少年違法行爲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關於青少年違法行爲與家庭關係的研究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研究者直接把關注的焦點集中於研究青少年自主性與青少年違法行爲的關係,認爲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從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現狀中可以發現,青少年犯罪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團伙犯罪。在團伙犯罪中,除了個別主犯,其餘多是從犯,而對於這些青少年來說,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導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們曾經明確提出,青少年違法行爲的預防應從家庭開始,即從兒童自主性的培養着手。

綜上所述,幼兒期是兒童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兒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兒是非觀念及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培養,以促進兒童良好道德品質及行爲習慣的形成,爲兒童個性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8

20xx年6月17日星期日,這是我在xx職中實習的第十四個星期了,就在這一週我們知道了實習正式結束的日子:20xx年7月7日。聽到這個日子,我想除了歷史上那場永遠無法讓人忘懷的戰爭: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外,我想不僅僅是對於民族傷痛的回憶,更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實習結束的傷痛。

實習的日子過得是真快呀,遙想起初到職中,我們還不熟悉這裏的老師,這裏的學生,還不熟悉這裏的一草一木,還對這裏的一切充滿着好奇,可是時間一轉眼就從3月走到了6月,我們已經和這裏的老師處出了感情,他們就像我們的師父一樣指導着我們,幫助着我們,把我們從一個“幼稚懵懂”的初來乍到者變爲一個有着初步經驗的`人民教師;這裏的學生也徹底改變了我對於職中學生羣體的看法,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初中學校的最差羣體,但我們一直只看到他們的成績,他們的文化功底怎麼怎麼差,忽略的卻是他們的人格和品性。我想說,在這裏我遇見的孩子們個個活潑可愛,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我曾經歷過的普高學生時期未有過的閃光點,他們有的人也很是懂事,真的給人一種滿是喜悅的欣慰。實習半載,我通過這裏的人和事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與感動。

另外,我之前也說過一件事,那就是學校領導鼓勵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爲實習學校留下一抹除上課教書之外的別樣色彩,就在這一週的週六我們做到了,我們用一場廣受大家歡迎的師生趣味運動會實現了領導爲我們的寄託和要求,也詮釋了自己可以並且有信心在實習學校以自己爲主力與核心舉辦活動。當然,我還需要強調的是,剛剛的描述帶有我太多的喜悅之情和個人因素在其中,實際上我們也是第一次這麼做,一切還不夠完善,活動的始終還有瑕疵和不足,所以這也是我們要反思和總結的內容。不過,我們開創了一種在我所在的學習實習的新模式:以實習生爲主力舉辦活動。這也將會成爲傳統延續下去,將這種行動變成磨練自己、實習團隊以及爲實習學校做更多貢獻的最佳辦法。

我相信,我們在這半年中的最後20天裏,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圓滿和成功!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9

初聽“廉潔教育”時,感覺它離我們大學生好遙遠的一個話題,但聽完講座後是我改變了這種錯誤的看法。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倡導廉潔從政,它已成爲中華民族的一中傳統美德。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尤其我國加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後,廉潔教育顯得更爲迫切。據調查,目前不良現象正在向青年學生逼近,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和校園和諧離不開我們青年學生,由此,大學生的廉潔教育則更爲重要與必要!大學生廉潔教育,有利於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具有抵抗腐敗的免疫力;有利於樹立社會及學校的良好形象,促進社會及教育事業健康和諧發展;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而大學生廉潔教育正是着眼於未來的考慮。

那麼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又該如何加強廉潔教育,自覺養成廉潔的良好習慣呢?對此我的認識有一下幾點:

1.從思想上樹立廉潔的理念。目前許多大學生,思想上缺乏理想與信念,從潛意識上認同社會腐敗現象。他們認爲爲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與目的而去討好老師或領導的做法無可厚非,由於他們缺少自己的奮鬥理想與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根本體會不到奮鬥過程的痛苦與快樂。因此只有從思想上樹立廉潔的理念,有了廉潔的意識,纔可以指導其日後的工作與生活,引導其爲了理想與信念而艱苦奮鬥,從根本上防止腐敗現象。

