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名著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1

看過之餘,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逾和現在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爲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裏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裏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額頭直冒冷汗,膽卻的內心使我的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後落得個“嘴肯泥”的下場。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又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地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於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同學們地歡呼,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2

寒假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進我的心裏,讓人感動,盪滌心靈。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與衆不同。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讀着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爲之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教師纔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纔是最好的教師?李老師這樣告訴我們:“最好”是相對的。因爲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雖然“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李鎮西老師的所謂“最好的教師”,是自己和自己比較而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做最好的教師”是我一生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終點。

一、 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做心中有愛的教師

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執着而深沉的愛,是教師對學生真摯而無私的博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爲他們的親密夥伴。這種愛,不是表面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爲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誠的感情。一位優秀的教育者應瞭解學生的需求,力圖讓教育知識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教育更符合人性。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感動,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自己的人生追求,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滿了他對學生濃濃的愛意和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的情感。心中有愛的教師必定會與衆不同、必定會在他所不懈追求的事業上取得累累碩果。

二 、堅持閱讀和寫作,做學習型教師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

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也是隨手拈來。李老師之所以能夠這樣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李老師一直在不停地閱讀,從教20餘年,這已成爲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閱讀欲”就是李老師的“生存欲”。

此外,有效的閱讀總是伴隨着思考,而思考總是讓人的思維迸發出火花,於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從李老師的筆下誕生了。在此,李老師告訴我們,寫作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

三、 把問題當成課題,做研究型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李老師在書中談到,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四、 堅持不懈,做永不止步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20餘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西老師。

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徵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更好”,也許我們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成爲最好的自己。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爲;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做最好的老師》的確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首選教材,讀後感受頗深,但還有很多尚未完全消化之處,我將繼續學習下去,爭取不斷向“最好”靠近。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3

我從《陽光心態》中看到的是知足、感恩、樂觀開朗這樣一種心態,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它能讓人心境開闊,人際關係和諧,適應環境,力所能及改變環境,人格健康。具備陽光心態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謙和而不張揚,自信而又親和。我們講和諧,不僅要力求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注重人的內心和諧。人的內心和諧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高境界。吳維庫博士提出的塑造陽光心態的理論,正是引導人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營造知足、感恩、樂觀開朗的心理,樹立喜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個人內心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一把鑰匙。當今社會有種怪現象:我們的財富在增加,但滿意感在下降;我們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但是快樂越來越少;我們溝通的工具越來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來越少;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誠的朋友越來越少;房子越來越大,裏邊的人越來越少;精美的房子越來越多,破碎的家庭也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寬,但我們的視野越來越窄;樓房越來越高,但我們的心胸越來越窄;我們渴望瞭解外星人,卻不想了解身邊的人;我們可以參與的活動越來越多,但是享受的快樂越來越少;我們的支出在增加,但我們的獲得在減少;我們的藥物在增加,但是我們的健康水平在下降;我們的收入在增加,但是我們的道德水準在下降;我們的自由在增加,但是我們的空間在減少……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經濟條件不寬裕,沒有能力自己購買住房,長期野外工作健康欠佳,期待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報,先進評比沒有份,自己工作最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持積極心態,心裏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豁達,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工作順利,心情舒暢。如果總是想不開,越想越氣,自控能力減退,情緒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現反常現象。甚至爲了一點小事,出言不遜,開口傷人,打鬧一場,使你的人品大爲降格,人際關係受損。更有甚者,乾脆連工作也不想要了,提出辭職。事後冷靜下來想一想,爲一點小事,大發脾氣,提出辭職,到頭來受傷害的`還是自己,根本不值得。對此,我們不禁要問:究竟哪裏出了問題?

