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醫生培訓的心得體會大綱

醫生培訓的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醫生參加相關的培訓有利於提升自身的醫療技術。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醫生培訓的心得體會,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醫生培訓的心得體會

  醫生培訓的心得體會一

爲期1年的進修學習剛剛結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崗位。首先要感謝醫院、領導給予我這個寶貴的機會,還要感謝各位同事,因爲他們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學業。

我進修的單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呼吸科,它是我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學科,陝西省優勢醫療學科,國家藥物臨牀試驗機構,第四軍醫大學基層建設標兵科室,是西北地區支氣管鏡診治培訓中心、呼吸機培訓基地。陝西省醫學會呼吸結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和全軍呼吸學科副主任委員單位。呼吸內科共兩個病區,設有牀位80張,另有過敏反應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氣室、支氣管鏡室、呼吸內科重症加強病房及呼吸內科實驗室。是陝西省和西北地區呼吸內科技術、設備最精良的先進單位。這兒的老師醫德高尚、知識淵博、平易近人,不僅診療水平在國內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視後輩的培養,保持着強大的人才梯隊,桃李遍天下。

他們科室主任每週查房1次,三線每週查房2次。查房時感覺氣氛和諧,講求實事求是、重視循證醫學證據,很多原則性的問題已達成共識,但允許不違反原則的分歧。唐都醫院一向強調綜合治療,全科不定期組織有放射診斷科、病理科、外科、內科、放療科等多學科參加的聯合大查房。查房時,先由一線或進修醫生報告病史;上級醫生仔細閱片,分析可能診斷,進一步檢查及治療方案。這樣能系統的有計劃的使病患得到合理治療,同時年輕醫生了解很多相關知識。合理的綜合治療是唐都醫院高診療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發展,必須重視再教育、再學習及後備人才的培養。我參加的學術活動主要有:每週2次理論學習、治療新進展;每週1次科內學術討論;不定期的對外學術交流,包括國內外著名專家的講課、國內外的學術會議。長期高強度、自覺的學習、交流也是他們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穫。首先是系統學習了相關基礎知識、最新的診療技術,全面熟練掌握了呼吸科及相關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熟練掌握呼吸科常規操作如胸膜腔閉式引流、胸膜活檢、經超聲、ct引導下經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氣管鏡、胸腔鏡等操作要領。

再次,各學科人員的通力協作是提高診治水平的保證。各個科室都有技術專長,每位醫生也有技術專長,才能使科室的診療水平得到保證。光有好的臨牀醫生還不夠,必須有先進的設備和完善的輔助檢查,才能設計出理想的治療方案。同時醫院各科室間的協作也很重要,如手術科室、病理科、診斷科等。綜合實力的突出,纔能有診療高水平。

先進的設備及技術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們基層醫院有許多困擾我們的難題,有了先進醫療設備及技術,會讓我們迎刃而解,豁然開朗。儘管如此,常規治療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療手段。我覺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術、設備,只要能規範的、合理的運用常規技術,開展力所能及的新業務、新技術,也可以使大多數病患獲得滿意的療效。

  進修體會及建議:

1、科室要發展,醫院要強大,在競爭的醫療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走專科化建設道路,學科門類齊全,科學在發展,學術有專攻,學科門類越分越細,必須加強各學科人才培養,必須重視再教育、再學習及後備人才的培養。

2、醫院要發展,必須要加強內科各亞科、外科各亞科、兒科、婦產科、放射科、ct室、超聲室、心電圖、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間的合作,光有好的臨牀醫生還不夠,必須有先進的設備和完善的輔助檢查,才能設計出理想的治療方案。纔能有診療高水平,使更多的病患受益,更好地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提高醫院的知名度。

