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10篇大綱

語文說課稿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10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自己去吧》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提倡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儘量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

1、鞏固“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字。去”;會寫“子。去。果”。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自力、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

教學重點:

1、會讀、寫“子。去。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出小猴。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爲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二、說學生。

我們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前面已學過了拼音,這又是第二課時教學。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

三、說教法、學法。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選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鴨、小猴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啓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通過“我會認”“我會讀”“我會說”“我會寫”“聯繫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願望。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後會說些什麼?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後,我又讓學生說說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後,又讓學生聯繫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說教學過程。

(一)我會認——複習鞏固生字。

1、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

2、師生做識字遊戲。

(二)我會讀—— 朗讀課文,感悟道理。

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順。

2、貼字卡

3、師生接龍讀課文。

4、小組讀——要求讀出感情。

(三)我會說——說話順練

1、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小動物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生活的本領。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學到本領的嗎?

2、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

五、我會寫——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果子去

2、讓學生拼一拼,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給生字組詞。

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用手描一描。

4、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指導書寫

六、聯繫實際,佈置作業。

1、說說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本領?是怎樣學的?課後說給小夥伴聽聽。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

1、本課在教材、新課標中的地位: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後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單元是古代白話小說單元,所選課文均爲古典小說名著,從設計意圖看,絕對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所涉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窺一斑而知全豹”,培養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結合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2、本課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繫:

《楊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話小說,語言表達上有較強的文言色彩,而內容上又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語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課的重點,這裏不再贅述。就小說閱讀課而言,要求學生在瞭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這是小說閱讀的一種基本模式。這節課也將採用這一方法。這既是對前面所學小說閱讀方法的鞏固,也是對今後小說閱讀教學的延伸。

3、對教材的處理:

作爲名著中的名篇,《楊修之死》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爲時已久,在學習這篇老課文時,怎樣做到略有新意,老文新教呢?我進行了一些不夠成熟的嘗試。

因爲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對於課文中存在的較多文言語句,要求學生在早讀課時充分預習,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不理解處教師及時點撥明確,課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詞句的講解。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與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於小說的內容把握,《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藝術性很強的小說,學生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本課中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教師課前要求學生結合課後習題一對文章內容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這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感悟到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積極發揮“導演”的作用,靈活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從而使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的對象轉化爲主動學習的主人。

至於教學環節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討楊修的死因,還是先探討楊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慮是,在學生充分探討楊修死因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提煉人物形象,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若先概括形象,則學生在探討死因時就不太容易形成不同的看法。

最後的拓展遷移部分,實際上是希望學生從楊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啓示,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目標的設定

1、基於以上分析,設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⑴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 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 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⑵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 學習通過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

②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並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2、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在“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部分提到:“在瞭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立爲:

⑴ 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⑵ 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確立爲: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並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三、學法設計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學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觸過小說,並在本冊書第三單元專題學習過,對小說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啓發,應該能夠在瞭解小說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

2、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障礙:

對古典文學名著積累不足以及對小說所體現的三國時代的背景認識不足是學習本課的一大障礙,尤其在探討楊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時,學生往往會侷限於課文之中或對文章進行表面化的理解。

3、學生學習本課知識應採用的方法:

學生課前結合課後習題一進行充分預習,把握小說主要內容並對楊修死因能有自己的認識,爲課堂中的探究討論打下基礎。課堂上通過學生的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探究,,對問題各抒己見,再輔之以教師適時地點撥歸納。從而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識、培養能力。

 四、教法設計

1、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安排:

情境導入──初讀課文(把握情節)──再讀課文(探討死因)──研讀課文(概括形象)──拓展遷移──作業佈置

2、重難點突破方法:

⑴ 設疑激趣法,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

⑵ 引導點撥法,在探討楊修死因時,學生可能會談的不夠深入,就需要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

3、導入和過渡的設計:

由《三國演義》開篇詞(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導入,進入情境。

各個教學環節的國度,則根據上下環節的內容,或設疑或總結,自然過渡。

4、教輔手段的運用:

本節課之所以選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一是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圖片、聲音的選用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到課堂情景中;二是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清晰明瞭,更易把握。