2.向廉潔的高尚的榜樣學習。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執教,持儉守節,他“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的人格魅力,爲學子們所敬重,爲學子們所效仿,成爲中國現代史上垂範世人的楷模。他的這種廉潔從教的作風,所產生的道德影響力,深刻地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學生在敬仰中,默默地產生着思想和行爲的自我激勵、自我修養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受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檢點,做事粗糙,責任心不強,沒有愛心,爲人不廉不潔的影響,則會使大學生的發展走向極端化,嚴重者甚至危害社會。

3.培養艱苦奮鬥精神,不追求高消費,提高自控能力。作爲當代的大學生,爲了自己個人與祖國的發展更應培養自己艱苦奮鬥的精神,凡事不急功近利、追求功利,不爲了個人的一時享樂與消費而利用職權收取好處,時時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如此我們祖國纔可更加的輝煌與強大!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10

冬至前後,即使是處於北緯大約27度的湘西南,北京時間早上7點鐘的時候,天也算不上是全亮。所以這段日子我每天早上趕到教室裏去的時候,早到的學生還只有一半。大概也是因爲——比較其他事情而言——喜歡的緣故,一到學校我就愛往教室裏跑,並且要讓早到的學生一齊朗讀語文課本上規定要背誦的東西,除了以備考試,也謂之做晨課。這樣讀一陣子書,就又進來一個背書包的學生。這個學生一進教室就加快了腳步,書包也不會被甩到桌子上弄出很大的聲響,並且很快他就能夠找到語文書,翻到同學正在讀的那段內容,加入到做晨課的行列中來。後來的學生又依樣畫葫蘆地加入進去,一直到最後一個學生進來,這個時候早讀課的上課鈴聲大概也就要響起來了。

這些時間裏我在幹什麼呢,我就一直在感受這種讀書的氣氛與味道。它與教室外面幾堆小朋友打打鬧鬧的氣氛不同,也和別的教室裏小組長檢查家庭作業或者教師在趕早講課的味道不同。在早晨的'教室裏,這種讀書的氣氛與味道還是比較討人喜歡。何況在學生讀的東西里面,偶爾還有像“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以及“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樣的好東西。

平心而論,學生們的書是讀得越來越好,因爲有一個書讀百遍的道理在那裏。書讀多了,不僅其義自現,其味也自現。而對於這樣的一種氣氛與味道,據我所感受到的一些東西來看,學生們也還是比較喜歡的。這裏面除去朗讀本身的一些樂趣,以及如同佛門弟子做早課或者尋常百姓做晨練的氣氛,一場書讀下來,大概也就相當於做了一次有關口、舌、眼、耳、腦以及五臟六腑的徒手操。更何況對於小學生來講,在幾種讀書的方式裏,他們對朗讀特別是集體的齊讀還情有獨鍾。對於很多小學生來說,背誦課文是他們所不喜歡的,但是每個早上一遍的集體朗讀下來,結果要背的東西也就不經意地背下來了。

而因爲大家都還算比較喜歡,我也就不至於因爲要做這件事情而落到只顧自得其樂的地步。譬如一些老師說,他是很樂意教學生做題,給學生補課的,對於這樣的說法,我當然可以接受。我不能接受的是他們又說學生的學習本來就是不快樂的。做一件事情,學生們都感覺不快樂,只有教師和學校是很快樂的,這算怎麼一回事呢。

在學習的問題上,喜歡與快樂是最高的境界,這個意思並不是我說的,是孔子說的。我是一個不大喜歡孔子的人,但是因爲他說的這個意思,我很佩服他。一個把知書識禮擺在無上位置的老先生,都會承認喜歡與快樂是做學問的最高境界,——不像今天的一些先生,動不動就說學習是很苦的,快樂教育是沒有的。——我只能說,他實在是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發自內心的好話。除此之外,我想強調的是——

第一,能夠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特別是能夠維持一些事情長久地做下去的,是對這些事情的喜歡。

