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影響力讀書心得13篇

影響力讀書心得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影響力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影響力讀書心得13篇

影響力讀書心得1

很高興繼續與大家分限自己的心得,這段時間博客上文章的目標是--意志力。我會寫一部分跟意志力有關的文章來展視我的看法和觀點。

《影響2》這本書在學習方面帶來給我不少的新的想法和心得。特別是第5章,我把這章的主要內容摘錄一下,非常推薦你自己閱讀一遍這章。

1、每個人都有希望

基因並不像學者者過去認爲的那樣,對人的體能、思維靈敏度,甚至自律能力起決定性作用。學者及哲學學們一直以來所說的基因天才或終身的性格特點是後天習得的,就像人們學習走路、說話或吹口哨一樣。

這意味着你可以改變現狀,就能夠養成德韋克所說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只是尚未找到正確的方法去發揮它

注:“成長型思維模式”: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並不認爲自己失敗,而是不斷嘗試使用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種人雖然先天能力並不是非常突出,但往往能在後來取得更大的成就。

2、意志力很大程度上源於技巧

書中以中著名的糖果實驗爲例。1965年,米契爾博士和艾伯特 班德拉進行一項研究。在多次觀察中發現,將不能推遲享受的孩子們和懂得如何推遲享受的示範人員放在一起。不能推遲享受的孩子們可以通過觀察成功者來效仿這些行爲。實驗得到結論,推遲享受者更善於抵制短期誘惑。他們不僅僅是繞開誘惑;他們運用具體、可學習的技巧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關注獲得第二塊糖果的長期目標,而非眼前短期的享受。

3、大多數技巧源自練習

心理學家安德斯 埃裏克森(Anders Ericsson)提出,任何領域的佼佼者之所以使同行相形見拙,是因爲他們非常注重“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

“熟生成巧”的前提是有正確的練習法。但裏克森主張,取得傑出成就的人之所以成功,依靠的就是細心而有指導的練習,也就是有技巧的練習,除此別無他法。他的研究顯示,超凡的技巧、不凡的成就、社會精英的地位,並不是由基因決定的;而在於是否能夠通過“刻意練習”提高自己的技能。

例如,埃裏克森描述了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冰上的不同訓練;有望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選手們要不斷練習他們尚未掌握的技巧;滑冰俱樂部孤人則相反;他們練習已經掌握的技能;業餘滑冰者可能會有一半的時間在滑冰場和朋友聊天,而根本不練習。簡單來說,花同等時間滑冰的滑冰者,由於他們不同的練習方法,最終取得的成績也各不相同。在埃裏克森的研究中,這一發現適用於任何一種技能,包括記憶複雜的清單、下棋、比賽拉小提琴以及學習各種現有的運動技能等等。它也適用於一些較複雜的活動,如演講、與人相處、進行談判等等。

通過刻意練習提高成功,不僅僅適用於花樣滑冰、下棋和學習小提琴等活動,而且適用於與同事相處、激勵團隊成員改善質量標準、情感交流、以及細膩、敏感的人際交往等。

我們之所以面臨許多重大而頑固的問題,是因爲我們缺乏技巧(這又源於缺乏刻意練習),而不是源於基因的優劣、缺乏勇氣或性格缺陷。長期以來,人們認爲自律能力是一種性格物質,傑出的成就源於天賦,而實際上它們增均源於一種能力,即正確的練習具體技巧的能力。學會練習正確的行動,就能學會抵制各種誘惑,學會與上司的談話不再尷尬。

影響力讀書心得2

今天終於把備案的問題搞定,博客恢復正常訪問。但還是有插件的問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我的博客佔用數據庫CPU過用大,經常資源超標。會經長出現亂碼或WP的安裝界面。這幾天正在一點點的試,哪位讀者有這方面的經驗,歡迎用郵件聯繫我。建議大家儘量使用RSS訂閱本站,RSS訂閱地址:  。如果發現亂碼,在直接訪問本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都會想辦法繼續更新這個博客的。

還是回到學習上面來,這段時間買了一些把以前看過覺得還行的書,包括《影響力2》、《說服力》、《直覺》、《14天快速提升記憶力》、《幸福的方法》等等,又重新閱讀了一遍,會在接下來的幾天時,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今天介紹的是《影響力2》,這本書的原名是《Influencer》,並不是《Influence》的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 Cialdini)寫是,而是5個管理專家合著。這本書的書名就是運用了影響力的技巧,讓你誤認爲是《Influence》(影響力)的續集。雖然網上對這本書的有一些負面的評論,但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

書中提到的很多觀點雖然是從管理方面說的,但對提高學習效率也一樣適用,比如下面這些話:

“在改變世界方面,絕大多數人缺乏的並不是改變的事物的勇氣,而是改變事物的技巧”。這句話,跟我辦這個博客的本意相近,大多數人都對快速學習有興趣,就是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這個博客就是幫助大家提高學習的效率。