五、作業設計

1、作業設計目標及意圖:

⑴ 以《從楊修之死所想到的》爲題,寫一段話,談談你的認識。200字左右。

⑵ (選做)歷史上的曹操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並不相同,結合你的所學,以《我眼中的曹操》爲題,寫一段話。200字左右。

作業一,學生上課時已進行了一定的探討,應進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對學生的觸動更大。

作業二,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而言,結合《觀滄海》、《短歌行》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說中的曹操形象進行一番比較,應該會更好的認識到《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擁劉反曹”的傾向。

2、難易梯度和針對性:

作業一相對較容易,學生有話可說。

作業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積累,並能對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有一定的挑戰性。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做生活的有心人。

2、寫出自己的發現,語句通順,表達清楚。

3、展開聯想,生動形象地介紹,比比誰寫的發現最有意思。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寫出自己的發現,要把話說清楚,讓人聽明白。

難點:展開聯想,生動形象地介紹自己的發現。

三、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用課餘時間在草叢、樹林、池塘甚至泥土裏去觀察、去發現。

四、教學過程:

習作指導

一、導入談話

1、同學們,春天來了,一隻小綠鳥飛來了,它隨着順天的腳步,發現春天是多麼神奇美妙的呀,師播放課件出示。

2、這是小綠鳥的發現,同學們你們的發現是什麼?能說給大家聽聽嗎?師板書習作3發現

二、例文引路,學會“發現”

導入:大家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我們書上的劉常寧同學也和大家一樣,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他在小河邊玩耍,發現了許多讓他喜歡的東西,他還把自己的發現寫了下來,寫出了《小草中的發現》這篇習作。師板書:小草中的發現

1、輕聲地、自由地讀讀他的文章,想想他發現了什麼。師板書:(螞蟻、甲蟲)

2、你覺得這篇習作哪裏最有意思,最有趣?

生答,師板書:新土沙(老師邊畫直線邊說:這是看到的,邊畫波浪線說這是想象到的。)

你能用老師的方法把描寫甲蟲的句子也分別用直線和波浪線畫出來嗎?

請一生回答師邊板書:須天線

須在動接受信息

3、大家的欣賞水平真高!小作者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他發現的是幾乎會讓人視而不見的螞蟻和甲蟲,不僅如此,他還發現螞蟻[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洞口的一堆“新土”,還發現甲蟲頭上的“長長的須”而且這個須還是不停地動的。這些微乎其微的東西,都被作者看在了眼裏,這是多麼不容易的啊!所以小作者還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

師板書:觀察

4、小作者還展開了聯想,那一堆新土像”細細的沙“,那甲蟲長長的須”像“電視機上的天線”想象它是不是在接受春天的信息。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

師板書:想象

5、爲什麼作者能把螞蟻和甲蟲寫得你們有趣呢?

生答師隨機板書仔細(觀察)展開(想象)

同學們。只要你認真觀察,並把看到的事物展開合理的想象,就能寫得很有意思。寫得有趣了。

三、各抒己見,細說“發現”

1、出示習作要求,誰來說說你打算寫哪裏的發現?

2、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建議同學們把自己的發現說清楚。出示課件(什麼時候發現的;什麼地方發現的;發現了什麼;發現的東西是什麼樣的;想到了什麼?)

3、 集體交流,互相評議。

4、先指名一名學生交流,教師相對進行評價。再指名一名學生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5、師小結: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發現,你們比劉常寧同學還要會觀察,想象力比他還豐富,但人家能把自己的發現寫下來,變成文字。你們能嗎?好,我們先來看看本次的習作要求。根據今天的習作,老師編了個順口溜:“爭做生活有心人,處處留心細觀察。如能合理展想象,作文肯定我最棒。”題目可以自己定,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爲習作配畫。

四、當堂習作

學生練習寫稿,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幫助習作有困難的同學。

習作講評

一、品讀共賞,評一評。讓學生品讀自己的習作,再進行自我評價,然後引導其他學生參與評價。

二、小組交流,議一議。先誇一誇別人習作中的閃光點,再互相提出中肯的改進建議。

三、自我潤色,改一改。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建議和自己的體會,自我修改習作,並把修改後的習作認真工整地抄進作文本里。

