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通用6篇)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通用6篇)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1

《中小學生守則》作爲對廣大中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基本要求,不僅應體現在中小學校的牆壁上、板報中、宣傳欄,更爲重要的是它應爲學生真正熟記、理解和認同,但其真正的生命力並不應止於學生將守則內化於心,而應是將其外化於行,體現爲他們在最爲普通的學習和生活中自然表達出來的一種常態行爲。

第一,應注重間接德育。《守則》9條內容涵蓋了個體與國家、社會、他人之間關係等多重維度,這些規範和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場域不應僅是直接的德育課堂,而應貫穿於同屬道德實踐範疇的所有教育教學活動全程。這種將學生守則所強調的核心價值觀要求滲透在學校各門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方式,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間接德育的表現形態。所有教師,無論教授什麼學科,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將達成一定德育目標作爲實現整體教育目標的要素。我們強調《守則》的有效落實應注重間接德育,並非認爲這種方式盡善盡美,何況美、日等國近些年來的學校德育實踐也已充分表明間接德育有其固有缺陷。也就是說,我們並無否定直接德育重要作用的意圖,而是強調要將間接德育也作爲學校德育過程中一種重要且有益的補充,通過全體教師“集學科教師和德育教師於一身”雙重角色的完整表達,最終使《守則》真正落實到基層學校,使《守則》要求真正成爲學生的行爲參照。

第二,應加強隱性德育。從根本上講,學校作爲一個教學活動單位,本質上更是一個集物質、制度、文化和心理於一體的綜合性複雜場域。顯然,隱性課程作爲一種非正式課程,雖不在課程計劃中反映、也不通過正式教學進行,但其潛移默化之中,對學生知識、情感、意志、行爲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卻起着“春風化雨”的關鍵作用。無論是學校建築、設備、景觀的設計,還是校班的管理制度、規章條例、評價標準以及它們產生的影響,或是師生關係、生生關係、校風、班風等,這些要素均可隱藏和融通於學校日常生活,對學生的生命成長產生深刻持久的影響。

學生正是在這樣的教育場域內,通過其充分參與和體驗感悟,培養了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識,也會自覺形成道德判斷和行爲選擇。具體來說,若要學生守則真正得到貫徹和落實,學校隱性德育勢必要發揮巨大作用。而能夠彰顯並細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誠信、友善等這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學生守則行爲規範,恰恰可以體現在學生要面對的各種人際關係範式中。例如,愛集體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等行爲規範要求的養成,完全是通過學生在學校日常生活中,通過與領導、教師、同學間的人際交往過程來培養和實現的。因此,如果學校能夠充分意識並重視到學校場域的教育力量,《守則》內涵的價值行爲規範要求便可無聲且有效地傳遞給學生。

第三,應重視引領示範。毫無疑問,要將《守則》中的規範要求真正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爲中,需要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在學校德育過程中,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出來的優秀道德行爲、高尚人格形象等,都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換句話說,想讓學生真正做到誠實守信有擔當、自強自律健身體、珍愛生命保安全、勤儉節約護家園,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首先應樹立良好榜樣,正所謂身教勝言傳。不能忽視,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及其成員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是終身而持久的。總之,若要使學生最終真正自覺踐行《守則》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範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發揮正面強化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2

  一、一心二用

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聽到家長反映這樣的事例:學生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一邊吃東西,一邊做作業。這樣的作業質量可想而知。有的不到十分鐘的作業非得磨磨蹭蹭要2個小時,由此影響到作業不能及時完成。

應對措施:

1、教會孩子讀題、審題,在理解題目要求的基礎上完成作業。學生在作業時往往提筆就做,不去認真的讀題、審題,這就導致了作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機械模仿例題的現象。這不僅不利於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養成,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訓練,也是一種消極思維定勢的障礙。因此,認真作業習慣的培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學生讀題、審題。這看起來僅僅是一種計算習慣的培養,實際上同時包含了思維的條理性和靈活性的訓練。

2、要求家長在家中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如給孩子獨立的房間,或給孩子支配固定的書桌椅、時間等用於學習,不要佔用孩子的書桌堆放雜物或玩樂。也不要隨便要求孩子在固定學習的時間做家務或其它事等等。 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作榜樣也非常重要。模仿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孩子學習時,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應以身作則,自覺學習,如讀書、看報等,能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共同學習則更好。大人不應該一方面要求孩子專心學習,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勁地玩撲克、看電視、猜拳行令等。這樣既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給孩子的過失留有藉口:你都沒做好憑什麼嚴格要求我。使習慣培養爲空話。這一點我自己也有非常的體會,家長以身作則,孩子就會模仿。經過一段時間後養成習慣了,就化作了孩子的自覺行爲。等孩子做好作業後,千萬不要再加碼加壓。孩子在校一天後,應該說比較緊張的,因此家庭作業做完後,要讓他放鬆放鬆,看看電視,打打球,下下棋,或者跟同伴玩玩遊戲。當孩子有了作業拖拉的習慣後,解決的辦法就用規定的時間限制他完成,完成後要有獎賞激勵。

