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四篇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一、幫助學生進行日常的詞彙積累,養成組織語言和記日記的習慣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四篇

充足的詞彙量可以給寫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就好比蓋房子,詞彙就是一塊塊的磚頭。而這些詞彙只能靠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積累,是一個慢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們就開始了詞彙的積累。

熟讀並背誦部分課文是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每天寫上一兩句話可以消除孩子們心中的抗拒心理,天長日久,詞彙量就慢慢上來了,學生對寫作的自信心也有了。

到了高年級,可以另外增加課外的詞彙積累,如定期背誦抄寫成語、古詩詞,還可以每天組織學生在課前到講臺前分享自己最近摘抄的好詞佳句,鼓勵他們將分享內容提前做成PPT幻燈片來展示,這種方式可以鍛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另外,成語接龍的遊戲也非常適合高年級來做。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詞彙量,成語接龍可以使他們在愉快競爭的氛圍中比較快速地增加詞彙的積累。記日記的方式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們練筆,而且也是一種積累素材的好方法。

作文教學要貼近生活,寫作來源於生活,學生每天選上一兩件寫下來,對自身的情緒是一種梳理,對成長是一種沉澱。

二、應用模仿教學增強學生寫作的成就感

在小學一二年級階段,很多學生因爲受識字量的限制,在閱讀中更偏向於漫畫等字少的書籍。看到滿篇文字,很多小學生不由地會心生膽怯,更別提要他們去寫作了。爲了消除這種恐懼感,教師要讓他們認識到寫作就如說話一樣,可以多多采用模仿的方法。

早期可以讓學生們模仿造句,如很多詞是有多個含義的,可以分別造不同的句子,這種做法可以讓學生們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體會到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自身與語文的情感距離。再下一個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模仿寫一些排比句或者小段落,不知不覺使得他們組織語言和寫作的能力獲得提高。

給課文寫一段“後續”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做法,學生們的想象力很豐富,而且因爲他們都有着自己對世界的主觀理解,做的“後續”往往會讓教師爲之驚歎,因此,教師不要吝惜對學生們的讚美,給他們肯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最大的獎賞。

三、創設情境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爲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遊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遊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小學寫作教學往往會從簡單的記敘文開始,生活中每天都發生很多故事,如何將其記錄下來呢?首先,需要選定一個故事的內容。教師可以首先發揮榜樣帶頭作用,給學生們講講自己的故事,給他們一些啓發,如以“記我第一次……”爲題寫一篇記敘文,先給學生講講我們的那許許多多的第一次。

教師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用豐富的表情、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將學生們引領到我們所創設的故事情境當中去,再讓學生們去回想並感受他們自己的第一次,繼而把它寫出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可以說美是無處不在的。

作爲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擁有一雙慧眼,發現美,傳遞美,做學生們的榜樣。缺少對生活的發現和感悟很難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缺少對生活的愛和熱情也難以對寫作產生多大的興趣和熱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們的學生們吧,這是一條捷徑。

四、多鼓勵,多反饋,進一步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不管是造句還是仿寫段落,甚至是日記和小作文,及時給學生們恰當的反饋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如學生定期交上來的日記,我們在翻閱的過程中就好像在面對面聽他(她)在講,發自內心的溝通會激發我們心底的愛,會讓我們的心變得柔軟。我們要用心看他們的故事,用心給他們反饋。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作爲寫作的初學者,需要更多的鼓勵,因此,我們要把看到的優點和感受寫下來讓他(她)看到,把不足之處也委婉地指出來,這樣既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又使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寫作煥發出更大的熱情。

綜上所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幫助學生進行詞彙的積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們在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積累詞彙、提高對作文的興趣。我們要用更多的陪伴與付出幫助學生們愛上寫作,樂於寫作。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2

一、寫作源自生活,需給學生自由生活的空間

1、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對於生活與寫作的關係,葉老有一個形象而生動的比喻,他認爲:“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停”。多年的教學,我也深刻體會到: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纔會做成什麼樣的文字,寫作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纔會有多樣的文章。

2、寫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爲什麼要作文?對此,葉老有過這樣精闢透徹的論述:“寫作就是說話,爲了生活上的種種需要,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出來。……

並沒有話而勉強要說話,或者把別人的話拿來,當作自己的話,都是和寫作的本意相違反的。”從寫作的目的上來看,寫作是因爲自己有話要說才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生活中人人都有說話的需要,都有需要傾吐的時刻,“寫作就是說話”,建立起這樣的認識,學生就可以把寫作看作是稀鬆平常之事,就不必從心理上去害怕它。這對剛剛接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顯得尤爲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靈魂。葉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達方式都是從一個人的整個生活中而來”。“必須整個生活產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與適宜的表達方式”,才能寫出像樣的文學作品的希望。”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更深領悟古人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的深刻內涵。

