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歡迎大家分享。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1

說到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似乎就要說說經典,什麼是經典,以及如何對待經典。

所謂經典,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經典作爲名詞的時候有以下兩種所指:一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從各國對於經典一詞的定義出發思考問題,我們能夠認定,凡是被稱爲經典的東西,應具備以下幾點:歷史的積澱性、廣泛的認同感、文化的影響力。首先,經典之成爲經典,是因爲它具有歷史的深厚積澱。一部剛出版的,哪怕是十分暢銷、十分引人關注、切中當下熱點問題的著作,充其量是暢銷書,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稱之爲經典。

其次,經典之爲經典,就是一個認同的結果。它依靠自身攜帶的思想力量,使人們對它產生一種敬畏之感。這種認同,有時雖然也受到政治強制,但主要還是源自經典內在的思想權威。第三,經典對它所處的文化領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堪稱當之無愧的經典。對待經典的態度有兩種,一是經典崇拜,二是科學對待。

在目前,我大約只能採取第一種態度。克勞塞維茨1780年生於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參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他花很多時光來比較他個人在拿破崙戰爭中的觀察,並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戰史,認爲只有從歷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導出軍事原則。說明一下,我讀的這部《戰爭論》是廣西師大所謂新版,摘編的,商務印書館是三冊版,一部冗長的大作。我實在不能憑藉一部摘編本,並且以這樣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得出克勞塞維茨的軍事思想,以及它在軍事史上就應具有的地位等等,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從一些段落以及別人的研究成果中瞭解一些他的觀點。本書的主題不是戰略、戰術,而是“戰爭”本身。戰爭是“一種以迫使對方實現我方意志爲意圖的暴力行爲”。

即戰爭是一種暴力行爲,而這種“暴力行爲”只是手段,永遠不可能成爲目的。戰爭的目的是爲了使敵方理解我方意圖,向我方意志屈服,是“國家政策的其他手段的延續”……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2

《戰爭論》,19世紀軍事理論頂峯的偉大之作,可與《孫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經典軍事著述。《戰爭論》是軍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覺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方法系統地總結戰爭經驗的著作,具有重要的軍事學術價值。這部著作不僅奠定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軍事學的基礎,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重要理論的來源之一。

克勞塞維茨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西方近代軍事理論奠基者。他先後研究了1566——1815年間所發生的130多個戰例,總結了自己所經歷的幾次戰爭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寫出了一部體系龐大、內容豐富的軍事理論著作——《戰爭論》。

非軍事界的人可能沒有系統地讀過《戰爭論》,但相信大多數人對"軍事是政治關係的延續"這一名言都耳熟能詳,這一名言即出自《戰爭論》。《戰爭論》是克勞塞維茨對戰爭的觀察、研究、分析的結晶。它既是一部軍事理論著作,又是一部哲學著作,被譽爲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作者克勞塞維茨,普魯士將軍,被稱爲研究戰爭而真正摸索到其主題之根本的第一人。也是採取一種對軍事史的任何階段都能適用之理論的第一人。他很早就參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後進柏林陸軍大學就讀。做過拿破崙軍隊的戰俘,一年後又投入各種戰鬥。1818年升任少將並擔任母校校長。1830年離開軍校接任炮兵訓練總監。這部軍事哲學書,是他把自己歷史研究的成果和戰爭經驗融合成一個完整的觀念。在他突然去世後,被其遺孀在一個密封的包裹裏發現。克拉塞維茨曾一再強調,他的原則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導。——“教育未來戰爭領袖的心靈,又或在其自我教育中提供指導,卻不陪伴他走上戰場”。合理的理論並不能代替富有創造性的實踐。這是克勞塞維茨的一貫堅持!經過了一戰、二戰的炮火,儘管有作者所處時機避免不了的侷限,這部書依然被世界上大多數軍事院校列爲經典,爲世界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熟讀。克勞塞維茨被認爲真正觸到了戰爭的本質,他本來就不是爲了預測未來。這部書是哲學,而不是操典。——“凡事研究戰爭的人,不管是軍人還是文人,都應該有所瞭解”。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3

1832年,普魯士過世將軍克勞塞維芡的著作《戰爭論》問世,這本書首度以戰爭事實來印證探索戰爭的共通法則,迥異於僅描述戰爭或只研究武器技術發展的兵書,而成爲近代兵學的原典。時至今日,《戰爭論》被譯成多國文字而影響了現代各國的軍事、政治、經濟的戰略思想,並被列爲西點、聖西爾等重要軍事學校必讀經典,克氏也成了世界公認的最有影響力的戰爭理論家。流傳150餘年的《戰爭論》,字字珠璣,隨處摘取一句作爲論例,頓覺光芒四射,這天,它最後在我的手中!