“一個關鍵理念就是:少數的行爲能夠帶來巨大的變化”。如果你能仔細觀察和反思自己的行爲,找出是哪一點阻礙學習,並想出改進辦法,學習的速度和效率就會突飛猛進。

“觀察他人的行爲會極大地影響我們自己的行爲”。你和你身邊的人在互相影響,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行爲都會互相影響,要是你能找到一個有好學習習慣的人並跟他一起學習的話,自己也會改變。最好去跟傑出人士或專家成爲朋友,你也會受他影響並做出改變的。

“如果你改變世界,必須改變人們的行爲;而如果你要改變他們的行爲,必須首先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想做出實際行爲之前,必須要改變觀念,相信自己能辦到,並考慮好怎麼去做再去行爲,效果能更好一些。

書中提到了影響力的三條原則,大家應該知道:

1、謹慎地尋找那些關注關鍵行爲的策略;

2、發現並改變少數關鍵行爲;

3、找到補救行爲。

影響力讀書心得3

《影響力》通過以下七個方面,講述了營銷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陷阱。

1. 影響力的武器:讓我學會分析是不是受到他人的影響。比如售房這、廣告、等等的影響而做出不理智的消費。或是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影響他人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2.互惠原理: 在我們工作當中用的較多,想讓客戶 幫你,也需要對客戶施以小恩小惠。再如果有人施恩與你,你就應該以恩情報知,。比如領導對你的栽培與幫助,同事對你的關心與幫助,都應該回贈與老闆業績,回贈與同事友好以及互助。對於生活當中的警示,就是不貪小便宜。

3.承諾和一致 :一旦做出了一個選擇或是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立刻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做銷售也是一樣,一旦做好目標承諾,就會全力以赴。當然領導的承諾也需要兌現。

4. 社區認同 :在判斷何爲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

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沒人會想的太多。-------沃爾特 李普曼

一般來說,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或是含糊不清、以外太大的時候,我們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爲是正確的。

5. 喜好 :我們大多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陌生人對於喜好感來源於:外表的吸引力、相似性、稱讚、權威。所以要注重自己的形象也很重要。時刻保持活力自信、微笑

6. 權威. 權威所具有強大的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爲。

7. 稀缺:越少見越稀缺。價值越高。所以商家會讓顧客覺得商品或服務的機會難得引人上鉤。

我需要重新審視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樣運用這六種武器更好的服務於工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可以影響他人。但避免受到一些商家的影響,避免損失。

影響力讀書心得4

聽了孫老師的講座,買了本《影響力》看看。雖然我不是銷售人員,但是一向都對銷售工作感興趣,因此對此類書感興趣。看了之後,果然收益很多。

可能書中說得咱們平時都遇到過,但是沒有這樣系統的歸納和歸納。也沒有作者看的透徹。看了之後,發現咱們在平時與人接觸中,很多行爲是書中講到的。有些資料還是咱們沒有發現的,如果不讀此書,可能還被矇在鼓裏。不知道自我被別人算計,還以爲他們爲自我着想,關心自我。現實是殘酷的,不是在被別人騙,就是騙人。如果咱們在被別人騙之前就看出騙子們的技法,就能巧妙的躲開,對咱們自我來說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透過看這本書,,也讓我學習並領悟了一些銷售方面的有效的銷售技巧。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對銷售有了新的概念。感覺自我對銷售的技巧太欠缺了,因此還期望透過一年的時刻將孫老師說得這剩餘的四本書都看完來提高自我。書中的一些經典的案例,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響力的武器——這是太神奇了,如果不讀此書,好多商家的奇招咱們可能還會被矇騙。從這章發現人性的弱點,思想變化,太容易被影響。那裏面的例子我也很鍾愛,正因很生動。

互惠、承諾和一致——咱們生活中體會最深的原則,也是咱們在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反而被商家和銷售人員利用。

社會認同——這章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文中舉的例子。最有效的求救方式。以前正因沒遇到此時沒有體會,但透過書中描述,增長了知識,學到了生活中更實用的方法。

喜好、權威——這也是生活中體會深的,用的也是最多的。

短缺——這是商家用的最多的手法。

透過這衆多方面的說,我更全面和具體的瞭解,人通常都被什麼影響着咱們的行爲和思維方式。

我只是說了一些這本書的優點,缺點也有。可能外國人的思路想法有的和咱們還是有必須差別,再加上翻譯過來的文章,就有些不貼合國情。還有些部分有點重複,反而就應細的部分沒有詳細講。我覺得尤其是例子就應多一些,正因這樣會更生動具體,比起抽象的文章來說要好得多。

但是要是銷售和商家看到了這本書也會提升自我,就會衍生出其他影響力的方法。

我覺得雖然大家都提升了,但是這樣生活每個人都太累了,每一天都處在爾虞我詐之中,因此外國人來中國就會不適應,說中國人太會玩心眼。這樣的結果是社會造成的。因此也會影響着大家。

影響力讀書心得5

情商又稱情緒能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記得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智商誠可貴,情商價更高”。細想是很有道理的,從前人們都認爲智商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有着決定性的作用,可是通過很多跟蹤調查發現,情商相比於智商要更重要。既然情商的作用如此的大,我們應該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呢?我從以下一點談談個人淺顯的看法。

1、控制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高興、快樂、鬱悶、煩躁的時候,這些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每天都在產生,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應對、處理、排解。

