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大綱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1

提到舞蹈我就害怕,儘管我也曾在夢中翩翩起舞過,可這是我的軟肋,我從沒跳過舞,也從不敢跳舞。面對舞蹈廳四壁的大鏡子,我都不知道手腳該放在哪裏,甚至連路也不會走了。唉,真是悲哀啊!看着同伴們一個個翩翩起舞,我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三十好幾的人了,卻從沒跳過舞,更沒學過跳舞,我該怎麼辦?該怎麼辦?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

教舞蹈的老師一遍遍耐心的教着,講解着,我躲在人羣裏,縮手縮腳的不敢跳。看着周圍的同伴和老師優美的舞姿我羨慕極了,心裏癢癢的,手和腳也不由自主的有些動了。老師一邊講解着一邊鼓勵着不會跳的同伴,“不會沒關係,動起來,只要你先動起來就可以了。”我瞄了一眼不會跳的同伴,我們似乎都從老師的話語裏得到了力量,同伴們也投過來鼓勵的目光。老師和同伴們再次翩翩起舞,受到這氣氛的感染,我也慢慢邁開了腿,伸出了手,勉強跟着跳着。

可是總感覺自己跟不上節奏,別人動作做完了,我還沒有做完,別人還沒有停下,而我卻停下了,就這樣我漲紅了臉跳着。看着老師優美的舞姿,看着同伴們流暢的動作,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小丑,在那裏瞎蹦達,心裏更是緊張極了,心想老師和同伴一定在笑話我。每次,當我發覺自己動作不到位,或者是邁錯腳伸錯手的時候,我都特別擔心老師會叫:"某某,你又錯了!”每當我做錯動作的時候,我總會趕快偷偷地四處看看,看看有沒有人注意我,可是我看到老師的臉上總是掛着和藹的笑容,並沒有要責備我的意思,同伴們也是都微笑着各自跳着舞,我在心裏告訴自己:“沒關係,沒有人會笑話我的,也沒有人會責備我的,只要我能動起來就好。”迎着老師同伴鼓勵的目光,我一遍遍邁出了腳,伸出了手。就這樣,我藏在同伴們的中間,學着大家的樣子跳着。

我在心裏對自己說:“我跳舞了,我終於跳舞了!”是的,我跳舞了,儘管我的動作很生澀,甚至很難看,可是我動起來了。只要動起來跳舞就有希望了。

這次國培還有最後的文藝匯演,所有學員都的參加,我希望自己不要拖同伴們的後腿。我深深地知道,是這次國培給了我學跳舞的機會,我一定會珍惜的。感謝國培!讓我圓了跳舞的夢!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2

在金秋十月,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教師培訓學習。首先我要感謝領導給了我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這次培訓收穫最大的是前輩們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爲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 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天,但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內蒙古師範大學每天爲我們安排了風格不同的名師,每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

在國培計劃的開班典禮上,智學博士做了《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的演講,其中提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教師職業倦怠的問題。智學博士的演講非常精彩也充滿了激情,同時也用一種靈活通俗的方式解答了很多令我困惑的問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說的他的一段自己在中學階段輟學的經歷。我想只所以輟學肯定是厭倦學習同時沒有目標造成的,後來是什麼力量鼓舞着他從一名農村的輟學生成長爲博士呢?他的回答是音樂,在他輟學的那段日子裏,他跟隨着母親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田間勞動,生活找不到一線的希望,正是他熱愛的音樂慢慢爲他療傷,慢慢的喚起了他的夢想和激情。從輟學的陰影中慢慢走出,重新走向課堂,走向大學,走向博士。他的這段經歷給了我很多的啓示和思考。智學博士提到的中學時的厭倦學習而輟學的經歷和他提到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問題是一個同樣的問題。 國培計劃培訓的課程設置非常的科學和合理,我想他背後的設計人員是非常的專業和智慧的。它安排的課程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確實是非常的實用,他極大的提升了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和學科教育理論水平,極大的提升了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及創造性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問題的能力,使大家真的成爲具有專業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能力、高尚師德的現代教師和區域教育發展的骨幹。 我們培訓的第一課,破冰訓練就設計的非常合理和專業,他使我們學員從陌生到相識到合作。我想任何一項事業要想成功就需要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破冰訓練恰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破冰不僅教師之間的堅冰,同時也破除了教師與國培計劃之間的堅冰。他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國培計劃的智慧和善良。

