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名著讀書心得精選15篇

名著讀書心得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名著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讀書心得精選15篇

名著讀書心得1

一口氣讀完《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彷彿看到馬爾克斯正在角落裏偷笑。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祕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爲“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用我的話來說,這本書其實就是一場長達51年的三角戀。女主角費爾明娜先是愛上男主阿里薩,卻嫁給一個很有錢的醫生烏爾比諾。男主一直對女主角念念不忘。可他不斷獵豔,有很多祕密情婦。當兩人都已白髮蒼蒼,女主的丈夫死了。男主來到女主家裏,在葬禮當天晚上散場的時候,對女主表白。最終,男主和女主一起坐船出去,在船上真正相愛。爲了逃避世人的眼光,船長爲他們升起了一面代表霍亂的黃旗,準備這樣一直旅行下去。就是這麼個故事。

馬老用漫長的51年的故事給我們開了一個愛情的玩笑。

當陷入老年孤獨的費爾明娜終於奔向浪蕩子阿里薩的懷抱時,究竟是出於同情還是愛情,還是一個人的寂寞造就而成的依賴。

年輕的時候阿里薩和費爾明娜的愛情受到了過多外界的阻力,最終終止他們之間愛情的決定是費爾明娜自己做出的,後來決定重新開始這份愛情也是費爾明娜佔有的主動權。好像愛情就是這麼無理取鬧,從來不墨守成規,要求天時地利人和,要堅守了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才終於水到渠成。老年的阿里薩雖然不再有青春,但是他一貫的詩人情懷注入了更多的閱歷,他擁有的不再只是空洞的讓人沒有安全感的生活激情,還有平時祥和的生活智慧,所以老詩人比年輕詩人更迷人,更能征服他愛的那個女人。

而阿里薩一直以來對費爾明娜的念念不捨,究竟是出於年少時那怦然心動的喜歡還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不願放棄?人們都佩服於阿里薩長情的等待,卻怎麼看都好像是一場“吃着碗裏看着鍋裏”的陰險獵捕計劃。踩過622朵浮雲,阿里薩終於吃到了夢寐以求的終極獵物。也許是我不夠成熟,我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阿里薩一方面和不同的女人做愛一方面又宣稱自己對費爾明娜的純潔狂戀有多麼的讓人動容,性關係的確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堅貞與否,但我還是很懷疑男人這種不委屈自己的癡情方式。就  烏爾比諾醫生身份地位很高,教養也極好,這與阿里薩的放蕩不羈會撩妹形成鮮明的反差。我想,這也是費爾明娜爲何會無法像愛阿里薩一樣愛烏爾比諾的原因之一吧。也許那些瘋狂的浪子更能激起女人對生活的嚮往。

那麼,費爾明娜對烏爾比諾醫生有過真正的愛嗎,我想起《月亮與六便士》一句經典:她對自己的丈夫的感情實際上只是男人的愛撫和生活的安適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應。這也許更是婚姻與愛情的差別啊。

不同的角度看這本經典之作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感謝馬爾克斯。

感謝愛情與生活。

名著讀書心得2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該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通過反覆體會,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的不足之處,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下面簡要地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首先,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了真摯的師愛。作爲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爲“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啓示:我們也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顆童心,培養出無數顆愛心。作爲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爲“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作爲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關心學生的每一個部分。當然,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先生爲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作爲現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其次,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須根據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於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說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

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必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係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於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於學生的快慢程度。

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爲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學習陶行知,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作爲我們教育現代化的一盞指路明燈。