第二,在制度、法規、責任、道德、權力、政績、利益等東西之外的一些事情,只能憑對這些事情的喜歡去做。而就一所學校來看,需要這樣憑喜歡去做的事情會有很多。

第三,雖然說做喜歡的事情也不一定就能做得很有成就,但我想猶太人肯定不是衝着諾貝爾獎去讀書的,同時也不見得是爲了要拯救他們的民族而讀書,而是他們喜歡讀書,覺得讀書這件事還算比較快樂,就像一些人覺得打麻將這件事情還算比較快樂一樣。雖然就喜歡的東西來看,兩者之間有等級差別,但裏面的道理是一樣的。總而言之,對於每一個人的每一件事來講,喜歡總是最高的境界。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11

讀了此書,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實踐家馮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經歷

馮恩洪——一個不僅具有遠見卓識,還是“藝高人膽大”的教育實踐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維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長的目標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種表現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某個統一認定的所謂的優秀標準。1990年提出了用規範保證合格,用選擇支持特長,校園裏不能只有就範而沒有選擇。1993年提出了優秀教育資源最大化,使之進入尋常百姓家。20xx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諦在於人的社會化與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有思想的老師。

二、馮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學一小時的學習習慣

馮恩洪教授在書中談到他從1980年7月1號開始,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每天自學一小時,先讀書,後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學校討論教育問題,回到家已經是凌晨四點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後,想到今天的自學一小時沒有完成,於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氣,提起精神,強迫自己坐到書桌旁。自學一小時後,他再拉開窗簾,太陽已經升起。他的這種讀書習慣從198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他說讀書給他帶來了成功和樂趣,當讀書使他對教育的認識由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迴歸到簡單,這時他發現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諦。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一個善於獲得知識增量的老師,是善於學習的'老師。

三、馮恩洪校長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執着

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兩個支點,即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髮展的需要。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夠在今天的現實中敏銳地洞悉並遇見和把握兩者的發展趨勢;要求教育的實踐者在今天的體制下實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這樣的追求中,就必須時刻挑戰現實,從而超越現實。馮恩洪對此體會至深:“僅僅思考從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義色彩;不僅思考從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於明天的環境,思考如何從明天走向後天才稱得上戰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偉業,需要他的參與者走一步想兩步。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12

伴隨着第一聲叫聲,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得到過許許多多的關心與幫助,雖然我們都不能一一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想到這句話,就會讓我想起生我養我的父母來了。感恩父母,是他們把我帶到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回憶起小時候是父母用手牽引着我們,讓我們學會走路,學會奔跑。每當我們遇到失敗與困難的時候總是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們身後鼓勵我們,讓我們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父母的頭上已經是長起了白髮、眼角也長起了皺紋,但是我們何曾認真想過父母的哪一根頭髮不是爲我們而白?哪一絲皺紋不是爲我們所生?反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淡。然而,認爲父母給予我們的一切是我們應得的,可以盡情的享受。我們何嘗想過感恩父母呢?在今天,我終於明白了父母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從今以後,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我們身邊的一切,我們要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自己成績的優越與進步作爲對父母的回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每當想到這一句話。就會令我想起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您,老師來了。感恩老師,在那次感恩教育活動中,當與老師擁抱的那一瞬間,我們似乎想到了什麼:老師啊!你猶如一位辛勤的園丁日日夜夜爲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所操勞着,在早上您一早就回來教導我們要好好珍惜早上的時間,然而在辦公室裏就有上百個作業本等待老師您的批改。在中午,當我們在看電視、在玩耍時,老師您卻在批改作業。在深夜裏家家戶戶都熄滅了燈進入夢鄉時,唯有您的屋裏是亮着燈的,在那燈光下是您老師一直拿着筆不放爲明天備課。想到這兒我們不禁流下了眼淚,在流下真摯的眼淚的同時我們知道錯了,我們沒有明白您苦心孤詣是爲了誰,您辛苦的付出是爲了誰,老師,花朵以它馥郁的芳香作爲對大自然的`回報,那我們就以學習上的進步向您表示感謝吧!