可能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國人的情緒不會明顯地表達出來,中國人講究含蓄美,但是,情緒是不能消除的,所以情緒會通過如何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如何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間接地表現出來,因此,情商對工作、人際關係的影響就變得特別突出和直接。如果你不好好控制情緒,也許就會對你產生不好的影響。

要想提高自己的情商,我們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人,適度地發脾氣。學會放鬆,運用深呼吸,幽默療法,挑戰認知都是很不錯的方法。

同時它也要求我們有情緒自制力:能夠剋制衝動及矛盾的情緒。一認識自身,因爲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爲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妥善管理,即能調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勵,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四是認知他人,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

請記住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許你只是片刻的情緒不好想要發泄,但是也許你會因此而失去別人對你良好的評價。

情緒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身無所謂好壞,它存在的價值在於發生後的理性反思和深化對自己的認知。

2、情感

它要求我們學會處理人際關係。而當我們有了一些內在的品質以後,人際關係會變得很和諧。比如:對人寬容、換位思考、學會關心、充滿愛心、富有同情心、溝通協調、誠信正直、善於合作、樂於吃虧、勇於奉獻、樂觀豁達、積極向上進取。

除此之外,處理人際關係還需要一些人際關係的技巧:社交察覺,指準確的察覺到交流人的情感變化,學會察言觀色。感受其它人的情緒,瞭解別人的觀點,積極關心他人。我們要怎樣管理我們的人際關係呢?我們需要有團體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並懂得服務他人,在人羣中建立影響力,具備領導力,發展其它人的能力,衝突管理,與周圍的人建立聯繫,培養及維持我們的人脈。

我們可以發現,在現代社會有這種情況,有不少神童,大家都說他是聰明的,神童啊。但是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子,長大後可以有出息。爲什麼會是這樣?有的學生雖然也很聰明,但是性格孤僻,怪異,不合羣,不宜合作。有的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有的急躁,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有的冷漠,易怒,與周圍的人很難溝通。特別是有的以自我爲中心,什麼都是我,我,不關愛他人,總喜歡讓周圍的人圍着自己轉。有的大專家,智商特別高,做課題也可能是一把好手,也有一定的名氣。但是他們與人合作方面還不盡人意,對人苛刻挑剔,不能原諒人,不能寬容人,人們對這個大專家怎麼辦,敬而遠之,到後來可能成爲孤家寡人,行不成大氣候的科研團隊。也有不少人,智力雖然不太出衆,也不是太聰明,甚至大家認爲他可能還是低智商的,但後來卻成就了大事業,取得大成就。這便是情商的作用。

請記住,如果想找到幸福,請別忘了從精彩至上的社交生活開始。

3、意志

堅持自己的想法,當然前提是你的想法是對的,執着但不固執,不要半途而廢,做事不能虎頭蛇尾。意志能成就一個人,當然,也能毀滅一個人。也許你航行了一生也沒有到達彼岸,也許你攀登了一世也沒能登上頂峯。但是敢失敗的未必不是英雄,奮鬥了就問心無愧,奮鬥了就是成功的人生。

4、耐受挫折

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挫折是好是壞在於你。只要處理得當,挫折可能也是一種機會。這就要求我們善待人生的機會。在面對挫折、面臨危機的時候我們要像是對待機遇一樣對待它,挫折會造成短時間內的損失,但是我們看得很開的,放遠了看,就把這暫時的挫折當作是個長期投資吧,總會有收益的,而且收益肯定是正的,並且會很大。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舊的希望實現了,或者泯滅了,新的希望烈焰隨之燃燒起來。在挫折面前我們應該滿懷希望。

5、人際技巧

提升情商,包括搞好人際關係。要搞好人際關係,應多多注意別人的感受。很多嚴而不慈的父母,都缺乏這種理念。他們關心孩子有沒有吃飯、沖涼、讀書,他們會監督孩子,但孩子不會感受父母的關愛,只感受到家庭的壓力。反之,嚴而慈的父母,通常會參與孩子的活動,不只問孩子到底讀書了沒有,也會用時間和孩子溝通、說話。我們跟人說話,吵架,都是一種人際關係的交流。我們在跟人溝通時,沒有辦法控制別人怎麼想、怎麼感覺,沒有辦法預知別人的行爲。但是,我們卻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爲和情緒,用這種自制力影響和感染別人的行爲和情緒。例如,當一個顧客生氣地投訴公司的服務時,如果你忙着辯護,他會越講越生氣,但是,如果你讓他知道你在聽他說話,他生氣是有道理的,他的口氣將會逐漸放軟的。所以,我們要提升自己的情商,也應該培養同情心,進而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別人的情緒。 “情商到底是什麼?”

