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精選6篇)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精選6篇)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1

要管好班級,首先要樹立小負責人的威信。通過觀察瞭解,找出學習,自理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分管班級事務,我首先嚴格要求自己,給其他同學做榜樣,誠實守信,積極主動完成自主管理任務,這是對我自身的要求。然後利用週一自主管理班會,提出本週重點抓兩項:

(1)、作爲班長,負責安排值日班長,同時明確值日班長的責任。值日班長不僅要立崗,還要看管本班學生在走廊的紀律,本班走廊的衛生,以及牆上的書法作品不被損壞,每月進行評比選出自主管理小明星,以激勵學生盡職盡責。現在學生爲了班級榮譽,遇到自己不能及時到崗的情況下,都有同學代替,責任心進一步加強了。

(2)、怎樣處理老師不在的情況。學校突然召開會議,老師走了,我負責安排自習,全體學生無條件執行,對於不遵守紀律的學生,由他自己選擇懲罰的方式,老師回來後,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如,前幾天因爲交通安全召開緊急會議,開會回來後,班班級很安靜,老師進屋一看,同學們都在寫字,有幾個人說話已經寫到黑板上。老師說我做的非常好,大部分學生能自己管理自己,主動學習表揚,說話的那幾個人怎麼辦,同學們有的說值日,有的說抄課文,老師說你們自己選吧,通過這樣的過程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2

初三的老師總愛說,七年級的學生是天使。的確,帶完初三畢業班接手七年級六班,看着這羣活潑可愛的天使般的孩子,我總在想:怎樣讓孩子們快樂自信地成長,讓他們沐浴更多的陽光,讓他們德有所成、學有所獲。我主要做了如下探索和努力:

一、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選舉班幹部,組建班委會,訂出班級班規,這些僅僅是構建了一個班集體,而和諧的班級應有自己的文化氛圍。我努力爲學生營造“班級如家”的感覺。從選定的班歌《相親相愛》到一系列的主題班會“我是一名中學生了”“我愛我的家——706班”“我愛我師”“文明班級你我共建”始終圍繞這一宗旨。都說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如在白紙上繪畫,我希望能在學生心中刻下這樣的內容:

實驗部是我們成長的家園,706班是我們每個人的家,31位同學是我們的家人,所有的課任教師也是我們的家人。有樂我們共享,有難我們同擔,我們珍惜這份師生緣、同學誼。

除了班會的教化和引領,我還常在細微處提醒學生:同桌沒來,幫他做好筆記;同學餓了,把手中的麪包分他一半;老師累了,悄悄幫她擦淨黑板……

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在學生的心田播種愛的思想,就會開出文明之花。

記得那次廣播操比賽前,餘修權和領隊金奕發生了矛盾,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當時,我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們覺得個人的恩怨比706班的榮譽更重要,我們班就放棄比賽。”那一刻,他們倆都低下了頭,同學們也沉默了。隨後,金奕就擦乾眼淚帶同學們整隊入場了。那次比賽每個人都做得格外認真,因此得了校園集體舞第二名。回班後,餘修權就主動向金奕道了歉。其實運動會中還有許多這樣動人的細節:輸了接力賽,女生的眼眶都紅了卻不忘安慰掉棒的楊臣文;周妍爲了守住同學們的獎品哪兒都沒去……

在碰撞中,在活動中,同學們更像家人般親近了。現在,我班已連續3次獲得“文明班級”的榮譽稱號。

二、探索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曾經有老師問我,怎樣才能輕鬆地做班主任。當時我無言以對,因爲我也是當了多年“保姆”式的班主任,事必躬親,從未有一絲放鬆。這學期我決定嘗試學生小組競爭自主管理,因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習上的分組競爭合作也應該適用於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這也是當今社會生存所必需的。教育要爲學生終生髮展奠基,自然包括培養學生的能力。

想到就努力做好。我把學生按成績、表現、能力分成均等的六個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名組長,共同擬出小組的隊名和口號。6個小組在考勤、學習、守紀、衛生等方面進行競爭,每兩週將各組積分彙總,評出“明星團隊”“明星個人”以及“反思小組”“反思個人”。獲勝小組不僅可以得到“反思小組”提供的寫有祝福語的獎本,還在座位上享受優待。這樣一來,每個隊長都積極督促組員早到校、勤背書、考高分、做好清潔、升旗時穿好校服……

