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1

現代人觀念開放了,對婚姻更加想的開,圍城進去的快,出來也快,熟悉了不久結婚,婚後不久又離婚,視婚姻如兒戲,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理解愛的含義和生活的真諦?人海茫茫,兩個人有緣在一個圍城裏並不輕易,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體諒,經營好這份愛,經營好一個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謙讓,纔不致讓對方有逃出去的念頭,試問哪些逃出婚姻圍城的人,你們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嗎?你們回想往日的恩愛的時候就沒有後悔過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是這樣,讀書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學一科愛一科,擁有對學習所執着的精神,有的人頻頻出錯,也很難學習好,他們厭煩唸書,老是覺得別人的成績如何如何好,卻不知道自己根本沒有用心學習過,直到成績單發下來的那一刻,纔回想起來,自己並沒有用心,努力過。只恨世上沒有後悔藥賣,時光不能倒流。

就拿我們的上學情況來說吧,在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不好的同學。有的同學覺得讀書需要付出努力,長大後纔有機會出人頭地。走上工作崗位後,有的會認爲來的錢不快,看着一些同學、好友進了黨政機關,權利帶來了實惠;一些人下海經商成功,經濟富裕。看着這些人別墅汽車、燈紅酒綠,心裏癢癢得十分難過,恨不得立馬辭職跳槽去撈一把。等到真的逃出去了才知道黨政機關並不是那麼好混,人際關係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下海經商也沒那麼輕易,風險大,競爭激烈,壓得心裏崩潰時纔想起上學時的種種美好的記憶,有雙休日,又有寒暑假,還有那麼多那麼多的好朋友在一起,我們一起歡笑,一起玩耍,一起努力,一起難過。看到這些我不由的想說: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這些年的學習時光吧,外面的世界要比學校裏複雜幾千幾萬倍。切記,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爲,時光從來不等人。

最後,我要用錢鍾書愛人楊的話來結尾:“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2

看完《圍城》後,對生活的理想和現實有了思考,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現實就是圍城,而他總想逃出圍城,到達自己理想的生活,可最後卻是進入另一個圍城。

《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和唐小芙是一對戀人,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至今仍不明白對方真意,亦有許多誤解,每個人似乎都要經歷這樣一場刻骨銘心而又沒有結局的愛情,回想時總會笑言當時過癡太傻,亦或微微的留戀,得不到的始終是種美好,包括人和回憶。蘇小姐和孫小姐一樣是一個千方百計要得到方鴻漸的人,恰好也有了對比,只可惜蘇小姐的千方百計裏多了一個唐小芙,還有方鴻漸沒有被現實打磨的風華意志,錯誤的時間和主動的投懷送抱,加之鴻漸傾心他人,落得如此結局亦是意料之中。想來女人想要得到一個男人多學學孫小姐的欲語含羞比較好,天時地利人和的概述想是對孫柔嘉水到渠成最好的描述,女人都是心裏學家,但女人卻不是最好的思想家。有時候我會在想,孫柔嘉之所以得到了方鴻漸是預謀了很久之後一步一步實施的,欲要男人主動必先讓男人吃醋,欲讓男人承認必先要製造話題,想來讀圍城讀出了追男攻略,不免可笑自己,哈哈。

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呆在圍城裏面的人想出來。圍城的精華部分在於孫柔嘉與方鴻漸的家庭生活,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家族相關瑣事和柴米油鹽不知惹得多少人後悔的想跳出牢籠。婚姻大抵就是這樣,婚前浪漫二人世界,婚後兩個家庭的彼此你來我往,表面上客套地寒暄,實際上各自懷着自己的想法。女人聽女方家的嘮叨回來與丈夫氣受,丈夫聽父母數落媳婦種種不是而後與妻子大動肝火。如聞着很想的烤紅薯般,到嘴裏卻發現自己只喜歡聞着味兒而已。如書中所說,結婚後你才發現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早已換作另外一個。那嫁的人是不是也早已換作另外一個了呢?