師範大學李毅瑋教授的《如何提高教育智慧》報告深入淺出,她通過許多教育實例的闡述,使我們充分領會了教育智慧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很大啓發。同時李毅瑋教授也非常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她提到:

(1)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犧牲眼前的幸福,爲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大部分人是屬於這種爲“忙碌奔波型”的人。 “忙碌奔波型”的人,錯誤地認爲成功就是幸福———其實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堅信目標實現後的放鬆和解脫,就是幸福。因此,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

(2)尋找真正能讓自己快樂而有意義的目標,纔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3) “其實每個人都在完全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之間的中間地帶,沒有完全的‘幸福’和‘不幸’。幸福應該是一個不斷的、更幸福的過程。同時她又告訴了我們快樂的十七種方法。這些教育智慧和快樂方法真的對教師的幫助很大。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我們必須是着眼於未來,採取科學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在今後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總之,在課改的浪潮中,如果一個教師能夠豐富自我、完善自我、昇華自我,就能夠很快地成長起來,成爲學生心目中的最受歡迎的好老師! 這些就是我對於國培計劃和課程學習後的一些感悟和反思。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3

教育部“xx國培計劃——中西部地區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項目”於12月20日至29日在廣西師範大學舉辦,由廣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承辦。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的`國培計劃骨幹教師培訓,成爲了國培小數班的一員。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充實和完善自己,我深感自豪和榮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責任、是壓力!

廣西師範大學非常重視這次培訓活動,學校提供了優質的培訓環境,成立包括吳剛平、王枬、高金嶺、孫杰遠、陳時見、王尚志、熊宜勤等知名專家、教授在內的培訓團隊,選定豐富的形式多樣的培訓內容,有集中培訓、分學科培訓、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有外地專家和地方專家相結合進行的專題講座。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剩在這10天的學習中,我時常被各位專家及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所折服。希望自己能加強學習,不斷實踐和反思,讓我的孩子們能夠更多的感受到數學的精彩和成功的喜悅!

這次培訓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讓我們來自四面八方的老師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通過這次培訓,收穫很多,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啓發。此次培訓安排了9場專題講座,每一場講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拓展了我們的視界,提升了我們的認識。

特別是12月24日下午廣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熊宜勤教授給我們作了《課堂觀察與聽課評課》專題報告,熊教授的報告給我的觸動非常大。

我從第一天走上講臺做老師開始,就一直在不斷地參與聽課評課活動。但是往往去聽課的目的卻並不明確,甚至很多時候是爲了完成任務,完成領導佈置的任務,完成教研組長的任務而去聽課的,而很少想到“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學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在評課的時候,往往是三、五分,講講幾點優點,講講幾點缺點,就算完了。我們也感受到了這樣的聽課、評課活動,不管對於上課的老師還是聽課的老師,都起不到什麼促進作用,有時候甚至是一種形式,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負擔。但是卻找不到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聽了熊老師的報告以後,我明白了怎樣的聽課、評課纔是有效的,有用的。我們去聽課,要有明確的目的,不是去批判上課人的缺點,而是去學習他人的課堂經驗,去發現他人課堂上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優點;去探索與學習上課人取得課堂優點的原因,通過對上課人取得課堂優點原因的移植,來優化和改造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與情境,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優點更多而缺點更少。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人們對課堂教學有了空前的重視,人們對一堂好課的評價有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手段的先進性等因素,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更多的是關注教師如何教。其實,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教師教得怎樣,最終是看學生學得怎樣,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衡量課堂有效的一面鏡子。