讀完全書後,我得到一個結論:要做營銷,就必須要讀《戰爭論》!克勞塞維芡將戰爭描述的是如此出神入化,讀着都能夠聞到一股濃濃的硝煙味,似乎參與了這一場“大戰”!

書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我覺得是最經典的,特引於此——“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着隊伍走向勝利。戰爭打到一塌糊塗的時候,將領的作用是什麼?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我發出的微光,帶領隊伍前進。”

一個人的潛力不在於大小,而在於是否在最劣勢的時候,甚至處於最被動的狀態下,是否發光,哪怕是一絲光線,也能指引後面的'所有人前進,這就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然而,我們身邊太缺少這樣的領導者了。在戰爭開打後,許多領導者往往不明白怎樣做,多數都不懂怎樣帶領團隊,更不要說是去發光了。

克勞塞維芡《戰爭論》,教導我們怎樣在一場戰爭中去把握更多的機會;教導我們身先率人的基本心態和態度,畢竟具備這些,是參與戰爭的前提條件,它決定了戰鬥力是否爆發出來,是否更有“勁道”,決定製服敵人的力度。

作爲中國企業,太需要“領航員”了,克勞塞維芡已經告訴我們最好的方法,也告訴我們怎樣去參與一場戰爭。

克勞塞維茨在探討戰爭的屬性問題時認爲,戰爭的目的就是要戰勝敵人、打敗敵人,透過戰爭的全部現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傾向來看,戰爭是個奇怪的三位一體:暴烈性的要素,使戰爭成爲一種盲目的自然衝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動,使戰爭成爲一種自由的精神活動;作爲政治工具的從屬性,使戰爭成爲一種純粹的理智行爲。這三個方面,分別主要同人民、統帥和它的軍隊以及政府有關。他說:"這三種傾向像三條不一樣的規律,深藏在戰爭的性質之中,同時起着不一樣的作用。"

他在探討戰略和戰術區別的問題時指出:"戰術和戰略是在空間上和時光上相互交錯,但在性質上又不相同的兩種活動,如果不精確地確定它們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徹地理解它們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徹地理解它們的內在規律和相互關係"。

他還在把所謂絕對戰爭和現實戰爭聯繫起來考察的基礎上指出,由於在純概念的抽象領域裏:所思考的對象"是一場自行其是的、除了服從本身內在的規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規律約束的那些力量的衝突",因而它導致了戰爭的行動在經常不斷的相互作用下趨向極端。

要根據概然性的規律推斷戰爭,務必依靠情報。他指出:情報是指我們對敵人和敵國所瞭解的全部材料,是我們一切想法和行動的基礎。由於戰爭是一種敵我雙方互相欺詐的行爲,一方爲取勝對方,總要千方百計地隱蔽真實企圖,製造出種種假象,互相誘騙,因而使得在戰爭中所獲得的情報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絕大部分是不確實的。

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戰爭的特性:首先,戰爭是充滿危險的領域。戰爭是充滿着艱難險阻的活動,當一個人接觸到程度不一樣的危險時,只具有普通的勇氣是不夠的。要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泰然自若,就務必具備巨大的、百折不撓的、天生的勇氣、強烈的榮譽心或久經危險的習慣。

其次,戰爭是充滿勞累的領域。在戰爭中,勞累是暗中束縛人的智力活動和消磨人的心理狀態的許多因素之一。要想不被勞累所壓倒,就需要有必須的體力和精神力量。爲此,指揮官應要求軍隊和部下,在戰爭中自覺鍛鍊吃苦耐勞的精神。

其三,戰爭是充滿不確實的領域。在戰爭中,一切行動所追求的只是可能的結果,戰爭行動所依據的狀況有3/4好像隱蔽在雲霧裏一樣,是或多或少不確實的。人們對隱藏着的敵情,只能根據不多的材料進行推測,同時也很難每時每刻都確切地瞭解自我的狀況,從而增加了認識和把握戰爭規律的困難。

其四,戰爭是充滿偶然性的領域。人類的任何活動都不像戰爭那樣,給偶然性這個不速之客留有這樣廣闊的活動地盤。偶然性會增加各種狀況的不確實性,並擾亂戰爭事件的進程。由於偶然性的不斷出現,就會不斷髮生預期計劃與戰爭實際不符的狀況,它直接影響到作戰計劃的實施。