名著讀書心得3

初次看《西遊記》是在六歲時,那時只覺得很好看,裏面的人物活靈活現,情節曲折,使我回味無窮。後看《西遊記》是在十歲時,那時已懂事了,明白這故事裏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賞這本書了。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說家。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師徒經過了重重磨難與各種考驗,仍堅持到底,不屈服,頑強的與妖魔鬼怪鬥智鬥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成佛的神話傳說。《西遊記》使我感受到世間的正與惡,與只有敢於拼搏,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書中的四師徒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本領,爲這本小說平添了幾分魅力。唐僧是這本小說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膽小、嘮叨、不分善惡,但他卻始終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難面前不放棄,成爲了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是個性急、淘氣,但始終忠於師傅,即使是被趕走了,也很關心師傅,每次總是又回來了,他英勇善戰,火眼金睛,面對妖精總也不退縮,終成鬥戰勝佛;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後因犯色,而被貶下凡間成豬,也隨唐僧取經,途中經常說要各奔東西,還老是貪戀美色,好吃懶做,卻始終對師傅不離不棄,武功雖不如孫悟空,但着實也是一個好徒弟,最終成爲了淨壇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捲簾大將,因爲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盞,後將功贖罪,隨唐僧取經,他的功夫是三個徒弟中最差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師傅的話言聽計從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卻是三師徒中最好的一個,也成了金身羅漢。

讀完這本書是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原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麼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堅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時間,認真的做就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名著讀書心得4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性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了的信念。

就像這段話一樣,文學名著在當今社會上已佔有了高大的地位,是我們青少年必讀的書集,它將爲我們帶來巨大的影響。

前不久我剛看完了一本名著《歐也妮葛朗臺》是由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同時也是諷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讀完了這部小說,使我知道了:葛朗臺他是個貪婪、狡猾、吝嗇的人,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爲了錢,他可以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請水面包;弟弟破產無動於衷;侄兒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費小筆資金解決弟弟破產的事情,同時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後,才肯出這筆錢,甚至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他的錢。雖然,他是個守財奴卻與別人不相同。他不僅熱衷守財,還善於發財,精明計算,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果斷出擊。索漠城裏,都嘗過他的厲害,反倒佩服他,把他當成索漠城的光榮。

通過葛朗臺使我明白了:金錢在當時社會具有無邊的影響力,同時也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而歐也妮,葛朗臺的女兒,天真美麗的她喜歡上了破產的表弟夏爾,爲了資助夏爾,她把父親給的金幣贈給他,這樣的舉動激怒了愛財如命的葛郎臺,父女發生 激烈的衝突,而她的母親卻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終歐也妮等到的卻是個發了財的負心漢。與此同時,在她的身邊圍繞着許多金錢的奴隸。爲了得到她的錢,拼命地在她的身邊包圍着。

使我同情她,爲什麼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金錢這東西的怨恨是那麼深,那麼重。

每個人都覺得她是一個吝嗇鬼,因爲她同她的父親一樣省吃儉用,精打細算。但是,一個個虔誠的機構,一所養老院,幾所教會小學卻給了責備她愛財的人一記有力的耳光。

從這本書中使我明白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就如上帝一般,讓所有人侵倒,甚至六親不認,但有的看似吝嗇的人卻不是一個吝嗇鬼而是一個慈善的人。讓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內心的世界

文學名著永遠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知識還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加強修養,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陽光與滋潤心靈的雨露。

名著讀書心得5

我隨身帶著冰心的詩集——《繁星春水》,有空就拿出來讀讀。這本詩集後,我對冰心有了更進一層的瞭解。翻開書本,才發現這本書的序言也是那麼精彩。序言中,介紹了冰心的一生。原來,冰心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她在文學寫作方面極高的天賦。

細細地品味著書中的每一首小詩,讓我融入到詩的美好世界中。在這些詩裏,我讀到了偉大的母愛;幼稚的童真、純潔的友誼和自然。其中,寫母愛的那些詩最能引起我的共鳴。讀著,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母親對我的愛,

儘管這些愛都體現在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這是由這些細碎的小事,體現出了母愛的偉大。由此,我更加珍惜母親對我的愛。

還有一些詩寫的是童年,讀著這些詩,看著冰心的童年是多麼的有趣與難忘,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樣的難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還記憶猶新。

在冰心出國後,就用詩來抒發自己對祖國故鄉的昔年之情。她的這份情意,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作爲一個離家住校上初中的人來,時常思念著家鄉、思念著我的父母,讀了這些詩,更觸動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通過大聲地朗讀這些詩來緩解自己的鄉愁。《繁星春水》給我帶來了很多情感,豐富了我的生活。

名著讀書心得6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爲一個恭敬的猴子,爲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裏,他三次打死變爲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着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裏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裏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名著讀書心得7