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種情感、一點感悟都可寫進文章中來,真實的情感是我們寫作的靈魂。

因此,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給了孩子多少廣闊的生活的空間?整天呆在“象牙塔”裏、埋首於“教科書”中,孩子們能產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與適宜的表達方式”來?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但是需要我們認認真真地做,實乃難事。

葉老說,寫作之前,要讓孩子“知人知事”,這“人”這“事”,必須使孩子們去親眼目睹、去親自體察才行。葉老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國文教授並非是限於教室的教科啊!國文教授並非是限於書本以內的教科啊!”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此也作了明確的表述:要讓小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

觀察事物,豐富見聞,只有生活才能賦予學生具有這樣的本領。因此,我們要爲學生開創一片自由的生活,讓他們有自己主宰的時間,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節假日,孩子們可以去郊外踏青、去鄉間遊玩,親近生活、走進自然;雙休日,孩子們可以去逛街購物、去參觀遊覽;更別忘了讓孩子們有自己親密的小夥伴,那裏也有一個“小小”的社會、“大大”的人際關係。

二、寫作基於閱讀,需給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

閱讀與寫作是一個統一體。“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是與吸收有密切的關係。”不明白這一點,會讓我們侷限於作文訓練這個狹隘的圈子裏,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事,寫作水平是不會提高的。

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目前作文教學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閱讀”這一關沒過好。葉老說:“閱讀與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其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寫作的技能、本領應該是從閱讀中來的。但是如何教我們學生閱讀,我認爲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學生自己感悟。一篇讀物的意義,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讀者通過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去發現文章所包含的種種意義,也就是說讀物的意義並不等於作者寫作的本意,讀物的意義應該有讀者和作者共同來創造。

我想,這樣的閱讀纔是開放的閱讀,這樣所獲得的文章意義纔是積極的意義。有人歌詠向日葵的“目標專一”,有人卻鄙視它的“毫無主見”;有人欽佩春蠶的“全心奉獻”,有人卻譏笑它的“作繭自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名言,證明了“讀書解義”並不是讀者被動接受作者所給的意義,而是積極參與、主動投入的過程。

學生讀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語文學習的過程不應是教師把作者、自己的意圖強加給學生的過程,而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切己體味,通過眼前所讀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積累、調動自己的親身體驗去再現作者筆下的情景、去體現作者的生活感受,至於能體會多少、體會多深,教師大可不必強求到位,即使主觀上有這個願望,客觀上也不可能。

小學生讀柳宗元的《江雪》與中學生、大學生讀之所得體會一樣嗎?對一篇文章的理解,應允許見仁見智,允許創新求異,關鍵是去悟自己所能體會的“情”、所能感悟的“理”。

例如,對於《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遠那麼晶瑩,永遠那麼活潑”這句話,有學生讀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學生讀出了大自然的“偉大”,有學生讀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恆”,有學生讀出了泉水的頑強生命力,對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與積極的鼓勵,因爲這是學生切己的體察,這是一種體現主體意識的自我閱讀。

二是教學生在讀中傳情。在學生“讀中領悟情、切己體察情”之後,教師還應要求吟誦玩味,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進入作者的意境、傳達文字的情趣、抒發自己的感興、演繹文章的旨趣。

學生如能達到這個程度,就是誦讀達到了另一境界──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葉聖陶語)。

悟到了情,還要傳達出情,這才達到了“讀中悟情”的第三層次。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語言渲染、音樂背景、實物再現等手段,帶動學生多種感官,使情動於中,形之於聲。

例如,在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時,我通過音樂、語言、畫面把學生帶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園。“你看到了那金燦燦的菜花地了嗎?你聞到了菜花的陣陣香味了嗎?你聽到了孩子們的聲聲歡笑了嗎?”三個問題。

伴隨着美妙的樂曲調動了學生多種的感官去喚起記憶中的感知,“菜兒黃,蝶兒飛,孩兒戲蝶歡”的場面形象的出現在學生的頭腦中時,我就要求學生不要用語言而是通過朗讀把你彷彿看到的景、所能體會的“情”表達出來,即“讀中傳情”。

三是教學生在讀中領會知識。課堂上讀起來了,課文就活起來了:鮮活的語言形式使學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豐富的語言現象讓學生直觀而自如地接觸了,那麼,在老師的適時引導、點撥下,那些關於語言、語法的一些知識的獲得、一些常見的語言運用的規律的掌握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

