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九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心得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書心得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九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我認真拜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怎樣當教師》讀書心得。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爲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爲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心得體會《《今天怎樣當教師》讀書心得》。因爲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爲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爲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老師們,讓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因爲,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則認爲: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爲每一個幼兒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爲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爲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纔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幼兒,親近幼兒,關心愛護幼兒,只有這樣才能爲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爲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茁壯成長。作爲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工作的得與失。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總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拜讀了特級教師黃愛華的文章,觀摩了數十節精彩而又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使我深受感染和啓發。黃愛華老師在教學上孜孜不倦地思考與實踐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以人爲本的教學觀念

1.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按照《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四個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爲了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數學教學應該以發展爲核心,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從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難發現這一點。

2.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同時學生又是一個個存在個性差異的活動對象。由於學生在情感態度、興趣愛好、發展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必然導致課堂教學中的“差參不齊”,但我們絕不能就憑此而人爲地把學生分爲好學生與差學生,只是發展的進程有快有慢罷了。黃愛華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問題上,把握好了兩個字:“和”、與“平”。“和”指的是“和諧融洽的氣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學的過程教師不應該是一位“獨裁主義者”,應該是一位致力於幫助學生、涉身處地爲學生着想的擁有先進教育理念、善於合作的“良師益友”。在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他對學生髮自內心的表揚與鼓勵、蹲下身子走下講臺與學生交流合作;我們也經常聽到“再想想看,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偉大了,堅持下去前程似錦”等許多沁人心田的話語。所有這些無不反映出黃愛華老師高尚的師德、先進的教學理念也爲人處事的原則。

二、追求卓越的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已成爲廣大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共識。藝術是什麼?藝術就是“無意於法則,而自合於法則”“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體現。黃愛華老師的教學藝術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求“實”。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結合自己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沒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就沒有教學藝術的創造性、表演性和審美性。只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的統一,教學才成爲引人注目、令人爲之傾倒的藝術品,教師才能成爲受人欽佩的教學藝術家。”

求“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方法或技巧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益。教學藝術是在科學地再現的求“實”中,師生對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活”化,以達到科學再現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統一。

求“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與情趣,使他們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通過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以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這種手段的運用能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得知識的營養和美的享受。

求“趣”。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課,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們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們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求“新”。在學習別人教學藝術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現自己鮮明的個性。創造是一切藝術的特質,沒有創造也就無所謂藝術。這些創造,或表現爲對常規的、傳統的教學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種革新;或表現爲對課堂結構的新穎而獨到的設計;或表現爲對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現爲對教學內容的科學選取與藝術的加工。

求“效”。學生在藝術的課堂教學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學效益。

寫到這裏,我似乎又有了一種更深的體會:與其說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說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後才能讀懂的書。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今年寒假,應學校組織要求,爲了積極響應讀書活動號召,我從中選擇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靜心的閱讀了該書,並對李鎮西老師的觀點稍有感悟。

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

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新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爲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的編輯這樣推薦: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就是李鎮西老師“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實記錄。

這是一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要主和具體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典折動人的故事裏,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書。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書中提到的“四心”讓我感受頗深。一是:奉獻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是啊,教師是一碗良心飯,對學生的態度,爲學生服務的心,完全來自自己的奉獻,只有當老師全心全意爲學生付出,不求回報,不求利益的時候,那學生就是幸福的,同樣的老師也是幸福的,可以在學生真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幸福。二是:理解之心:“我們要懂得兒童”。時常聽到這樣的抱怨“這學生怎麼這麼不懂事的”,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心聲,他們又何嘗不在期盼有位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老師,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我們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替學生想,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走進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生的好夥伴。三是:平等之心:“拜小孩爲師”。不要總是站在一個高度看小孩,不要總以爲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李老師告訴我們,學一學孩子的方式未嘗不可,你會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的祕訣。四是:責任之心:“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作爲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應該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童心使他能走進兒童的心靈,愛心使他能“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責任心則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着眼於兒童的未來與社會的未來,培養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先生正是這樣的教育家。”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反思後我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總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從今以後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教師,作爲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爲研究者、專家和名師;由於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等。因此,壓力增大,精神疲憊,對所從事的工作失去興趣,無成就感;對事業缺乏熱情和創新,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等。

