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參加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國學其實是人類對大自然最簡單質樸的認知和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典培訓心得,希望對你有幫助。

參加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國學培訓心得體會1:

現代化帶給人們更多的物質享受,卻並沒有帶給人們更多心靈的快樂,反而帶給人們的是更大的空虛和壓力。面對這煩躁的社會,許多人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然。當全社會都只是以追求物質的享受爲樂,而精神卻變得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我們不要只在那裏感嘆現代社會“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現在已經到了該我們靜下心來,研讀先哲的教誨的時候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則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是中華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讀讀我們國學經典中的語句吧,我們祖先早就通曉關於學習、事業乃至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當,“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道理直到今天,一樣的適用。

因此,國學經典的教育,不僅僅是爲了培養文義通曉、才華擅長、經書熟習、學問通徹的博學之士,更是要培養行誼謹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既博又雅。

從老師這個角度來講,高尚的職業道德則是“以德育人”的基本保證。******總書記在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我國,人民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因而,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樹立師表形象。德高爲師,身正爲範。教育是一種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業,潛藏在教師的言行之中的高尚人格形象,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高尚的人格無聲無語地具體化、日常化於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一喜一怒之中,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所起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必須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爲人處世和言談舉止時刻置於學生的監督之下。在思想上,要實事求是,表裏如一;在工作上,要愛崗敬業,科學嚴謹,認真求實;在爲人上,要胸懷坦蕩,光明正大,誠實守信;在生活上,要先人後己,廉潔奉公,端莊穩重,平易近人。知識要豐富,語言要準確生動,儀表要清潔整齊,舉止要文明和-諧,以實際行動感召、帶動和影響廣大學生。

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上養成崇尚真理、刻苦鑽研、富於開拓、耐心細緻的風氣,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上養成敬重師長、誠懇禮貌、遵紀守規、舉止典雅、樂於奉獻的風氣。

  參加國學培訓心得體會2:

這次有幸參加了長安區“三支隊伍”暑期國學培訓,在培訓中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 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滋潤着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培育着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內容,也許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的界限而亙古常青。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一、教師悟領經典修身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教師真切感悟經典之美,品味與書爲友的樂趣,激發熱愛祖國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經典讓教師體會以德明志、博學多才的內涵,使教師們多一些文化積澱,寫起文章來如行雲流水,說起話來字字珠璣。教師們只有深刻認識到容納下縱橫千年的文化的國學,纔會在無論什麼樣的環境下淡定從容、高雅脫俗。國學,是最質樸的人生指南,是對世界的精闢認識,對爲人處事的精準總結,日常行事的準則;學習國學,可以陶冶教師的情操,提升教師文化底蘊,實現教師的昇華。

二、學生誦讀經典促成長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誦讀就是最好的貨幣,在學生時期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長大後定會受益終身。學生通過背誦和練字潛移默化地將歷史地理,道德禮儀,生活知識和識字閱讀能力結合在一起學習語文,使學生在讀誦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從根基上自然生長獲得語感語境。經典美文誦讀可以破解當今學生“讀書苦,苦讀書”的現狀,走出一條快樂閱讀之路。爲他們今後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參加國學培訓心得體會3:

本假期有幸參加了重慶組織的國學培訓。通過此學習,我受益匪淺。現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對國學有了全新的認識

以前常聽別人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男女授受不親;還有諸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一些朗朗上口的章句,別人說得越起勁,我卻聽得越迷惑,……我帶着疑問,帶着求知的心態聽講了《古典詩詞》後,我對國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中,經過祖祖輩輩國人的創造、提煉和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人類的財富——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們各個生活領域中起着啓發作用,仍發揮其獨特的魅力。國學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學科,是讓我們在研學中國古文化中領悟萬物運行的玄妙,感悟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一門學科,學習國學,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中國傳統文化,這對我們今後生活和工作有着良好的幫助。

二、對教學《古典經典》有了一定的瞭解

唐詩宋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我們小學課本里也安排了一些內容。結合此講座中的內容,我覺得在教學時,不應該盲目追求唯一的標準的分析與評價,而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個人體驗,給學生獨立體驗的自由與空間,尊重學生的多元表達。唐詩宋詞是古人生活體驗、生命感悟的結晶,沉澱着古人豐富的情感,文學性極強,又充滿了人情味。這些決定了詩歌教學的過程不同於其它學科的實驗論證、邏輯推理,而在於呈現文本內涵,激活學生的生命激情,引導學生主動進入文本世界進行審美體驗。當每首詩詞作爲教學對象出現在課堂中的時候,它呈現出的是一種開放的狀態,召喚着師生將它喚醒、將它豐富。新課程標準中多處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強調“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種體驗就是學生對於學習內容的個人的感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活學生的想象力、直觀能力、體驗能力和感悟力,那麼通過對作品的解讀,不但教師可以把創造主體所創造的藝術形象中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復現出來,加以充分理解與體驗,而且學生還能滲入自己的人格、氣質、生命意識,重塑藝術形象,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未言,甚至體味到作家創造藝術作品時未曾想到的東西,從而深化原來並不深刻的東西。

三、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精髓的好處

傳統文化精髓是填補現代人的內心空白的精神食糧。聽了講座 後,我的一個特別的體會是國學在目前我們國民的心靈建設正當其時,可以發揮其獨一無二的作用。當前的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是中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社會大衆許多是心理失衡的。我認爲國學在國民心靈建設方面獨樹一幟,恰好可以發揮其特殊的功效。其原因就是傳統的儒學,道學和佛學都是悲天憫人,關懷弱勢羣體的。作爲影響最廣的儒學,孔子,孟子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們的政治理想和報復得不到施展,鬱悶了大半輩子;因此他們在失意中可以體會到民間疾苦,並且可以苦中作樂,自我調節,總結出一系列逆境求存,樂觀向上的心理調整方法,這些方法都簡明易學,並且爲知識分子所接受,因此孔孟被大家稱頌爲至聖先師。

當然,收穫不惟以上的,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出。我會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讓自己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