12月25日上午,我們國培小數班在XX市桂嶺小學組織了一次關於數學課堂教學現場觀察活動。在這次觀察活動中,我帶着明確的目的,把關注的視角對準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觀察學生是如何學的。這次的聽課活動,我發現了自己的聽課感受開始與以往有點點的不同。在觀察中我發現課始學生的參與度比較高,這與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有關,年級越低越是如此,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抓住最佳時段展開教學,教學設計上宜緊湊、不拖沓。另外,學生在進行練習時參與度都很高,這說明在課堂中重視練習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4

國培學習培訓已經一個階段過去了,回想學習的這段過程,多位教育名家的講座爲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帶來了心智的啓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盪,爲我們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討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通過這次國培,收穫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心中的困惑、教學中的疑難、成功的經驗都是我們熱心交流的話題。這是一個暢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地方,使我對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不斷完善自己,取長補短使自己在國培中有所獲。下面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一、因爲機會難得,所以我非常珍惜,始終以認真、嚴謹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培訓班的每一次活動,認真寫好作業,做好筆記。雖然時間非常有限,但是培訓活動給我帶來的收穫卻是無限的。

二、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全國名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指導、評課、討論。通過理論學習,現場教學觀摩,這兩個月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收穫豐厚的兩個月,也是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的兩個月。課堂上,專家們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我的反思。當我在國培學習中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激起我心中的許多感想,讓我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感悟到要善待學生、關愛學生、尊重生命,學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任由教師擺佈的物,他們有着自己的個性,我們教師要爲不同學生創造不同的教學方法所謂“因材施教”吧。學習中學到了方法,感悟至深。教師必須要有開發課程和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穫着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知道了“怎樣關注個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知道了要重視教學,教學要有實效性,讓孩子們用童心寫童言,知道了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對於課堂參與式教學的意義,在教學中,多創造互動機會,讓學生與學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知道了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視。

此次培訓的指導思想是爲了進一步提升我們中小學教師的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培訓中給我許多思考,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情感處於積極的、自由的、寬鬆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爲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自己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學習探究。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發自內心的說一句:國培,有你陪伴的日子真充實!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5

研究工作對教師而言並不受什麼神祕莫測高不可攀的東西,更不要一提到研究就感到可怕。今天,我聽了宋海英主任精湛的講解,使我對研究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啓迪。

在宋主任講解的基於問題解決的教學行動研究中我理解了教師的研究關鍵不在於能力,而在於態度,從事教學研究對教師發展非常重要。

以前我認爲教學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了,也可能是頭腦中理論知識儲備不夠的原因,所以無形中排斥研究。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對教材、教法、學生都要進行研究,要研究數學的本質、基本理念,要學習大觀念。我覺得宋主任講的艾略特行動研究模式對我很有幫助,我會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實際中。現在才感覺到自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課堂交流太單一了,沒有注意到交流的有效性,課堂交流不活躍。今天通過聽宋主任的“有效交流”使我學會了多向互動交流,並在交流中培養優化意識。

通過與專家的接觸中,深深感覺到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以一種開放的、積極的心態嘗試行爲研究,不要做一個教書匠,要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6

今天在階梯教室聆聽了北京市昌平區城關小學校長柏繼明老師講的數學課《雞兔同籠》和專題報告《讓反思成爲一種習慣》。柏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富有哲理,她的講座說理嚴謹方向明確,猶如黑夜裏的啓明星爲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柏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借鑑。她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彙報的每一種方法她都板書,並相機進行提問。學生通過觀察、嘗試、分析、歸納等行爲方式把本節課的知識領悟透徹。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特別是她在報告中指出對學生要換位思考,轉換角色,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不同的數學學給不同的人,對每一個學生都要了如指掌,用某些學生的強項帶領某些學生的弱項,他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特別值得學習。

在她的講座中我學會了自我反思,同時也要借鑑他人之常補己之短,汲取營養爲自己充電,爲成功想辦法,爲失敗找理由,必須讓反思成爲工作中的一種習慣。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7

