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暑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1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爲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爲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爲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爲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爲,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爲,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爲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爲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爲“忠言悅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爲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爲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爲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爲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爲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羣衆,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纔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爲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爲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纔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爲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爲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爲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2

暑假期間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感受頗深。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6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的闡述了他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從這本書中讓我深深體會到要構建和諧師生關係非常重要而且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我就讓學生寫《老師我想對你說》、把平時不敢當面跟老師說的話通過寫的形式告訴老師、讓老師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想法、使得學生更能感受到教師的親切與平易近人。

小學生儘管年齡小、但他們也是感覺敏銳、有獨立想法的個體。教師的爲人、責任心和愛心、學識和教學能力水平、對學生的態度等、都會在平日的言行舉止中傳達給學生。教師付出的愛心和奉獻、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1、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待班上的後進生、更要給他們多一些的愛。要經常找他們談心、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地給予表揚、督促他們不斷前進。

2、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爲重要。因爲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爲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爲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做學生的朋友、走進孩子內心

4、讓學生當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

5、改變自己。師生關係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着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關鍵在於教師。作爲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爲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3

不知不覺,一個暑假結束了,還記得暑假開始前的新教師培訓會上,有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那就是對於教師而言,暑假不僅僅是給我們休假休養的,現代社會對於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促使着教師去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與涵養,而身爲新教師的我們來說,更是要抓住這個上崗前的暑假,努力的提高自身教育能力,而讀書,無疑是個很好的充電方式。

下面,我就來說說暑假閱讀相關教育書籍的一些初步感受。

關於《新課標》

我認爲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學的關鍵,因爲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評價學生時,不再僅僅注重結果,更多的是關注學習的過程,在評價上也傾向於運用鼓勵性的話語來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關於《民國先生》

強先生所寫的這本《民國先生》,通過一些民國時代與文教有關的大師們的具體事蹟,來向我們展示出一幅民國的文教畫卷,全書行文清新淡雅,引人入勝。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全書第一個提到的,“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了。戊戌變法失敗後,蔡元培毅然掛職攜眷出都,放棄衆人眼中極清貴的翰林院編修之職。除開對清廷的失望,也有着立志教育救國的願想,便是有對自己“此生端爲國家來”的雄心,這也是傳統士大夫在社會轉型時期的歷史擔當,是時代先覺者的大智大仁大勇。

記得母校蘇州十中的前身,振華女校的校董之一,便是蔡元培先生。女校的創始人王謝長達女士在先生和章太炎,竺可楨等人的幫助下,創辦了這所在當時極具影響力的女中。再加上蔡元培本身就任總理的紹興中西學堂,隨後任總教習的南洋公學特班等等,通過辦學,也就是新式學堂,教育出一批求新知的洋學堂學生,而這批問新事的新型讀書人,很大程度上也成爲了志同道合,救國圖強的仁人志士。及至後來,蔡元培任光復會會長,同盟會上海分會長,更是讓蔡元培多了份鐵血色彩,不但學貫中西,更是允文允武。其後書中一幕幕的場景,諸如任北大校長,兼容幷包,反對袁世凱獨裁帝制等等,無一不宣示着先生德才的兼備,氣節的不倒。

常說,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們成爲不了蔡元培先生那樣的大教育家,但我想,即便是普通教師的我們,也能從先生身上感受到一種精神,並以先生爲目標,爲垂範,將自己的力量投入到教書育人中去。

關於《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50個方法》

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整個暑假,可能對我幫助最大的,便是《50個方法》這本書了。

我們都知道,對於《新課標》的理解,需要的是我們長時間的學習與積累,更多的則需要我們自身踏上崗位後去感悟與收穫。而對於《民國先生》,則更多地是一種精神與氣節上的一種薰陶,而《50個方法》則不同。我們都知道,對於剛踏上崗位的新教師而言,班級控場能力或多或少會有些欠缺,這個時候《50個方法》這本書,卻能用50種具體而詳實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去更好更快的融入到課堂中去。

以上就是我這個暑假閱讀相關書籍的一些初步感悟。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4

對於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瞭解到作爲一名教師,有良好的教育素質是很重要的,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所需要的,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對於教育學生也是很重要的。當我接觸了這本書後,心中發出深深的感嘆:

