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人造衛星 宇宙速度》說課稿

《人造衛星 宇宙速度》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造衛星 宇宙速度》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造衛星 宇宙速度》說課稿

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好!我是海門中學的物理教師施永華,很高興能就《人造衛星 宇宙速度》一課教學設計向大家作一彙報。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1.順應時代發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普及的今天,信息素養已成爲新世紀每個社會成員必備的基本生存能力。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教師如何以課堂教學爲載體,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當前學科教學面臨的一個問題。

2.改變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改變以教師講授、課堂灌輸爲基礎,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的傳統教學模式,向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轉變,其關鍵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的“教”爲中心,向“學”爲中心轉變,培養學生自我建構新知識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網絡信息技術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良好途徑。結合網絡信息技術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對《人造衛星 宇宙速度》一節內容進行了網絡環境下學科信息化教學的探索。

通過引導學生在網上的探究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

通過學科的信息化教學,可以同時實現對學生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爲終身學習,後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方案就是結合網絡信息技術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學爲中心”,爲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的網絡教學而設計,旨在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輔助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對Internet資料的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識特點:人造衛星是高一新教材第六章萬有引力定律中的最後一節課的內容,新教材的編排與原教材相比,稍有變動:

①由選修內容改編爲必修內容;

②刪掉了原材料中的“人造衛星的應用”和“航天技術的發展”的內容;

③加入了“向不同軌道發射衛星,火箭克服地球引力而做功不同”問題的'分析;

④把第一宇宙速度v= 的推導放入課後的習題中。新教材針對高一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刪減了部分內容,重點突出了“宇宙速度”的教學,並加強了邏輯的嚴密性。

(2)知識地位:人造衛星是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應用的一個實例,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見證,體現了知識的力量,是學生學習瞭解現代科技知識的一個極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紹了人造衛星中一些基本理論,更是在其中滲透了很多研究實際物理問題的物理方法。因此,本節課是“萬有引力定律”中的重點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研究天體物理問題的理論基礎。

(3)教學內容在以學科爲中心的傳統教材中,具有很大的侷限性,而且“人造衛星”是一個動態的知識體系,是隨時間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而教材內容在這一方面又是相對陳舊、滯後的。

如果在網絡環境下將這節課進行信息化的教學設計,開放的網絡資源不僅會極大的豐富教學內容,還可輕鬆實現跨學科的知識交融,便於學生建立立體的知識框架,同時保證了教學內容與學科發展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