11月30日,在縣教育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們參加了省名師專家來我縣的“國培下鄉”活動。兩天的培訓學習,觀摩了省名師及本縣骨幹教師各俱特色的精彩課堂,聆聽了兩位名師對本縣作課教師課堂上的精準點評,以及她們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所作的接地氣的講座,收穫頗多,感觸很深。這次學習對我來說是一次提高,也是一種促進,更是一種鼓舞。現就此次聽課活動,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感受一:太原兩位資深名師對作課老師的精準點評,使我們看出每節課的精妙和欠缺之處,讓我深刻領悟到精心設計導學案的重要性。例如,聽了《商的變化規律》這一課,我初步感覺一節課重點突出,難點也有突破,覺得沒有什麼遺憾之處,感覺比較完美。張玲老師在評課中指出三條規律可以不同形式出現,她說:“這樣就有了層次性,也有所側重,不顯得重複還能壓縮出時間。”她這一指我們也恍然大悟,的確如此,這樣的設計別緻新穎,效果更佳。《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我們多數教師都習慣於標出圖形中相應的數據,張玲老師卻建議教師不給數據,讓學生去想計算這個圖形需要哪些數據,這樣就可以給學生的思維以開放的空間。他們一針見血的點評,使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每節課的知識點該挖掘到哪個地步,什麼時候需要我們拋磚引玉,什麼時候該重錘敲響,力求使課堂不僅是一種教學,更成爲一門藝術。可見想要打造一節高效課堂,需要課前的幾個40分鐘去精心揣磨、設計啊!

感受二:作課老師多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重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從情景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如張玲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課始,她出現的一個挑選籃球選手的情景,然後依次出現三組數據,第一次僅有投中次數,第二次呈現投籃次數,最後引出投中次數佔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這樣有懸念的引入,環環緊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百分數的出現不再是被動的而是一種需要,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在教學設計中,作課老師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重視學生的手腦結合,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崔秀娟老師講的《植樹問題》,通過讓學生親自在紙上畫出10米、15米、20米等的植樹情況,學生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之外,這次活動中,多數作課教師沒有用自己的思路牽着學生走,敢於讓學生提出問題,課堂駕馭能力很高。

感受三:彩璟學校學生們課堂上的精彩表現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能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由此我聯想到自己所代的一年級,課堂上也是學生在爭着說、搶着說,但是下一位同學回答的問題和上一位同學所說大同小異,甚至原模照樣,學生欠缺認真傾聽的習慣,他們爭先恐後的發言僅僅是一種表現慾望。從劉建英老師點評時所舉的那個名師作課的例子中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今後一定要在教學中扭轉這種現象,使學生意識到認真傾聽不僅是一種學習習慣,更是一種思維能力的培養。

這次的培訓,留給我許多太深的印象。張玲老師整節課獨具匠心的設計,足見每個環節都是從學生接受知識的所需出發的。“優秀率50%表示優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50%——這句話對嗎”的連續追問,看得出教師是多麼注重數學知識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崔秀娟老師在植樹問題上對“這個1多在哪裏”的質疑,體現出教師對知識深層挖掘的到位。還有其他老師課堂上各自的閃光之處都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裏,這些會成爲我教學積澱中永久的記憶。我認爲觀摩學習是一名教師教學研討的必修課,更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

兩天半的學習中,凝神靜氣,專心致志,對名師的講座生怕漏掉了一句話,錯過一個環節。筆記本上密密碼碼的寫滿了學習重點,U盤上拷下了講座PPT。較差的體質,只因兩天的補水不足,口舌生瘡,咽食困難。但是想想局領導爲推進全縣教師課改所作的不懈努力,教研室老師們跑前顧後的籌備忙碌,太原名師對我們的無私傳授、傾囊給予,本縣作課教師加班加點的精心準備,在校教師連續幾天來的蹲點看班,我渾身又涌出了一種感動,平添了一種力量。學習所汲取的營養讓我精神飽滿地再次走上講臺,這次的培訓可以用一個字概括——“值”!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8

平定縣槐樹鋪中學 董海昌 金秋十月,桃李芳菲,在這收穫的季節裏,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教師遠程培訓學習。首先我要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這次培訓收穫最大的是教授、優秀教師們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爲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

通過這次“國培計劃”遠程項目的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在國培計劃中有幸傾聽了衆多專家和學者的精彩講解,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訓給我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初中語文課堂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怎麼樣落實?如何設計教學目標,過程及結果?如何用觀察的方法評價課堂教學?評價學生的原則是什麼,如何進行形成性評價?如何進行終結性評價?初中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如何設計活動……?我認爲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

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着人情味,作爲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啓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課都成爲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大餐”!