有一次要辦一期運動會的黑板報,居然有四個小組競爭主辦權,因爲爲班級服務可以加分的,最後由各組提供板報設計,構思最佳的小組勝出。

因爲競爭,班級的學風更濃郁了,集體榮譽感更強了,小組合作精神也更強了,六個組長的組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現在,不需班主任進班,值日班長和六個小組長就能及時協商處理各種問題,我也樂得權力下放,包括調座位的權力也給了組長,真得是輕鬆不少。

三、搭建學生成長的教育平臺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做了如下工作:

1、實地走訪與家校聯繫相結合,拉近家校距離。

這次藉着“課外訪萬家”活動的契機,我實地走訪了班上11個孩子,最遠的孩子在周榨村,坐公汽也要半個小時纔到。走進孩子的家庭,考察他們學習、生活的環境,與家長細細交談,讓我瞭解了許多課堂上發現不了的東西。他們大多家境一般,還有不少是租住戶,也有兩個孩子是留守學生,家境很貧困。每個孩子我都堅持爲他們拍一張學習照和全家福。走訪過的孩子與我更親近了。前幾天,我班趙瑩同學收到了一份貴重的聖誕禮物,我和孩子談心教她巧妙拒絕,她很信服我。後來我又和家長聯繫請他按時接孩子回家過週末,家長也很配合,他說:“您就是上門家訪的劉老師吧,孩子很信賴您,我們一定配合做好教育。”試想沒有之前的家訪溝通,怎麼會有這樣和諧的局面呢?

除了實地家訪,我還堅持使用家校聯繫本。在家校聯繫本上,既有當天的作業,也有學生的每日反思,以及家長督促後的簽字,也會有老師善意的提醒:孩子遲到了,請家長提醒一下;作業完成不好,望家長認真督查;孩子被選爲團員了,爲她自豪;學校更改作息時間了,請家長按時接送……一學期堅持下來,的確有利於糾正學生懶散拖拉的習慣,也便於家長隨時瞭解孩子的情況,以便配合學校教育。

2、做好師生間的橋樑和紐帶

從進校開始,我就反覆在學生中推銷我們的科任老師,而孩子們也發自內心的喜愛着老師們。有不少學生在家校聯繫本上寫着“歷史老師講的真吸引人”“滕老師讓我們看《功夫熊貓》,我真快樂”“杜老師的數學課我越來越喜歡了”“劉老師出差回來了,我真高興”。我從不貪污,一定把它及時反饋給老師們。本週體音美微停課了,多出的幾節課如何安排?我徵求學生的意見,他們說歷史、地理、生物還不熟,希望老師們能進班輔導。我有點爲難,怕老師門帶班太多沒時間,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一說,居然都答應了。那一刻,我心中充滿了感激。杜老師常提醒我班級的各種苗頭,滕老師常鼓勵孩子,馮玲老師家訪後就劉守帥和方智慧的情況專門和我溝通,這些都讓我覺得自己很幸福。

3、關愛學生,堅持綠色批評

孩子成長難免犯錯,學校是允許孩子犯錯的地方。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應對學生的“突發狀態”,引導他們往好的方面發展。

我班的小蘿蔔頭餘修權和廖琪活潑好動,平時就愛嬉鬧,可那次居然較真動起手來。當時班長周悅就制止了。後來,我對全班同學說:“同學間的嬉戲很正常,那是童心未泯的表現。至於拍肩膀摸腦袋就是朋友之間的親暱舉止了。如果你們是鐵哥們就不要介意。如果對方不能接受,那你以後就要把握交往的分寸了。”既批評了兩位當事人,又教給同學們交往的原則和尺度。後來,這類事就很少發生了。

我還用同樣的方法處理了吃零食問題、聖誕節送禮物等問題,都是欲抑先揚,從孩子們的切身實際去分析利弊,把工作做到他們心裏去。

半年摸索下來,我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成長是小草在不知不覺中鋪滿田野,成長是花兒悄悄地在枝頭綻放笑臉,成長是看着學生一天天長高、成熟而涌起的欣慰,成長也是自己在班級工作中不斷探索、嘗試而獲得的滿足感。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3