螞蟻新土沙

板書:

習作3(小草中)的發現甲蟲須天線

須在動接受信息

(仔細觀察)

(展開想象)

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雨的色彩》。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做具體闡述。

  一、我對教材的理解

《春雨的色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寫的是有關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三種小動物認爲春雨分別是綠、紅、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讓學生知道春雨讓大地變得生機勃勃、萬紫千紅。

本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春天”。單元訓練目標是: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春雨的作用,感受春天的美。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是《春雨的色彩》第二課時,根據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的意思”的閱讀要求,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1、通過反覆朗讀課文,讀懂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理解春雨的特點。2、會寫“花、草”2個字。3、喜愛春天,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結合學情,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喜歡春雨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思想感情,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三、說教法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結合一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採用的教法是:導入部分主要是“激趣、複習、鞏固”,創設情境,朗讀感悟部分,我主要採用“誦讀法””談話法”和“情景演示法”,品析字詞,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積累語言的目的。

  四、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是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思想,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體會。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感受春雨的特點。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流程是: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第一步,激發興趣,出示課題。

第二步,摘花識字,複習鞏固。

第三步,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引入課文。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學生已經上了一節晨誦課,略顯疲憊的實際,首先我用兒歌《小雨沙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由春雨引出春花,通過摘花識字,對昨天學習的生字進行復習鞏固,接着提出問題“小動物們在爭論一個什麼有趣的問題”,回顧昨天學習的課文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由回顧課文內容探究“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呢?”。

第一步:自讀課文

1、探究:課文寫了哪些小動物,它們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的?

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自讀課文。

2、指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易於入手,通過自讀就能獨立解決,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再讀課文

1、帶着問題“如果你來當小法官,你覺得小燕子、小黃鷹、麻雀誰說得有道理?請用波浪線畫出小動物們說的話,讀一讀,想一想。”

2、讀完以後和同桌交流看法。

3、指名回答,品析描寫春雨從天上落下的動詞,要求學生邊讀邊用動作演示出來。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閱讀要求中提出的“閱讀淺近的童話,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我讓學再次走進課文,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獨特的閱讀感受和看法。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重點指導:“淋、灑、滴、落”。通過品讀、表演感受到春雨的輕、柔、細、小的特點。

第三步:分角色表演讀

1、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呢?請同學們分小組演一演,讀一讀。

2、表演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課文表演讀,然後再全班展示,學生通過表演、想象,把文字變成鮮活的故事,既內化了語言,又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心。

總的來說,這三個層次的讀,旨在理解課文內容,由淺入深的提出問題,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生通過讀課文、找詞語、畫句子,逐步訓練學生圈點勾畫的基本學習方法、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意識。通過拼讀詞句、演示動作,讓學生動腦動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能很快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時給學生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第三環節、拓展練習,豐富積累。

1、同學們,你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呢?

2、教師展示優美的畫面,學生猜成語

3、古人眼中的春雨又是怎樣的?(學生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練習說話、積累詞語、古詩,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第四環節、指導觀察,學會寫字。

重點指導“草字頭”的書寫。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繼續整理、蒐集描寫春天的詞語或詩歌,寫在積累本上。

  六、說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學生的反饋,設計了板書,力求突出重難點,做到簡明、概括。

課後我對這節課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存在的主要問題:

1、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強調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完整地表述。比如,老師問“如果你來當小法官,你覺得小燕子、小黃鷹、麻雀誰說得有道理?”,學生就直接回答說“小燕子”、“小黃鶯”,此處老師就應該強調學生回答時要這樣說“我覺得小燕子說得有道理”。學生的回答問題的習慣應該從低段開始養成,如果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以爲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隨口回答或回答不完整的壞習慣。

2、聯繫生活實際少。在教學2、3、4自然段時,應該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春雨落在了哪些事物上,想象一下,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樣學生能更好的感受到春雨帶來的變化。

3、寫字教學不紮實。寫字教學時比較倉促,沒有下去巡視、提醒寫字姿勢等。

4、準備不充分。體現在教學環節過渡不夠自然,課文不熟,學生的學生狀態仍未調整好,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等。