第三,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語文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語文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以學生爲主體,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這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語文:抓住語文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情感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交流、溝通、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樂學、愛學語文。

今後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眼:一是認真讀原文。首先結合課標及練習仔細通讀兩三遍教材甚至比這還要多的讀。通過反覆通讀教

材,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地研究教材中基礎知識的縱橫聯繫,以及它們在教材乃至今後學生進一步學習新知識中的地位和作用,對重點的基礎知識、重點的篇章、段落、句子、詞語等,教師都應深記心中,做到心中有“書”。爲後面的教學設計做好鋪墊。設想如果沒有老師深入的讀文,沒有老師的動情體驗又如何能把學生帶入那時那境呢?二要思考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思路。思考教材,明確知識積累點、能力訓練點和思想滲透點。分析每篇教材一般可分爲五步:(—)從字詞句入手,把握思想內容,確定中心;(二)理清課文的行文線索;

(三)抓住課文的語言特色;(四)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五)做好課後練習答案。通過以上的分析鑽研,明確憑藉教材讓學生獲得哪些知識,包括語文知識和其它知識,即知識積累點;要弄清憑藉教材培養學生哪些語文能力和良好習慣,掌握哪些學習方法,進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即能力訓練點和思想滲透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裏要有取捨,一節課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學會選擇,學會放棄。然後確定本課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明確課堂方向。然後根據重點、難點,妥善安排,設計“三法”。教師要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縝密地考慮各個教學環節的組織、課程結構的安排,設計出以教師爲主導的教法,以學生爲主體的學法,以培養能力爲主線的練法。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充分認識到以學生的發展爲教學的首要目標。一切目標,重難點的制定都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否則則是無效備課教的本質在於引導,其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可以是一種啓迪,也可以是一種激勵;引導的內容既

有方法和思維,同時也有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做人的道理。 三要學習名家的優秀課例,教學設計等。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閉門造車的備課室無效的。應該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蒐集大量的優秀課例,教學設計,看過之後學會有選擇的應用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著名教育家於漪的三次備課大家都聽過吧!其中第二次備課即廣泛收集各種參考文獻,看看名師、教育專家是如何授課和對教材進行分析的,同時思考三個問題: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想到了,我沒有想到;哪些問題我想到了,參考書上沒有想到。這樣把前人的優秀經驗拿來爲我所用,避免自己走彎路。四要寫好導學案。注意要寫周到的、有用的詳案——特別是引入、承轉、重難點的突破、板書的設計、作業的佈置及處理、學法的指導等都要完善。尤其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是如何指導的。 通過這些天的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9

參加“國培小語”培訓已經五天了。在這五天中,不同的專家從不同的視角對小學語文進行了具有鮮明個性思想的分析,不同的名師也從不同角度對語文的課堂進行了具有獨特教學風格的詮釋。在他們的分析和詮釋中,我們更感受到了異常活躍的學術探討——不同的專家,有時看法也會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就名師而言,我們的專家就形成了鮮明的兩派:一些專家對名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爲他們引領着語文教師的發展方向;而另外一些專家認爲,名師的課堂是最沒有實效的課堂。作爲學員的我們,無法去界定專家的言論是否正確,也無法對名師的課堂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評價。但我總是模糊的覺得,專家和名師的身上,都有着我們應該學習的某些地方。我們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我們探究語文教學本質的慾望因此而更加強烈。