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故事只是知道一個大概,不過封面的確設計的很用心,紅色爲底渲染緊張和帶有陰謀的氣氛,遠處可以看到黑色的古堡,也許是在夕陽的映照下泛紅,也許是久經滄桑鋪滿歷史和血肉。天上的雲彩糾結了表情,泛紅,泛黑,泛白,鬱結到一起散不開...這個古堡喧囂着滿城的故事需要講述。

《城堡》是我讀他的第一本書,但卻是卡夫卡最後的長篇小說,不過,這本小說以後我決定把他的小說都看一遍。看卡夫卡的小說看的是寫作手法別開生面,他的作品寓意深刻,發人深思。這大概源於他背景複雜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沒有經歷的人寫不出抓心的故事大概就是這個原理。

作爲本文的主角,我覺得他是卡文卡的一個分支或者說化身。糾結、抉擇、渴望自由,這一切的思想在 的身上得到彰顯,即是卡夫卡的寫照也是他複雜思想下無奈與疲憊的表現!

社會身份地位,有時候會壓的人喘不過氣!索然可笑,卻是實際存在的社會現象,人人都渴望自由,不管是你、我、卡夫卡或者是 。當失去自由和生命之間角逐,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生命,是沒有自由甚至沒有自主的活下去還是一了百了,可惜卡夫卡在《城堡》沒有完結就去世了。他真正的懿旨不可能會有人清楚。

全文雖然壓抑,但是反映了很多社會現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文,只希望不再有歷史重演,造成更多的悲劇罷了。

名著讀書心得8

暑假,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書籍,讓我受益匪淺。現談談我的體會: “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纔算畢業”。

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爲中心,反對教育以書本爲中心,認爲不以生活爲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教育脫離生活實際。 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即教育論述的如此完美,高度如此之高,讓人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也感嘆陶老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標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1、生活化的教育內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要貼切小學生的實際需要,適合小學生實際發展的,纔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

2、生活化的教育環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於小學生理解和接受。

3、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啓小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這些方面,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做到言傳身教。 一次我帶一部分學生去爬山,我注意觀察他們的各自表現,發現孩子對“困難”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馬上請老師求助,有的表現不耐煩,也有的在失敗、嘗試中反覆繼續着……我想這不只是一次活動,從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情緒和方法,因此圍繞這次活動,我組織了“遇到困難了,怎麼辦?”的討論,通過談話,讓學生不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攀爬經驗。作爲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名著讀書心得9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這個寒假,我結識了一位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

海倫是一位殘疾作家。她剛出生時,健康美麗,但她一歲多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奪走了視力和聽力,最後還成了啞人。自從海倫變成盲聾啞人過後,她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古怪無禮的女孩。不久,海倫的母親又生了一個妹妹,叫密爾特蕾特。密爾特蕾特還小,需要母親照顧,可殘疾女兒海倫在看不見、聽不見的情況下,更需要母親的關愛和照顧。於是,父母帶着兩個孩子四處尋找家庭教師,來教育海倫這樣的殘疾孩子,順便幫忙照顧一下她。在朋友貝爾博士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位優秀的啓蒙老師———安妮·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在海倫七歲時來到她的身邊,教她認字、閱讀、簡單的算術……還和她玩各種遊戲。自從海倫認識第一個單詞———“水”時,她就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和莎莉文老師友好相處。在她十幾歲時,莎莉文老師幫助她上了劍橋中學,在中學裏,她學習了日、法、德、英、拉丁、希臘語,併成功掌握了這些語言。最後參加了哈佛大學入學考試,這對海倫來說相當困難,但她堅持不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有名的哈佛大學,最後成爲世界聞名的作家。

海倫的一生,使我感到驚訝。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少女,竟然會克服那麼多困難,考入哈佛大學,成爲作家。她的堅強,使我震撼,她的勇氣,值得全世界學習。

當然,海倫的成功永遠離不開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是一位美國教育家,她大學畢業後,便成爲了海倫的家庭老師,擔任海倫的良師益友長達50多年。莎莉文老師在80多歲時,成了盲人。她是一根熄滅的蠟燭,照亮了海倫的心靈,燃燒了自己。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堅強,用勇氣去面對困難,用愛心去擁抱整個世界。我要像海倫那樣永不停歇,做一個真正的強者。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奇蹟,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