3、 端正學生的作業態度,首先要看孩子的坐姿是否端正,做到擡頭、挺胸、兩腳自然分開,還要做到眼睛離書本一尺遠、握筆的手指離筆尖一寸遠、書桌離胸部一拳頭遠,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其次強調學習用具是否齊備,包括做題的認真程度和完成作業能否自覺檢查,往往集中反映了學生的作業態度。而我們有的家長習慣於陪讀,回家作業家長讀一題 ,講一題,學生做一題。這樣害大於益。最明顯的是給孩子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感,嚴重的會直接損傷孩子有待發育的獨立生活能力。到了中高年級,作業雖是自己做,但文章最後的一個標點還沒加上,算式最後的答案還沒寫上,就嗖的站起,認爲大功告成,檢查這是家長的事,有的斷章取義說是老師的要求,要家長簽名。有的家長樂此不倦,有錯誤時直接指出錯誤的地方,還怎麼怎麼改,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作業不認真,等待父母檢查的習慣,考試時不能夠自己主動檢查。其實,我們老師要求家長檢查簽名是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作業態度是否端正,書寫是否端正,卷面是否整潔,而至於正確與否,一般家長只要告訴孩子今天作業有錯誤,而哪幾題則要求孩子自己主動查找,他查找出來,並及時訂正了,家長不要吝嗇表揚激勵。

  二、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儘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

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曹營心在漢",不可能學習好,課堂教學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也要幫助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素質教育要求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操作,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三、經常拖拖拉拉,懶惰

學習上拖拖拉拉的人,是不會出成績的。這些學生大都學習不能刻苦鑽研,常常被動學習。另外還表現爲,不能按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經常丟三落四等等不良行爲。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遇事問個爲什麼,更要把得到的結論記錄下來動手演練,進行驗證,在實踐中體驗獲取知識的規律和樂趣,這樣長持以久,"勤思勤動"的習慣就會在"樂"中逐步形成。

  四、膽小不積極回答問題

教學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願舉手回答問題,經問詢,衆多學生都是怕答錯題而沒面子,怕丟人。在學習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有的學生善於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學生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這是不良習慣。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許多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的。教學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可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辨清是非。由於學生年齡小,往往分不清習慣的好壞。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經常引導學生分清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不良習慣,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引導學生丟掉學習上的依賴思想,養成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克服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養成全神貫注的好習慣;引導學生丟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3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而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陣地。那麼,如何抓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良好行習慣呢?結合當前的教育實際,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在養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親其師,信其道”,做好中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關鍵在教師,教師的人格修養,對學生的成長起着引領和示範作用。當教師的人,一定要講究修養,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都能爲人師表,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就會影響學生,帶動學生,使整個學校形成一個好校風,這樣就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如果教師自身不健全、不和諧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試想,如果教師的思想和心理不陽光、習慣用陰冷的眼光看社會,學生怎能做到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教師本身自私自利,學生怎能做到無私奉獻、承擔責任?教師上班懶懶散散,學生怎能刻苦攻讀、專心致志?教師儀表儀容不端莊、衣着不得體,學生怎能儀表端莊、樸素大方?教師備課不認真、授課不精彩,學生怎會興趣濃厚、勤於鑽研?教師上課板書混亂、潦草、甚至還有錯別字,學生的書寫又怎能工整規範?教師知識閱歷淺顯,舉止粗俗,學生的素質怎能全面提高?教師做事沒計劃、不守規矩、工作拖拉,學生又怎能知行統一,嚴於律已、創先爭優?教師在校園內隨意吞雲吐霧,學生又怎能拒絕菸害、從我做起?“有渚己而後求渚人,無渚己而後非渚人。”說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夠要求別人做到;自己沒有這樣的缺點,纔有資格批評別人的缺點。教師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誠實守信、善於思考,在習慣上勤儉節約、樂於學習、遵規守紀,才能成爲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時時處處成爲學業生的表率。在養成教育中,教師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則,教師自己作出榜樣來,讓學生自動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憑口說真切得多。所以,教師要時時審視自己,處處做學生的表率。將“愛、實、嚴、勤、細”的作風切實落實到處。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樣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不斷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重塑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養成教育要在教學活動中引導滲透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尤其是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場所。學習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只有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習。名師的成功之處不是體現在怎麼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是體現在怎麼教學生會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於以漁”。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無論是誰,都要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一輩子。咱們當教師的要“授之以漁”,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愛閱讀、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業一輩子,終身受益。例如,培養學生按計劃學習的習慣,可採用從年開始,向月、周、日細化的方法。年度計劃可概括,月、周、日計劃要詳細,日計劃和每天的執行是關鍵,當天最重要的學習內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計劃,按內容主次緩急排序;培養學生常規學習習慣,可以從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做筆記,如何複習,如何練習,如何反思等環節加以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刨根問底學習習慣,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麼”。教師不妨每天給學生提一兩個“爲什麼”的問題,讓學生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養成勤查閱工具書和資料及善於請教的習慣,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求變、善變、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爭創一流。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各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啓發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真心樂意地去求真、崇善、愛美。因爲“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就是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給學生樹榜樣、找差距、比進步,使學生逐步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養成教育的訓練要有針對性

