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通用5篇)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1

  一:總體說明: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是在同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採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協助同學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同學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同學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後讓同學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教材

1、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內容,是在同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協助同學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後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目標:通過《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的教學,(1)讓同學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2)使同學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同學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三:教學戰略:

1.採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2.採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揮同學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同學的協作能力。

4.採用同學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麼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麼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麼?說明什麼?”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麼?爲什麼?[說明:物體 佔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麼?說明什麼?”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你發現了什麼?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麼?(大的物體佔的空間大,小的物體佔的空間小)。[說明:通過2個實驗培養同學的小組學習、協作能力,鍛鍊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佔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佔的空間比較小?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佔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同學得出:物體佔空間有“大小:{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生齊讀。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火柴盒小的物體嗎?[說明:體積的意義十分籠統,同學難以理解。這裏的第一個實驗,讓同學通過觀察、考慮、認識物體“佔有空間”。再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同學形成“空間有大小”的鮮明表象,協助同學理解體積的含義,便於建立“體積”的概念。]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說明:教師通過兩個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比較,同學發現不好比較,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爲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括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一數,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同學彙報(注意讓同學說出數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爲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爲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麼形 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請生分小組自學“體積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同學上臺彙報自學效果。[說明:教師出示自學提綱,讓同學以小組自學的形式開展討論和交流,並讓同學自我展示自學效果,極大地發揮了同學的主體意識和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同學的協作能力。]

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並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後,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師:已知每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同學操作: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說明:這裏的操作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認識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二是可以通過擺小正方體看體積,爲後面學習體積的計算做準備。]

4.反饋

(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麼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

[說明: 通過比較,有利於同學強化對長度、面積、和體積計量單位的認識,更好地構建認知結構]

(三):知識的應用。

(四)、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棱長1釐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長1立方分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長1立方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39頁“體積和體積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能正確區別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不同。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3.培養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用具:

課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水、石塊、木塊、鐵球、汽球。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大家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願意看圖給大家講一講。

問: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爲什麼把石子放時瓶子裏,瓶子裏的水就升上來了。

二、動手實驗,引出概念

師:究竟是因爲石塊有重量,還是因爲石塊佔了空間?咱們通過實驗來看一看。

實驗一:

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處做記號。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拿出石塊後,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一個紅色記號。

觀察: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麼現象發生?爲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說明什麼?

師小結:水杯中放入石塊後,石塊佔據了空間,把水面向上擠。水面向上升,石塊佔據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塊小佔據的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實驗二:

拿出裝滿細沙的石子,把細沙倒在一邊,把一木塊放入杯子裏,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裏,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塊放入杯子裏,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裏。

觀察思考:出現了什麼結果?這說明什麼?

師小結:放入小木塊,外邊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塊,外邊剩的沙多。這說明木塊也佔據杯子的空間。木塊大佔據空間大,木塊小佔據的空間小。

師:剛纔同學們通過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分析思考發現石塊、木塊都佔空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哪些現象也能說明物體佔空間呢?

(學生演示吹氣使塑料袋膨脹……)

最後師生共同概括出“體積”的含義。[板書]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誰能說說什麼是電視機的體積?什麼是影碟機的體積?什麼是手機的體積?它們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三、解決問題,引出單位

1、出示教材39頁上的兩個長方體,請學生比較。

剛纔的電視機、影碟機、手機,大家可以直接通過觀察得出它們的大小。對於這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看來大家的意見各不相同。爲什麼前面幾件物品你們一下子就能確定,而現在爭來爭去卻不能確定呢?

也就是說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像計量長度有長度單位,計量面積有面積單位,計量體積就需要有體積單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用線段表示,面積單位用正方形來表示,你們猜想一下,體積單位應該用什麼圖形來表示呢?

對!體積單位是用正方體來表示的。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請你們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體?

學生討論後回答:我們想棱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棱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

師:這個猜想對嗎?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

學生看書,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對的。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學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體。

學生找到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到的。

2、請你們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cm3。

請找出1dm3的正方體,與1cm3的正方體比較一下,看它的體積大多少,你能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dm3嗎?

1m3有多大?

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嗎?這裏有3根1米長的木條做成的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我們把它放在牆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樣嗎?

3、大家估計一下,它大約能容納幾個同學?驗證

哪些物體計算體積時使用立方米比較恰當?

教師小結: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米是較大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是較小的體積單位。

4、p40做一做第1題。

師:我們知道了常用的體積單位,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5、p40做一做第2題。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1、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填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12( )

運貨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電冰箱的體積約是0.27()

數學課本的體積約是200()

2、判斷:一隻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3、擺一擺:用小正方體拼一個體積是8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想一想你拼的物體體積是多少?)可以怎麼擺?

