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1

一、 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0課,這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行概括性的描述較爲抽象,學生對頤和園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

二、 說說教學目標。

我針對本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增強民族自豪感。

2、 基礎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句,會用指定的詞造句。

3、 基本技能目標:按課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根據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形象。

4、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愛美的情趣,受到美的薰陶,並能有所感悟。

三、 說說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生活經驗,本課選用“以讀代講,整體感知,揣摩體會”爲主的教學方法。本課語言生動優美,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有感情地讀,再現出這一幅美麗的畫卷,受到美的薰陶,培養愛美的情趣,增強語言感受力。本節課中我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個性培養,注意在教學的各環節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加強"協作"。 讓學生主動積極獲取知識,讓其學會,會學,真正意義上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說說我的教學特點: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表象積累,拓寬學生視野教學中在教師精心製作的課件的指導下,讓學生在面對資圖片以及文本資料彷彿身臨其境,學生很容易理解"聳立""蔥綠"等詞語的含義,體會"湖面微風輕拂""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的意境,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五、說說學生的學習方法。

1、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美。

2、讀、看、講、寫結合,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

六、說說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兩課時。

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查字典,重點字形的指導,初步感受頤和園的美。)

介紹頤和園,導入新課,自讀課文,初步瞭解順序,寫字。

第二課時:以朗讀爲主線,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抓特點,按順序的觀察方法,激發情感。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本文語言生動優美,全文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教學時,爲了使學生儘快地與課文產生共鳴,我利用多媒體電腦依次出現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畫面,使學生感覺到彷彿進入到美麗的頤和園中一樣。再加上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很快的就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頤和園中,使他們盡情地體味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爲了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學生聽示範朗讀時,要求他們畫出文中的過渡句,進行分段,這樣,就理清了課文的層次。

我之所以設計這一環節,是爲了採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儘快入情入景,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的思維活躍,使他們越學越愛學。

(二)細讀課文,抓住景物特點,展開想象。

本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佈局,因而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學習重點的體現。爲了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把握景物特點,我準備精講第二自然段,以問促讀,啓發誘導,爲學生疏通學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遵循這一原則,從體現素質教育,落實能力培養,滲透創新精神出發,我採用情境法、談話法,導讀法組織教學。我先請一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1)本段重點寫什麼景物?(長廊)(2)長廊有什麼特點?(長、美)(3)長廊的長、美各體現在哪裏?(“長”體現在“長長的”“沒有盡頭”“700多米長”“273間”;“美”體現在“紅漆的柱子”“綠漆的欄杆”“五彩的畫”;另外“微風從右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也寫出了長廊的環境幽雅宜人,體現了長廊的美。)

學生找到這些詞語後,不一定理解怎樣纔是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個問題對於學生掌握本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課下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這時,我再次範讀本段,並利用多媒體出示長廊的畫面,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再對照畫面具體分析重點詞句。然後讓學生作對比句子的練習:如(1)這條長廊既長又美。(2)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話,畫着人物、花草、風景、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很清楚地就明白了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來具體寫的。這樣很順利地就突破瞭如何抓景物特點來描述這一難點。使學生體會到長廊真美,頤和園真美!

“學法”被喻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爲了使學生在本課的教學中也有一得,我在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總結學法,即:初讀,找景物;再讀,抓景物特點,瞭解寫法;品讀,體會感情。然後教師用這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待學生掌握方法後,自學第五自然段。[

閱讀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爲主動的探索過程,爲了幫助學生抓住景物特點,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什麼景物?它有什麼特點?(2)登上萬壽山,看到了什麼景物?它有什麼特點?這兩道題的答案學生在讀了第三、四自然段就能總結出來,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閱讀之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爲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完成什麼任務。這就是設計這幾個問題的意圖所在。

問題(1)很簡單,學生能很快答出。而對於第二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具體分析“蔥鬱”、“掩映”等詞語的意思。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掩映”一詞,我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相互掩映的畫面,將抽象的概念通過直觀的畫面來展現,使 學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掩映”的意思就是互相遮掩相互映襯,從而體現出景物的美。文中有一個句子“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中的“滑”爲什麼不用“劃”?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水平如鏡的昆明湖的畫面,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描述昆明湖的靜。學生會說“昆明湖靜得好象一面鏡子的”。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又使他們感受到昆明湖的靜。接着再讓學生想象一個東西從鏡面上滑過鏡面會有什麼變化?(無任何變化。)通過引導想象學生很容易地 就理解了用“滑”字也是爲了說明湖面的靜。由此可見作者用詞之奧妙。