名著讀書心得10

我曾經聽過一個和《李爾王》有幾分相像的童話,其中的國王也有兩個口蜜腹劍的大女兒和一個直率的小女兒。當小女兒拒絕奉承父親而被驅逐時,從她臉頰上流下的眼淚變爲了晶瑩剔透的鑽石。最後國王意識到自己的錯,順着鑽石鋪成的路找回小女兒,童話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在《李爾王》中,科迪利婭的眼淚是輕小的水滴。只有在肯特和讀者的眼裏它才和鑽石一樣價值連城,因爲那是親情和真理的象徵。《李爾王》以悲劇結束的原因在我看來有以下兩個。

首先,權力實在是非常誘人的東西。莎士比亞添加了一條情節線索說明這一點:同是葛羅斯特伯爵的兒子,愛德蒙的地位就比愛德加低。儘管大家都明白私生子不能選擇是不是當個合法的孩子,他們還是對私生子抱有偏見。機敏狡猾的愛德蒙因此才向英格蘭開始了自己爭奪地位的戰鬥。親情在這條線索中不那麼重要,只是爲了在兩兄弟之間作對比控制變量而已。在愛德蒙接近勝利時他是多麼風光,掌權者信任他,看清他詭計的父親死去了,被他陷害的兄長淪落成流浪漢,只差一點他就能借着戈納瑞和裏甘登上國王的寶座。愛德蒙以不正當的方式挑戰了命運,終究被正義和道德——即愛德加代表的精神吞噬了心志發了瘋。雖然戈納瑞和裏甘對於權力的渴望沒有那樣誇張地落在文字上,她們的一言一行配合愛德蒙的地位戰向讀者展示了權力和慾望交織構成的無底洞。

其次,李爾沒有反省自己的意識,而是空口指責兒女的可恨。李爾的性格乖戾。他將詛咒濫加於任何不按照他的意願行事的人;他變化無常,有時喜歡聽甜言蜜語,有時又喜歡弄臣帶有諷刺意味的兒歌。他的性情除了表現在自己身上以外,還充分地從女兒們身上顯露。哪一個女兒沒有遺傳任何父親的特徵?大女兒和二女兒的貪婪無情;小女兒的善良寬容,不正是李爾的不同側面嗎? P516弄人的比喻“蝸牛揹着一個屋子是因爲可以把它的頭縮在裏面;它不會把屋子送給它的女兒,害得它的觸角沒地方安頓。”用“屋子”暗示國土和權力,用“觸角”暗示這一家人脾氣霸道的地方。壞脾氣在宮廷裏有阿諛奉承的大臣幫忙掩飾,蛻下這層虛僞的表皮李爾纔得到了報應。悲劇就在於李爾依然沒有明白:做父親的沒有樹立好榜樣是不應該的。

作爲一部戲劇,客觀的描述讓讀者能從自己的角度理解故事。《李爾王》的悲情不是讓淚水溼潤讀者的眼睛,而是讓思考充斥讀者的大腦。

名著讀書心得11

《紅與黑》是19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的基礎作品。主人公於連的個人經歷和最終失敗的抗爭,特別是他的兩段愛情經歷,展現了“19世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社會風氣”,強烈譴責了復辟王朝貴族的反動,教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新貴的粗俗、不道德的慾望。

因此,雖然這部小說以主人公於連的愛情生活爲主線,但它不是一部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政治小說”。

司湯達是一位文學大師,善於用愛情來反映社會問題。於連的兩次戀愛都與當時的時代緊密相連,是當時階級競爭的一種形式。的確,他後來對德·雷納爾夫人產生了真正的感情,但起初是出於小公民對權貴的報復。

因此,當於連第一次握住德·雷納爾夫人的手時,他感到的並不是愛的幸福,而是拿破崙式的野心、狂喜和歡樂,以及報復的滿足。

如果說於連對德·雷納爾夫人的追求還帶有一些真誠的情感,那麼於連對瑪蒂爾德小姐的愛純粹是一種政治競爭。

瑪蒂爾德有着貴族女孩的傲慢任性的氣質,深受法國_的影響。她認爲,如果有另一場革命,像於連這樣的年輕人將會主宰社會。和於連結婚,既浪漫又可靠。而於連認爲和瑪蒂爾德小姐結婚能夠爬到高處,因此毫不猶豫地欺騙了她的愛情。