心態是我們調控人生的控制塔。心態的不同導致人生的不同,而且這種不同會有天壤之別。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成敗。心態是後天修煉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修煉我們的心態來成就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人生。心態出了問題,那就要調整好心態,好心情才能欣賞好風光。塑造健康的心態,塑造知足、感恩、樂觀開朗的陽光心態,就是要讓朋友們樹立積極的價值觀,獲得健康的人生,釋放強勁的影響力。你內心如果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內心如果是一塊冰,就是融化了也還是零度。要想溫暖別人,你內心要有熱;要想照亮別人,請先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內心。怎樣照亮內心?點亮一盞心燈,塑造陽光心態。良好的心態能夠很好地影響個人、家庭、團隊、組織,最後影響社會。

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質上與財富、相貌、地位、權利沒多大關係。幸福由思想和心態而決定,我們的心可以創造“快樂的天使”,也可以製造“陰險的魔鬼”。如果你把別人看成是陰險的魔鬼,你就生活在“悲哀”裏;如果你把別人看成是快樂的天使,你就生活在“愉快”裏。如果你能把別人變成醜陋的魔鬼,你就在製造“悲哀”;如果你能把別人變成快樂的天使,你就在製造“愉快”。

生活因爲熱愛而豐富多彩,生命因爲信心而瑰麗明快,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如果你心情好,你會發現沙漠爲你唱歌,小草爲你起舞;如果你心情糟糕,你會發現綻放的玫瑰在流淚,奔騰的小溪在哭泣,這叫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因爲快樂的心態會像一縷溫暖的陽光驅散心裏的陰雲,陽光會鋪滿每個角落。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4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紛起。各色人物競相登場,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桃園結義”“千里走單騎”“草船借箭”“敗走華容道”“空城計”……這些流傳千古的故事,便是出自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在這裏,你可以觀三國烽煙,識人間情義,嘆英雄無畏,惜三國衰敗。

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是本書的主角人物。本書簡要地寫了三國的興衰盛亡和人物的壯志豪情。作者從桃園結義寫起,隨後三人團結一心,歷經重重磨難,建立了蜀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態勢。但從關羽死後,張飛和劉備也一一因輕敵而死去,蜀國的政治領導也只能靠諸葛亮了。雖說劉備死後,他的兒子阿斗繼承了王位,但是阿斗每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還聽信小人之言,有幾次諸葛亮明明可以打勝仗,但是因爲他的錯誤命令,錯失了一次又一次奪取城池的好機會。其實,就在阿斗登上王位的那一刻起,蜀國就已經在玩樂中開始衰敗了,後人也經此編了一句諺語:“扶不起的阿斗”。書中最令我敬佩的無疑是諸葛亮,他面對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在九死一生的危難關頭,諸葛亮臨危不亂,鎮定自若,設空城妙計讓司馬懿產生懷疑,自動退兵。但可惜的是,他彈精竭慮,勤政爲民,盡力扶佐阿斗理政,最後還是在遺憾中死去。

這本書,蘊含着一個國家興衰盛亡的道理,也說明了人生歷程的艱辛。通過對一個個事件的梳理,我總結出:人生一步走錯,便會滿盤皆輸。所以,我們做事一定要認真專注,克服自身的弱點,努力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提升自己的辦事能力。我們或許不能改變他人,但我們可以做好自己;我們也許不能改變現狀,但是我們可以認真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結局也許就會不一樣了。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5

朋友向我推薦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近段時間藉着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後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在今天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製造着大量的“學習殘疾人”,只不過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籤而已。他們帶着這個標籤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瞭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冗長複雜的說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爲“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老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老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鋼琴老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老師把它看作傻子不讓她參加集體遊戲,因爲怕她給班級丟分,老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後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老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隻手上佈滿了自己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老師家長眼裏註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秀老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許多作品。是什麼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秀呢?這位老師是用什麼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自信。

看到這裏,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而且加倍關懷,但是在幾次活動中,爲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餘偉坤同學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昨天我聽餘偉坤媽媽講,餘偉坤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麼需要大家庭的溫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說,老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助,他們纔會感到幸福,纔會樹立自信。

我們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己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爲每個學生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能力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6

逛書店,在書架推薦的書目中,看見了一本我熟悉的書,那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書的封面是綠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畫片。而我家中藏有的這本書的封面是白色的,只有一張作者的小照,憂鬱的眼神看着前方。

初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對於書中表達的深層次的悲哀無所體會,只覺得作者描繪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動有趣。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於1920xx年6月2日出生1942年1月22日逝世,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呼蘭河傳裏最有趣的還屬第三章,作者說她家有個大花園,這花園裏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都是金粉。

後來,她說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摘個陰涼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着了!多麼有趣啊!

