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淺談讀書心得體會大綱

淺談讀書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讀書心得體會

  淺談讀書心得體會1

我喜歡讀書獲得的快樂。因爲讀好書就像與名人聖賢促膝談心,聆聽教誨,何不充實?讀書如與知音閒聊神侃,心不設防,口無遮攔,何不舒暢?與作者思想碰撞,偶有靈感之花,茅塞頓開,何不驚喜?俗話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覽羣書如得知音無數,有知音的理解與共鳴,何不滿足?讀書者足不出戶,天下大事無一不曉,工作總結如何不聰?

如何讀書才能樂?必須是不爲功名利祿而讀,若你是爲升官發財而讀書定是無樂可言。快樂的讀書應是“乘其興之所適”。古人云:“讀書太樂則散漫,太苦則枯燥乏味。”這兩者都可能導致精神偏枯如癡,失去讀書的真樂。讀書不能盡信書,也不能沉迷於書中不能自拔。書,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認識,情緒各有偏頗。如有的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談闊論、天馬行空。如果長期沉迷於某一類書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書能移性情,故君子應博覽羣書、相互參照,以免偏聽不明。情志誤譴。讀書若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有樂必有苦,心得體會正所謂好書難覓、知音難求。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讀書之所以苦,是因爲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卻往往晦澀難解、意深難測;又因爲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譁吵鬧,讀書的冷板凳難坐;還因爲與遙遠的知音無緣對話或相見恨晚,書友天南海北難相聚。讀書成了一種孤獨。

讀書使我結實了許多知音,從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淺談讀書心得體會2

清朝有個人叫蕭倫謂,他聲名並不顯赫,但他寫的一首關於讀書的詩卻很有影響。詩名叫《讀書有所見作》詩是這樣寫的:“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的.確,讀書是滋養心靈、擺脫平庸與空虛的最好方式,關於讀書,我談一二三。

一,不管是什麼人,讀書要從零開始,循序漸進,放下身段,從一做起。腰纏萬貫的富豪,不會靜下心來讀書,眼中只有私利的商人不會一心一意讀書,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對於教師來說,讀書應貫穿着一生,讀書是立身之本,醫愚之藥,是品質操行,也是文化符號。

唯有潛心讀書纔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不改清雅肅穆之氣。安貧樂道,淵博方正的儒者氣度自然具備,我說的“一”還表示着讀書貴在從一而終的堅持,唯有堅持讀書纔會使正氣豪氣書卷氣集於一身。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

二、我個人認爲,讀書作爲修身之道,是一個應該設計謀劃,融入情感與見解的過程,所以讀書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大家知道,人對人的影響短暫微弱,書的影響廣泛而深遠,讀書更不能怕書,要有一分爲二的辯證思想,堅持重點論又堅持兩點論。

不讀死書,不鑽牛角,潛心讀出字裏行間的另一條道路來,讀出言外之意來,讀出思索和疑問來,即讀到崇山峻嶺的雄渾又讀出涓涓細流的清逸,孟子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死讀書不如不讀,始終站在理性的辯證的角度,站在思想的交叉路口。思辨讀書的方向,心在書中視通萬里,這是新時期教育形勢的要求,也是成爲一個學者型教師和研究性人才的必備條件。

三、古人以三爲多,三思而後行,三省吾身。讀書必須要有一定量的積累,方能熔鑄成思想能量。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也正俄羅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所比喻的作詩過程一樣,“做詩,和鈾的提煉一樣,一年的勞動,幾克的產量,爲了提煉哪怕一個詞兒,要花掉幾千噸,語言的礦”是的,讀書就要博與專結合,博覽羣書,博大才能精深,難怪古人要把讀書比做攀登書山,遨遊學海。

大家知道,三點爲面,有平面纔會有思想的框架的建立、思維的網絡完善,只有這樣,一個人便會舉一反三兼收幷蓄,遊刃有餘。胸有讀書氣自華,在讀書中不斷增加文化自信,與學校同步發展,與知識同步更新,讀書真正是擺脫浮躁與空虛的不二法門,只有陶醉書海,你每天面對的喧囂與煩惱的現實社會,纔會成爲一片書香濃郁的青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