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知識”包含着應該積累的語言材料、語言表達形式、語言運用的習慣,也包含篇章結構的知識、寫作的知識,這種知識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訴學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自讀自得,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於抽象知識的具體化。

三、寫作貴在真實,需給學生自由爲文的空間

學生爲什麼要寫作呢?葉老說:“那是爲生活上有記載知聞,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時時練習,時時把知聞記載下來,情意表白出來,這樣成了習慣,纔可以終身受用。”由此看來,寫作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需求,是一種內需,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葉老指出:“寫作決不是無中生有。必須有了意思才動手寫作,有了需要才動手寫作。”葉老曾這樣論述作文的認真與不認真:“自己有什麼就寫什麼,就是認真。……反過來,自己沒有什麼而勉強要寫什麼,就是不認真。”如何使學生達到葉老所認可的“認真作文”的狀態呢?我看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要給學生選擇寫作內容的自由。寫作內容來源於生活,每個人的生活不盡相同,於是每個人筆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態。因此,老師應給學生絕對的自由寫每個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審視學生作文的內容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作爲寫作的題材。

學生寫一天的“流水賬”,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傾吐”的權利。試想,一個還剛剛七八歲的兒童,就被告知這個不可以寫、那個不可以用,那會泯滅他多少情感“表達情意、記載知聞”的需要。長此以往,他還會認爲“寫作是生活的必須”嗎?

二要給學生選擇表達情感的自由。由表達自己情感的需要出發的寫作比僅僅從描摹生活的需要出發的寫作,來得更爲深刻,對寫作的意義也瞭解得更爲透徹。因此,教師不適宜給學生出命題作文,更不適宜給學生的作文定中心。

學生需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情感與心緒,那隻能出於他個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題作文不可,也應做到葉老說的“題者何?思考之範圍也。必以學生所有的東西作範圍,或學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爲範圍。”

三要給學生選擇寫作時間的自由。每週2節定期作文課的安排,從作文意義的本意出發,也不夠科學。葉老說:“咱們學習寫作,也要像說話一樣養成習慣。凡是需要寫作的時候,就提筆寫作。錯過需要寫作的機會,便是自己對自己的禁遏。

一回錯過,兩回錯過,禁遏終於成功;於是,你覺得一支筆有千斤般重,搜盡肚腸你覺得沒有東西寫的,你不會寫作了。”多麼透徹的寫作心理分析!我們應讓學生養成“凡是需要寫作的時候,就提筆寫作”的良好的寫作習慣,那樣纔會讓學生感到真實,讓學生受益無窮。

同時我們也要給學生寬裕的時間寫作,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準備,不要總是“今天佈置作文,明天立馬就交。”

四、要給學生選擇表達方式的自由

既然寫作是表達情感的需要,是傾吐見聞的需要,可以隨便寫,可以隨時寫,那麼一切都應該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現、情感的自然流露,應該如泉水“滔滔汨汨地無窮無盡地流注出來,而且是非常澄清的”。

於是寫作(非文學創作)似應無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對於小學生作文更應該是如此。葉老多次強調,“寫作系技能,……不能空講知識,以爲多講知識即有裨於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爲不切實際之想。”

圍繞着寫作技能的作文訓練會讓學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學生循格就範,寫出“只有骨架而沒有血肉”的作文來。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一是“時時寫”。“凡是需要寫作的時候,就提筆寫作。”老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每有所得即刻寫作的記錄的好習慣。如當時條件不允許馬上寫也應養成即刻記錄的好習慣。老師可建議學生身邊常備一個本子,一點新鮮的事物,一點心靈的感動,隨時簡約的予以記錄。

二是“日日記”。葉老提議:“日記最好能天天寫,對修養有好處,對寫作也有好處。”許多有作爲的人,在談到成功的經驗的時候,許多多歸功於他們所養成的“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把一天中的要事記下,把白天來不及寫的有價值的東西一一記錄。

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日記,不僅培育了情思,鍛鍊了文筆,積累了材料,更養成了“思考、審視、堅持”等等人生必備的出色品質。

三是“常常作”。爲養成寫作的習慣,非多作不可;同時爲適應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寫作是一種能力,“凡能力必須繼續不斷地磨練,纔會越來越精強。”在葉老語文教育理論中,“實踐”的思想是一個十分突出的範疇,對作文教學的指導意義就更大了。

一學期8篇的作文練習量是無法培養出“自能作文”的學生來的。“多讀書、多寫作”是許多人總結的成功經驗。大腦同四肢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寫作當然也不例外。有了“時時寫”、“日日記”的過程,相信“常常作”將是水到渠成之事。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3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重在積累