《呼蘭河傳》這本書真的非常好看也非常有趣,我推薦大家去看《呼蘭河傳》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7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又一次的讀了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對對它的理念:“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說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穫。朱永新教授說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而整本書裏,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爲了教師,爲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我們校長也常說,一個學校發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閱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牀、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在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說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爲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8

《西遊記》可謂是家喻戶曉,每次再度把它翻開,我總會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心情,它情節生動,振奮人心,讓我從此書中學會了不少道理。

師徒中我最欣賞孫悟空了,不是因爲他的神通廣大,而他的性格:聰明機靈,勇敢活潑,放蕩不羈,還有——自由。他是自由的化身,破石而出,不服人間帝王的管轄,不是服天上玉帝的統治,嚮往自由,於是學了一身本領,鬧龍宮,鬧天宮,鬧冥府,鬧桃宴,不把玉帝放在眼裏,令讀者感到一陣快意,後來他被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由於如來和他實力懸殊,他輸的悲壯,雖敗猶榮。

他嚮往自由,追求自由,並在努力讓自己自由,爲自由而戰。他給了我把握自由的勇氣,然而,其實每個人都不可能會徹徹底底的自由,多少總會有些束縛,但是我們可以讓心大一些,大到足以容納天地,心裏便自由了。

每一次翻開它,我對唐僧和八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第一次是我認爲唐僧是個全是優點的人,後來他在我的心中的形象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我認爲她迂腐,不辨是非,而現在我個人認爲他有仁愛心,有悲憫情懷,但又太過於輕信,耳根軟,有時候會不辨是非,有優點也有缺點。

八戒也是,我起初以爲他醜陋,後來又以爲他可愛,現在他貪吃貪財,有些好色,但是很憨厚很好笑,是個喜劇人物。

沙僧任勞任怨,默默無聞。

他們取經的過程教會了我,只要肯努力,肯堅持不懈,萬事都會成功!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9

提到“女巫”兩個字,大家一定想到的是一臉陰險,目光歹毒的老巫婆形象。羅爾德。達爾爺爺筆下的女巫是什麼樣子呢?如果你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暑假學校給我們推薦了不少值得一看的書,但是我可慘了,因爲期末考試沒有達到和媽媽約定的成績,我只能“俯首甘爲孺子牛”了!大部分暑期時間都用來補習,剩下的時間我僅僅只能看一本課外書了,於是幾十篇推薦書籍裏,我選擇了對我來說很神祕的《女巫》。

《女巫》這本書是講了一個生活在挪威的小男孩和他的姥姥與女巫的故事。故事裏說到了主人公小男孩聽說女巫,見到女巫,並被女巫所害變成老鼠,最後脫險並拯救這個城市的所有小孩子。

讀完了這本書,我還在回味着。我有幾點要和大家分享:

一是小男孩的勇敢,在他變成了老鼠後,他並沒有哭,也沒有害怕,反而想到了用變鼠藥讓女巫變成老鼠;

二是小男孩的聰明,在他想怎麼讓女巫吃到變鼠藥的時侯,竟想出來放在飯菜裏;

三是小男孩的冷靜,他在偷聽女巫大會時,並沒有吃驚或叫出聲來,而是聽完她們的計劃,並告訴了姥姥;

四是小男孩的堅強,在偷變鼠藥時,要從很高的地方吊下去,對於他這種小老鼠看似是做不到的,而他卻勇敢的做到了;

五是小男孩的吃苦精神,他還在放藥時,被別人看見,弄傷了尾巴,而他卻臨危不懼,勇敢的做完了一切,並且順順利利的逃脫了……

非常感謝羅爾德。達爾爺爺,給我們塑造了這個聰敏,勇敢,機智,堅強,能吃苦的主人公人物,給了我作爲小男孩很大的啓發。面對將來可能發生一切困難和險境,我找到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世間上的好書還有很多,每一本書裏都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讀了一本好書,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並做到,我就向成功又邁進了一步。讓我繼續:“讀好書、好讀書”!讓好書伴我成長,走向成功!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10