6、以敵爲師

向難以相處的人學習。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牢騷滿腹,橫行霸道的人,我們多麼希望這些人從生活中消失,因爲他們會讓人生氣和絕望,甚至發狂。你可以從多嘴多舌的人身上學會沉默,從脾氣暴躁的人身上學會忍耐,從惡人身上學到善良,而且你不用對這些老師感激涕零。發現他們的方式,在與之交往中,儘量靈活到採用與之相同的方式。

影響力讀書心得6

讀這本書的收穫:認清自己的需求,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辨明真正值得自己爭取的東西;善用自己的良知和責任感,避免不自覺地被一個預謀用施恩的手段來讓你達到順從目的的人利用,做出違背自己原則的事;適當地利用影響力的武器去影響別人,在人際交往中能熟練利用其中的技巧爲自己服務,以激發人的無限能量和潛力。

書中講解了六個影響人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短缺”。每種武器都指向了我們非理性的弱點,而且這種弱點通常是不被我們察覺的。

1、互惠原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由於互惠原理的影響力,恩惠、禮物、邀請等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繫在一起。互惠原理及其負債感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是一個廣爲接受而面向未來的價值取向。這就使得以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資源爲開端的交易變得輕易起來,進而發展稱爲錯綜複雜而又井然有序的援助、防禦和貿易體系,給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人們在享受互惠互利的同時,也在爲互惠原理付出代價。由於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佔多數,因此,遵循這個原理也就成了重要的行爲規範。一般說來,社會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人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這份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就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有時不公平的交換我們也是願意接受的。而且,即使人們的確有某種需要,假如感到自己難以回報,往往也會盡量避免向他人尋求幫助。正是這種狀態給一些想要利用互惠原理獲利的人提供了機會。在互惠原理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相互退讓和妥協就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一種方式。

2、承諾與一致原理。表裏如一,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美德,如果是朝秦暮楚,經常失信於人,將很難在社會立足。一個人一旦做出了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和觀點,就會面對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找到各種理由,使做出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

3、社會認同原理。很多時候人們的判斷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衆的普遍選擇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選擇。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做,參照別人的行爲來決定我們要採取的行爲。一般來說,當缺乏信心時或當形勢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佔上風時,人們最有可能參照別人的行爲。

4、喜好原理。理性上,個人喜好因素與人的判斷決策並無關係,可是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會不可避免地使人的判斷產生偏移。如果一個陌生人自稱認識自己的朋友或和自己有類似的經歷和愛好,就會因有很多共同話題而和他迅速熟悉起來,從而使他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5、權威原理。有些報道,爲了讓公衆接受其表達的觀點或立場,往往會引用“專家觀點”,強調錶達觀點的人的頭銜,這是因爲,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下意識地接受“權威”的觀點,爲了服從權威而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情。

6、短缺原理。

物以稀爲貴。當某種東西變得短缺,必須通過競爭纔有可能得到時,人們想得到它的願望會更強烈。這就需要人們把短缺壓力引起的困擾當作一個讓自己停止情緒波動的信號,以避免由於一時的情緒而做出不明智的決定,理性分析自己想要得到某物的理由。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抉擇的`成本日益高昂,我們習慣於藉助外力,卻失去了自己的判斷。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我們信任權威,信任朋友,相信大衆的選擇,相信物稀則貴,借鑑他人或以往的經驗,能爲自己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正是這種依賴別人做決策的思維習慣和心態,使人們在很多時刻不自覺地捲入了別人設計的影響力漩渦,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思考着生活。

影響力讀書心得7

當時看介紹時說,《影響力》這本書是《財富》雜誌鼎力推薦的75本商業必讀書之一,還說是風靡全球20多年,不過我看一般,廢話過多,這大概就是外國人的寫作方式吧!呵呵,也許是我的水平不到,還欣賞不了!

書中主要講的是怎樣能對他人有更強的影響力!主要談到了幾個方面:知覺對比、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七個方面。

知覺對比原理

人總是根據之前發生的事情作爲參照物,來比較判斷現在的事情!最簡單的例子:服裝店裏,銷售員總會先拿出昂貴的東西,再拿出便宜的東西,這樣會讓人感覺東西更便宜;相反,如果店員先讓顧客看便宜的東西,再讓顧客看貴的東西,會使昂貴的東西顯得更貴!這也是爲什麼房地產銷售員總是先帶顧客去看幾套不甚合意的房子(墊底貨,公司壓根就沒打算賣),再給顧客看他們真正想賣的房子,這時顧客會“眼睛一亮”!

 ⑵互惠原理

所謂互惠原理,第一層意思是,先給予他人恩惠,再索求回報;第二層,也更爲有效的,是自己率先讓步,從而讓對方覺得有義務也作出讓步!

第一層:當我們接受了別人給予的好處時,我們就會有虧欠感,想要回報對方!最典型常見的就是人情債!林登·約翰遜剛當上總統時,他提出的議題在國會裏總是能輕輕鬆鬆就通過,連照理來說應該強烈反對這些議案的議員們也投了贊成票!政治學家們認真研究後發現,與其說是約翰遜長袖善舞,不如說是他常年在衆議院和參議院摸爬滾打,幫了其他議員的很多忙!當上總統後,議員們紛紛償還從前欠下的人情債!

給我們的啓示是:熱心助人!很多時間,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爲自己鋪路!助人就是助己!

第二層意思,互惠式讓步!就是“拒絕———後撤”手法:先提出較大的要求,遭到拒絕後再提出較小的要求(其實這個較小的要求才是真正想要的)。這讓對方看起來顯得是一種讓步!