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小學的班主任,通過這幾年的學習與積累,對班主任這一工作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下面就談自己的一些的心得體會。

一、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作爲班主任,我們每天都在進行這項工作。滿腦子都是數量化數據、衛生、紀律、晚休、自習、早操、課間操等等。每位班主任都非常重視常規量化,班會上講得最多的也是常規量化。當這項工作讓我們感覺索然無味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創新,通過管理方法的改變,使常規管理重新煥發其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二、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

行爲習慣的良好與否,是判斷人的素質高低的一個標準,小學生處在“學之初”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如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從心理學的角度,如果不良習慣一旦養成,要改掉,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小抓起。而要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也不是簡單的說說教教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生活實際、學習習慣、性別特徵、個體差異、家庭環境等情況來對症下藥,通過多種途徑,採用多種方法、藉助多方面的力量來進行。必須反覆訓練,長期督促。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在自我教育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願望,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的學生大多缺乏自我管理的方法。因此,教給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這方面,我先了解學生的思想、興趣愛好,生活環境等方面,有的放矢的讓學生樹立自我管理的目標,這個目標要同他個人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從而把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與遠大的理想緊密聯繫起來,加強個性品質的鍛鍊和形成。

四、建立切實可行的班級集體目標

切實可行的目標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吸引力。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制定符合大家需要和願望而又能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共同目標。這樣一個得到同學們共同理解和承受的目標,定能激勵和鼓舞人心,使全班同學都能朝着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鬥,使班裏存在的各種小羣體都能在班級共同目標下協調起來,在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中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五、及時瞭解班級情況,不斷完善班級管理的措施

對學生的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反覆的,你不能認爲只要教育過他一次他就會永遠記住並學好了。因此作爲班主任要經常深入學生,及時瞭解班級情況,不斷完善班級管理的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行爲習慣基本養成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很多學生會出現放鬆自己的現象,表現在上課開始講話了,預備鈴做不好了,作業也馬虎了,針對這種現象,我採用了打分制。這一招果然有用,很多調皮的男生安定多了,只有少數幾個學生不能一下子適應,所以被扣了分,他們都很着急,但對這些同學採用了增加加分機會,讓他們通過多爲班級做好事來加分。這樣一來,同學們爲班級服務的熱情增加了,漸漸地有些學生還養成了很好的習慣,沒有加分也能主動爲班級做好事。

總之,創新教育下的班主任工作是光榮而艱鉅的,在班主任具體工作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情”、“理”並舉,“嚴”、“寬”同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小明辨是非,向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4

這一學期即將結束,在學校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班級下,我班也初顯一些成效。在日常工作中我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主管理,使每個孩子做到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主要從一下三個方面突顯。

讓學生樹立自我管理的意識

爲了讓每一位孩子都不亂扔垃圾,養成講衛生的習慣,每週讓孩子首先進行自我評價,然後同桌及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好的及時表揚、鼓勵,甚至可以給與獎勵。做得有些欠缺的,可以讓自己或同學提出改進建議,改了也可以獎勵,一般說來,少年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樂於遵守紀律,樂於配合教師的工作,也樂於爲集體服務。只要耐心教育,多給與正面引導,我想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爲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久而久之,學生逐步樹立了一種自主管理的意識了。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上有一名同學非常好動的,難管,經常打別同學,家長每天上學前都得對他提醒,生怕他欺負同學,有時老師問他,你爲什麼老欺負同學?他說:我是想和他們玩的。我想,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自已控制不了自己。俗話說,像他這樣的學生,只能用“吃軟不吃硬”的方法去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思考,我終於找到了教育好這位同學的突破口。既然他好動,那麼我就乾脆來個以“動”治動,啓動他內存的向上的活力。一次,看到他在課堂上折飛機飛在教室裏,我沒有去沒收他的,反而在下節陽光活動課上,組織一次用自己折的紙飛機放飛比賽,他高興極了。在放飛時,我指導他們放飛,怎樣放才能飛高飛遠,讓他們去發現,在玩的過程中有哪些學問。增加他與全班同學交流的機會,對他取得了的任何一點成績都給予鼓勵和肯定,不斷提出一些易達到的新目標讓他去實現,由轉化他的興趣愛好,引發學習的動機,形成他進步的動力。從那以後,課堂上他引導事,課堂紀律和班級團結也加強了,這一因勢利導,獲得了意外的好效果。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監督與評價。