總之,這節課存在的問題很多,我自己看得肯定不夠全面。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幫助我更快的提高教學水平。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詞《武陵春》是選自20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5課詞五首當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時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約派。《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詞作,真實地反映了她悽慘的生活水平處境和憂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詞人通過描摹外部動作和神態,通過新奇的比喻、新穎的構思生動地再現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本單元以史傳文學爲主,所選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學家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客觀記錄和描述,呈現了一定歷史階段的社會狀況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另外,這個單元還將五首詞統一編排。單元中五首詞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詞的能力,品味詞的節奏美、語言美、意境美;理解詞中蘊含的情感;反覆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語言感受”“欣賞能力”對聾生來說難度偏高。針對本班聾生的語言基礎薄弱、知識面相對窄的學情,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定爲: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

a、瞭解女詞人李清照生平,詞的風格及代表作品。

b、初步學會吟誦詞的技巧與方法。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

a、引導聾生反覆誦讀學會適當的停頓、節奏與語氣。

b、充分發揮聾生想象在閱讀詞時的作用。

c、指導聾生結合詞的背景來閱讀理解詞的內容。

d、鼓勵聾生嘗試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的意境。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a、體會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思想。

b、認識古人面對自然、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度與觀念。

c、在感悟中使聾生多一份情感的經歷。

前兩個目標側重能力目標,後一個側重德育目標。這是符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於教學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詞的節奏美、語言美、意境美、詞中蘊含的情感、瞭解李清照詞的風格,領略婉約詞風是本單元的重點,因而定爲本節教學重點;吟誦詞的技巧與方法,提高學生對詞的感悟、賞析能力。對聾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定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依文學語”是聾生學習語言的特點;“以語學文”是學習語文的普遍規律。故在教學中,我採用將口語、手語、書面語等多種語言形式相結合,運用多媒體等直觀的教學手段來適應聾生以目代耳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主要使用誦讀法、問題討論法和描述法等來爲教學服務的。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口語、手語)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細讀—品讀——悟讀;從方式上看,師範讀,引導聾生跟讀細讀個讀自由讀,幫助聾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引導聾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美語言和優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問題討論法

爲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聾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小組互相研討,探究合作的學習形式。根據認識原理,設計並嘗試了“連環--頂針”提問教學法。“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且提問8個小問題,“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着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及延伸的問題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聾生對整首詞的理解,達到發展聾生形象思維,增強思辯能力的目的。這幾個問題是:

1、女人都喜歡打扮,可是李清照卻“日晚倦梳頭”,爲什麼?

2、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聞說”“也擬”“只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3、李清照愁從何來?

4、你最喜歡哪一句,爲什麼?

5、讀完這首詞,你想對李清照說什麼?

6、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將如何消愁?

7、你認爲怎樣學習詞比較好?談談你從本節課中你學到的方法。

8、你還有什麼疑惑嗎?

描述法

引導聾生合理想象,將詞作轉化爲畫面,讓聾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語言體會詞作的內涵。這樣做既對聾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訓練,又培養了聾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三、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

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聾生的學法指導尤爲重要。

這節課在教學中我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聾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節奏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聾生學習詞的基本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聾生積極參與的探究活動。爲此,安排大量的聾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爲三大組,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聾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聾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聾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新課 出示兩書《詩經》《宋詞今譯》。這樣導入從視覺上吸引聾生,營造氣氛,喚醒聾生對詞的喜愛之情。板書課題。

第二步、資料助讀。讓聾生簡介詞人生平、展示詞人的個性名片,瞭解歷史背景,師作補充,有助於聾生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主旨。聾生預習課文、蒐集整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做好學習的準備;教師對準備內容作方向性引導。本環節重視語文課程的綜合性,重視語文與歷史課的聯繫。培養聾生蒐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通過製作人物名片,培養聾生概括能力及動手能力。由於語言障礙,聾生面對衆多的資料往往無從下手,缺乏甄別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我特地安排了這個環節。

第三步、師生共同賞讀。分四個小環節來實施。

(一)初讀---找愁

1、 指導朗讀,整體感知。(注意讀出停頓、節奏與語氣。)