由於在二、三、四自然段的學習中都運用了:初讀,找景物;再讀,抓景物特點;品讀,體會感情的方法。學生已掌握了這種方法,因而在第五自然段的學習中,教師就放手讓學生用這種方法進行自學,然後讓學生互相交流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再抓住小學生善於表現這一特點請一個學生上臺指着多媒體畫面上的十七孔橋說說它的特點。這樣設計既利用多媒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全班學生都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之中。

(三)再讀課文,明確中心,加深體會。

爲了使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深入的理解,更好的體會作者潛詞造句之奧妙,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具體描寫的方法,我再次利用多媒體電腦出示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等優美畫面,再配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定會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教師鍥機追問:這麼美的頤和園和、這麼美的皇家園林是誰建造、設計的?學生答是勞動人民建造的,從而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總結 總結貴在昇華。本課的總結不僅要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還要總結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從而突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是這樣總結的: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頤和園》這篇課文,作者按照遊覽順序向我們展示了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美,使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真美啊!爲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就是因爲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一點是同學們值得學習的。今後我們在作寫景的文章時,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這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具體,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我們將要參加秋遊,在遊玩的過程中,同學們要仔細觀察,抓住公園內幾個主要景物的特點,然後寫下來,好嗎?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置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長於鑑賞的乾隆皇帝有詩云: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人教版九年之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頤和園》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旅遊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以遊覽的路線爲線索,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2、教學目的和要求: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 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大而美的特點。

2、學習本課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其中學習本課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也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向交流活動。現在,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提升到了教學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讓閱讀活起來,關鍵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全過程。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打算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提高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教學中力爭做到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讀、說、議、寫、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

同學們,北京是我國首都。它既是現代化的.大都市,也是一座文明古城。你們去過北京嗎?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你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地方嗎?

這時相應出示天安門、天壇、故宮、頤和園圖片,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揭示課題。

(二)交流資料:

閱讀教學必須樹立大語文觀,打開課堂教學大門,打破課內外的界限,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地靈活多樣地豐富知識。本着這一原則,課前發動學生通過翻閱課外書,網上查找,請教家長等多種渠道,收集並整理頤和園的知識、圖片資料,在課堂上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後說一說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這樣做旨在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並培養學生概括、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去感悟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四)瀏覽課文,明確遊覽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作者遊覽了那些景點。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應地把各個景點的簡筆畫貼在黑板上,使學生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

(五)探究學習,理解內容:

課文以遊覽的路線爲線索,把各個景點串聯在一起,其中着重描寫了長廊、萬壽山的佛香閣和昆明湖的十七孔橋,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教學時,讓學生分小組,每組一個景點,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用賞析詞句法、結構梳理法、情境體驗法、聯想想象法、質疑問難法、朗讀體會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這一環節教學是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的,交流時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給學生充分的俄自由表達空間,學生在談中加深理解,在讀中體會意境,掀起可嘆教學的高潮。

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機在每個景點簡筆畫處板書景物特點。

(六)師生合作板書,昇華情感:

本次教學設計時,在板書上留空白。課題處這樣設計:

18( )頤和園( )

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合適的詞句,概括出自己對文章的感悟,相應地添在板書的空白處。如:(美麗)頤和園,頤和園(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填完後再說說自己從課文中那些語句中體會到的。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促使學生進一步讀書,感悟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七)總結全文,創新作業:

作業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檢測學生獨立個性知識習得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間有着個性的千差萬別,一刀切作業難以檢測出這一差別,還容易加重學生負擔而引起他們對作業的厭倦情緒。因而在本課作業設計中,我注意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孩子饒有興致地選擇自己喜愛的作業形式去主動完成。這樣不但體現了個性,還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本課作業設計如下: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結合課文描寫,展開想象,畫一幅畫;

3、爲頤和園或頤和園其中的一處景觀設計導遊詞;

4、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遊記。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作業的內涵。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它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以遊覽的路線爲線索,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本課將與《長城》和《秦兵馬俑》共同帶領我們欣賞我國的“世界遺產”,對本組課文的學習將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學目的和要求: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品讀文中的好詞好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其中學習本課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也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向交流活動。現在,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提升到了教學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讓閱讀活起來,關鍵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全過程。

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打算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提高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以學生讀、說、議、寫、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頤和園”。根據你的經驗題目中哪個字值得注意?

