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大綱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堂課進行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觀察與發現爲主題,意在使學生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葉聖陶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第一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位置,第二段是爬山虎的葉子,第3、4、5段是寫爬山虎的腳。課文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通過葉子的變化來講,側重講長大了的葉子的顏色變化、靜態美、動態美。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是分三個方面來講。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巴住牆與沒巴住牆的不同結果。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二、說教學目標

我們今天上的課與以往有所不同,是一節20分鐘的課,所以我們把這堂課的重點只放在學習第二段爬山虎的葉子。這是一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而我們今天面對的學生卻是三年級的學生。三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處在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在理解文中關於爬山虎的葉子時,教師要提供大量的直觀圖片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同時要藉助學生的想象感受到葉子的美。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均勻”2個生字,會寫“均勻虎”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課文並背誦,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重點:通過朗讀和重點詞句的品析和理解,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難點: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三、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途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以讀代講、讀想結合”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與文本充分的對話中突破重難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品悟朗讀、展開想象等方式充分感知文本,走進文本,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把整個教學流程分爲四大版塊: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本課堂,我們採用的是談話導入法,教師先在黑板上板書腳字,然後讓學生說一說哪些東西有腳,由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大部分動物有腳。接着教師話峯一轉,其實在自然界中也有長着腳的植物,從而引出爬山虎,同時板書爬山虎,指導書寫虎字,特別強調虎字的第三筆,然後課件出示圖片,簡介爬山虎。教師通過這樣一步一步地設置懸念,引出課題,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可以把握課文的概貌,形成對課文的初步印象,爲後面的分析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程度直接影響對課文的學習效果。在這一環節,本來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但是我們考慮到今天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生,所以我們降低了一下難度,把它設計成了兩個問題:

1、課文的哪幾個段寫到了爬山虎的腳?

2、課文除了寫了爬山虎的腳還寫了爬山虎的什麼?

學生帶着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然後通過對問題的梳理,讓學生很輕鬆地就知道了課文主要從爬山虎的位置,葉子和腳三個方面來寫,這樣一來學生就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品讀詞句感受葉美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教學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讓學生入境生情,才能讓學生生情並茂地通過朗讀,感受到葉子的美。於是在這一版塊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教師範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認真聽讀,讀後讓學生說一說爬山虎的葉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美),並板書美。

2、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能夠感受葉子美的詞句。

3、彙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交流品析重點句子。

句子一: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A、引導學生抓住“嫩紅”到“嫩綠”兩個詞感受爬山虎的葉子顏色變化的美。

B、並通過課件出示爬山虎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葉子顏色的變化。

C、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這種顏色變化的美。

句子二: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A、抓住一順兒朝下、均勻、沒有重疊、不留空隙等詞讓學生感受葉子的靜態美

B、隨文學習生字均勻並書寫,結合圖片理解“均勻”“一順兒朝下”的意思。

C、指導學生抓住這些重點詞朗讀出葉子這種綠的新鮮的美又密又勻稱的靜態美。

句子三: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A、通過想象畫面,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微風吹拂下葉子動態的美。

B、讓學生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

4、再現美景,激發情感:在學生充分通過語言文字口味葉子美麗之後,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再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達到了音樂和情感的融合。

5、這麼美的葉子,這麼美的句子,光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還要把它們背下來,於是第五環節,我們採用關鍵字詞填空的形式,背誦第二段,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積累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

(四)課堂總結體會寫法

教師結合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葉聖陶能夠從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靜態美,葉子的動態美三個方面把爬山虎的葉子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是因爲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是因爲他細心觀察,長期觀察的結果。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最後以課文後的討論題:爬山虎葉子的葉尖爲什麼一順兒朝下,爲什麼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呢?設置懸念,讓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我們的板書設計雖然簡明扼要,但是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是老師在最後進行課堂總結,學習寫作方法的依據。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發全腦爲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

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後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後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佈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的祕密》寫片段。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裏的一篇觀察描寫某種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啓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併爲保護自然環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貢獻。