(一)在生活中積累

在教學“生活中的見聞”時,建議學生利用休息日陪母親逛菜市場,瞭解生活中的新鮮事物,體會母親“當家”的辛苦。茶餘飯後走進社區,瞭解社區的新鮮事。與好友走進圖書館,感受濃厚的閱讀氛圍。走進大自然,感受四季變化帶給人們的美感。因爲,只有親身經歷了,親自感受了,所見所聞纔會躍然於紙上。

多姿多彩的生活內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只有讓學生體驗生活,學生才能樂於表達生活。

(二)從文本中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在課後練習題中出現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等類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摘抄材料的過程中進行積累,而後轉化爲自己的素材。

例如,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一課,抓住語句優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緊連張家界,西北毗鄰天子山,面積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點二百多處。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體。山,奇峯起伏,交錯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態;洞,幽深神祕,其妙無比。”

學生在反覆誦讀這一段的基礎上抓住“奇峯起伏,交錯成趣”“幽深神祕,其妙無比”等語句進行品析,體會作者如此運用辭藻,便賦予這秀麗山水鮮活的生命力,使無限情態盡現眼前。通過閱讀欣賞,品詞析句,更能使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昇華。

擴大閱讀量是學生積累的重要途徑。寫作要與閱讀密切配合,相輔相成。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並在閱讀中分析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因此,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應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以此來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貴在練筆

讓學生經常有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好文字這個工具,形成讀寫能力,並經常記錄生活中的事情,最終形成文字。堅持寫日記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教師應該告訴學生事情無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說真話吐真情,才能發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喚。

作爲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儘可能地爲學生創設良好的習作環境。譬如,在萬物生的春季,與其將學生困在教室內,不如將其解放,讓學生盡情地在草地上打個滾,在花叢中聞花香,盡情地擁抱自然。這樣的情景一定會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將自己的真實感受敘述出來。

根據教材特點挖掘寫作資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範文。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訓練要點,隨文練筆是一個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學詩歌《媽媽的愛》時,可讓學生模仿文本模式進行仿寫。詩中寫道:“有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我從夢中醒來,媽媽正給我扇着扇子,汗水卻溼透了她的衣裳。

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有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媽媽到學校接我,一把傘遮在我的頭頂,雨水卻打在媽媽的身上。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這段小詩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足以喚醒學生對媽媽的愛。教師要抓住讓學生練筆的好時機,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媽媽的愛還像什麼。

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因此很容易仿寫出這樣的詩歌來。在這次仿寫詩歌的小練筆的基礎上,還可以指導學生寫一件生活中媽媽關愛“你”的事,這樣就由寫詩歌上升到寫一篇記敘文。這樣階梯式的訓練,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寫作難度。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恰當講評

講評是指導作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課堂上教師應該做到少講多評。小學語文教師要爲學生搭建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在講評過程當中可採取自評、師評、互評方式。其目的在於要抓住學生存在的共同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

讓學生從自己的作文內容和表達方式中找出不足。並且,教師可以將班級中出色的作文拿出來作範文,供其他同學觀摩、借鑑。讓每位同學在作文講評當中都能有所收穫,瞭解自己文章的優缺點,從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轉換角色,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我們將會一同看到生活之源的“半畝方塘”和“天光雲影”;學生將學會觸摸感悟,體驗生命賦予的平凡與感動,最終,獲得寫作能力上的提高。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4

一、趣味課堂,積累素材

只有收集到足夠的素材才能寫得出好文章。沒有足夠的素材積累,寫出的作文就是空洞的、沒有思想的。所以,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培養學生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培養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應該從語文課堂教學做起。

1.要構建趣味性的課堂,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如何才能做到課堂的趣味性?例如,每堂課開始的十分鐘,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有趣小故事,讓學生大膽發言,這樣做的好處即能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中,還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語文存在生活中的每個地方,學會觀察生活,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好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讀、多看、多說、多想,以此來提高學生積累素材、提升自我的能力。

二、多彩評價,鼓舞自信

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是極其重要的。盲目讚揚學生的作文,學生會誤以爲自己的作文能力很好,不能發現作文中的不足之處。然而,只有批評沒有讚揚的作文評價也不行,這會使學生寫作的熱情蕩然無存。

筆者認爲,對於學生的作文做得好的評價是多彩評價。何爲多彩評價?在學生的一篇作文中,從作文的開頭結尾是否精彩、語句是否連貫、用詞是否準確、中心是否突出、是否有錯別字這幾個方面來做評價。

對於作文中的缺陷之處給予標明,並指出改進的方法,對於作文中的精彩之處也該標明,並做出相應的肯定、讚揚。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能在以後的作文中彌補不足、發揚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