然而,於連的兩段愛情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爲在復辟時期,市民對封建勢力進行了反抗。於連不是統治階級的一員,統治階級永遠不會容忍像他這樣的人實現自己的野心。

“紅與黑”在典型環境中塑造了典型人物,對稱的藝術結構和簡單的描述讓司湯達被稱爲“現代小說之父”,因爲他在《紅與黑》中表現了卓越的心理描寫。

現實主義作家強調真實的細節,但司湯達與巴爾扎克不同,他強調的不是客觀環境,而是詳細內心活動和生動的人物特徵。作者常常以幾句話呈現人物行動、周圍的環境和內心活動。

名著讀書心得12

無論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候門公子,擁有着不可一世的榮華富貴和錦繡前程,但會以寂寞告終。

他就如雪花一樣,人們還未曾來得及觀賞它的美,就這樣轉瞬即逝了。留給了我們淚珠般的回憶和拉長的嘆息。

上天給了賈寶玉一個美若天仙的表妹林黛玉。我說——林黛玉來人間是爲了還債,用一生的眼淚還了前世的債,把所有的感情都交託了賈寶玉,在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歸去。

可能因爲他們的愛情本身就帶着一種悽美,花落冰韻,訴盡無數的冷音。多麼淡薄的緣分,好似一段還未來得及旁白的故事,在心中留下了刻苦的記憶。

正因爲愛的太深,因此纔會以悲涼散場。賈寶玉歸依佛門,其實早已註定。從此,賈寶玉紅塵不染,把痛苦放在心底。

名著讀書心得13

主要內容:

魯賓遜是本書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魯賓遜所乘的船在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幸運地活了下來。海浪把他捲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後, 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鬥爭。他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利用槍和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過起了荒涼的野島生活。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不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傢俱,還有牧場、種植園,甚至還養了寵物。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這完全是他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創造的奇蹟。

魯賓遜是一個善於幫助別人的人,他從一幫食人族手中救下一個俘虜,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星期五”。從那以後,“星期五”就成爲他忠實的夥伴和僕人。魯賓遜還教他學會了說英語。不久,他又從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幾個俘虜,和他們一起勞動,共同生活。後來,一艘英國船隻經過荒島,魯賓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乘船離開荒島,返回英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魯賓遜從落難荒島到返回英國,這段時間竟長達二十多年。《魯濱遜飄流記》中的好詞好句好段:

好詞好句:

1.我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註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佔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4.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餘。

好詞摘錄:

擱淺、兜底、吞噬、煙波瀰漫、泅水、山坳、恭順、驚魂甫定、斑斑印記

好句摘錄:

我簡直嚇壞了,呆呆地佔在那裏,就象捱了一個晴天霹靂。

看到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懼置之度外。我在心裏發誓:下次再看到這種暴行,一定不放過他們!

名著讀書心得14

最近,把高爾基的《童年》看完了,讓我這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小孩有了很大的震撼。

《童年》主要講述了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這裏,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粗野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再看看我們,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高爾基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爲童年的艱苦生活,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終於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並勇於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沒想到《童年》這本書,能讓我有這麼多的心得體會,這真是一本非常難得的書。

名著讀書心得15

漫畫、卡通、寓言、童話和小人書曾讓我百看不厭,此外,我也喜歡看勵志方面的書,吃過各種版本的“卡耐基”、喝過各種各樣的“雞湯”。眼前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似乎綜合了它們所有的口味,着實叫人喜歡。

書中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我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應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完美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理解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之後,唧唧最終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奶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我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成爲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活力”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簡便愉快地便澄明瞭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髒的鏡子前,期望看清自我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我的問題所在。

一位詩人說,“今日,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個小小的寓言打開了人們的心扉,給人帶來一種內在的勇氣,去直面“軟心理問題”(即醫學病態心理之外的個人心理問題,又叫“正常人的心理問題”)這種每個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礙。

《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奔跑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