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爲一名教師,、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這將是我今後必須思考和麪對的問題。因爲,合格教師不是終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纔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更新觀念,終身學習

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纔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爲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二、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爲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爲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爲學生着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

對教學過程負責。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爲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爲家長負責,爲學生負責,爲社會負責,爲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

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爲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從心底知道老師並沒有把他們拋棄。

教師,只有立足本職,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和牢固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個人在工作上纔會有所所爲;教師,只有更新觀念,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做好本職工作,才能爲黨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爲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爲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 “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爲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爲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爲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建議轉學時,她想: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這裏,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麼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心情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裏,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想學的課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起。音樂課,孩子們不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着腳跳來跳去,感受着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裏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症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塗,經常與別人說反話,老師說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說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說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通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知道那麼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着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情況說一說,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接受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集體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通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書籍是採掘不盡的富礦,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鬥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爲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讀書水平。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在我的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學習與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課堂教學是教師發展的主要領域,這個暑期我堅持把“三大”活動的着眼點放在讀書學習與反思提高上,不做表面文章,切實做到以讀書學習促進反思,通過反思優化教學實踐,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

暑期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爲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另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一、用知識武裝自己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說:“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這裏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爲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爲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爲個人所駕馭,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爲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爲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爲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爲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爲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從我加入這個幼兒師範隊伍開始,由於自身比較偏愛美術,所以我平時喜歡找一些美術方面的書看。希望在書本和實踐中能進一步走進美術,繪畫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點,雖然再上學期間已經學過《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一書,但是我還是願意細讀這本《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處。

本書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據學前兒童美術發展的規律及其年齡特點,以美術爲媒介,充分發揮其價值對學前兒童實施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全書共分九個章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述與分析着學前兒童美術的發展,美術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以及幼兒欣賞、繪畫、手工教育的實施指導和美術評價,最後還展示了一組美術教育活動設計案例,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也給正處在摸索階段的老師指明瞭方向,因爲這些問題均來自我自己的實踐,所以,讀來彷彿覺得許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識到問題所在,但尚處在迷惑中,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抱着向專家取取經,看能否從中解解惑的認真態度,我在通讀本書後還對有的章節還進行了精讀與摘錄。

從書中我看到這樣一句:從小班到中班上學期,兒童由於視覺的分化及情感關係,所畫的人大多都是沒有身體的頭足人,同時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現。

再對於接下來我們將進行的主題《軲轆軲轆》的一節美術課畫車輪子,幼兒認爲輪子是圓的,於是就直覺地用圓球來表現車子的輪子,不會注意到汽車的輪子是圓扁的等這些問題,其創作成分也就能體現其中了。就象書中所說的:教師應從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引導幼兒從寫生對象的整體結構出發,着重於事物的神韻,即對象之內在精神表現,而不糾纏於細節和精確描繪,不強求幼兒的繪畫表現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兒的繪畫水平處於象徵初期,享受的是繪畫的過程,他們會用已經掌握的圓形與線條組合成各種符號,來表示自己熟悉的物體,而且喜歡用各種顏色在作品上塗抹,但在表現圖象符號時,又很少調換顏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較單調,有的幼兒甚至會轉動畫紙來作畫,完全不顧圖象之間的關係,從而導致了畫面的雜亂。如此作品,教師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來評價,那必然會抹殺了幼兒的天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兒失去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儘管如此,你還是會看到許多小班幼兒家長因爲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畫,覺得畫面不乾淨,畫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會幼兒的解讀。例如,一次離園時,祥祥拉着爺爺興致勃勃來到班級畫展前,小手指着牆上的“泡泡”說:“爺爺,那個是我畫的!”誰知,祥祥爺爺看到後,臉頓時拉了下來:“這是什麼東西啊?亂七八糟的,圓也畫得不圓,顏色也塗到了外面,你看看這個小朋友畫得多好啊,你上課一定又沒有認真聽,走走走。”幼兒從繪畫中獲取的無窮樂趣,就因爲家長的一句評價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評價小班幼兒的美術作品時,首先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讀懂他們的作品。其次老師要把自己放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兒的個人見解,儘量用肯定的方式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多鼓勵,多表揚,儘可能地發現幼兒美術作品中的優點,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激勵性的評價。最後,在讓幼兒發現他人作品優點的同時,還要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感,進而萌發對下次美術活動的願望,激發並保持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就這樣,我邊學習書中的有關理念,邊結合自身的實踐即時反思,共鳴,相信會對自己今後的教學十分有益,專業的閱讀讓我成長的更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從教二十幾年,如今越來越感覺做一名老師肩負的重任和壓力,這份壓力來自於家長和社會對老師的期望值,所以很多老師和我一樣,工作着、累着、沉重着,缺乏幸福感。做爲一名教師,幸福感在哪裏?帶着這樣的困惑,我拜讀了陶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值得一讀,它給了我很多啓示,向我闡釋了做個幸福的教師並不難。下面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做個幸福的教師,一定要學會真誠做人,善待親朋同事。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首先要學會編織一張灑滿陽光的人際網。一個人不管有多大的夢想,有多高的能力,如果沒有一個支持性的環境,他的績效與感受必然會受影響。因此,我們無論樸素地教書,還是勇敢地教改,都須贏得、同事的理解、家長的支持和學生的肯定。做教育、做研究先做人,在合羣中成就你自己,發展壯大你自己。做一個熱情的人、真誠的人、善良的人、寬容的人,一個受人歡迎的教師,應該成爲我每天的努力與一生的追求。善待同事,與同事和睦相處,只有同事間,情感交融,關係和諧,才能保證在愉悅的心情狀態下去生活,去工作!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尋幾位導師。導師不只在教育經驗上多於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閱歷長於自己,與導師保持聯繫,聆聽他們的教誨,讓教育的火炬在自己的手中傳遞,無疑是溫情而溫暖的。

