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中國家規讀後心得體會

中國家規讀後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最近公司組織開展“讀書思廉”教育月活動,正好我也想讀點什麼,好提升自身的思想認識,從而更好的指導日常行爲。受公司紀委推薦,我細細品讀了由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絡中心編寫的《中國家規》一書,全書講述了從春秋時期孔子到晚清梁啓超等50箇中國曆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或族羣的家規家風故事,讀後深有感觸。

中國家規讀後心得體會

書中人物之一楊震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爲官清廉,不謀私利。歷史上廣爲流傳的就是他“四知拒金”的故事,講的是他在由荊州刺史調任東萊太守赴任途中,路經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爲答謝楊震知遇推薦之恩,特備黃金十斤,趁深夜無人之機,打算送給楊震。楊震不但不接受,還嚴厲批評了王密。王密辯解說:“三更半夜不會有人知道,更不會影響到老師的人品。”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無人知道呢?”從此“四知拒金”的故事,就傳爲千古佳話。楊震在廉潔自律的同時,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和影響着家裏的每一個人,他不肯爲子孫置辦產業,在他看來,始終保持清白廉潔的形象和節操,就是他留給後世子孫最好的遺產和禮物。在楊震的直接要求和影響下,其子孫爲官清廉,世代楊氏後裔也以楊震爲榜樣,以“清白傳家”作爲家規祖訓不斷傳承。

如今,雖然歷史和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楊震爲後人留下的“清白家風”,依然散發着無窮的魅力。楊震的爲官品德和治家理念,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今天的領導幹部鏡鑑。廉官清白,大多能蔭澤後代;貪官斂財,從來都禍及子孫!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領導幹部的家風連着黨風政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基點。XX同志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良好的家風是整個社會風清氣正的基礎。

家風也叫門風,是調整維繫家庭成員之間情感關係和利益關係的道德行爲規範。良好的家風是社會美德的一種表現形式。家風的形成主要依託家教,也就是通過家庭里長輩們的言傳身教,對晚輩們產生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從而把道德規範、原則傳遞給家庭成員,使家庭成員的行爲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最基礎、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國傳統社會高度重視家風家教,“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的故事廣爲流傳,《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溫公家訓》、《袁氏世範》等備受推崇。可以說,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風家教中有着充分的體現。

而對於領導幹部家庭而言,家風更是至關重要。清廉勤政之家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會對家人起到引導監督的作用,從而從根源上拒腐防變、不踩紅線。如若家風不正,歪風邪氣侵入,則會引發家族式的貪腐現象,在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同時,也會將全家引入歧途,那些“貪腐父子兵”、“受賄夫妻檔”便是極佳的例證。

因此,家風與政風需要相互滋養、相互校正。“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黨員幹部需要認識到家風建設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建設得好不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家庭的現狀和未來、一個民族的傳承與發展。

自古以來,中國就以“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人們要遵規守道、循規蹈矩,要做到這些,除了國家法紀的剛性要求,再就是一個家庭的家規、家風所薰陶的品德約束。古往今來,家風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內核,也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量,家風無時無刻不在淨化着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心靈,它是最無痕卻又刻骨的教育。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家訓家風,良好的家風,能使人積極向上,走向成功。良好的家規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絕對不做違反道德與法律的事,不做傷害他人的事。家風也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家族文化風格,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家風對家族的精神文化傳承至關重要,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家風純正,則潤人無聲;家風不純,則定有餘殃。對於普通家庭而言,純正的家風,或純善、或篤學、或勤勞、或誠信,這些無不是引人向上向善,自是福澤子嗣;但若家風不純,或投機取巧、或遊手好閒,定會扭曲家庭的價值觀、財富觀,進而影響一家之興衰。

家風之基在於正。“家之興替,在於禮儀,不在於富貴貧賤。”好的家風,無關乎財富多少,而在於知禮儀,懂道德,守底線。古有孟母三遷,擇鄰而處,教子有方,從而教出一代聖賢;今有焦裕祿教育家人不搞特殊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影響世人傳承至今。家庭是組成社會的一個個細胞,只有每一個家庭都擁有着優良的家風,薪火相傳,才能影響社會,營造出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

家風之傳在於教。現代社會已經進“小家庭時代”,需要“家風”的薰陶、規範和引導。家風的傳承在於家庭的教化,自古書香門第多出勤學之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父母要在言傳身教之中教化子女,弘揚正能量,樹立好家風。同時,家風教育也是一個互爲促進,相互監督的過程,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時,子女也會對父母的行爲進行監督,互相督促,摒棄不良作風,不斷淨化家風,形成教學互長的良性循環。

家風之意在於行。“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好的家風需要言傳更需要身教,需要傳承更需要垂範示例。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家人、約束自己,讓好家風真正起到好作用。以領導幹部只有自身清正爲“齊家”樹立標杆,才能嚴格要求配偶和子女,不放縱、不默許、不姑息,才能對身邊人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只有身正,才能讓家風正,有其意,教有其果,真正發揮家風的教化之功,才能促進社會的不斷髮展。

中國傳統社會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說,中國傳統家風家教的理念並不僅限於個體人格的養成,更爲重要的旨趣在於治國平天下。儒家認爲,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齊家,而修身齊家的起點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因而,中國傳統社會的家風與中國傳統文化是同生共體的,與政治文化是休慼相關的。許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風家教中對個人美德的讚譽,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倡導,通過各種制度化、規範化的教育,逐漸演化而成的。它們潤物無聲地內化爲人們的集體意識,成爲人們普遍追求的社會政治理念,構成中國獨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教育資源。這也使中國傳統社會家風培育的影響遠遠超出家庭範圍。對個人而言,良好家風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會所接納的意義;對家族而言,良好家風家教具有蔭澤後代、光宗耀祖的意義;對社會而言,良好家風家教具有使社會和諧穩定、有序發展的作用;對國家而言,良好家風家教具有禮治天下、約束爲政者行爲的功能。中國傳統家風家教對於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家風正則民風醇,民風醇則政風清。家風聚爲國風,國風細爲家風。每個家庭的家規和家風都有所不同,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規延續和家風傳唱的載體,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生活的點滴中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

人們常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也就是說,沒有好的家規家風,既難以清白做人,也無法專心做事。社會雖在不斷進步,但家風建設並沒有落伍。只有先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只有正家風,傳家風,行家風,才能不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建設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