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四年級課件 >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課件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頤和園是我國的皇家林園,位於中國的首府北京。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課件,希望大家喜歡。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課件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課件1

學習目標:

1、認識“頤、聳、閣”等7個生字,會寫“廊、殿、柱”等11個生字,理解並會書寫“神清氣爽、金碧輝煌、滑過、隱隱約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和摘錄最感興趣的詞句,培養學生賞美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3、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

2、藉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

一、導入。

教師激情導語:她,構思巧妙,建築精緻,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爲“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徵”,是中國的“世界遺產”之一,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麗的大公園。板書課題。強調“頤”的筆順。

二、初讀。

1、 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3、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通過初讀課文,你對頤和園都有了哪些瞭解?

板書:美麗大公園 練習有感情朗讀第一句和最後一句。

三、再讀課文。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找出作者的遊覽路線,把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課件出示: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遊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畫一畫旅遊示意圖。這就是按地點轉換順序記敘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遊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

四、研讀課文

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爲什麼喜歡它。並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

(1)長廊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你體會到了什麼?

①長:一眼望不到頭,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②美:五彩的畫,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栽滿了花木,神清氣爽……

(2)“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用具體的數據來表現長廊的“長”、“間數多”

(3)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

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3、 練習說話: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課件2

教材分析:

《頤和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一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着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擡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鬱、掩映、硃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蒐集整理相關資料及圖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以測代檢 預習引路

1.精彩一分鐘:

小組同學相互展示瀏覽蒐集的相關資料及圖片。

2.教師談話導入並檢測預習情況:

課下同學們都通過資料瞭解了“頤和園”這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今天就讓我們尋着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要想飽覽名勝,就要先認識她的名字(板書)《頤和園》(邊寫邊說“頤”字的寫法)。不知大家在預習中是不是也像老師這樣仔細觀察,老師想先檢測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分發測試卷)。

《頤和園》課前檢測

一、看拼音,寫漢字

diàn láng zhù diāo zhù dī shī gé

大( ) 長( ) ( )子 ( )刻 建( ) ( )岸 ( )子 佛香( )

二、讀解釋,填詞語(可以查閱課文)

1、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 )

2、形容建築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 )

3、樣子各不相同。 ( )

4、青翠茂密。 ( )

5、往遠處看。 ( )

3.小組自我對照、檢查,請正確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生字和理解詞語的。

4.教師表揚預習好的同學。

二、畫圖通絡 初識名園

1.提出自主閱讀的要求,弄清作者遊園的景點與路線。

(1)課文主要記敘了哪幾個景點?(讀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2)找出課文中有關作者遊園路線的詞語。(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

2.邊讀邊想,嘗試畫出《“頤和園”旅遊示意圖》。

3.學生彙報、展示自己畫出的旅遊圖。

4.師生共同閱讀課文中有關旅遊地點變換的語句,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旅遊圖(見板書設計中圖示),學生對照,選出最相似的表揚。

5.多媒體播放頤和園畫面,學生按圖看景。

6.作業:選出你最喜歡的景點,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一、畫境解文 欣賞名園

1.自己選擇喜歡的景點,美美地讀一讀,體會語言美。

2.指名朗讀有關段落(隨機指導,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部分都要涉及),學生談感受[學生品評、互動,從文本的語言中體悟景物特點,教師適當補充,師生合作板書(參見板書設計中有關內容),並隨機將課文插圖或蒐集到的有關圖片粘貼到板書的圖中。這一部分是學習重點,應注意圖文結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教師還可以用品味課文中的“滑”字爲例,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品讀其它詞句]。

3.學生總結三部分的景物特點,板書:長長的畫卷 立體的畫卷 鋪開的畫卷

4.開火車(每部分一名同學)朗讀相關段落。

5.嘗試背誦喜歡的段落。

二、畫面回放 介紹名園

1.以小組爲單位,選擇本文中自己喜歡的景點,加入蒐集到的資料,討論確定這一景點的導遊詞。

2.每組選一名導遊,帶領全班同學遊玩相關景點(指圖或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畫面解說)。

3.根據導遊情況,評出導遊的等級(特級導遊、一級導遊。二級導遊等)。

三、畫筆再展 暢寫景觀

1.閱讀課文第一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他們有什麼關係(前後照應)?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討論總結這一課的敘述順序。[總,分(地點轉換),總]

3.畫一幅自己熟悉的一處景點遊覽圖,並利用學到的敘述方法寫一篇遊記(作業)。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頤和園》這篇文章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生對本單元“我國的世界遺產”爲專題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瞭解,學習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產生新鮮感降低,興趣減小的現象。因此,設計本課,一是在學法上堅持以新穎促進學生注意,激起興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適當放手,多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文導入採取了直接進行書面測試的方法,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引領他們逐步懂得:紮實的識記基本功,纔是發展自身語文能力的基礎。

有效探究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方法,這一課設計中的“畫圖通絡 初識名園”和“畫境解文 欣賞名園”兩部分,就充分考慮了這一點。一是手腦互動(畫圖通絡部分),利用讀中想,構思並畫出遊園的輪廓,達成在探究中趣味記憶遊覽順序的教學目標。二是圖文互動(畫境解文部分),通過圖(課文插圖和學生蒐集的圖片以及多媒體播放等)與文本溝通,挖掘文本中的賞析因子,含英咀華,讓學生既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畫面美,又從畫面中體會到文字表達的意蘊美。

圍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這一教學難點,設計始終滲透以“會寫”爲突破的思路。在“畫面回放 介紹名園”中,通過激勵(評選導遊等級),激發創作熱情,經過對導遊詞的加工改進過程,鍛鍊、提高學生景出言隨的能力。最後的“畫筆再展暢寫景觀”設計,是建立在總結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從熟知的景點入手,使學生感受到頭腦裏有景可繪,寫作中有法可循。其實,將課文第一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放到第二課時的末尾一起分析,也正是基於讓學生能夠懂得寫文章要回歸總體架構的“用心”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