真正有天分的談判員會把最初的立場稍作誇張,夠他討價還價、來上一連串的小小讓步;而對方會認爲既然人家都讓步了,自己也應該讓讓步,於是,就順從了你的要求。而這個結果就是談判員真正想要的結果!

“拒絕———後撤”手法不僅僅能刺激受試者答應請求,還能激勵他們切身實踐承諾!因爲受試者覺得是自己讓對手改變主意、作出讓步的,自己要對最終的協議負責,對最終的結果也最滿意!

 ⑶承諾和一致

承諾和一致原理認爲,一旦做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感受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這種壓力會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種壓力下,我們也會找出一大堆新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另外,周圍人認爲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會促使我們朝着這個方面努力!人們會努力把自己的形象調整的和周圍人口中說的一致!

 ⑷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認爲,在判斷什麼是正確選擇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觀察周圍人羣的選擇,認爲做該選擇的人越多,就越證明了該選擇的正確性!尤其是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朗、意外性太大的情況下,我們更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爲是正確的!

其實,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時候,人人都傾向於觀察別人在做什麼,他們也在尋找社會證據!他們會更傾向於模仿跟自己相似的人的做法!所以,商家在做銷售時,不需要說服客戶認可自家產品有多好,只需要告訴客戶有多少多少人已經購買了這個產品;慈善捐款時會不斷播出已經認捐的觀衆名單,給人一種印象:“看,所有人都要捐錢了,這肯定是一件正確的事,應該做”!

正如有人所說:“95%的人都愛模仿別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發起行動,所以,要想把人說服,我們提供任何證據的效果都比不上別人的行動”

⑸喜好

喜好原理認爲,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讓人喜歡的幾個理由:①外表魅力②相似性(我們會下意識地向跟自己相似的人作出正面反應)③恭維④接觸與合作。最後一方面值得深探討,其實我們自己對某種東西的態度是受了先前接觸它次數多少的影響,我們總是偏好自己接觸過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就像很多選民在投票站只是因爲候選人的名字看着眼熟,就作出了選擇!

啓示:在做營銷和管理時,想辦法儘量多跟客戶交流接觸幾次,儘量多次地重複宣傳理念,逐漸地,對方就會慢慢接受!

⑹權威

實驗證明,人們傾向於服從權威而放棄獨立思考!

人們都嚴重低估了權威的影響力,頭銜、衣着、代表身份地位象徵的汽車等等,都會讓人感覺對方是權威!

我們一般更願意聽從那些看似公正的專家權威。但是小心:順從專業人士經常會使用一些策略,例如:偶爾說些有違自己利益的話,暴露自己的一些小缺點,來讓我們感覺他們真誠可靠!

 ⑺稀缺

人們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要比對獲得某種東西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換句話說,人們更害怕失去某種東西!企業管理者更重視潛在的損失!(啓示:做宣傳要更側重於不行動的話,會損失什麼)

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以前更加困難,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我們就會越發地想要得到它了!比如,某類信息遭到禁止後,我們會更想得到這些信息,而且對這些信息變得更能接受也更包容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爲家族製造出來的障礙,使得他們的愛情迅速升溫,發展到離不開的程度(俗語說的,你越不想讓他幹啥,他越是想幹啥,逆反心理)

較之於一貫短缺,人們更珍視新近變得短缺的東西!就像各國的革命,最容易起義的,不是那些傳統上一直深受壓迫的底層人們(這些人已經把自己的貧困潦倒看成自然了),而是曾經生活的很美好,現在失去了的人!

影響力讀書心得8

在看這本書以前,總認爲影響力就是自己影響別人的能力,現在看了《影響力》的一小部分,第二章的《互惠》,作者把它剖析得很透徹,我覺得該書寫得非常專業,裏面的一些字句也不是很容易理解,還需要我慢慢去細讀,下面是我的一點讀書心得。

我認爲影響力就是過去事情的印象,這種印象在左右着我們今天、明天的行爲,也許是正面的影響,也許是負面的影響。總爾言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昨天的、過去的事情的影響。該書將這種規律系統的揭示了出來,它來自於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或者是固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複印紙

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太複雜了,而我們接受到的信息也太複雜,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時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作出抉擇,其實早已身不由己。善於利用這種規律的人輕鬆的掌握着他人的動向,透過人們內心的負債感(互惠原理)或是文化上的觀念給人以壓力,迫使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從這個方面來看,人們要想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清晰的判斷力,或者說不被人欺騙,實在是有些困難,因爲有時候就算知道自己會被騙,人們還是會踏進這個圈套,僅僅是因爲希望遵守承諾,被人尊重,或是爲了償還一點點小小的人情,文化的習慣要求我們這麼做,於是我們這麼做了,可是卻被騙了,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必須這麼做,否則就將面臨自我巨大的心理壓力。更有趣的是,我們在實施互惠的同時,有時免不了自己也會變成互惠的“獵物”。複印紙

書越讀越有意思,我一定會好好讀完這本書。邊讀邊反觀生活中的現象,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穫,以此來更好的改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互惠是人們身邊一種有效的影響力的武器,就是看你如何去利用它,或者說如何去應用它,關鍵是如何創造性地應用它,因爲很多人都在用它來謀取利益。