克勞塞維茨透過闡述戰爭特性,指出了戰爭認識的特殊性,他說:"在實際生活裏本來很少能做到一切行動都貼合實際狀況,在戰爭裏,就更難做到了。在戰爭同人類其他活動中比較起來,人的認識顯得更不完善,人們會遇到更大的危險和更多的偶然現象,因此,戰爭中的貽誤……也必然要多得多。"

然而,他又過分誇大了戰爭的不確實性和偶然性的特性,他說:"戰爭中的一切狀況都很不確實……一切行動都彷彿是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下進行的,而且,一切往往都像在雲霧裏和月光下一樣,輪廓變得很大,樣貌變得稀奇古怪。這些由於光線微弱而不能完全看清的一切,務必靠才能去推測,或者靠幸運解決問題。因此,在對客觀狀況缺乏瞭解的場合,就只好依靠才能,甚至依靠幸運了。"

《戰爭論》,從戰場血淋淋的角度,讓我真正領教到它的殘酷,也體悟到商戰的激烈,透過這本書,我慶幸有緣能比別人早一步去吸收。其實,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往往讓我們忽略了——在我們前進的同時,點亮一絲光束,告訴所有的人,我在路上,我在前進!所以,我們很多人都沒有這樣去做,也就造成了他永遠成不了好的“領航員”。

這天,真的感謝克勞塞維芡《戰爭論》,也感謝他給了我一把光束,我會緊握着這道光,告訴我身邊所有的人:我在路上全速前進!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4

《戰爭論》是19世紀軍事理論頂峯的偉大之作,它是能夠與《孫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經典軍事著述。《戰爭論》是軍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覺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方法系統地總結戰爭經驗的著作,具有重要的軍事學術價值。這部著作不僅僅奠定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軍事學的基礎,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重要理論的來源之一。

作者克勞塞維茨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西方近代軍事理論奠基者。他先後研究了1566~1815年間所發生的130多個戰例,總結了自我所經歷的幾次戰爭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寫出了一部體系龐大、資料豐富的軍事理論著作——《戰爭論》。

《戰爭論》首次把西文軍事思想綜合成爲一個具有內存聯繫的理論體系,初步揭露了戰爭的複雜本性、內存的運動規律、整體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戰爭上升到戰略層次、戰術層面等系統資料。

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我就給他做一下廣告了,可惜沒有廣告費,哈哈。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5

在讀完魯登道夫的《總體戰》和喬良老師的《超限戰》之後,今天開始讀《戰爭論》了,這對於我來說已經是第三次翻開克勞塞維茨這本經典之作了。還記得第一次是在進入大學之初,我慕名而來,但是在翻了五六頁之後,深奧難讀的文字,枯燥無味的論述讓我徹底打消了讀下去的念頭,我的第一次嘗試也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第二次是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由於研究“社會化戰爭”這個課題的需要,我鼓足了勇氣再次翻開了那本放在書櫃角落,並已經落滿灰塵的《戰爭論》,這一次我幾乎是用火柴棍撐着眼皮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上中下三冊翻了一遍。翻是翻完了,但是基本上就沒有看懂,唯一的收穫就是記住了一句話:“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而如今我又一次翻開了它,面對長達一千多頁的這本書心情是複雜的,我希望此次能夠從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但心裏不禁有些擔心自己能否堅持把它讀完。讀《戰爭論》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我們用腦子去思考、去體會。書有不同類型,當然我們讀書的態度也有所不同,對於《戰爭論》這樣一本作者用了畢生心血寫成的經典之作豈能想讀武俠小說一樣呢?

讀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學習需要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踏實的學風,沒有讀書破萬卷的積累,我們那裏可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呢?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也沒有絕頂的天才,人需要付出纔可能得到回報。回首四年大學生活,洋洋灑灑寫下了三十多萬字,也有不少得以見報,小試牛刀,小小的成功心情是喜悅的。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奮鬥的開始,俗話說:“巧媳婦難爲無米之炊。”寫得多了漸漸有些江郎才盡的感覺,在研究一些深入問題的時候我才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

讀書是需要堅持的,學習也應該是一種習慣,靜心、靜心、再靜心,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是該磨刀的時候了,停下筆,多看書。如今在一次翻開《戰爭論》我也不期望能夠完全將他吃透,只是希望有所收穫,並希望以後看第四遍、五遍、六遍的時候每次都能有所收穫。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6