2.“頤”字又是什麼意思呢?看來這個字平時不常見,遇到這樣的字你一般會怎麼辦?(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3.字典上有這兩種解釋,你覺得在這“頤”字應該是哪一種解釋呢?誰想在這頤養天年?這個太后她除了在這想頤養天年她還有什麼願望?(想讓天下太和沒人反對她)你能把“頤和”二字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

(二)交流資料:

閱讀教學必須樹立大語文觀,打開課堂教學大門,打破課內外的界限,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地靈活多樣地豐富知識。本着這一原則,課前發動學生通過翻閱課外書,網上查找,請教家長等多種渠道,收集並整理頤和園的知識、圖片資料,在課堂上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後說一說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這樣做旨在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並培養學生概括、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去感悟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重點體悟“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以及“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這兩處語句的含義。

(四)瀏覽課文,明確遊覽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作者遊覽了那些景點。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應地把各個景點的簡筆畫貼在黑板上,使學生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五)探究學習,理解內容:

課文以遊覽的路線爲線索,把各個景點串聯在一起,其中着重描寫了長廊、萬壽山的佛香閣和昆明湖的十七孔橋,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1、長廊的特點: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①學生抓住“七百多米”,體會句子中的數字。

②七百多米到底有多長?(樓道大概有四、五十米,有十多個這樣長的樓道連接起來,作者通過列數字來寫出長廊長的特點。)

2、萬壽山上還有——佛香閣、排雲殿。走完佛香閣,來到萬壽山作者又是怎樣看它們的,看到它們有哪些特點?(小組討論)

①作者是怎麼看的?佛香閣有什麼特點?從哪個詞語看出佛香閣非常高?(聳立)作者用詞多麼準確,難怪人們無論從頤和園的哪個角度擡頭一看那就是——佛香閣。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層層深入,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

3、其實在頤和園裏佔地面積最廣的是——昆明湖。

師配樂解說:

這煙波浩渺的昆明湖佔整個頤和園面積的四分之三,我們可以登上萬壽山向下看,也可以來到昆明湖畔漫步——堤岸,來到——湖心小島,走上——十七孔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特點,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你最想去哪遊賞呢?同學們就趕快找到相應的語句好好地品讀一番吧!

教學時,讓學生分小組,每組一個景點,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用賞析詞句法、結構梳理法、情境體驗法、聯想想象法、質疑問難法、朗讀體會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這一環節教學是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的,交流時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給學生充分的俄自由表達空間,學生在談中加深理解,在讀中體會意境。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機在每個景點簡筆畫處板書景物特點。

師總結:頤和園這座昔日的皇家園林已經被記載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了一座人人都可以盡情遊賞的“美麗的大公園”,它的美麗“說不盡”。說不盡的又豈止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你還可以去遊——長城、秦兵馬俑,放眼我們的祖國呢,還有故宮,放眼世界呢……孩子們,這些都是我們人類的文明啊!希望大家去細細遊賞用心體會。

(六)師生合作板書,昇華情感:

美麗大長廊七百多米……沒有……相同

18.頤和園萬壽山閃閃發光金碧輝煌

昆明湖……像……滑

美麗說不盡

文章開篇與結尾相互呼應,美麗是頤和園最顯著的特點,同時它的美又是說不盡的。板書就簡明的反映了這一特點,並且根據遊蹤列舉了各景點特色。

(七)總結全文,創新作業:

作業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檢測學生獨立個性知識習得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間有着個性的千差萬別,“一刀切”作業難以檢測出這一差別,還容易加重學生負擔而引起他們對作業的厭倦情緒。因而在本課作業設計中,我注意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孩子饒有興致地選擇自己喜愛的作業形式去主動完成。這樣不但體現了個性,還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本課作業設計如下: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結合課文描寫,展開想象,畫一幅遊覽圖;

3、爲頤和園或頤和園其中的一處景觀設計導遊詞;

4、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遊記。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作業的內涵。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頤和園》,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是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爲專題組編的,頤和園作爲一座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頤和園》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遊覽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長廊”等十多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句。 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2)情感目標: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標:概括能力、說話能力、寫話能力等。

3、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優美景色,受到情感薰陶;二是學習本課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 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優美的特點,本課選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再現這一幅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增強語言感受力。