影響力讀後感3因此,當賣家告訴你這款商品數量僅剩一兩個時,或者這棟房子已經有人來看過而且他明天還會再來時,你很有可能會馬上覺得把它買下來,儘管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前你可能並不想買它。除了數量的限制,對時間進行限制也是依從業者慣用的技巧:限時優惠這種方法讓你覺得不買就虧了,於是你又對銷售者說了yes。

短缺除了會引發對短缺之物的需求,還會引發我們對失去已經獲得的自由的抗拒。當某種東西變得比較少,我們想獲得它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我們就會對它產生一種更加強烈的慾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讀後感·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雙方家長的阻止下最終選擇了殉情,但如果他們只是一對普通的情侶而不是仇敵的孩子,他們的愛情不會這麼濃烈,甚至很有可能在幾個月之內發現彼此並不合適而分手。

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有吸引力,被禁止的人就越是想得到。這一點在教育上很有意義:對於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東西,像垃圾食品和電子遊戲,如果嚴格禁止孩子們接觸反倒會適得其反,反倒不如平常心對待並且加以引導。

那短缺面前,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知道短缺壓力產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方式並不足以保護我們免遭它們的傷害,因爲“知道”是一種認知過程,而認知過程會被短缺引起的強烈情感衝動所抑制。

影響力讀書心得9

如果你想改變世界,必須先改變人們的行爲;如果你要改變他們的行爲,必須首先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尋求平心靜氣,這就是問題所在。

找出關鍵行爲

僅僅努力還不夠;你必須知道要做什麼,然後爲之努力。

影響力大師們關注的是行爲。 /*行爲是影響力發揮作用的支柱

少數行爲能夠帶來巨大的變化。 /*關注關鍵的少數。

如果你不能立即明白專家們叫你去做的事情,那麼他們給的建議就過於抽象,可能暗含許多可能的行爲,其中大多數是錯誤的。

1.當面臨衆多可能的選擇時,謹慎地尋找那些關注關鍵行爲的策略;

2.發現並改變少數關鍵行爲;

3.找到補救行爲;

3.1如果他們進行艱難的談話前,聲明互相尊重、爲共同的目的相互溝通、暫時遏制情緒、避免過於激動,那麼未來則截然不同。 /*前提比內容重要

3.2勇於開展同行避之不及的對話; /*直面關鍵的問題需要技巧,更需要勇氣

3.3.積極而巧妙地對上司提出質疑;

3.4.真誠地對待職位較低的同事。

改變影響思維的方式

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所畏懼事物,然後試着控制它。

當試圖使人們改變行爲是,可以鼓勵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而無需批判他們所有的觀點。

學術上的精簡剝離了自己思想中豐富的情感細節,只留下枯燥、乾癟而稀少的抽象概念,無法傳達思想中的絕大部分細節。

樹立專業性的權威和動機純正的形象。

替代經驗

1.故事改變思維

1.1. 將故事中的人物設定爲你的聽衆或觀衆熟知的人;

1.2.讓觀衆想像正在發生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

1.3.保證你的故事能提供一個同樣可信、真實的解決方案。

2.故事和經驗相結合

2.1.讓故事促使人們聯想到自己的個人經驗;

2.2.反問我是否也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影響力讀書心得10

《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羅伯特.B.西奧迪尼,分別講述了營銷人員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陷阱,包括:1影響的武器,2互惠,3承諾和一致,4社會認同,5喜好,6權威,7短缺,8立即生效的影響力。其中有許多東西是咱們平日裏經常能夠看到的,還有一些是咱們雖然見過,但是迷惑不解的,我想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它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在經濟方面它的實用性。

影響是一種行爲,而“影響力”則是一種去影響他人行爲方式的潛質。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環境中,早已構成了自我的“固定行爲模式”,而過往的經驗,也早已在腦中構成屬於自我思維構架的“圖示”,這些經驗都會不自覺的去抵禦外來影響,想要改變,談何容易?也許,《影響力》的魅力恰恰在於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透析宏偉哲理,反向推之,驗證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許你正經歷着,也許剛剛經歷過,每每看到《影響力》書中得出的結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哦,我說怎樣會這樣呢?”,等閱盡所有文字,最後,纔信了。

但是此刻我的觀念轉變了,我看到了像看不見的手一樣悄無聲息的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的一種規律,只是我一向沒有看到而已。這種規律來自與咱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現代社會太複雜了,理解到的信息也太龐雜,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時看似咱們是自由的作出抉擇,其實早已身不由己,善於利用這種規律的人簡單的掌握他人的動向,透過人們內心的負債感或是文化上的觀念給人們以壓力,迫使他們按照自我的需要進行活動。從這個方面來看,要想持續清醒的頭腦,持續決定力,或者說不被人欺騙,實在是有些困難,正因有時就算知道被騙,人們仍然踏進圈套,僅僅是正因期望遵守承諾,被人尊重,或是爲了償還一點點小小的人情,文化的習慣要求咱們這麼做,於是咱們這麼做了,但是卻被騙了,但是沒有辦法,咱們務必這麼做,否則就將面臨自我巨大的心理壓力。