每天每位同學都可以參與檢查每天的班級清潔衛生,今天是哪組值日,哪位值日干部值日,打掃是否乾淨;今天的兩操是否優秀,是哪位值日干部管理,對他們的良好表現給予鼓勵,對做得不夠的要引導,激勵他們改正。每週由值日干部及學生代表彙總本週各項情況,班長進行總結,這樣,小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後,才能監督自己持之以恆地從事某種活動。

這學期我做的就是盡力讓班上的每項工作都有人管,有人抓,天天有表揚,天天有不足,人人都是參與者、監督者。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又增強了班級凝聚力,當然也減輕了班主任管理的負擔。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5

在臺灣,有這樣一所學校,他將自主管理做到了極致。這所學校沒有保潔工,沒有維修工,沒有保安,沒有公寓管理員,沒有食堂廚師,一切必要工種都由學生自己去做。學校沒有保潔工,但是校園窗明几淨,綠意盎然;因爲學生承包了校園每一個角落的衛生保潔,人人都是保潔工。學校沒有維修工,如果走廊上有一個燈泡壞了,馬上就會有學生自覺掏錢,買個燈泡安裝上;窗戶玻璃破了,馬上就會有學生自願掏錢買一塊玻璃換上。學校甚至連班主任都沒有,因爲這所學校實行學長制,高三學生帶高一學生。這所學校是一個高度文明,高度自覺的道德社會,任何人在校園裏亂扔垃圾,不關水龍頭,抄襲作業,都將被視爲道德事故,就可能被學校以道德問題爲由開除。這所學校從來不佈置寒暑假作業,但是沒有一個學生考不上大學。由於這所學校學生素質極高,畢業生幾乎沒有次品,以至於他的畢業生成爲臺灣各大公司招聘時竟相爭搶的對象。有許多公司在報上登的招聘廣告甚至註明只招這個學校的畢業生。這個學校就是以自主管理名聞天下的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

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學習。自主管理是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自主管理心得體會6

自我教育是學生個性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我們觀察,不難看出現在的學生都有獨立處理和管理的強烈慾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華的衝動,有着嚮往獨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學生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目標是自己制定的,做起來心情是愉悅的。每一個學生從單一的被管理者成爲管理者,他們既是被管理的客體,又是管理的主體,都處於管理和被管理體系之中。這樣,能煥發出他們管理的積極性和對班級的責任感。我自從接手14班以來,我一直在進行“班級自主管理”實驗,採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增強學生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約束的能力,促進其良好習慣的形成。在整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下面就談談我在班級自主管理方面的一些經驗:

學生自主管理,並不是班主任的.全盤放手,而是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依靠班級主體自身的力量進行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一種管理方法。班主任是參與者、引導者、決策者。這一點,我一開始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也是在失敗中得到了教訓。

一、首先讓學生有自主管理的意識

我會利用週會課,課間操點評時間因勢利導,優化學生的角色意識,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養成學生參與班級日常事務的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

比如:明確每個人的職責,要達到的標準,過程自己想辦法。

二、有一點,還十分重要:培養集體榮譽感,能促進自主管理。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這樣說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班集體作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因此,建立好一個班級,首先要培養好一個班級的集體榮譽感。我首先從全班同學共同關注的焦點出發,激發他們對集體事情的關注的熱情;其次,從班級共同利益和榮譽出發,培養全班同學的共同榮譽感。我利用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競賽作爲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的東風,同時在班級中組織一些特色活動,如主題班會活動、小組智力競賽、小組常規評比等活動,都是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極好機會。通過比賽,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找到了歸屬感,真正體驗到了“我以班爲榮”、“班以我爲榮”的自豪感,這樣無形之中促進了學生自主管理班級。

三、制定一套班級自主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班委會

班長:楊士龍副班長:史培炎

學習委員:劉祝萌生活委員:張妍、郭習文

體育委員:嶽梓葉文娛委員:崔皓笛

法制委員:熊偉

(二)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鍛鍊,我們班採取“人人都是班幹部”,將班級管理工作分細分小,讓每個同學“人人都有事”“事事都有人做”,具體工作實施方案如下:

