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國學經典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國學經典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閱讀國學經典,除了在立志、勉學、修身、處世、慈孝有引領作用。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國學經典讀書心得,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國學經典讀書心得體會

  國學經典讀書心得體會1:

我生於曲阜,求學於曲阜,曲師大畢業後工作在鄒城,一直浸潤在儒家文化的氛圍中,對傳統文化心嚮往之。孟子研究院成立以來,有機會聆聽了多位國學大家的精彩報告,釐清了一些錯誤的認識,有豁然開朗之感。對學習國學,也有一點粗淺認識,談出來與大家共勉,識者匡之。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爲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獨特貢獻;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成爲涵養民族精神、推動時代進步的不竭源泉。

中國本來是沒有國學的稱謂的,正如中國本來也沒有國劇、國畫、國醫……這樣的一些尊號,把傳統的以經史子集爲中心的四部之學稱之爲國學,是西方學術傳入中國,並徹底改變中國文化生態之後的事。國學一詞,過分強調了與“西學”的差異,使得很多人誤以爲只要是中國傳統的,就可以叫做國學。其實按照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見解,近代以來中學(國學)與西學的差異,實際上是古典之學與現代之學的差異。國學是中國的古典之學,它和西方古典學問有着共同的敵人,就是以科學主義爲核心的西方現代學術。

國學是中國的古典之學,這話有兩層涵義。第一,國學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是古典的而不是現代的。古典時代的人,相信孔子的話 “道問學而尊德性”,讀書求學,目的是讓自己的品格提升,成爲一個大人君子;而現代學問,卻把一切當成了標本去研究,如果一個人能從被湮沒的文本資料中發現一條文獻,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他還能對文獻作一番評價,這個人簡直就是了不起的學者。卻不知這種完全漠視古典作品當中蘊含着的全人類的精神價值的作法,在古代是最被看不起的。第二,國學研究的是經典之作。現在很多人,把《弟子規》、《三字經》、風水、打卦、厚黑學這些東西也看作國學,這是對國學的最大誤解 。國學要關心的,一定是被歷史選擇了的偉大典籍。

今天我們爲什麼需要國學呢?這個問題古人是不屑於回答的。先秦時莊子曾說,無用之用,是爲大用。宋儒程顥臨終前,他的學生說,老師,您一輩子的性命工夫,到了生死關頭,要用一用吧?程顥道:學問到了需要談有用無用的時候,就是學問的末途了。於是含笑而逝。但在今天,由於世人普遍地受工具論的影響,我們爲什麼需要國學,或者說國學到底有什麼用,這是一個不得不談的問題。

我認爲,國學的第一個價值是給中國人以尊嚴,讓中國人重新找到自己早就被抽離的脊樑骨。以儒家思想爲代表,國學中的一脈倡導高貴的人格,讓人正視自己性情的不完美,通過嚮往聖先賢學習,發現生命的莊嚴,人生的價值。當代中國人,已經在金錢和物慾中迷失太久,不再有向上的追求,不再關心宇宙的偉觀,每天爲票子、房子、車子、妻子、孩子而忙碌,他們滿足的,只是人慾,卻不是真正的理想。國學能教人有真正的理想,懂得人生真正該追求什麼。

作爲有着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國學凝聚着古人的深刻智慧。這些傳統的資源,將會幫助我們走出矇昧,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很難想象,一個邯鄲學步的民族可以有真正的創造力。爲什麼今天很難出現民國時期那樣大師輩出的情形?今天的學者也好,科學家也罷,都沒有受過傳統的教育。要知道,傳統教育是教你如何做人,只有知道如何做人,才能做好學問、做好研究。

國學應該如何學?這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其實,孔子早就有答案。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又說:“志於道,依於仁,據於德,遊於藝。”國學的研習,不該如很多私塾那樣,只讓孩子死記硬背,更不該如很多培訓機構那樣,請一些江湖術士,大講國學與管理之類的七拼八湊的東西。國學的學習,要從性情開始,所以孔子強調詩與禮樂的教化作用。在學習國學時,就一定要把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放到重中之重。同時,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要學更要有實踐(習),只有自己親自踐行,努力清修,纔能有真正的學問可言,才能真正領會國學的好處。

國學經典,浩如煙海,學習國學,是一個負重爬山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深入其裏,方可窺其門徑。借用《論語》中的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國學經典讀書心得體會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則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是中華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誦讀國學經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爲,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是儒家最經典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學習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自己纔會完善。在社會不斷進步、競爭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然會被社會淘汰。 “學”要學的精,“學”要學到老,學到底。只有堅持到底纔會得到勝利;只有學以致用,爲我所用,纔算是真正的學。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告誡人們:學業的精深在於勤奮,荒廢在於貪玩嬉戲。成功在於多思而慎行,毀滅於隨心所欲。古今中外,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來自於“業精於勤”——美國作家海明威成名了,但他還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的寫作字數。這種寫作上的“勤”,使他寫出了《老人與海》等不朽著作,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勤”,造就了《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那樣的偉大文學家,造就了鐳元素髮現者居里夫人那樣的偉大科學家,造就了油畫《蒙娜麗莎》的作者達·芬奇那樣的偉大畫家……又有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來自於“業荒於嬉”,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思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師德是師業之魂——教師一定要修好社會公德,堅守職業道德,科學嚴謹、認真求實;爲人坦蕩、光明正大、誠實守信,先人後己;廉潔奉公,端莊穩重,平易近人;知識豐富、語言生動、儀表整齊、舉止文明,以實際行動感召、帶動和影響廣大學生,要以大愛之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迫別人幹。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出氣筒。因而,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樹立師表形象。師德是師才之本——“師德養人,師才育人;德才兼備方爲社會棟樑。”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怎樣處事,怎樣做人。師德是師風之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一喜一怒都無聲無息地影響着學生。良好的師德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一種良好的習慣,是保證我們教育百年樹人最重要的根。

總之,通過學習,我收穫頗豐。我由衷地、感慨地說真不愧爲是“國學經典”。它教人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遵循客觀規律、如何獲得快樂、如何構建和諧 ……今後,要把“國學經典”中精髓理念融入於工作和學習中,深刻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國學經典讀書心得體會3: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