大學生,已經長大成人,我們懷着父母的憧憬,懷着對明天的夢想,遠離家鄉,來到大學生活學習,四年的學習生涯,我們心懷感恩,努力學習,好好鍛鍊自己,這樣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纔是最好的感恩,在今後進入社會之後,我們在職業道路上,更要努力工作,用實際的行動來回饋父母,報答父母。回報老師的教導之恩。

感恩有你,感恩有我,正因爲有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正因爲有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正因爲有感恩,我們才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13

最近閱讀了《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後,由衷地對該書作者馮恩洪老師產生了崇敬的情懷。之所以崇敬他,道不是他頭頂的那些“全國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關工委全國教育專家指導中心副主任,全國中小學德育研究會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大學客座教授”,以及曾先後擔任的“上海培光中學副校長、上海建平中學校長兼上海建平(集團)學校總校長”等等頭銜,而是由衷地崇敬他從1985年受命擔任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開始,到20xx年主動、執意辭去上海建平中學校長爲止的28年時間中,不斷創造性地進行了諸如合格+特長的課程改革、讓每一面牆都說話的“第三課堂”建設、符合ISO9001標準的20多萬字的學校管理文件的編制等等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教育改革,生生地把一個貎不出衆、平平常常的重點中學,提升爲學生特長得到很大發展、各種獲獎不計其數、高考上線率接近100%、一本率90%以上,在上海乃至全國享有很高聲譽的知名學校。在他的這一系列成功的背後,我覺得上海建平中學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

一、爲了真正地因材施教,大膽地將一本教材,分成三種進度進行教學,也就是建平中學倡導並實行的“差異課堂”教育改革

建平中學使用行政班和教學班並存的管理方式,一本教材,三種進度,讓學生自主選擇,家長參與選擇,管理保證選擇。稍微具體點地講是這樣的:比如高一數學,分成適合學習較困難學生的A進度,適合中等程度的B進度;適合數學很好的C進度。根據全年級學生對數學這科教學進度類別的選擇的統計人數,再分爲A1班、A2班……,B1班、B2班……,C1班、C2班。在同一時間裏,這三種進度的教學班同時上課。這樣使選擇不同教學進度的學生都能更好地聽懂、學好。在一定時間後,經過統一考試,允許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重新選擇。建平中學實行這樣的教學模式後,教學質量得較大的提高,學生高考一本上線率由1990年的40%上升到1991年的65%,穩定十年後,20xx年的一本上線率更提升到90%!這個模式推薦到內蒙古包頭第二中學並實施一年後,該校的本科上線率實現了由50%到79.4%的跨越!

二、切實有效地搞好“第二課堂”,在真正培養和發揮學生特長中,提升教育質量的提高

這裏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個道理:建平中學曾經花了10萬元人民幣購置了短波無線電臺,從此開展了短波無線電項目的第二課堂。此後不久,建平中學每年在由教育部、中宣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主辦,號稱“五部委軍事體育項目”的短波無線電收發報拆裝機比賽中有斬獲,每年該比賽設置的金、銀、銅牌,70%被建平中學參賽學生獲得。高考雖然不考短波無線電收發報,但是,金牌高考加分50分,銀牌加分30分,銅牌加分20分。這樣,不是在培養和發揮學生特長中拉動教育質量的提升了嗎?

三、爲了使每個學生全面合格,從讓每一面牆都說話開始搞好“第三課堂”建設

馮恩洪老師是這樣定義學校育人課堂的:使用國家教材,體現國家意志的是育人的第一課堂,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課堂;允許學生選擇,釋放學生潛能的是學校育人的第二課堂;對學生的行爲、情感施加影響的學校教育環境,稱之爲育人的第三課堂。馮恩洪老師認爲:爲了使學校的每一面牆成爲有意無意中對學生的行爲、情感施加影響都能“說話”的“第三課堂”,教室的四壁不必那麼整潔,只要有教育意義的字畫都可以上牆,甚至再寬容些,誰的毛筆字寫得好,上牆;誰的美術畫畫得好,上牆;誰的作業做得好,上牆;誰的試卷做得又整潔質量又高,上牆。當然,建設能對學生的行爲、情感施加影響的“第三課堂”,決不是僅僅是在教室的四面牆上做文章,還有更多的辦法和措施。比如給學生提供傾訴衷腸的環境“心理諮詢室”、“週末飲茶會”等等。