小結:同一個體積數,可以擺出不同的形狀。

五、情感體驗,本課小結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小?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麼?

板書設計:

體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長度單位:釐米、分米、米

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培養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同學們看看桌面,你們發現今天的數學課和以往的有什麼不同?

2.有與他們小組的不一樣的嗎?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物體來做一個實驗:妙手取物。希望大家通過實驗能發現一些數學問題。

教師說實驗規則。

二.認識體積。

小組實驗。

彙報實驗結果。

師: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拿到泡沫的?

生:我們把石頭防金量筒裏,水面就上升了。

師:水面爲什麼會上升?

其它小組再來說說。

師:你們哪組沒有取到泡沫?(拿圍棋子的一組)

師:這些東西放進水裏後,水面上升了嗎?

那爲什麼你們組沒有拿到泡沫呢?

生:我們組的東西不夠。

師:怎麼辦?

生:借點東西放。

師演示:看到了什麼?

生:水面上升了。

師:說明什麼?

師:還有一組。(拿乒乓球的一組)

你們舉起量筒讓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進量筒後,水面有變化嗎?乒乓球佔不佔空間?

師:那爲什麼水面不上升?

生:沒佔水的空間。

師:怎樣才能讓它佔水的空間呢?哪位同學給出出主意。

生:壓下去。

師:誰來試一試?

生向下壓球取道泡沫。

師:水面上升了,說明乒乓球也佔了水的空間。

師:剛纔我們往量筒裏放了石頭,圍棋,乒乓球,橡皮等物體,水面都上升了,說明這些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鉛筆盒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鉛筆盒的體積。

誰能仿照老師的舉例試着說一句話。

生說。

二.認識體積單位。

師舉起一個小盒子,說它的體積大約是27.

再舉起一個大盒子,說它的體積大約是2.

爲什麼?

師:看來要想準確的比較它們的大小,就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就產生了體積單位。(板書:體積單位)

回憶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

讓學生自學課本38頁的內容。看看書上分別介紹了哪些體積單位?它們分別是怎樣定義的。

學生彙報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體積單位給大家介紹。

學習1立方厘米時師出示橡皮泥,捏出不同種形狀,讓學生明白物體的形狀變了,而體積不變。

學習1立方米時師出示1立方米的框架,讓學生鑽進去,體驗1立方米的大小。

師:我們認識了三個體積單位,當遇到體積較大的物體用誰做單位?當遇到體積較小的物體時用誰做單位呢?

三.估計身邊物體的體積。

四.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板書:體積和體積單位。

五.鞏固練習。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4

  教學內容:

體積和體積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培養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玻璃杯、水、石子、書包、橡皮擦等 教法學法 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願意將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生講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師:烏鴉爲什麼會喝到水呢?能通過實驗來說明嗎?

生動手實驗,把石子放入瓶中。

師:你發現了什麼?

生:水面升高了。

師: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嗎?

生:不是,是石子佔了水的位置,把水擠上去了。

師:說得非常好!如果烏鴉口渴得厲害,想盡快喝到水,你有辦法嗎?

生激動地:放大的石子。

師:爲什麼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佔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二、合作探究

(1)建立體積概念。

出示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裏。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麼?這說明什麼?

實物演示:橡皮擦、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佔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佔的空間比較小?

三、學習新知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佔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佔空間有大小:{板書}。

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橡皮擦小的物體嗎?

師:出示書中插圖,比較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佔的空間大?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 .培養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學生作答)老師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提問: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烏鴉把石頭一粒一粒地銜到瓶子裏,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出來了。)

2、“石頭真的佔了水的空間嗎?”(實驗驗證)

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觀察,發現: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爲第二個杯子裏放了一塊石頭,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二、揭示體積

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佔的空間大嗎?

手機 影碟機 電視

學生回答後,說明: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佔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概念)

三、列出體積單位。

1、出示兩個形狀不同,體積相近的長方體。(單憑觀察,難以比較)

2、用多媒體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長方體後,學生很快就確切的說出:左邊的長方體體積大於右邊的長方體體積。(因爲左邊長方體有16 個小長方體,而右邊的只有15 個)

說明: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一的體積單位。我們知道長度單位是用線段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正方形來表示的,那麼體積單位應該用什麼來表示呢?(用正方體來表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四、認識體積單位。

1、“請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體?”

討論後讓生看着實物共同小結:

棱長是Icm 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 (手指尖);

棱長是ldm 的正方體,體積是ldm3(粉筆盒);

棱長是l m 的正方體,體積是1 m3(一臺洗衣機)。

2、“要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 個1cm3 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4cm3 )爲什麼?(因爲它是由4 個體積是1Cm3 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五、課題練習:(略)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烏鴉喝水》這個故事自然引入新課。藉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觀教具,讓生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體積單位。教學中,我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