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假設的說課稿

假設的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設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假設的說課稿

一、 說教材

《假設》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課是體現過程技能顯性化,是屬於科學探究的範疇。本單元在全套教材的科學探究過程技能學習與訓練順序中的位置在最後第二位,說明假設是探究中較爲高級過程技能。

學生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有經驗的人會對事物進行解釋和假設。解釋是因爲覺得我們的認識已經有把握貼近事實,但當我們期望貼近事實與真相,又由於事實的因果關係複雜,難以確定,依據不充分時,我們就會做出假設或猜想,來引導探究的方向。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是說明猜想與假設的關係,通過偵探破案和尋找殺樹兇手,引導學生做出不受任何限制的猜測。第二是介紹“大陸漂移說”和“恐龍滅絕假說”,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家做出的假設,學習給假設找依據,並嘗試做出自己的假設。第三是讓學生回憶以往做過的假設的內容,爲強調有依據的進行假設做好鋪墊。第四讓學生在找殺樹兇手過程中,懂得假設要有依據,並說明依據中的經驗也會造成假象。要證明經驗是不是正確,可以通過實驗驗證,爲下一課內容的展開埋下伏筆。

六年級的學生在三年多的科學學習中,已經對不同的研究問題做過假設。但要明白假設的提出要有依據以及假設依靠的經驗未必可靠,對於學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以上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1、知道假設的含義,能有依據地提出假設。

2、瞭解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

3、意識到假設需要驗證。

重點是懂得假設是有依據的猜測,難點是明白經驗可能會造成假想。

二、 說教法

假設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根據建構主義的原則,我通過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探究,如分析魚缸少魚事件。爲體現“做中學”,根據魏格納的假設讓學生拼接地圖,從活動中懂得假設是要有依據的。

三、說學法

實驗法、互動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對於教材的內容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修改。首先我創設一個情境:魚缸少魚事件,導入新課。然後讓學生在爲什麼少魚的.問題上尋找原因,並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他們會這麼想。學生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提出了很多猜想,這時學生就在對問題作出假設,從而引出課題——假設。爲了讓學生嘗試自己作出假設,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這個問題學生都很感興趣,提出了很多的假設,其中有科學家已經提出的假設,也有同學們自己的假設。提出假設在科學探究中是很重要的一步,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我介紹了魏格納的“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介紹魏格納的故事,讓學生走近魏格納提出假設的這個情景。假設提出後要證明它是正確的,需要依據去支撐。下面我就讓學生去尋找依據,其中有一個很直接的依據,就是把地圖剪一剪拼一拼。於是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尋找依據的過程。學生也在拼接過程中發現,確實有很多陸地可以貼合在一起。僅這樣一個依據是不夠的,也不能說服當時的科學家,所以魏格納需要尋找更多的證據。在魏格納尋找證據的過程中,有一些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結合課本的兩個實例,即在兩個大陸上都發現了中龍的古化石和格陵蘭島當時在逐年地漂移歐洲大陸。通過這些證據來證明魏格納的假設是正確的,然後通過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的示意圖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最後回到魚缸少魚的事件中讓學生明白,假設提出後要證明它是正確的,需要去尋找證據。而對於學生提出假設的依據的正確性還有待進一步證實,這還需要去調查研究,通過實驗等方法證明。這樣就爲下一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