四、爲了使學校的發展更加平穩、高效,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全套學校管理制度

馮恩洪老師認爲:學校管理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學校管理是人治。在人治階段,學校的管理者要晚眠早起,事必躬親;第二個階段,學校的管理是進食到法治階段。在法治階段,不是誰的權力大誰說了算,而是符合這個流程,符合這個標準纔是對的。學校管理的最高階段是牆上無制度,人人心中有規範,這個最高階段,我們叫做德治階段。爲了使學校管理從人治階段向法治階段過渡,馮恩洪老師率領學校各處室部門的主管人員利用18個月的所有雙休日,編制了全校所有崗位的上崗標準、工作流程、獎懲條例等在內的,符合ISO9001標準的20多萬字的學校全員全程過程(所謂全員,指的是學校裏有一個崗位就有一個崗位的上崗標準,有一個崗位就有一個崗位的操作最優化流程,有一個崗位就有一個崗位的獎懲對策。所謂全程,是指一個學校從學生進校到學生畢業的全過程,每一天、每一類事都有一個操作的標準。而最優化就是在每一個環節上努力地實現誰來做都能出這樣的結果)管理最優化的管理文件。

當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出現的時候,第一把手已經不需要事必躬親了,因爲常態下出現的問題都有標準管着,因此第一把手不是管今天的學校發展,是走出今天走到未來,思考兩年以後學校該怎麼辦,學校該怎麼發展。

在推行了符合ISO9001標準的20多萬字的學校全員全程過程管理最優化的管理文件之後,建平中學較快地由單一的一個學校發展成爲由多個學校和分部構成的建平教育集團,初步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社會效益最大化。

五、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更要求教師個人的發展與提高

教師怎樣實現個人的發展與提高呢?馮恩洪老師提出了以下幾條途徑:

1.養成讀書習慣,享受讀書樂趣。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使人變得更有智慧的事實上,馮恩洪老師之所以能在1985年作爲教育部特邀基層代表,破例在教育部香山會議上作不限時的發言並引起強烈反響,在回到上海的第二天被破格任命爲建平中學校長。這都得益於馮恩洪老師長期堅持讀書、思考。

2.積累經驗,學會反思。一個優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老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爲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爲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接下來要上的那一節課,是自己已經上地的課中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餘地這,需要重新審視的環節。一個會反思、會讀書的老師,是一個能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師,是一個能做最好自我的老師。

3.學會合作,實現雙贏。除了讀書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還需要我們學會合作。

這些合作既有老師之間的合作,還有師生之間的合作。

4.做複合型的老師。教師能不能上一門國家課程,開一門校本課程,帶一個學生社團

呢?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走出了60年來中國教師的單打一,走進了三合一,在學生髮展的同時,實現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由單科型的老師走向了複合型的老師。

從馮恩洪老師的成功到建平中學的改革成功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讀書、思考、實踐”對於教師的成長很重要,對於一個校長或校長們更爲重要。因爲畢竟一個教師的作爲影響的是一、兩個班的學生,而一個校長的作爲則是影響到全校幾十個班上千學生的未來。所以加強學習、勤于思考,對於校長等領導們更爲迫切、更爲重要。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14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還會到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素質,那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先不說大的,就說我看到的吧。一天早上,我進了校門,走到了門口那個走廊上。突然頭上傳來“刷”的.一聲,在我還沒反應過來時,兩個裝滿垃圾的袋子掉了下來,掉在了我右後方不到兩米遠的地上,旁邊一個清潔阿姨拿了起來,並擡頭打了個招呼。我向上一看,原來也是個清潔阿姨,她們爲了省力,直接從三樓把垃圾扔了下來。這種做法太沒素質了,如果一個不巧,砸在了同學身上怎麼辦,萬一砸出個什麼,你們怎麼負責?你們的素質都去哪兒了?