單從閱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受來看,非常微妙有趣。不像我過去容易進書玩,你會去哪裏,因爲百年孤獨的悲歡起伏,在雨中似乎和我隔着一堵玻璃牆。每當我似乎在那裏,總有一層新的雨再次模糊了玻璃。或許是因爲作者總是用戲謔的口吻描述各種類似神話的場景,又或許是因爲書中人物的野性孤獨離世俗的自我太過遙遠。

在整本書裏,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從家族中第一個Hosai Arcadia到最後一個家族特徵明顯的Aureliano。從傲慢、大膽、充滿活力的奧雷連諾海軍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老母親烏蘇拉,從像天使一樣純潔的漂亮女孩蕾米苔絲,再到喜歡活潑好動、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一部複雜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亡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麼無力。柔弱嬌小的被殺,孤獨執着的留下了悲傷的痕跡。無緣無故死去的蕾苔絲的洛裏的形象被作爲祖母保存了下來,但最終仍咬着手指的麗貝卡卻堅持不懈地拒絕了死亡。阿卡迪亞已經失去了3000條生命,不能被任何人信任。他們是人羣中的異類,極度孤獨。

對我來說,我習慣了一個人,不一定開心,但也不一定難過。孤獨是既定事實。與其否定它,對抗它,不必要地迴避它,不如接受它,讓它在擁擠的人羣中保護你不回家,讓它陪你週六早上吃早餐收拾陽光,讓它陪你週日下午曬太陽。

如果你像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讀一讀這本書,讓其中孤獨者的莽撞喚起你勇敢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多。

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11

也許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名氣太大,也許是這部小說太長,厚厚的一本,幾次拿起又都放回去。

從書的名字上就能明白這是有關於一部女士的小說,猜測自然是關於感情的故事。

這種題材的小說,古今中外很多。作爲中國人熟悉我們的國家,但能否從大師的名著中熟悉一下外國的情景呢

讀完後,大家對女主人公安娜的褒貶不一。我小時候看電影,總會問大人:“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在孩子的眼裏,人,非好即壞。

我們長大後,換了看法去認識人,此刻就能區分出真假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一樣。”開篇的一句話。多麼經典的話。家庭雖小,這個在人類社會中最小的“組織”,愛將我們聚集一個屋檐下。但當出現裂痕,漠視、侮辱卻將原本幸福的家拆散。

經過閱讀,我對安娜的認識加深。開始安娜的出現是“救火員”,挽救哥哥的家庭危機。給我第一印象是“善良的好人!”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賢妻良母,遇到伏倫斯基,他慷慨救助落難的人,是不是安娜爲此留下了好的印象感情這種複雜的東西不好說。

環境會改變一個人,一個壓抑的家庭,安娜的丈夫只顧得向上追求個人的仕途,從年齡上有差異,性格上也差別很大。他們的夫妻之間卻是毫無感情可言。

伏倫斯基第一次見到安娜,就爲她的美麗,她的舉止高雅深深吸引。拋棄對吉蒂的追求,專注與安娜。兩個人有着共同的話題,安娜被父母包辦的婚姻,在此時浪漫的追求下,她平靜的心就開始起伏。

到兩個人走到一齊,到此,我對安娜的印象還不錯,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

作者對平常的家庭生活描述很到位,很成功,除了安娜,還有陶麗,一個丈夫有外遇,普通女性在這種情景下的痛苦,爲了孩子,重新與丈夫和好。有吉蒂,一個單純的女孩,在伏倫斯基和列文之間,不明白選擇誰好,虛榮心使得她愛慕虛榮,不願意理解心地善良、從鄉下來的列文。期望收穫美麗的感情,卻因爲伏倫斯基移情安娜,被拋棄。