誠如楊東老師所言:“專家的觀點不是結論,只是多一個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我們無法從專家和名師的身上學到關於語文教學的所謂固定招數和祕密法寶,但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思考中激發我們更多的思考,讓我們變得更加求真、務實,更加理性。這讓我想起了楊老師給我們講的《進京趕考的故事》。在關於語文教學的探究之路上,我們每一個學員,都是一個充滿理想的行者,也是那個進京趕考的舉子,我們對語文教法的種種思考,正如趕考的舉人所做的幾個夢,而專家,則是那些個解夢的人。他們從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實際出發,對語文教學這個夢做着不同的解讀。

夢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夢醒後,我們該走向何方?我們不能聽一家之言就猶豫不決彳亍不前,我們也不能憑一面之辭就激動萬分勇往直前。路,需要我們自己認真去走。這就更需要我們,給這樣的夢境以最理性的註解,把其它人對夢的解讀作爲自己前進路上的參考和提醒。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必須沉下去,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虔誠的行走。當我再次把所有專家和名師的言論進行比對後,在他們貌似爭鳴的言論中,發現了最根本的共同點,那就是:語文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活動、離不開思考。我想,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以最樸素的姿態走進生活,以最直觀的方式參與活動,從最簡單的角度激發思考,或許也是我們探尋語文教學實效的一種方向吧!

參加國培心得體會10

這次有幸被學校推薦參加“國培計劃(20xx)——安徽省村小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北京師範大學培訓班”的學習,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是期間聆聽了多位大師的教誨,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在個人信念、教育理念、教育的行爲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收穫。

一、 大師這樣做。

張國龍博士是給我們上課的第一位老師。他精神矍鑠、開朗陽光的形象讓我們眼前一亮,印象特別深的是他的鮮豔的紅圍巾和短馬靴,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這羣老氣橫秋的教書匠,教育是高尚的職業,沒必要把自己搞的跟受氣的小媳婦,要有職業自信,要開心的工作、愉快的生活;錢志亮教授讓我們感受到大家的豐潤,他信手拈來的教育實踐案例,風趣幽默的話語,一下子抓住了全體學員的心。錢教授在與我們交流時,時而激情四溢,時而溫和體貼,他模仿動作惟妙惟肖,模仿聲音生動傳神,他教導我們說“老師在與學生交流時,一定要平視學生而不能俯視,這樣做可以使老師和學生的心離得更近”;海淀區教研員黃毅結合課例講理念的做法,使我深受啓發,原來教研可以這樣做。北京小學的吉春亞老師和張紅老師都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闡述他們對教育的信仰和對人生的態度,一舉一動透漏出儒雅謙遜。

二、 大師這樣說

張國龍這樣闡述教育的意義:“文明的進步,乃以人文爲根基”。他告訴我們文學與教育是溫潤的關係。張教授結合他的文學作品《一里路需要走多久》來闡述文學的力量。主人公是張教授鄰居的親妹妹,在距家一里路的地方被人拐走,她的家庭從此以後陷入悲痛的深淵。故事悽切感人,蘊含了許多人生哲理。張國龍用這篇文章教育了頑劣厭學的侄女,藉此說明文學與社會、文學與教育之間的關係;他還認爲人一生必備的幾種人文素養有:

1、獨特、深刻的情感體驗。

2、唯美氣質與詩性質感。

3、感知各種微妙關係。

4、燭照各種幽微情愫。

5、認可偶然與宿命。

6、葆有悲憫情懷。

7、達觀與通脫。

這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觀念對我個人而言,受益匪淺。錢志亮教授從教育教學的理念出發,教導我們要用理念支撐自己的教學行爲。他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告訴學員們要科學的理解,要做專業的教師,要精心的備課,要有效的講課,要全面的評課。錢教授通過兩個教學課例《麻雀》、《司馬光砸缸》,來說明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有效教學的必要性。這些接地氣的講座拓寬了大家的視野,提升了學員的品位。

三、 我們這樣做

聆聽了大師們的講座以後,我對教育的意義認識更加深刻:教育要包含人文性,體現成長性;對教育工作更加熱愛,熱愛這份工作、熱愛自己的學生。老師要想實現有效的教學活動,就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讀書學習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同時還要有自己的追求,有飽滿的工作熱情。使自己的人生精彩向上、富有活力、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