當我將這本書中描述的情形與自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做比較時,事情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原來是這樣的!以前看過講存在主義的,說人生來就是不自由的,當時我不太明白,此刻我也許有些明白了。人總是自以爲自由的做着自我的選取,決定自我的人生,其實早有了潛在的規律,操縱着一切,人的意志只是嚴格的執行着它的決定而已,人並不擁有絕對的自由。突然想起這個道理初中的政治課就講過了,但是當時只是談到了人不能正因自由而隨心所欲的做事,務必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那時這實在是說教氣味太濃厚的一句話,也就沒有在意。此刻想想也就那麼回事,生活就是如此。

而對於我來說,從書中受益的不僅僅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會認同、權威、承諾和一致、短缺”這六條原則是怎樣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咱們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審視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樣運用這六種“武器”更好的服務於工作,既能“皆大歡喜”也能提高效率。

作爲市場營銷人員,咱們時刻在“影響”和“被影響”中輪流主角,怎樣做能將“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怎樣做能讓權威的嘴幫咱們說話,怎樣做能讓咱們的產品獲得最多的“社會認同”,怎樣做能讓咱們在“互惠”的同時成爲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贏家?巧妙的開啓“火雞母親”身體裏的磁帶,能給咱們帶來額外的關懷;“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互惠原則”告訴我:給予以後的索取更能幫忙咱們順利的拿到想要的資料,打造其他公司不具備的競爭潛質,爲客戶的維護和資源的互換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子甚多,舉不甚舉,只怕是說多了,簡單的事情就變得細碎而煩瑣。只要稍加留心,你就會發現很多的道理和銷售技巧。

影響力讀書心得11

很長一段時間,人都非常的浮躁,而最近發貨的事情太多,甚至連手機都懶得看。時間總是要擠出來,最關鍵的是要讓自己浮躁的內心平靜下來,所以在睡覺之前,我把手機關機充電去了,自己開着檯燈靜靜的看着書。看書——竟然變得很困難,視線在書本中劃過,思緒卻不能跟上。

我讓自己每天看一章書,每章做一個小結,一本書再做一個總結。把一些心得寫下來,供自己閒暇時翻翻,讓空空的腦海,慢慢裝下些知識。

我不想長篇大論,只把自己認爲好的記錄如下(第一張)

1、“絕大多數人缺乏的並不是改變事物的勇氣,而是改變事物的技巧”——我們要總結這些技巧,在交際上,在生意場上。每一次的失敗、挫折都是技巧的提升。

2、“當我們把絕大部分的努力用在事後補救,而非預防時,實際上就是在默默地宣佈,我們不知道如何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我們放棄了。”——我們要把精力放在事先的預防、事先的安排,這是最節省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方式,尤其對我們做生意的時候要着重考慮。我們要做好計劃、規劃,我們要儘量避免將精力用在事後的補救。

3、“首先我們要怎樣發現別人的成功,然後怎樣明確少數關鍵行爲,最後,只要日常堅持執行,這些行爲將保證我們取得成功”——張有爲老師的成功,名企業深度遊學研修杜平等等他們的成功都有都有他們的關鍵行爲,我們借鑑、模仿去做的時候,我們也在逐步走向成功。

4、“觀察他人的行爲會極大地影響我們自身的行爲”——這個就是榜樣的力量,在張老師的學生羣裏,這種作用尤爲明顯。唯恐自己落後了。

5、“影響力的確是可以研究、檢測並掌握的“——因爲人是可以互相影響的。

6、“如果你想改變世界,必須改變人們的行爲;而如果你要改變他們的行爲,必須首先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爲方式。一個富翁的思維和一個乞丐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如果要將乞丐變成王子,那麼必須首先讓他的思維是王子的思維。

7、“我們需要作出的改變不要太激進”——我更加贊同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改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下子改變的,除非是哪種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8、“我們在生活的每個方面都必須這樣做。”——每個方面我們都要視自己爲影響力大師,因爲我們要影響我們的企業和企業裏面的員工。

9、“那些策略”——注意不能是單一的策略,世界是複雜的,生意是複雜的。

10、“影響力策略本省並沒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我們一直致力於將其策略用於高尚的事業”——我們要做的積極做的有意義。

小結:我們要思考如何學習和掌握這種影響力的力量。

影響力讀書心得12

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這本書我是在我們班導師的建議下讀完的,就像我們老師說的,這是我們大學生都應該讀一讀的一本好書,它不但可以讓我們認識到人的心理對人的強大支配作用,也可以讓我們明白,如果想在未來成功地走下去,就應該學好掌握好心理,既包括自己的心理,也包括別人的心理。

在這本書裏,主要講了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權威、短缺。它們每一條都是能緊緊扣住當代社會氛圍下人們所體現的行爲方式,具有極大的說服力,使人讀了之後受益匪淺,給人一種一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其中,我對這本書裏邊的互惠、權威和短缺這三條基本心理學原理的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條是互惠原則。以前高中的時候我們學過“雙贏”原則,也就是合作的雙方都能夠從中受益。我們處在一個合作的世界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是自私地索取對自己有利的,而不懂給予別人一些回報的話,那樣這種人註定被世界淘汰掉。因爲沒人會願意長時間地被你索取而沒有任何回報。所以,想要我們自己能夠長久獲得利益,那就必須先學會給予。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如果你先給予了對方一些利益,那樣對方在你提出你自己的利益要求的時候就無法輕易拒絕,這樣雙方都能從中獲益,從而達到雙贏,這樣,你的利益纔會無限延長下去。