這些人之間除了親情,有感情,有友情。愛與矛盾並存。

伏倫斯基與安娜,尤其安娜的所作所爲不爲上流社會理解,成爲衆矢之的。安娜的丈夫卡列文明白安娜的出軌,先自欺欺人,後無比痛苦,他先研究這件事對自我的地位的影響。他以兒子要挾安娜,以爲這樣就會留住安娜,保住面子。極端的做法,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加劇了矛盾。

卡列文的做法,當今社會許多不幸的家庭,也多是如此。沒有孩子倒也罷了,但有了孩子,這類矛盾的解決,有多少人顧及對孩子的影響安娜開始就不捨得孩子,不願意丈夫的離婚條件。

矛盾不解決,就只能加深,安娜與伏倫斯基逃離。爲了幸福地長相守,安娜最終只能放棄自我親愛的孩子,想離婚。但此時的卡列文卻被別人挑唆,堅決不一樣意離婚。

杯具就此在向深淵滑去。安娜原先打算去鄉下,逃離原先的生活,可此刻的情人伏倫斯基卻依舊迷戀上流社會。安娜爲此也以往努力,想回到上流社會,但此時卻被別人唾棄,被別人侮辱。她只能蝸居在家裏,獨自忍受寂寞、孤獨帶來的打擊。她此刻沒有了一切。而伏倫斯基依舊像以往一樣,活躍在上流社會,出入俱樂部、賽馬、喝酒與朋友聚會,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在加深。

尤其安娜的猜忌讓她的心開始扭曲。我開始不喜歡此時的安娜,她的變壞,讓我痛心:勾引列文,刺激吉蒂,尖酸刻薄的話,預示着不幸的到來!所以我對安娜此時的做法,感覺到她變得厭惡起來。

對伏倫斯基的猜疑,爭吵,已經讓她“精神錯亂”,時時刻刻想到自殺。她不去弄清楚事情真相,臥軌自殺,我想到在安娜與伏倫斯基初次見面的火車站,那時就遇到一個人被火車撞死,此時安娜臥軌。難道這是命運

再看看同樣爲命運困擾的列文,他在不斷思考中成熟。婚前甚至懷疑吉蒂是否真的愛自我,婚後繁瑣的家務讓他感覺喪失自由。一場暴風雨,他擔心自我的孩子,從心底涌出的偉大的愛,讓他找到了自我思考的答案。

愛是這部長篇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安娜追求的夢被火車碾碎。伏倫斯基後悔晚矣。他以往那麼的愛着安娜,得到幸福後,他沒有與安娜交流,沒有研究安娜精神世界的需要。尤其在矛盾剛出現時,爲什麼不想辦法去解決小矛盾變成大矛盾。

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人,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發生。爲錢的有之;爲情的有之;爲性格差異的有之;但離婚就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離婚後,這些人就能找到幸福過去永遠無法忘記,帶着壓力的生活,像玻璃一樣易碎。

所以,我們若能像作品塑造的列文,過普通人的生活真好!真真實實的幸福,纔是最幸福。

安娜沒想明白的問題,我們從列文身上學會了。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一樣。”大師精闢的話,警示着我們。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12

遊記是古人常寫的文體,而且佳作頗多,大體是通過繪聲繪色的敘述遊玩過程,給讀者帶來如同親歷般的感受。一個困難是,遊歷過程很難窮形盡相;讀者的感受,也不甚真切。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裏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方其搦管,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這些話有些難懂,不妨說得通俗一些:登山觀海,常令人情緒飛揚。寫作之前,文思泉涌;寫成之後,未必滿意。爲什麼呢?因爲作者的構思可以翻新出奇,但語言的表達卻很難靈巧精美,這就是所謂詞不達意。記錄一次完整的經歷尚且如此,如果經歷本身就不盡如人意,要寫出有影響的遊記作品,恐怕就更困難一些。王安石就曾經面對過這樣的困難。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33歲的王安石從舒州通判的任上辭職,在回家探親的時候,和朋友蕭君圭、王回以及自己的兩個弟弟,一起遊玩了褒禪山,可是玩得很不盡興。在遊歷後洞的時候,“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王安石“遂與之俱出了”。應該說,褒禪山之遊,只能算是一次半途而廢的遊歷。把這樣的經歷寫出來,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呢?王安石有些鬱悶,所以他沒有動筆。三個月之後,在這一年的七月,他寫出《遊褒禪山記》,這時,他已經不是在寫一篇單純的遊記性的文章了,而是對“如何成功”在做理性的思考了。這確實有些小題大做,但這篇小題大做的文章,卻成爲宋代遊記獨出機杼的佳作,顯示了王安石與衆不同的情思和鞭辟入裏的思辯能力。14年後,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他受詔入京,第二年,他着手變法,開始了爲時15年的“政治遊歷”。不幸的是,這次“政治遊歷”也因有人反對而像當年遊褒禪山一樣,半途而廢了。其中是否隱藏着一些宿命的玄機呢,也未可知。