《戰爭論》一共有三卷,其中第三卷資料全是克勞塞維茨的草稿,還有一半的資料是附錄。從總體來看,這套書對戰爭的定義,作戰的方式等寫得都很詳細,細小到每一個環節。但這樣反而覺得有些重複和囉嗦,不如《孫子兵法》那樣簡潔,給自我未留下想象的空間,如果真正的精讀此書,反而怕引起教條主義,思維侷限在一個區域。不貼合戰爭多變化的特點。並且對我這種對軍事不瞭解的初級讀者來說,讀着頗爲費力。

《戰爭論》第二卷,我認爲是全書的精華部分,尤其喜歡關於防禦的那一篇,在戰爭中,我一向都喜歡防禦,而對進攻興趣不大。其中還談論到戰爭的目的,也就是政治目的。從某種好處上來說戰爭就是政治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政治服務於王權,是王權的工具,間接的軍權也是服務王權。所以軍事一向處在附屬地位。如果金權超越了王權,軍權依然能持續最初的樣貌,只是換了個服務對象而已。

書中超多列舉了腓特烈大帝、拿破崙的戰爭事實,以前我對拿破崙進攻沙俄而遭到慘敗一向很感興趣,在書中也得到強有力的分析,多的不說,只是最後總結性言論裏說道,拿破崙的錯誤在於沒有認真比較俄國與歐洲諸國的區別,用攻打歐洲諸國的方式去進攻俄國,結果遭到史無前例的慘敗,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帝國灰飛煙滅。

此書資料太多(有77萬字),並且都是理論性言論,我承認自我並未完全消化,這套書和《國富論》一樣,等過幾年後,我必須會重讀的。

戰爭論讀書心得七篇7

戰爭的起源或萌芽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呢?戰爭這個名詞會不會從我們的字典裏消失?讀完《戰爭論》我只得到一部分答案,還有一部分答案可能永遠無法明白。

戰爭是敵我雙方搏鬥無限放大的結果,戰場上,我與敵人搏鬥爲了生存,我會盡一切辦法打敗敵人,格鬥技巧,武器狀況,都可能決定我的生死。無數個我這樣的軍人去搏鬥,去打倒敵人,那就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武器狀況,軍人整體素質,陣型,戰術等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所以當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對大清的木質船,大刀片子佔有絕對的優勢,也自然能得到戰爭的勝利。

那麼戰爭起源於何處?遠古時代人少,不可能有戰爭,只有兩個野人爲一個雌性野人打架或決鬥,就像動物那樣爲了繁衍後代而已,其實就是爲了生存的延續。隨着人口數量的增長,出現了部落與部落,人種與人種,國家與國家的戰鬥,說到底還是爲了一種目的,一種更好的發展,生存的目的。如日本的擴張就是爲了適應人口的增多。所有的戰爭都逃不開這樣的目的。從原始的征服到現代的政治。都是爲了獲得利益,如果沒有利益,就沒有人願意去戰鬥,戰爭是兩敗俱傷的,從來沒有贏家。所謂的勝利只是將自我的損失加於敵方而已。所以戰爭是政治的一種手段,一種得到利益而流血的過程。

人存在於世界,如果不剋制自我的慾望那麼就一向會有爭鬥,小則國家內部而已的階級利益矛盾,大則國與國的生死存亡。戰爭會與人的思想境界有關,人類從來都是在索取,向大自然,向自我有潛力征服的國家,(所以有了殖民地,有了奴隸)。上天給予人有限的潛力,人卻有無限的慾望。

所以戰爭萌芽於人類的慾望,隨着社會進步,有了國家有了政治制度,戰爭就成了統治者獲取更大利益的工具。從秦滅六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逃出這個範圍,打着民族強大復興的旗號去強行奪取其他民族發展的權利(殖民要求,租界,關稅,鉅額的戰爭賠款),人類多麼可恥啊!!而戰爭則成爲政治的手段,成爲別國插手他國的工具。

而戰爭能否消失就在於人類社會能否真正的團結在一齊,沒有國界,沒有人種的歧視,讓教育真正發揮作用,認識到我們都是地球人。那樣戰爭纔有可能真正的從字典裏消失。

而《戰爭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認爲政治主導戰爭,戰爭只是手段,政治纔是目的。這很正確,認識到這點,我們看待一場戰爭就更能有力的把握它。我們不需要思考“忘戰必危,好戰必亡”等格言,記住政治的目的就能深刻的理解戰爭,美伊戰爭就大概如此吧。人類的最終歸宿就應還是一個大同社會,但願都能認清戰爭的本質。

中國人愛好和平,我們不期望戰爭,但若要是認爲我們好欺負,你們有潛力征服,那麼來吧,我們理解挑戰。你用你的價值觀衡量世界,我必將你的價值觀還到你的身上。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同時不要忘了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