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頤和園》課文

四年級上冊《頤和園》課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頤和園

四年級上冊《頤和園》課文

北京的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總面積約爲2.9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之一。1998年11月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的西山腳下,泉澤遍野,羣峯疊翠,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裏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1886年慈禧(xǐ)太后重新修建,並命名爲頤和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和庭院,就看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長廊蜿蜒於萬壽山南麓(lù),昆明湖北岸,將如畫的景點串聯成一線,爲旖(yǐ)旎(nǐ)的風光鑲上畫框,使湖山的景色層次分明。長廊沿途穿花透樹,看山賞水,景隨步移,美不勝收。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共分成273間,是世界長廊之最。每一間的橫檻(jiàn)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這些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有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到長廊一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擡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築佛香閣。佛香閣建造在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面,3層樓,4重屋檐。閣內有8根巨柱,結構複雜,爲古典建築精品。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眺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鬱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正前面,遠處煙波淼(miǎo)淼,近處的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fǎng)在湖面慢慢地蕩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西望羣山起伏,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許多古老的'城樓。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岸上栽着數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兒。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造型十分優美。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這座橋既是通往湖中島的道路,也是一處叫人過目難忘的景點。

頤和園到處是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頤和園集中國曆代造園藝術之精粹(cuì),以無比的藝術魅力傾倒了無數中外遊客。

  《頤和園》知識點

1.這篇文章是按(參觀遊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的。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讚美之情。

2、課文(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後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擡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

3、對句子的理解。

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畫舫”是指裝飾華美、專供遊人乘坐的船。這句話運用(動態描寫),反襯出(昆明湖水的靜)。一個“滑”字,頗有情味,與前面一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相襯托),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靜)。

4、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就是作者的遊覽順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遊覽過程的動詞,體現了移步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