小說充滿諷刺和悲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面對愛情,我們曾經認真,給彼此很多承諾,但最後分開,說那是無奈,那是因爲心被圍了座城。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3

讀完《圍城》,感觸很深。書中有話:圍在圍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也早有聽過類似的話,但形容的淺顯,絕沒有如此深刻。

這本書真真正正是“讀”完的,每逢對白,都要把自己安在人物角色上,附上角色的靈魂,將對話讀出聲,感受角色的情緒,時而亢奮,時而憤恨,情緒全然處於被動地位,被故事走向牽制。讀到李梅亭,眼前立刻浮現出一副尖酸刻薄的嘴臉,讀到趙辛楣,君子坦蕩蕩、浩然正氣等詞馬上跳出來成爲標籤,跟隨着人物性格進行的人物對話,語氣聲調都要有所區別,讀到方鴻漸與孫小姐吵架時恨不能拍桌子大喝一聲以從氣勢上優先取勝,但是現實中又一壁將它作爲反向的範例,認爲婚姻中這樣的拌嘴是萬萬不可的,單是氣來是不怕的,就怕是要傷了心。

錢鍾書先生的文字直擊內心,人物細節的刻畫太到位了,人心的黑暗面曝光在一層黃紙之上,書中人物的小動作和壞心思讓人討厭的牙癢癢,恨不能鑽進書中揭穿他面具顯露出其真面目來,使他無處遁形。在此之外也反省了自己。有時常想,生而爲人,許多的小心思隨着人情世故逐漸長成,依附着每個個體形成了自私的本質,無私便成爲了人們捨棄本質中自私程度的量詞,人生來本就自私,那麼捨棄的多了,我們稱它爲無私,捨棄的少了,就稱爲自私,這本也無可厚非,畢竟也總有雞湯來問,你不就是爲自己而活嗎?講到這裏就多說兩句,有時覺得自己是個無私的人,有時覺得自己又好像很自私,偶爾覺得自私很好,認爲自私的人活得快樂,又要鄙夷自己,你這想法真是自私,自私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屬性,卻總被拿來當做貶義詞。說回正題,讀完這篇,討厭起人類的自私本性來,這幾天談話做事,都要剋制。無論如何,還是想做一個坦蕩蕩的小女子。這是圍城叫我學會的,我應當感謝。

不論從哪方面講《圍城》都是本很好的書,也是一本不應該只讀一遍的書,過段時間,一定會再拜讀一遍,可能到時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4

《圍城》確實是鼎鼎有名,之前隨大流瞎讀一通,也不知自己讀的大概是什麼,模糊記得幾句錢老先生的俏皮話,閒來無事再來翻看,果然經過社會毒打以後感覺全然不同了,驚異老先生於對生活內核的把握,我們不過全然是凡人罷了,生活就是毫無意義的瑣碎與吵鬧。

之前有看到各種批評什麼方鴻漸的不學無術、軟弱無能,孫嘉柔的心機與騙術……還有自認方鴻漸的,我最早也是盯着文中的種種人物,深爲不恥,逐漸再想自己就是那個懦弱、不學無術、空想的方鴻漸,再仔細想,我哪裏比得上方鴻漸呢,論家庭人家是地主家庭,祖上也是詩書之家;論才學,人家在那個年代就留洋多年,會多種語言;論職業,回來也是去哪裏都能拿得出手,不說多麼天才,總能應承起來……我哪裏能比得上一點點呢,文中種種人物有血有肉,有優點有缺點,也是趁此爲文中人物申辯一下,批評前不妨先自我剖析一下。文中韓學愈與方鴻漸一樣的“學歷”,卻能擔任歷史系主任做教授,是他能力比方鴻漸要強嗎?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是我們靠自己努力得來嗎?機緣巧合不過是是社會的寵兒罷了。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吶,我們碌碌一生,不過終日奔波,間雜着瑣碎的.生活的吵鬧與甜蜜。借用盧梭的話“人是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爲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這枷鎖與圍城倒有異曲同工之妙,圍城圍住的怕遠不止愛情與婚姻吧,圍住的更是我們的人生吧,能夠突破圍城與枷鎖去審視自己人生的人,像偶爾劃過天空的流星一樣稀有。我們要麼從來不去想,要麼安慰自己人生本來從來如此,要麼轉移重點到批評人家的毛病,卻實實在在很少去扛起鎬頭,去鑿開圍住自己的城或是打破自己的枷鎖,當然,果真去做的話也不見得能鑿開或是打碎,難融於社會倒是一定的了。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5