筆者無意在這方面故弄玄虛,只想玩味一下王安石的行文之妙。我以爲,《遊褒禪山記》在寫作上至少可以給我們帶來兩個方面的啓示。

第一,平淡的素材,照樣可以提煉出深刻的主題;而提煉主題的過程,正是提高認識,昇華思想的過程。寫文章的人,太需要這樣一個過程了。就王安石而言,舉着火把和朋友兄弟鑽了半截山洞,這實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如果非要寫文章,無非是“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提醒自己不該盲從他人,一句話足矣。但是這樣的文章,畢竟只是一篇“懺悔錄”,沒有多少積極的意義。王安石是不會停留在這樣淺層次的思考上的。他想到了什麼?想到了“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所以——“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明確了“至”與“志”的關係,即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可是,只有志向,還是不行的。“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矣。”引出“至”所需要另一個重要因素——力。這個“力”,和“不隨以止”的恆心結合起來,就成爲走向成功的“個人素質”;有了這些,也還不夠。“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指出了外物幫助的重要。他的思考,可謂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所得的結論,放射着理性的光輝,令人歎服。

第二,提煉主題,要找到事件與情理的契合點,找到昇華文章主題的突破口。文章的主題體現的是作者的思想,一個沒有思想的作者,是寫不出動人心絃的文章的。清代學者沈德潛在《詩說醉語》中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指出了作家個人修養的重要。王安石既有政治抱負,又有文學修養,他渴望成功,擁有的卻是失敗的遊歷,“不能至”就是事件和情理的契合點,就是昇華文章主題的突破口。他用三個“不能至”,爲“至”張本,揭示出走向成功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志、力、物與恆心。當這些條件都具備,卻沒有成功,“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如果把這些條件都用到了,仍然沒有成功,“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可謂立論嚴謹,無懈可擊。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13

有幸在假期拜讀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名作,這本書以往被我打開,又關上了好多次。這次最終下定決心來閱讀它,但遺憾的是自我才疏學淺,所以只能做個膚淺的書評了。

這本書的兩條線索,安娜和列文。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人物,實際上卻在處處呼應對照。他們都是那個時代裏,有着與同類人不一樣的思想和行爲,因而顯得格格不入的人。

我喜歡安娜。喜歡安娜的美,喜歡安娜的智慧,喜歡安娜的勇敢。也喜歡她的瘋狂,她的爲愛偏執,她的不顧一切。

也許是我還太年輕,已婚婦女的出軌行爲並沒有讓我喪失對她的好感,也不能夠引發我與當時上層社會對她的反感的認同。相反,書中描述安娜以及她與伏倫斯基之間的選擇,讓我振奮,讓我激動,讓我欣喜!

哦!安娜!離開卡列寧吧!他是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你被禁錮得太久了,快要不能呼吸了!快投入伏倫斯基的懷抱裏!快沉浸於愛的海洋!你值得這一切.....