三、說流程

我打算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1、長文短讀,整體把握。

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瀏覽課文,圈出作者遊覽的景點。此處我想着重指出一點的是,整篇課文其實分三個大景點,即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萬壽山又包括佛香閣和排雲殿等小景點;昆明湖又包括小島和十七孔橋。要避免學生把所有景點都並列處理。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

然後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樣順序遊覽這些景點的,從課文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找到相應的句子畫出來,並連起來讀。於是一篇長長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幾十個字。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爲了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這幾處景點的方位,可以出示頤和園景點地圖。邊看圖邊說遊覽的順序。

長文短讀旨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學習按遊覽順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並在讀中領悟每一段的開頭句所起的承上啓下的連綴作用。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文本整體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讀詞句,以讀促情。

頤和園的景點各具特色,美不勝收。讓學生挑最喜歡的句子好好地讀,讀出這處景點的特點來。重點指導:

句①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畫多且美的特點。並以此指導朗讀。

句②擡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引導學生感受佛香閣排雲殿雄偉的特點,朗讀時要特別強調“聳立、閃閃發光、金碧輝煌”等詞。

③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引導學生體會昆明湖 “靜”的特點。比較“劃”與 “滑”。體會作者用字的精準。(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划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用“滑”字,寫出了遊船、畫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樣沒有在湖面留下一點痕跡。所以更顯出昆明湖的靜。一個“滑”字,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朗讀應以輕柔的語調。

④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此處留白,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說話能力,而且對十七孔橋的壯觀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圖文結合,內化語言

展示圖片,讓學生描述畫面。有三種選擇:一種是直接運用文中的語言來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詞句,自己組織語言描述;第三種是完全用自己語言創造性描述。

我們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能夠運用語言。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文字與圖像建立聯繫,通過運用,使文中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圖片的出現要講究時機。出現早了,可能就會有“用圖像去解讀文字”的嫌疑。這話是一位特級教師說的,具體是誰我已忘了,當然也不是原話。但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我們語文與電視等其他媒體最大的不同在於,語文是通過文字來描述事物的,而非畫面。所以有時看似用畫面幫助理解,實質卻使感悟文字這一任務落空了。當然,有些光看文字實在難以理解的另當別論。

在學生對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與鑑賞之後,再出示畫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現有水平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既可以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4、積累語言,讀寫結合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爲頤和園其中一處景觀設計導遊詞;

●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遊記。

以上的幾個作業都緊緊圍繞語言文字,從積累到運用,不同的難度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說課的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五組文第二篇課文——《頤和園》第

二課時。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本組文是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爲專題安排教材的,其目的是通過學習,瞭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展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頤和園》作爲本組文的一篇精讀課文,其編排的意圖如下:一是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進一步激發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二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它在本組文的讀寫訓練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

(三)課時劃分:

針對本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這篇課文分爲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寫作順序。

第二課時:品讀美文,欣賞美景,激發情感,學習寫作方法。

(四)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文段。

2、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3、感受景色美和語言美,受到情感薰陶,從而激發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2、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難點:體會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二、說教學方法:

針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教師當導遊,學生當遊客的形式組織教學,

並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習興趣。

2、朗讀法。本節課預設以讀爲本,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從而感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3、聯想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畫面和教師美讀課文,學生閉目想象畫面等形式,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學法指導上,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扶到放,先導學長廊部分,在讀、想、劃、議相結合的訓練中,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然後進行學法遷移,自學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準備:

一張“導遊證”,一頂太陽帽,一面小旗子和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舊知,激趣引入。

1、導語:(教師以導遊員的裝扮)“各位遊客,昨天我們已經瞭解了遊覽頤和園的路線,大家還記得嗎?”(板題)指名生答,師相擊點擊導遊示意圖,然後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師接着引導:“現在我們就到這些景點去細細玩賞,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伊始,教師以導遊員的角色出場,又以充滿激情的導語,把同學們帶入情境中,既讓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又充分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導讀“長廊”,感悟學法。

1、導語:“遊客們,現在我們走進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了(課件出示長廊圖),請大家仔細欣賞,看看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出示學習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劃一劃:用橫線劃出描寫長廊的句子,好好體會體會。

(2)讀一讀:讀讀有關描寫長廊的句子,想象描寫的畫面。

(3)想一想:作者運用什麼方法,抓住長廊的什麼特點寫?