第二條是權威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對權威的服從都是盲目的。權威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作爲一個有着自己思想的人,應該要理智地判斷這些所謂的權威是否可信,不應盲目地服從。我們也不能因爲權威而做一些不理智的事,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要保留自己的原則。不可以被權威左右。而且,有些時候,那些權威也會是因爲某些特定的目的而被用來迷惑我們的思想。

第三條是短缺原則。相信大家都有被促銷的經驗,很多促銷人員總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去爲他們的產品促銷:這類產品非常好賣,就只剩這麼幾件了,還好你來得早,不然就沒有了。這些話語大家應該很熟悉,但是,當我們自己真的身處其中的時候,我們往往忘了這只是一種促銷的方式。因爲聽了這些話之後,我們會產生一種着急的心理,擔心我們所要買的商品會馬上被買走等等,然後很快就掏錢購買了那件商品。在這個例子中,那些促銷人員就是充分地利用了短缺這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勾起消費者的購買力,促使他們購買商品。所以,從這一條基本心理學原理所反映的行爲現象上看,我們應該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因爲“短缺”而產生着急的心理,而應該仔細考慮我們所做的選擇是否對我們自身有益,在下決定之前要認真衡量,才能不讓自己後悔。

《影響力》是一本質量很高的書,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許多在日後走上社會對我們有很大幫助的知識。我覺得這本書可以更好地完善我自身,讓我變得更優秀。

影響力讀書心得13

本來以爲讀這些理論的著作會有點枯燥,但是隨着深入閱讀,我被書中那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了,這些例子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從這本書中,我覺得自我有以下收穫:

1、讓我避免今後再上一些小商小販,傳銷者的當,學到了一些對付他們的技巧。

書中銷售商、募捐者的一個個技巧真是令我瞠目結舌,眼界大開。從這些案

例中忽然發現自我是一個很容易上當的人。例如,每次買衣服,總是大包小包的回來。主要原因就是經受不住商家諸如這件衣服很合身之類的勸說;或者在買了外套以後被要求再搭配一件毛衣。想想貴很多的外套都買了,也就不在乎多買一件毛衣了。這些例子在書中的第一章——影響力的武器中就能夠找到。咱們不必動腦筋去權衡利弊,更不必再做任何困難的決定。讀了這本書以後,不敢說以後再也不會上當了。但我想必須程度上能讓自我更理性的消費,每次消費之前能讓自我更好的思考。

2、學到了增進與同事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技巧。

與同事的相處與溝通方面,我覺得書中的第二章——互惠對我的啓發比較大。

事實上,我發現身邊的很多同事都已經在用這種與人相處的技巧了。比如,辦公室中的同事經常會互相幫忙。在對那個同事建立起好感的同時,當他真有什麼事情請你幫忙的時候,你也不好意思再拒絕了。書中有很多技巧都能幫忙自我與學生更好的溝通。其中最有用的,我覺得還是和學生持續一致。例如要批評孩子之前,先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我知道你也不想這樣的……你此刻必須也很難過、後悔……,然後讓學生主動說出自我的感受,認識到自我的錯誤。當然在於孩子交談之前,也能夠和傳銷人員一樣,先問上一句:你這天感覺好嗎?高興嗎?以消除孩子的緊張感。這些技巧似乎跟暑假教師培訓的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

3、必須程度上學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邊讀邊想讀後感該從哪個角度入手,總是想把書中的資料與教育聯繫起來,但似乎總也聯繫不上。但最後,還是從書中找到了一些與教育沾邊的片斷。例如在第三章——承諾和一致中,弗雷德曼想要阻止一些二——四年級的小男孩不玩一個很誘人的玩具。他發現,要讓一個小男孩暫時順從是很容易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威脅孩子們說,只要玩這個玩具的孩子被抓住,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如果弗雷德曼在的時候,沒有一個小孩子敢去玩。但6個星期之後,當他不在的時候,他的威脅就失去了效果。第二次試驗,他只是對孩子說當他暫時離開房間時不好玩這個玩具,正因玩這個玩具是不對的,並沒有威脅孩子。

6個星期之後,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沒有玩這個玩具。當然,我對這個結果並不是很堅信,第二次試驗中,弗雷德曼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居然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但是有一點我還是贊同的,去威脅孩子,只能得到暫時的順從,最後效果肯定是不佳的,個性是當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想法的時候。書中還有一些教育方法同樣對我又啓示。例如進行行爲規範教育的時候,咱們可不能夠利用社會認同感的原理,給孩子看一些同類孩子正確的行爲規範的錄像,而不是純粹文本的說要怎樣做,或者背行爲規範。

總之,讀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很有用的,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就應多看看這些教育類的著作,提高自我的理論水平,用理論去指導實踐,能夠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