2、 聾生自由朗讀,結合註釋,瞭解字詞意,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3、 聾生概述瞭解整首詞的大意,教師指正。

(二)細讀---讀愁、析愁(課件)

1、師生共同逐句學習詞的上下片。(結合詞的背景知識理解詞義)

2、引導聾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詞意,再現畫面。

爲消除聾生的畏難情緒,教師先作個示例,藉以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學習中,老師要激活聾生自主、合作、討論,通過同伴間的對話與交流,團結與互助,更有利於聾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三)品讀---品愁

賞讀詞作,品味美的語言、美的構思、美的意境。

1、 女人都喜歡打扮,可是李清照卻“日晚倦梳頭”,爲什麼?

2、 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聞說”“也擬”“只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聾生體驗,老師點撥。聾生在讀的基礎上,感受詞作者描繪的情境與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體驗,老師對體驗的重要部分作啓發式點撥。

(四)感悟---議愁

1、李清照愁從何來?(邊小結邊板書)

2、你最喜歡哪一句,爲什麼?

聾生準備、教師引導。聾生品味、教師點撥。聾生對詞的語言及表達進行賞析,着眼於名句、關鍵詞,教師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予以適當的指點。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讀完這首詞,你想對李清照說什麼?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將如何消愁?

聾生討論、教師主持。在體驗與品味的基礎上,讓聾生將自己的感受與評價表達出來,以討論爭鳴的形式,使聾生間不同思想與理解互相碰撞,閃現聾生學習的靈感,開闊聾生學習的視野。教師在其中作爲一個組織者,起一個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饋小結

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

你認爲怎樣學習詞比較好?談談你從本節課中你學到的方法。

2、你還有什麼疑惑嗎?

3、再讀整首詞。

聾生總結,教師歸納。讓聾生學習閱讀欣賞詞的基本方法,瞭解欣賞詞的基本過程。讓他們試着提出疑惑,學會發現問題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最後一步、作業佈置

第一二題背誦並默寫《武陵春》這首詞;請上網搜索有關描寫“愁”的詩句”爲必做題是爲了鞏固所學內容,拓展延伸到課外。第三四題爲任選題,難度較高,要求聾生展開聯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的畫面。閱讀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味寫“愁”的技巧。因爲聾生常常會說,但怕寫,作業中寫的任務是爲了以讀促寫,把發展聾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聾生讀寫能力結合起來的一點作法。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是以簡筆畫一艘舴艋舟爲中心,舟中用紅筆寫上一個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個個貌似石頭的方框,每一個方框內分別寫上國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藝術化,起到畫龍點眼的作用。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組教材的一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着“家庭生活”這個專題進行編排,旨在教育學生孝敬長輩、關愛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這篇課文小中見大,通過一張畫巧妙地誇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文中充滿了家庭的溫馨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啓發和教育作用。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誦課文,難點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及課文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認知(知識)目標:

⑴ 認識“胖”等13個生字,會寫“看”等6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繼續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⑵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⑶ 初步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願望和行動。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長輩,主動幫長輩做事,積累語言,培養語感,讀好疑問句和感嘆句,以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三、說教學流程

1、活動激趣,導入新課:

⑴ 看手:

請學生伸出小手,看看誰的手是胖乎乎的。

⑵ 畫手:

請學生上臺,把手壓在黑板上用粉筆畫輪廓。

⑶ 誇手:

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誇誇自己的小手。

⑷ 揭示課題,學習“胖”字。

⑸ 扣題目質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他們在無意中轉入正題;扣題目質疑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⑴ 聽課文範讀:

邊聽邊想剛纔提出來的問題。

⑵ 自由讀課文:

畫出不認識的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⑶ 指名說說:

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時可以採用什麼方法解決?