我還是個學生,未曾體驗過什麼刻骨銘心的感情,更別談婚姻二字了。所以,我對於婚姻的定義也許就更爲偏頗了。我總覺得:婚姻,應當有了感情才能建立。我不能夠理解爲什麼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齊,也不能理解爲什麼兩個不相愛的人卻能夠結合在一齊。

安娜與弗倫斯基大吵的那一節,我看得心驚膽戰。眼睜睜的看着他們的感情因爲爭吵而變得越來越冷淡,我捧着書卻無能爲力!哦,多想鑽進書本告訴他們倆,你們是太愛對方纔會這樣!安娜沒有安全感,動不動就要發火,伏倫斯基卻認爲她越來越無理取鬧....最終,安娜選擇了臥軌自殺。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列車站臺,而結束也是在列車站臺。

我也很喜歡列文。喜歡他的害羞,喜歡他的真誠,喜歡他滿滿的職責感。作爲男人,他難免顯得有一點不懂情調。但他是那麼的專一,那麼堅定的愛着吉娣,從一而終。

還記得,以前列文跟奧勃朗斯基討論過關於一個男人有家室,卻在外面玩其它女人的情景。列文說:“我不理解,一個吃飽了飯的人爲什麼還要到麪包店去偷奶油麪包呢?”奧勃朗斯基說:“正是因爲奶油麪包香甜可口,才更加的顯得誘人。”兩個人的交流也體現了兩個人不一樣的婚姻觀。不管奧布朗斯基有多麼的浪漫,我相信每個女人最終都會選擇像列文這樣的,雖然不浪漫,但卻很有安全感的人。

書的最終,關於列文的信仰我讀得囫圇吞棗,心裏早就沉浸在安娜自殺的情節中了....期望以後還有機會再多讀幾遍安娜,我相信在人的不一樣階段讀,讀同樣的書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書沒變,但人在成長。加油,共勉。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1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就是:“又見小綠人”,這本書是作家金波老師寫的一篇長篇童話,《又見小綠人》是長篇童話《追蹤小綠人》的第二部,《又見小綠人》是由《追蹤小綠人》這本書的結尾懸念爲開端,大家肯定看到這個《又見小綠人》的題目有問題要問吧?比如又見小綠人在什麼時候?我也是這樣想的,看了這本書我心裏的謎題就全都解開了。

《又見小綠人》分爲二十八章,我覺得最好看的是第二十章“宮爺爺變成了爺爺樹”。

第二十章大概是這樣的: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天剛亮,小綠人都從家裏出來了,小朋友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小綠人,無論是年長還是年幼的都出來了,小曉出來就帶小朋友去宮爺爺種的樹那裏,路上遇見了小朋友的爺爺和宮爺爺,宮爺爺見到小曉很高興:小曉,特別感謝你陪我種下我的一棵樹!小曉推辭說:“是您種的”他們走了沒多遠就看見在土坡上有一棵大大的紅楓樹,在這時我想:“這麼大的紅楓樹難道要爬上去嗎?後來我又想紅楓樹和小綠人到底有什麼聯繫?繼續往下看吧”小曉把紅楓樹的事情告訴了我們,一年前,當宮爺爺成爲剛小綠人時,發現了這棵樹,可是那時這棵樹已經奄奄一息了,是宮爺爺救了這棵樹,從此,宮爺爺每天都去幫大樹澆水。今天,宮爺爺要走了,宮爺爺靠近樹,抱着樹這時人樹合一,宮爺爺和這棵樹合成一體了!

看了這篇童話,我除了知道怎麼寫好文章人物的表情,我還爲文章裏的小朋友感到高興,因爲他最後也變成小綠人了,以後都可以和自己的夥伴小綠人玩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記得我有一次經歷,我一年級在放暑假的時候,到暑假快結束的一天,白天我想和人玩,可是沒有人陪我玩,我十分寂寞,很想晚上爸爸媽媽陪我玩,我於是等啊等,終於等到晚上了!可是它們都不會來吃飯,直到八點多才回來,在哪一段時間我真的很想跟同學一起玩,可是那個時侯是暑假。這件事情我之所以現在還記得,就是因爲我那個時侯的心情實在是太銘記於我的心。

