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一個人的村莊》讀書心得

《一個人的村莊》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心得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書心得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個人的村莊》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人的村莊》讀書心得

《一個人的村莊》讀書心得1

這本書寫的是詩化的鄉村生活。在如今這樣一個工業和城市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裏,作者依然固執地把鄉村作爲他靈魂和文筆的棲息之地。他懷着極大的熱情,以史官的姿態記錄下他的村莊和生活裏瑣細的點點滴滴。那樣人間煙火的樸素溫暖,被包裹在不事雕琢的平實語言裏在讀者面前流淌開來,不知不覺間已是沉浸其中而不自知。包括這本書在內,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在構建着一個作爲世外桃源的鄉村。書中他竭力營建的黃沙樑村並非純淨無瑕的完美樂土,但是其純樸自然的美卻令人心驚。在那裏人與其他生物有着奇特的、近乎平等的和諧,每個生命都有機會在陽光裏自由地揮灑,即使它們之間照樣要有曠日持久的爭奪,有對這個貧瘠世界不滿足的索求。作者筆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都是略顯原始的乾淨簡單,他並不諱言村莊生活中的陰暗與慾望,然而他的文字卻讓人依然有能力懷抱對溫暖的信仰。

對於自然,作者的視角是謙卑的。他的.文字彷彿就從中生長出來,還帶着陽光和泥土的味道。但是在這些文字的平靜下掩藏着不着痕跡的悲傷,或許它源自作者內省的態度和安靜的孤獨。以《一個人的村莊》爲題,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孤獨瀰漫全書,然而正是這樣的孤獨,註定了這本書的深度。孤獨時人們往往耽於思考,同時,進行思考的必要條件就是遠離塵囂的孤獨。在如今這個城市化與工業化一往無前的時代,作者的鄉村就是這滾滾洪流中的微小孤島,守候着這種罕見的、空白而清醒的堅持。

書中的“我”,即全書的貫穿者和敘述者,一直以一個孤獨者的形象出現,試圖真正融入自然卻從未成功。這也難怪,畢竟每個生命都有着屬於自己的、不可理解不可抵達的悲喜。全書中“我”始終是一個閒散的遊蕩者、村落生活的旁觀者,無爲而又無奈,無畏而又無聊,淡看生活的無常。“我”並非通達智慧的哲人,只是時常思考的凡人。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凡人引領起了整本書中對生命、對村莊、對許多哲學本原的終極思考,作者的敘事角度令人玩味。

“我”與文中的敘述雖密不可分卻始終存在着某種疏離感,這種疏離感就像“我”與自然界之間的疏離感,雖無限接近卻始終無法抵達。體現在閱讀過程中就是似乎站在雲端之上看人間風雨變遷,雖痛可切膚但實際咫尺天涯,不能完全實現讀者與文本的融合。這也許是作者旁觀者的身份以及潔淨而有節制的敘述風格所造成的,卻也賦予了本書分外深厚的人文底蘊與思考空間,令讀者閱讀時感覺意猶未盡,掩卷後卻又感懷良久、恍如隔世,其興亡之感,令人一唱而三嘆。

關於村莊與傳統生活方式的生存狀況的作品近年來並不少見,同其他作者一樣,本書作者所能夠預想的村莊的未來是流散,是生與死永不停息的更替,是整體的遺忘與湮沒,在這一點上他並沒有盲目地樂觀。可是他依然不遺餘力地完成着對於黃沙樑這個在他筆下重建的村莊的架構,也許他的建構就是爲了拆散,他的尋找就是爲了告別。本書最後部分以“家園荒蕪”爲題,村落依稀,人事已非,草木背井離鄉,故土荒涼。在農村的未來走向尚不可知的今天,作者的村莊不過是萬木叢中一具遠年風乾的標本,通過它,我們看見了那些草長蟲鳴的歲月,也聽盡了他這曲既是呼喚又是告別的輓歌。

讀《一個人的村莊》,需要安靜。

《一個人的村莊》讀書心得2

不得不說,我在拿到這本書之前對劉亮程是一無所知的。而後來從文字中所感知到的他,是一個有着很淳樸,卻又有深厚積澱的人。他不同於普通的作家,他寫鄉村生活,我可以很分明地感受到,他就是這村莊裏的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夫;他又不同於普通的農夫,他能將自己的鄉村生活堆砌成文字,很深厚,直擊人心的文字。這樣的存在在我的認知範圍似乎是不曾有過的,可能是因爲我有種固執的念頭,文人的風骨氣質會讓他們難以和鄉村、和自然徹底的融合。不過,他做到了,而且是近乎完美地做到了。

初讀時我覺得,他寫的生活離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畢竟城市這個四方的玻璃盒子將我框住已經整整16年了,我的心、我的夢想如何膨脹,都不可能超出這個四方的盒子,而他的世界,是在玻璃盒子之外的,我有心的時候能透過玻璃望上幾眼,卻從來沒有觸及過。我是不知道他與城市有什麼故事,但是我知道,他所在的村莊,似乎是個無比廣闊的天地,因爲他能從中獲得的,是糧食,是生活,是對生命的感悟,是很多很多我難以觸及的新鮮東西。

他從一草一木,一蟲一葉都會有無盡的收穫,身邊的牲畜,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小蟲,村裏各類的人,都能成爲他取材的對象。這些細小的不值一提的動物植物人物,就因爲與劉亮程有了交集,所以這些小東西的生命裏就出現了一篇劉亮程爲他寫的文章,不管他知不知道,他的生命就這樣被見證了,他的存在就這樣用油墨印刷出來傳到了許多的人的手上。他不會被華麗的詞藻渲染,但是他會被劉亮程對生命的體悟所裝飾,所以他上紙之後仍是擁有生命的溫度的。這是他們的幸事。

他從一字一句,一點一逗都能展現出那個小村莊的生息,我能從文字中聽到村莊的呼吸,我從文字中還原出了那個我不曾到過的村莊,我用這些文字去感受他的生活,最後發現讀完的時候自己竟像是在這村子裏也生活了很久了。我從他咀嚼過的生活中去汲取甘甜的東西,汲取那些說明16年在人生中着實是短暫的證據,汲取某些人一生都無法領悟的道理,汲取另一段人生。能夠通過文字去看看劉亮程他"一個人的村莊",是我的嘗試,是我充實自己的捷徑。這是我的幸事。

他寫出的文字,若轉化成聲音,說它清脆是不完全對的,清是少有的清,清亮而自然,但它不似其他的文字那麼脆,不會因爲清而輕薄,它們是有重量的,讀完之後總會在心裏留點痕跡,時深時淺,但是都不能抹去。我想這是因爲他的文字不僅僅是以記敘描寫爲重點,而且用自己的體溫去焐熱了別人不曾想到也不敢想到的念頭,讓這些想法一波一波地衝擊在讀者的人生觀念上。生命之重,他輕鬆執起,放在自己寫下的文字上,這就是他令人驚歎之處。

再讀他的時候,我開始問自己,那個玻璃盒子真的在麼,還是我爲自己找的藉口?其實只要有"一個人",就可以在心裏建造出一個村莊,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