⑷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要求:

讀準字音,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可以結合組詞、擴詞、造句。

⑸ 檢查學習情況:

① 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認讀。

② 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認讀。

③ 出示單個生字,認讀。

④ 交流識字反法,老師相機重點指導:

讀準“拖”、“幫”等字的讀音。

認清“牆、替、鞋“等字的字形。

⑹ 做遊戲鞏固識字。

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爲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爲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爲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着,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爲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爲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 真熱鬧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2、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 印象深刻

語文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

我說的課是蘇教版第四冊的《月亮灣》。

(一)、說教材

課文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課文語言優美,充滿美感,是一篇培養學生語言感悟能力、陶冶學生審美情趣的好材料。

我設計的這堂課是第一課時,教授第1、第2節的內容。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灣、繞、緩。理解緩緩、倒映、燦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課文插圖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欣賞月亮灣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其中,根據第一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對“月亮灣”缺乏感性認識,要在語言文字中把握所蘊涵的情感,有一定困難,因此體會月亮灣的美麗,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時,教師以“你拍的是哪裏?爲什麼拍這裏?“這一問題拋下去,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句子來學習,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然後通過自讀、邊讀邊想,師生評讀、邊讀邊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感情美。

下面我主要講講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及指導思想。

(三)、教學過程:

根據課改和新課標理念,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準備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展開教學。

第一環節、談話揭題,導入課文。

首先,以問題導入課文:同學們,你們到哪裏旅遊過?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說起來十分投入。接下來,老師話鋒一轉,設下懸念:、哎呀,你們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可是你們加起來也沒有我去過的地方多。你們相信嗎?老師世界各地都去過,什麼都見過。美麗的梅花山、遼闊的草原、迷人的桂林山水、沉睡的大海……你們知道老師是怎麼去的嗎?在學生充滿好奇的目光中,老師公佈答案,只要多讀書,會讀書,纔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個環節的設計,既是對課文的一個導入,同時,老師帶有渲染性的話,也在無形中告訴學生,讀書是種樂趣,幫助學生養成喜歡讀書的習慣。

接着便出示要學習的課題,並在揭示課題的過程中解決第一個生字“灣”的教學。這樣設計,符合了隨文識字的特點。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瞭解大意。

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⑴讀生字,讀準字音;

⑵把生字放到課文裏,再讀一讀;

⑶讀讀想想,課文中的月亮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三次朗讀,三次不同的要求,層層深入,層層提高,學生一步步的拉近與課文的距離。

接着,請同學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月亮灣的特點,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找到“美麗”這個關鍵詞。此時再出示課文中月亮灣的插圖,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下,你眼中月亮灣的美境。這裏不光是考察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圖畫的能力,而且也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表達的機會。接着,便自然而然引到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上。

第三環節:精讀感悟,悟中生情

1、在學生自讀第一段,交流體會:我家就在月亮灣,那兒是個美麗的村子。指導學生着重把握好“美麗”這個關鍵詞有感情朗讀。

2、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在自悟。課文的第二段是寫月亮灣最具體的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我以自主交流的方式突破難點。先立足於學生自己體會,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月亮灣到底美在哪裏?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月亮灣哪裏的美境?”引導進行自主學習。要求先讀有關句子,再說說美在哪裏。在全班交流時,以學定教,隨着學生的交流相機出示詞句,根據學生的發言適時點撥。

本自然段中詞語的難點之一是“繞着”一詞,我採用請學生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形象的動作來理解。

難點之二“緩緩地”,我採用讓學生換個詞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舉出見過什麼東西的動作是緩緩地,以此來指導朗讀。

難點之三是”倒映”一詞, 我估計學生對此較難理解, 因此在交流“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橋、綠樹和青山”一句時,

我先用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聯繫《小池塘》一文請學生指一指“倒影”,根據回答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水中的倒影。此時,我邊敘述邊配以動作“河上有石橋,小河邊有綠樹、青山,這樣倒過來,”引導學生理解“倒映”一詞,通過直觀感受,學生就很容易地區分了“倒影”與“倒映”,同時還感受到月亮灣水清如鏡的美。

本自然段中修辭的難點是“開滿了桃花”一句,我先出示句子,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理解,怎樣的場面能將桃花稱之爲多,開滿?發揮想象“在你們心目中,樹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該是怎樣的情景?”估計學生會說“粉紅的雲”之類的回答,再請學生聯繫生活體驗來說說朝霞是怎樣的?直接中多媒體出示“燦爛的朝霞”的圖片,讓學生在直觀上對此有個認知。扣住“燦爛”一詞,讓學生說說然後請學生說說把桃花比作朝霞有什麼共同點?估計學生能從顏色粉紅、形狀一團團,感覺都很美來比較,最後出示圖片進一步感知,此時,朗讀訓練也就水到渠成,能真正讀出美的味道。