其實一說到錢鍾書想到更多的應該是楊絳,但其實他倆應該也一直是成對出現的,錢鍾書“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讓我知道了楊絳,而楊絳的《我們仨》又讓我認識了呆呆的錢鍾書。

《圍城》應該是我一直想拜讀的一本書,這次用了將近八個小時讀完,說實話是囫圇吞棗的,只能說是把文章內容大概讀懂了。

錢老筆下的文字帶着我們嚐遍了方鴻漸的人生百態,更準確的是帶着我們看透了每一個人。

鮑小姐是方在回國船上遇到的“誘惑”,鮑因爲寂寞勾引他,而他也恰好耐不住寂寞“上了當”,卻不過是逢場作戲,下了船便分道揚鑣。蘇文紈剛開始一直喜歡着方,所以嫉妒着鮑,等下了船之後沒有了“情敵”,就開始有意無意的對方鴻漸表示着愛慕之意,而方因爲不知如何拒絕她一直拖着這件事,直到後來認識了唐曉芙才真正燃起了愛情的火苗。而蘇文紈對待唐曉芙的勾心鬥角也被描繪的繪聲繪色。印象最深的是方鴻漸請唐曉芙和蘇文紈吃飯,而蘇文紈卻假稱病不去,而且一直監督着唐曉芙的一舉一動,阻礙着她去赴約。除了溫柔大度,女人的另一面被赤裸裸的揭示了出來。現實何嘗不是如此,利益面前,每個人都是心機girl or boy。

而最終方鴻漸和孫小姐走到了一起,其實是一種對愛情對命運的妥協。唐曉芙就是一朵玫瑰,香豔卻帶刺,摘不回家,孫小姐就是一朵月季,樸素而適合,對,是合適,因爲合適,所以走在了一起,這樣的結合,無關愛情。唐曉芙把他們的通信寄給方的時候,正是方愛情之火徹底磨滅的時候,而以後也不會再重燃了。

方和孫結婚後經常吵嘴,這不就是所以家庭婚姻的縮寫嗎?吵吵鬧鬧,牀頭打架牀尾和。還有兩個家庭之間的嫌隙,新式思維與傳統舊派的矛盾,妯娌之間的“同仇敵愾”等等,都既諷刺又可笑。以及方在職場中遇到的一些勾心鬥角與黑暗,一副副人生百態圖。

  圍城的讀書心得體會6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一句簡單的法國諺語就說出了錢鍾書想要表達的主題。

在高中的時候我就看過《圍城》,可是當時也僅僅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下情節就放下不看了。記得那個時候語文課本上有一段《邊城》的選段,講邊城的時候教師說了一句話我記憶猶新。他說:“在2000年左右的一年,《邊城》被評爲中國最受歡迎的漢語小說,《圍城》排行第二;而在亞洲,《圍城》被評爲最受歡迎的漢語小說,《邊城》排行第二。”當時我一下子想到了這其中的簡單原因——《圍城》在國外的受歡迎程度要還是很值得肯定的!有時候我覺得我不是很喜歡看錢鍾書的文章,尤其不喜歡長時間看。因爲總覺得看看的書異常地耗費腦力!就像《圍城》,很多時候我得在他那巧妙的比喻中先停頓一下才能夠繼續前行。於是,斷斷續續地不明白花了多少時間才第二次把這本書給看完。

《圍城》的愛好者應當不止是一類人吧!我覺得從青年到中年甚至老年都有其愛好的理由。青年嘛,正值戀愛的時節,正好有着看這書中曲折的感情故事的心態。中年人嘛,自我的家庭剛剛運營沒有多麼長的時間,有時候看看這書中的家庭中曲折逗人又有點合乎情理的故事還是很值得他們深思一下,反思一下自我的生活的。至於老年人嘛,老夫老妻們似乎最爲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就是這年輕一代的感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了,他們是資格最老的觀衆。

看書的時候有時候也能夠看得我有點糾結。爲什麼糾結呢很簡單,一個圍城的故事似乎又讓我覺得感情與婚姻是一個不好接觸的區域。儘管,中國的幾千年歷史以及國外那些童話傳達給我們很多令人嚮往的感情故事,可是,這些完美的故事比起那種《圍城》中的糾結故事來說的話又似乎是地稅之餘滄海了。有時候真害怕自我將來會成爲那大海中悲催的一滴苦水。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衝出來,而我,暫時站在城門口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