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談美讀書心得體會

談美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心得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美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談美讀書心得體會

談美讀書心得體會1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阿廖沙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阿廖沙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裏嬉戲,去山上採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拎着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着,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着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談美讀書心得體會2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爲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劇中人霍拉旭所說: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爲,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着復仇而展開。

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臺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爲,並要他爲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談美讀書心得體會3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着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裏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於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爲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也有點心驚。

談美讀書心得體會4

小時候的海倫·凱勒(就是作者)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週歲就會走路了。總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而且繁花盛開的春天,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失去了聽力與視力,隨之而然的又不能說話了。這三樣東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這三樣,對一個常人來說,等於失去了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是海倫,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去幹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動力與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顆又陰又暗,又冷又溼的心。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這樣活着,生不如死,還是早一點兒結束算了。

然而,海倫的做法與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而且,正是這位又盲、又聾的女子,竟然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就啊。但是,畢竟,這驚人的成就是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的。與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別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倫可以創造這些常人無法想象的奇蹟,全靠她有着一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自己那顆熾熱的心,用自己那偉大的愛,去擁抱美好、充滿生機的世界,以驚人的毅力與困難作戰,終於,她戰勝了生命的挑戰,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有了信心與希望,走出了寂靜與黑暗。最後,她又把那雙慈愛的手——伸向了全世界!海倫從又瞎又聾的女孩成了舉世文明的作家,經歷多少坎坷啊,可她從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面對困難,去戰勝它,跨過它。一個又瞎又聾的人能做到,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沒有缺陷的人,沒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學很自卑,說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天才,也沒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決心學習,有沒有毅力堅持下去,這纔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嶇,就看你有沒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腳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有意或者無意識地描繪着自己的人生畫卷,只有奮鬥,只有自強不息,我們的生活纔會充滿鮮亮光耀的色彩,我們的生活畫卷纔會閃光。

談美讀書心得體會5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裏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裏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爲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祕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裏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爲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作爲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紅與黑》並沒有從概念出發,將主人公於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慾念的執着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