3、學生自讀自悟。

4、師生互動,彙報交流。(先指名談談自己的遊覽後的感受,教師相機出示相關句子。)

A、當學生讀“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這個句子時,引導學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間”這些詳實的數字,體會長廊的長和間數的多。再全班齊讀這個句子,讀出“長”這一特點。(師相機板書:長)

B、當學生讀“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一句子時,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再指名讀,並說說爲什麼要這樣讀,然後小組比賽讀,讓學生感受到畫的多和美,感受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C、當學生讀“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這一句子時,指名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演繹讀,其他同學想象畫面,再全班齊讀,重點指導“神清氣爽”一詞的朗讀,讀得舒緩、陶醉,從而體會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美。(根據學生的彙報,師概括板書:美)

5、師美讀長廊部分,生閉目想象畫面。

6、出示長廊視頻,讓學生欣賞。

7、引導學生說說這部分是按什麼方法寫的,並歸納小結,這一部分是按從整體到部分的方法寫的。(即先抓住“長”的特點總體介紹,再寫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導學長廊部分,滲透學法指導,學生通過讀美文,想象畫面,欣賞長廊的美景,從而感受長廊的長和美,同時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爲學習下文作鋪墊。]

(三)學法遷移,自學探究。

1、導語:“各位遊客,剛纔我們遊覽了長廊,接下來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細細地去欣賞,然後和大家談談你的感受。”

2、出示學習要求:運用學習長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景點(即課文3—5段),先自由學習課文,然後小組合作交流:

(1)劃一劃:劃出描寫景物的詞句,好好體會體會。

(2)讀一讀:讀讀有關句子,想象描寫的畫面。

(3)想一想:作者運用什麼方法,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寫。

3、在學生明確學習要求的基礎上,先自由學習課文,再小組合作探究。

4、全班彙報交流。先指名學生談談自己遊覽後的感受,以及在重點詞句中領會到的景物的特點。

師相機出示相關圖片,並適當點撥。例如佛香閣,引導學生從“聳立”一詞體會佛香閣的高,再提示學生除了“聳立”一詞,還有哪些句子可以體會到佛香閣的高?讓學生明白“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這個句子,也間接說明了佛香閣的高;又如昆明湖,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到“鏡子”和“碧玉”這兩個詞來比喻昆明湖的靜和綠,還應引導學生抓住“滑”字來體會昆明湖的靜……。

根據學生的彙報,師相機板書:

佛香閣:聳立 大半收在眼底

萬壽山

排雲殿:金碧輝煌 一排排

湖 水:靜 綠 滑

昆明湖

……

接着,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是用什麼方法來寫佛香閣和昆明湖這兩處景點的,如“佛香閣”是從整體上寫,突出“高”這一特點,而 “昆明湖”是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到長堤、湖心島和十七孔橋的。

5、出示相關句子,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如指名讀、想象畫面讀、比賽讀、配樂讀),讀出欣賞、讚美、陶醉的情調。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在學生領會學習長廊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探究。在彙報交流中,欣賞品味語言文字,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優美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表達出來,昇華自己對頤和園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突出了教學重點]

(四)總結全文,領悟寫法。

1、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師:“遊客們,我們已經遊覽完頤和園,大家感覺怎樣?”(指名生答,師相機板書:大公園、美麗)接着因勢利導:“這麼美的頤和園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國像這樣世界級的遺產還有很多,如長城、北京故宮……,我們作爲中國人,爲此而感到驕傲。”

2、學習寫法:“頤和園這樣美,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寫的?”(指名生答,並結合板書總結:“作者是按遊覽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那麼,今後我們寫遊覽活動,也可以學習這篇課文的寫法。”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讓學生領會作者按遊覽順序,用不同方法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佈置作業,體現個性。

本課時的作業設計如下:(其中1、2爲必做題,3、4爲選作題)

1、背誦自己喜歡的文段。

2、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記一次遊覽活動。

3、蒐集有關“我國世界遺產”的資料(如詩歌、對聯、圖片、故事、傳說等),放入資料袋中。

4、選取頤和園中一處景點,結合課文描寫,展開想象,畫一幅畫。

[學生間有着千差萬別。“一刀切”作業難以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因而本節課的作業我安排了“必做題”和“選做題”。這樣不但體現了個性,還有利於不同層次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遊覽順序 抓特點

長 廊 : 長 美

佛香閣:聳 立

萬 壽 山

大公園排雲殿:一排排 金碧輝煌 美麗

湖 水:靜 綠

昆 明 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