做個幸福的教師,一定要培養自身良好的心態。

正如教育專家袁衛星老師所說:“對於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幹成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應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

二、做個幸福的教師,一定要學會享受學生。

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在教學中通常我們最頭痛這兩種學生:一種是調皮搗蛋,行爲有偏差的學生,一種是怎麼教也教不會的學生,面對這兩種學生一定要學會寬容和耐心,原本我一直對學生很嚴厲,對他們所犯錯誤有時會忍不住重罰,自從我兒子降生之後,我發現我的兒子和所有調皮搗蛋的孩子一樣,我對他說不的事他偏偏去做,我要求他去做的事,他偏不聽,兒子讓我學會耐心和慢教育,所以現在我面對學生時,就會始終想着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俗話說:教師的活兒是良心活兒,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培養,這是對我的極大信任。我又怎麼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孩子的心是未經雕琢的璞玉,美麗而又稚嫩。當我們肯俯下身來,走進他們的世界,就會發現,原來許多成人眼中的錯誤緣於我們對孩子的誤解。教育是技術,更是藝術,只有師生心靈相通,才能共同奏響教育的和絃之音。

三、做個幸福的教師,一定要學會享受課堂。

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爲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四、做個幸福的教師,一定要學會學會自我調節。

教師工作性質決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時候在辦公室忙不完,還得回家接着繼續忙,比如很多老師回家還得寫教案、批改作業等,有時遇到班上出了點事連睡覺也不安寧,做夢都在想着怎樣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怎樣開展班上的活動。長期的超負荷運轉使得很多老師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齡人比起來顯得那麼的憔悴和蒼老。老師也是人,也得吃飯、睡覺、享受生活,老師更應該好好地活着、幸福的活着,讓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這樣的老師才能教出活蹦亂跳、天真可愛的學生。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因過度的操勞導致自己經常生病,上班時經常都面帶土色,說話也有氣無力的,這樣的老師怎能教出樂觀向上、健康美麗的學生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讓自己時刻都是健康的、快樂的、幸福的,因爲我們的幸福快樂,我們的學生也一定會幸福快樂的。

總之讀了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在於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終極價值。只有幸福的教師,纔能有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纔能有幸福的學生。那就讓我們所有從事教育的老師們,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身邊的幸福,用美好的心靈去感悟身邊的幸福,用無私的愛與奉獻創造教育的幸福,堅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職業幸福,使學校成爲學生幸福學習的樂園,成爲老師幸福工作的精神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