十一黃金週高速公路免費,本是國家對人民的體己,可帶來的卻是人們的爭先恐後,野蠻出行,甚至不惜佔用應急車道;因爲堵塞,就在路上隨地大小便,垃圾滿天飛,車上收音機裏雖一遍遍地提醒着“要講素質”,但結果是環衛工人冒着生命危險去一遍遍地打掃。

相信有的同學去過德國或日本,它們那裏過馬路只要亮起紅燈,縱使路上一輛車都沒有,也不會有一個人過馬路,他們認爲這是一個人基本的素質。如果把這種情況換到中國,紅燈即使亮了,也還是會有許多人存着僥倖心理過馬路,而那些司機也不會讓人,這就造成了一場場交通事故。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人文明一小步,我們的素質就會提升一大步,那該避免多少場糾紛,多少場事故啊!

我們曾被外國人冠爲“東亞病夫”,現在我們的祖國變得強大了,奧運健兒的摘金奪銀無不體現着我們憑着堅韌和努力,早已摘掉了這頂“帽子”。那麼我們的素質更應該水漲船高,這需要我們從小做起,從小事情做起,並一代代地傳承。

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15

傳統的課堂教學管理主要採取管、卡、壓等辦法以控制學生的問題行爲,而結果往往是問題行爲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爲了建立有利於教與學的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管理。

1、以情喚情。課堂上學生出現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做小動作,在所難免,這是學生階段生理心理特徵所決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師授課,甚至組織公開課,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很複雜,但最主要的還是缺乏一個"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譬如,當教學進入基調清新爽朗時,教師必須以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引導學生;當教學轉入基調哀愁悱惻時,教師必須以沉鬱淒涼的心情感染學生;當教學要求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時,教師的心情則應平正、舒快;當教學呼喚思維邏輯嚴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嚴肅、振奮。這些情感藉助教材和一定教學手段,傳示給學生,它會像磁石般吸引住學生。另一方面,對學生處理,更少不了一個"情"字領先,從語意到行爲都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在關愛他,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課堂管理。

2、輕敲響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爲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違紀行爲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從而領會到教師的意圖和良苦用心,於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爲。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於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

3、目光暗示。人眼爲窗,可以傳情傳神。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偶爾有學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馬",教師可運用目光注視,將自己的願望、態度、思想感情和言語迅速傳遞給學生。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讚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啓發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儘可能去平視或環顧大多數,切不可老是兩手扶案,目無學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視線顧此失彼。尤其要不時地環視前後左右,特別是後排的左右兩角,對潛能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注。

4、動作指引。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達管理信息,是課堂上師生互相感知的意識信號。如教師的手勢具有狀物、言志、召喚、傳情的特殊本領,可以成爲輔助課堂管理的非語言的外部表現形式,可以導引學生意識,可以把自己的意圖、教學的宗旨和學生的接受意向牽引到一起,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按照教師啓示的思路去學習,去領悟,去融會貫通,並有所創造。教師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潛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期待;表示滿意的微笑和讚許式的點頭,則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熱誠與喜愛,可以達到移情傳神的功效。甚至教師的站態,與學生的空間距離和行間巡視等體態活動,也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組織課堂教學管理的作用。

5、冷卻制動。在課堂上遇到突發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比如上課鈴響後,你夾着書本信心十足地走進教室,卻發現教室裏十分混亂。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打鬥瘋玩。即使他們看到老師來了,有的還沉浸在剛纔的嬉戲追逐之中,有的則陶醉在課間休息時的趣談中尚未清醒。具有這種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在課堂上,正如奔騰的激流,一下遇到擋住去路的閘門,會出現一種反激的浪花如一股迴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現出言談舉止的"出格"。這時教師不宜馬上講課,更不要大聲呵斥。因爲上節課剛結束不久,課程變換後,學生需要一個短暫的放鬆時間以重新調整身心傾向。上述行爲可姑且看成是學生卸下某種心理負擔、轉換思維、接受新課的準備。你可以採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站上講臺,只用一種平靜的目光掃視學生一週,形成一種吸引力,把他們"散放的心"吸引到課堂上來,或者在黑板上板書醒目的課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學生轉瞬就會各歸原位,安靜下來,恢復教學秩序。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學校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如何把握好課堂學習管理,對每個從事教育事業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一個國家的未來就掌握在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手中,而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的管理又將是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對國家民族的未來有着深遠影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