從變成小綠人的第二天開始,爺爺就對宮爺爺的手稿展開研究。爺爺盯着一桌子手稿,像個大教授,“我”也非常佩服他,因爲“我”還沒看完一頁就暈了,何況那一共300多頁呢!爺爺爲一句“一言爲定”什麼都願意,他們倆老頭的歡笑聲不時在“我”耳邊迴盪。

爺爺與宮爺爺讓我明白了友誼的可貴,友誼是朋友之間的互幫互助,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根籬笆三個樁”,友誼是買不到的,只有真誠的心才能交到朋友,朋友之間的歡笑聲不會斷。

爺爺誇小曉“後生可畏”,“我”可沒興趣搭腔,因爲我正專心地看着滿地的“破爛廢品”呢!那些看不懂、猜不透的東西,讓“我”越看越有趣。“我”拿起一張畫在樺樹皮上的畫,“我”怎麼也看不懂。最後爺爺做出決定:“去拜訪老一輩的小綠人。”

小葉子翻出的這幅畫含義是什麼,真想馬上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大家找到了一位已經103歲的小綠人奶奶。老奶奶嚴肅的樣子讓“我”和小曉特別緊張。過了一會兒,氣氛才緩和下來,“我”才平靜下來。原來,老奶奶小時候把自己愛玩的遊戲“傾聽”畫了下來,這張畫送給了宮爺爺,才引發這件事情。畫弄清楚後,大家一起走進花叢裏傾聽……

老奶奶讓小葉子他們去靜靜地傾聽。讀到這兒,我好像身在大自然中,傾聽小草的呼喚,聞到花兒的芬芳;我彷彿在白雲上玩耍,在藍天中遨遊,身邊是自然的氣息,彩虹的光芒。這件事也讓我知道不是真誠地愛大自然的人就不能加入這場千聲萬籟、世間萬物匯聚的音樂晚會。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15

假期的一個晴午,我把《女兒高考》這篇感人肺腑的美文反覆地咀嚼。書扉早於被淚水打溼,我卻仍沉浸在對父愛的感動與遐想中——一位父親在女兒高考時的心理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所有在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的父母對孩子那深深的愛!我想,本文最令人歎爲觀止的還是那貫穿全文的自語式獨白。它生動細膩地描寫出了這位父親在高考進行時想象女兒答題的情景與自己對女兒說的話。字裏行間,無處不體現着父親對女兒那深沉、細緻的愛。當我讀到:“怎麼,看不懂?你鼻尖上冒出細細的汗星子。別急,女兒,看看題,再想想,實在不行就跳過去……”的時候;當我讀到:“早點吃的很少,我嚐了嚐,鹽巴似乎放多了,你口乾嗎?”的時候;當我讀到:“唉,女兒我沒有心腸做飯。這段時間我還是來陪着你吧。如果真有所謂特異功能該多好,我能傳達給你力量,信心,以至於智慧……”的時候,心好像被一種平凡卻偉大的力量撞了一下——難道不是嗎?在這看似隨意的三言兩語間,都能發現父愛閃亮的影子:想擁有特異功能,這是個如此天真的想法!但它寄託了父親此時緊張與焦慮的心情呀,瞧!父親多麼深沉!

其實,我最欣賞的是這位父親除了“深沉”,也給這份愛賦予了一個詩一般的代名詞。在“這是,你只注意考卷,只忙着答題。你不知道父母也和你一樣在考試,在爲你加油,在祝福你!”這個句子中,父親把關愛子女比作成了一場考試!呵,真是妙喻!難道不是嗎?你得了重病,需要住院。父母將怎樣做?這就是考試嘛,在考父母對兒女的愛!那麼,在做作業時、吃飯時、玩耍時,這場考試也會開始,它是隨時隨地的。但令人驚奇的是,父母們甚至不用上一天的課,總能在這些“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我讀過許多讚美父母的文章,可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動。或許,我們已把父母的“考卷”刻在心上,勉勵自己在真正的考試中——還有生活中、細節處,用切身行動來回報父母、孝敬父母!

多麼精彩的一篇文章!多麼偉大的一位父親!感受它,透過它,我受益匪淺;我看到了所有在愛的考試中取得滿分的父母對孩子那深深的愛,我懂得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