其他詞句類似處理。考慮到全文要背誦,學生的回答是零星的、瑣碎的,因此請學生再讀讀第二段,整理剛纔板貼的方位詞的順序,這一過程其實是在整理作者的敘述順序“小河—河上—河裏—河岸—過橋”,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便於記憶。

在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時,我讓學生以板貼的順序,帶着“自己就是月亮灣的一員,正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村子的美景”的這樣一種情感進行練讀,配以月亮灣的美景和悠揚的音樂,學生朗讀時自豪、喜悅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對情感的體會也得到提升。

第四環節,鞏固複習

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最有效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設計。我根據二年紀兒童的特點,在鞏固複習這個環節中,首先請同學回憶本課中學到的生字,然後,以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部分,必答題,以課文內容爲依據,請同學用學到的生字進行按課文內容填空,這不光是對課文的複習,也是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再一次複習的本課的生字,體現了新課標對二年紀學生以識字教學爲主的課程標準。

第二部分,搶答題。在課前,我對本課時學到的每個生字都設計了相關的題目,或從字型上,或從重點筆畫上,或從字的意思上,在最大的限度上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這個環節中來。

(四)說板書

這個板書設計,最大的特點是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附板書設計:

月亮灣 (美麗)

小河—河上—河裏—河岸—過橋

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將窮人這一課簡單的說一下。

  一、說教材:

《窮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組第9課,作者是俄國被譽爲文壇泰斗的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本課思想內容有兩個重點:

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讚頌窮人富於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但是這一課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遠,如何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文本、與作者、與文中人物對話,併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促進對文本的認識呢?

在深入鑽研課本,瞭解單元的訓練目標後,我把着眼點放在讓學生獨立閱讀,從字裏行間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並由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

我認爲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並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於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採用啓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三、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啓迪,並受到美的薰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程:

我準備分兩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現在着重說說第一課時,在這一課時裏,主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文章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板書)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抓住重點語句細讀深思、用心感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體會他們的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這樣,學生就能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探究課文,使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選擇責任,選擇實踐良知,這是最重要的東西。選擇愛,主動給別人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爲下節課作了鋪墊,也能和學生在他們已有的思想認識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也留下了許多遺憾。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

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縱橫聯繫,說教材

《三個兒子》是第五冊第一組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她們一邊打水一邊誇自己的兒子。當母親們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但只有一個兒子接過**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敘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這篇課文在串連一、二組教材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的小結運用,又將對第二組訓練重點"多讀多想,讀通課文"作好鋪墊。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略讀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根據"閱讀提示"獨立閱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情感性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爲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爲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他爲什麼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二、靈活多樣,說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這既爲上課的對比做好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身邊的事例基礎上,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聖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主動參與,說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說起,說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在父母繁忙時的一些做法。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多元閱讀,說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爲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1、初讀生疑

上課伊始,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有關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爲課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並通過教師的激情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

師: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是,生活中,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孝敬長輩,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三個兒子》。

在齊讀課題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正確,並說說你讀懂了什麼,你還有什麼問題弄不明白。在此環節中,可結合讀文,讓學生當"小老師",解決文中新字、新詞的認讀。

2、精讀探究

梳理疑難,歸納出學生共性的問題:明明是三個兒子走過來,老爺爺爲什麼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在精讀過程中,可讓學生採取讀、畫、圈、議等方法,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

①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

③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過朗讀比較、角色扮演、重點圈議等手段,讓學生明白"只有能幫助媽媽分憂的孩子,纔是好孩子"的道理,從而弄清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賞讀體味

在此環節教學中,要以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母親總是很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們情願負重,也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好兒子"的道理。

4、活讀延伸

學生在以文本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引導其說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麼。在此間,可通過設置"凡人名言"欄目,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並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本 文來源 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