魏書生老師不是一個一般的教育家,他異乎尋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獻身這一崇高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宗教學等學科的.知識,有意識地,不斷地滲透到學生中去,從而使他的教改遠遠超出了語文教改的範疇。那麼,他又是如何改變他們、轉化他們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麼特色呢?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耐心的職業,沒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學生有時候做錯了事情,老師可能會平心靜氣地指導他,但是有些時候,學生一錯再錯,老師的脾氣也沒有那麼好商量了,畢竟,老師也是一個平常人,也會有發脾氣的時候,儘管努力剋制不好的情緒,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學生這麼多,而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心中的怒氣就難以平息了。

而魏書生老師就做到了避免發脾氣,即使是在批評學生,他也不是厲聲惡語。儘管有時要發脾氣,但也都在他選的一位控制自己發怒的學生提醒下壓下去了,他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發火和極大的耐心與學生進溝通,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我們必須堅信我們會做好的”等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他是老師的助手。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爲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和耐心,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師的這一認識應該說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啓示的。書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強者”,“堅持道德長跑——寫日記”,“每天點燃一盞思想的明燈”……這些內容強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確確實實地在育人。

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從學生怎樣做人開始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築好了思想教育這一“地下工程”,知識之樹也就根深葉茂,碩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書生老師那深邃的哲學氣質和深厚的文化素養,讓人仰視,讓人望塵莫及,但這並不妨礙我認真地去做,學着他去做,讓自己在未來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5

拜讀了特級教師黃愛華的文章,觀摩了數十節精彩而又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使我深受感染和啓發。黃愛華老師在教學上孜孜不倦地思考與實踐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以人爲本的教學觀念

1、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按照《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四個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爲了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數學教學應該以發展爲核心,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從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難發現這一點。

2、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同時學生又是一個個存在個性差異的活動對象。由於學生在情感態度、興趣愛好、發展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必然導致課堂教學中的“差參不齊”,但我們絕不能就憑此而人爲地把學生分爲好學生與差學生,只是發展的進程有快有慢罷了。黃愛華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問題上,把握好了兩個字:“和”、與“平”。“和”指的是“和諧融洽的氣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

教學的過程教師不應該是一位“獨裁主義者”,應該是一位致力於幫助學生、涉身處地爲學生着想的擁有先進教育理念、善於合作的“良師益友”。在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他對學生髮自內心的表揚與鼓勵、蹲下身子走下講臺與學生交流合作;我們也經常聽到“再想想看,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偉大了,堅持下去前程似錦”等許多沁人心田的話語。所有這些無不反映出黃愛華老師高尚的師德、先進的教學理念也爲人處事的原則。

  二、追求卓越的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已成爲廣大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共識。藝術是什麼?藝術就是“無意於法則,而自合於法則”“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體現。黃愛華老師的教學藝術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求“實”。

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結合自己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沒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就沒有教學藝術的創造性、表演性和審美性。只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的統一,教學才成爲引人注目、令人爲之傾倒的藝術品,教師才能成爲受人欽佩的教學藝術家。”

求“活”。

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方法或技巧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益。教學藝術是在科學地再現的求“實”中,師生對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活”化,以達到科學再現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統一。

求“美”。

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與情趣,使他們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通過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以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這種手段的運用能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得知識的營養和美的享受。

求“趣”。

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課,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們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們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求“新”。

在學習別人教學藝術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現自己鮮明的個性。創造是一切藝術的特質,沒有創造也就無所謂藝術。這些創造,或表現爲對常規的、傳統的教學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種革新;或表現爲對課堂結構的新穎而獨到的設計;或表現爲對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現爲對教學內容的科學選取與藝術的加工。

求“效”。

學生在藝術的課堂教學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學效益。

寫到這裏,我似乎又有了一種更深的體會:與其說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說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後才能讀懂的書。

  暑期讀書心得體會6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爲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爲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啓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啓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一)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

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爲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爲中心的教科書。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爲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爲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

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幹、善幹,敢於動手,善於動手;

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於觀察、善於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於提問、善於提問;

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侷限在狹小的課堂裏,也不侷限在學校中;

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認真學習並努力實踐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爲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纔可以儘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着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