3、建議成立專門的呼吸內科,成立強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學顯示,呼吸系統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農村佔第3位,肺癌無論是發病率(120萬年)還是死亡率(110萬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國肺癌已超過癌症死因的20%,根據疾病譜及我院目前情況,爲了爭取這部分病患,爲醫院創造更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建議儘快添置支氣管鏡、胸腔鏡等先進設備,並加快這方面人員的培養,開展新業務、新技術,胸外科、呼吸科沒有支氣管鏡是無法生存的,更不用談發展。加大及嚴格掌握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重危病人的適應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病患的生命,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建議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規檢查動脈血氣分析,這樣可以更好的對病患病情預後有更好的判斷,同時也提高了設備使用率。暫時可以開展胸膜活檢、經皮肺穿等新業務,可以開展腫瘤的胸腔灌注治療等綜合治療。可以開展呼吸機治療。

4、建議醫院成立綜合急救中心,建立急救留觀室,合併撤銷輸液室,這樣也有利於留觀室的病人的管理及得到更好地治療,符合住院條件的建議病患應該收住院治療,同時也給醫院創造了更好的.經濟收入。全院各科室醫務人員輪轉,急診科醫生不固定,讓急診科醫生也學有專長,學而有所用,讓全院醫務人員得到全面發展,讓住院部的醫生得到急診方面的培訓,掌握急救知識及技術。

以上是我對醫院的一點小小的建議,如有不妥,還望各位領導諒解,因爲我是中醫院的人,院興我榮,我愛醫院。

  醫生培訓的心得體會二

有幸參加了重慶市舉辦的全科醫師骨幹培訓。此次培訓的目的是培養全科醫師的全科醫療思維和社區服務理念、管理經營技巧和應變能力,通過對學員進行系統的現代全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提高了全科醫師的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溝通技巧,塑造和諧、向上的全科團隊精神和工作氛圍。

培訓內容從全科醫學概論、全科意思實踐等方面分別進行了闡述,提出的觀點清新雋永、思維的觸角縱橫騰躍,以淺顯而富有說服力的舉例和互動教學。讓學員真正參與並積極思考,使這次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淺。

一、明確了全科醫師的位置和任務

全科醫師、全科醫學、社區中心在以前,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以爲全科醫師只是在基層看看小病,開開藥品的低水平醫師。但通過了近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我對全科醫學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全科醫學和臨牀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一樣,都是臨牀二級學科;社區服務中心同樣也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衛生服務機構。

社區的服務對象不僅是病人,而且還有沒病的健康人羣。全科醫師不單要會高超的醫術,還要懂得與病患溝通,進入病患的世界,不能像臨牀專科醫師一樣以被動和以疾病爲導向的診療模式開展工作,而是要主動對社區居民開展衛生服務、進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樹立以預防爲導向的診療理念。

通過這半個月的培訓來,我對全科醫師的理解從當初認爲的:只要會看“發燒、感冒”就可以的赤腳醫生,提高到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人性化、持續性與綜合性醫療照顧、健康維持和預防服務的經過專業醫學訓練的高素質醫師。

二、提高了醫患溝通的能力的認識

現實社會的醫患關係日趨緊張,病患對醫生的信任度急劇下降,醫鬧也越演越烈,醫生越來越難當。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醫生與病患在溝通方面出了問題。20XX年恩格爾(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即人不僅是一個生物體,更重要的是一個具有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特徵的綜合體。

因此,以“醫療爲中心”的服務模式逐漸被“以病人爲中心在培訓中,通過授課老師不斷給我們灌輸“以病人爲中心,健康爲導向,加強溝通”的社區服務觀念。使我在潛移默化中對醫患溝通有了新的瞭解,在現實生活中,病患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壓力與問題,軀體的疾病只是病患健康問題的一部分。

目前大醫院的門診醫師的每日診療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試問大醫院的門診醫師怎麼可能花大量時間與病患交流,傾聽病患的心聲。而全科醫師則不同,全科醫師管理的病人數及範圍相對專科醫師少且固定,可以有較多的時間與病患進行交流,同時方便對病人的預後進行跟蹤隨訪,甚至可以讓病患主動參與自己診療方案的制定或調整,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爲主”的服務理念。這些都可以大大改進醫生與病患的溝通。

三、增強了對全科醫學的未來的信心

只有通過政府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爲社區羣衆提供方便的就醫場所,纔可能解決社區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