結合中學生的實際,培養學生自主訓練能力,要注意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紀律約束與自我要求相結合,積極疏導與反覆強化相結合。訓練內容的制定要“小、近、實、細”,切忌“大而空泛”。“細節決定成敗”,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爲習慣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注意細節。因爲一個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從大到小,從遠到近,而應相反,要從小到大,從近到遠,每一個大事業都是由許許多多小事業構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業。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錯誤想法,指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項作業,學好每一門技術,完成每一項勞動任務,遵守學校的每一項規定,明禮誠信,言談舉止文明”等細節方面做起,養成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習慣。而且要持之以恆,不能搞突擊,使學生逐步養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學習”的好習慣的要求去做,就會覺得不舒服的習慣。這樣,纔是習慣成自然,養成教育才會收到切實的教育效果。

  四、要營造養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環境

養成教育要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無小事,處處都育人。嚴肅認真又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固然對養成學生良好習慣具有重要作用,但畢竟學生大量的時間是在課外。爲了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我們要使學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發揮出育人的作用,讓學生時刻處在養成良好學習、生活、交往習慣的氛圍中。

學校要努力營造養成教育的環境,將養成教育訓練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比如,學校教職工要人人都做養成教育的指導者、監督者、參與者,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爲人師表、以身示範;學校要注重創設學生自主管理的氛圍和空間,把養成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圖文並茂地融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出濃厚的養成教育氛圍。

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關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巨大,是形成學生健康人格的基礎。家庭教育要培養學生有孝心、愛心、責任心,養成勤勞節儉、講究衛生等良好習慣。日本教育學家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可見,家庭教育在養成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是多麼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學歷、不靠社會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質。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能學好。父母做的比說的更重要,因爲孩子是看着父母長大的,是觀察性學習。孩子是在模仿、觀察中長大的,所以說父母要用自身的好習慣去影響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這樣,那麼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剛”之類事件的發生。

搞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難在於學生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因爲他們本身就有不良習慣。因此,學校要利用開家長會、請專家到校演講、宣傳(師生、家長共同參加)等形式,矯正老師、家長們的不良習慣,提高教師和父母的教育素質。另外,全社會各機關單位、學校、家庭、社會團體都應開展文明教育,形成一個處處講文明的社會環境。中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做到全社會齊抓共管,共同給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證、鞏固。

習慣決定命運!好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幫助他們成功;壞習慣使他們走向失敗。因此,重視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使之成爲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質建設型人才,每一位教師都應義無反顧,竭盡全力!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4

紀律和規則是我們平時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實都能說明這個道理,比如買票要排隊;走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甚至我們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約束,否則任何事情都毫無秩序可言。而我們作爲教育在校學生的教育者,處在向邁進社會過度的時期,更是有數不清的紀律和規則來要求我們的學生,教育者要教會學生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

但是,如果學生總在一種被要求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是很難進步的,所以學生應該學會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爲主動,自覺地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要自律,當然要有具體的要求。在配合現在正在實行的素質教育方面,我們要提高學生自身素質,樹立自尊、自愛、自強的自律意識,對學校、班級和個人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並且能夠正確處理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和矛盾衝突。在學習方面,教會學生一要獨立,獨立思考、獨立解題、獨立完成作業;二要自覺,自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預習複習工作、上課專心聽講和按時完成作業。在行爲上,我們應該以中學生日常行爲守則來規範學生的言行舉止,做到文明禮貌、愛護公物。在外表上,我們應該要求以簡單大方、乾淨整潔的衣着表現出學生樸素的本質。

我想,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加入到自律者這個行列中來,就會發現身邊的事物、環境都會大大的不同。自律並不僅對學生現在的學習有益,在幾年後,當學生們陸續結束自己的學生學習涯走上社會的時候會發現它對於學生們今後在社會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爲當他們還是學生時,犯了錯誤還有再來一次,從頭開始的機會,可是一旦走進社會,就必須爲自己的每一次失誤或者錯誤負責,承擔後果,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我們身爲教育者應該教會學生互相監督,做到自覺自律,爲目前的學習創造更好的環境,也爲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5