1、學習方面:

第一:收發作業本:

班級設立了十個小組,每組自行安排每科收發作業人員,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肩負起責任。

第二:檢查早讀——盧亞伲:主要任務,早讀前讓每位學生準備好早讀的課本。

第三:作業登記本的檢查:張文

每天早讀前,檢查作業登記本的家長簽字和學生完成作業情況。

2、紀律衛生方面:

總的負責人是:史培炎。

然後課代表協助史培炎管理紀律。

3、值日:

張妍、郭習文總負責。

具體細化,讓每個同學都有任務。我們班的值日組有:掃地組、墩地組、擺自行車組、打水組、衛生區組、擦玻璃組、擺課桌組、課間維持衛生組、圖書角衛生組、墩布角衛生組、飲水機衛生組等。

提倡每個成員做完自己分內的任務後,要主動積極的互幫互助,使班級衛生做到又快又淨。

4、檢查工作分工:

負責檢查個人衛生(頭髮,校服)——王浩然;

負責檢查班級衛生——張妍;

負責檢查衛生區衛生——郭習文;

負責檢查清掃工具擺放——張浩田;

負責擦黑板和講臺桌衛生——嶽揚

充分調動每個同學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只有學生把安排給自己的工作當成一個責任,才能真正將工作落實好,也才能真正鍛鍊他們的能力。應該說,沒有親身的體驗,就不會有覺悟。“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讓全班所有同學都參與班級管理,成爲管理者,與此同時,所有學生又都是被管理者,接受全班所有同學不同項目的管理。因此,整個班級層層管理,“面面俱到”,每個學生兼任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具雙重身份。換言之,即都是“執法者”,也都是“守法者”。在這樣的雙重身份下,他們便會更加遵守規章制度,更加主動、自覺地維護到班級的秩序,成爲真正的班級主人。

四、班級學生幹部工作職責

責任分明,權利相當,有利於組織的高效運作,較少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現象,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幹部創造性。學生幹部具有完成自己任務的所有權利,評先、評優時,同等條件下,首先考慮工作負責的學生幹部。

五、“班級自主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自主管理更要如此,更需要一套完整、細緻、個性化的班規制度。

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關鍵還要靠他們自己,因爲學生是自我鍛鍊、自我教育的主體。由全體學生一起制定的班級規章制度,內容必須是適合班情、可操作性強。制度的形成會使班級管理目標、活動、評價、反饋等方面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級自主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實現了班級事務組織、管理、教育的規範化,自主化。

六、充分利用綜合素質量化

1、實施綜合素質量化管理。

定量化、精細化、科學化的班級管理是在規範化管理基礎上的深化,是班級自主管理的一種內在需求。每天進行量化考評,每週一總結,對學生常規學習與生活以分數量化,每月評一次分,進行相應獎懲。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凝聚了班級集體意識。也使班級自主管理落到了實處。

2、每天有記錄,每週有總結,每月一考評。

班幹部,各課代表,各組長就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每天都進行檢查,對於發現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揚,對違反班級制度的人要立即制止,並記錄下來。

3、鼓勵爲主,獎懲分明。

我就舉一個例子,每學期的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的評選。不以學生的期末成績爲唯一評價尺度。我的措施是學生每學期的總評成績=月考成績×25%+期中測驗成績×25%+期末成績×50%,排名。然後綜合素質評價排名在40%名次內。

七、分享一個管理中的小事

在學生犯錯誤時,不讓他們寫什麼保證書,而是寫如何在班級中生活得更好,想讓我們的班級成爲一個什麼樣的班級,我們應該做什麼,不必限定字數,但要寫自己的真實想法。換個角度,學生也能消除對班主任的敵意和防範,也能調到學生的建設班級的積極性。

從學生的成長規律來看,普通班學生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恆心,在良好行爲習慣養成過程中,常出現行爲反覆。針對這一特點,要經常組織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開展自查和互查,學會自我評價。

總之,正如魏書生所說,“管是爲了不管”。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主要是讓他們自己直接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成爲真正的主人。只有這樣,純正的班風,學風纔可以形成,班級的民主意識也會出現,更能提高班級管理效益。學生們會對自己的班級充滿熱愛之情,在各方面都積極進取、爭取爲班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