帶着一份期待和責任,我有幸參加了何資橋教授的“學生問題行爲的識別與應對”專題培訓,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通過培訓,我感受到目前學生問題行爲的識別與應對很重要,很多時候老師若能及時發現學生問題而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就不至於學生走向問題的極端。在培訓中,我感受到,身邊很多學生多多少少都有品行障礙,現在的學生撒謊、惡作劇、攻擊性行爲等已成爲很常見的現象。在校園中,班主任時常要處理的也是這些問題,經過這次培訓,我才明白,這些學生是品行障礙。

雖然不知道這些學生爲什麼會這樣,但是每次發生這些事,我都會給學生分析問題,但是感覺學生似乎當時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但是事後又仍然如此,我感覺從根本上沒解決問題。培訓中,何教授提到品行障礙應採取採用個體化的教育、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行爲治療爲主的綜合治療模式。先是要採取家庭功能訓練,從家庭功能的整體上來分析存在的問題,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直接交流和相互支持,幫助家庭成員找到新的方法來解決他們的人際關係。學生出現以上問題,我應該先從該生家庭入手,瞭解和反饋該生情況,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治療是以改變父母和兒童之間異常的相互作用方式爲目的的,只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品行問題。

其實,品行障礙在平時也應有所預防,家庭、學校、社會、自我都應該預防。父母應維持家庭完整,避免家庭衝突和暴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樹立良好的榜樣,對兒童過失行爲的處理要及時恰當,最好以溝通方式瞭解和解決問題。學校多開展心理衛生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會的道德標準,教育人們以良好的行爲規範與行爲準則要求自己,讓人們以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認知模式調節個體行爲,約束不良行爲,從而降低兒童品行障礙的發生率。學生平時應學習有關心理衛生知識,克服自己的各種心理障礙。

培訓中提到的兒童行爲問題,我發現我現在所教班級也有個別是學生存在兒童多動症,他們大多是注意力障礙、衝動控制能力差、情緒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經常有家長跟我反映學生在家做作業非拖拉,邊做邊玩,常少做或做錯。我也發現這些學生平時上課也是難以集中注意力上課的,總是上課玩這個玩那的,好與其他同學打逗,易與同學發生糾紛,甚至不受同伴的歡迎,我時常會找學生談話,教學生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爲,但是發現效果不佳。

經過培訓發現單方面的找他們談話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需採取多歌治療方法,學生的多動症才能得以緩解。而兒童抽動症,我班也有學生是經常無意識的狀態下翻白眼,控制不住自己。對其影響挺大的,注意力缺陷及視覺注意力廣度損害,經常老師剛說完的話,他都要馬上問老師剛回答完的內容,而且社交存在問題,不懂得如何正確的和同學相處。經過此次培訓,我會跟家長說明學生有此問題,給其必要的指導解決或者緩解學生這個問題。

總之,在這次的培訓中,我增長了知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努力,將所見、所學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儘自己最大能力教好學生。

  學生行爲管理心得體會6

開學第一週週一班會,老班又領着全班同學重新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後,我深有體會。我作爲一名中學生,應該時刻以規範來約束自己。做到準時到校不遲到,預備鈴響迅速進教室,課本學習用品準備好。因故遲到應向老師報告,得到同意後才能進教室。上課時集中思想,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不講廢話,不做與本課無關的事情。回答問題時要起立、站正,並用普通話響亮回答。下課鈴響後,應在教師宣佈下課後,才能整理書籍及學習用品、離開座位。課間應休息,不追逐,不吼叫。嚴禁在教室內、走廊上踢球。認真上好自習課。

每週一升旗儀式時應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做操要求快、靜、齊,精神飽滿,動作正確有力。就餐時遵守用膳制度,排隊買菜。注意衛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內休息或做作業,無事不進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過道內聚衆遊玩。

平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紙屑,不塗黑板,不扔粉筆頭。認真做好眼保健操。愛護校舍公物,不在課桌凳上亂刻亂劃,門窗輕開輕關,插銷、拉手、扶手等設施要愛護。節約水電,人人有責,隨手關好水籠頭,不開"長明燈"、"無人燈"、"太陽燈",不隨便觸摸電源電線。上學放學騎車安全牢記在心。不在校內騎車,自行車按指定地點停放整齊、上鎖。尊敬老師,尊重職工。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無事不隨意進出辦公室。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真誠相待,不叫侮辱性綽號,不欺侮同學。自覺參加團隊活動和各類興趣小組活動及學校或專業部組織的競賽、評比活動。遵守作息時間,放學後自己是值日生時要認真值日,按時離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時做好家庭作業。

所以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後,我覺得只有以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來要求自己,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