根據新《大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具體接受能力的情況,我在本課裏安排了兩個課時,下面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在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要讓學生知道“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隊員一樣一腳就一腳牢地往上爬。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我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利用實物觀察教學法進行教學。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我選定實物觀察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是因爲《爬山虎的腳》首先是介紹某種植物形狀特點的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懂得爬山虎腳的特點,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細緻有順序地去觀察某種事物。這個重難點要突破,讓學生充分了解,用講授法或其它教學方法來完成可能難度會很高,而且時間也會很長,唯有選定直觀性的實物觀察法。選定實物觀察教學法在這裏我是有三個依據的:

(1)從人的認識客觀規律來看,學生的認識總是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認識這一規律。

(2)從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來看,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的發展階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學生基本上是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

(3)從提高教學效果來看,運用直觀手段獲得的表象,使學生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於記憶、容易鞏固,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上課時先不慌讓學生打開課本,而是先把實物爬山虎擺出來,實物一出現,學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麼樣的東西,什麼顏色。我再對着實物的腳、莖、葉、以及葉柄等部位進行簡單說明。讓學生來個賞試觀察法,叫學生們先自己觀察爬山虎的各個部位是怎樣的,然後再打開課本看課文作者又是怎樣對爬山虎的各個部位進行觀察和表達的。這樣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也就不難了。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4

《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二單元的精讀課文,第二單元圍繞“學習觀察”這個主題組編教材,爲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這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啓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一、說教材

根據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閱讀要求和第二組訓練項目,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爲學習課文3~5自然段,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向。

①學習作者細緻觀察的方法,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②朗讀課文。

(2)能力方面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方面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愛生活,做個有心人。

2、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3、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4、教具準備

課件

二、說教法

從心理髮展的特點來看,四年級的學生基本上是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年齡階段。從提高教學效果來看,運用直觀手段獲得的表象,使學生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於記憶、容易鞏固,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上我班學生對爬山虎缺乏認識,對隱藏在葉子後面的爬山虎的腳更不瞭解。爲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內容的難度,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我設計製作了課件來輔助教學。從情感性的角度出發,我選擇了“情境教學法”,通過用畫面再現情境,用導語創設情境,用朗讀感受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強調讀書是語文課最重要的活動,通過“讀——想——議——再讀”的方法學會讀書,學會合作。

三、說學法

1、引導學生預習好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初步瞭解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2、讓學生觀察掛圖中爬山虎腳的形狀,爲理解爬山虎是怎樣憑藉腳向上爬的打下基礎。培養觀察能力。

3、教學中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主導學生的“聽、說、讀、寫”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再通過老師提問檢查做出總結,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閱讀能力。

四、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我是用問題設置情境導入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了爬山虎的葉子,課文第二段圍繞葉子的特點寫得非常具體化,無論是葉子的顏色,還是靜態、動態都給以美的享受,那對於它的腳你們想知道什麼?

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質疑提出問題,來引發學生對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學習興趣。

在學生髮表意見後,對學生說:請大家默讀課文3至5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腳。

這一程序是針對本課的特點和重難點來設定的,讓學生一開始就認定目標——瞭解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第二環節,讀文感悟。

詞句訓練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個教學重點,加強詞句訓練,更是第七冊閱讀教學的重點。課標上3、4年級的閱讀要求就指出: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這部分教學中,我讓學生注意找出關鍵句詞,認真讀讀,體會,感悟。

引導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這樣說的,誰願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餘的同學請提起筆,畫出寫爬山虎腳的句子。等學生讀完後,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生答,在關鍵句下畫出橫線。再請學生在這3個關鍵句中找出寫腳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在下面打上點。屏幕顯示這段文字和畫線、打點,是爲了突出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接着讓學生一塊把這3個關鍵句連起來讀一讀,邊讀邊在頭腦裏想象畫面。在學生讀文想象後,課件出示,讓學生認一認: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學生說老師板書。

用這幅圖片的目的,是爲了以形象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於學生記憶爬山虎的每個部位。然後讓學生再讀本段,感悟體會。

討論完成第四自然段:我是這樣說的,請同學們用剛纔抓關鍵句、關鍵詞的辦法,在4人小組裏學習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麼往上爬的。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小組裏學習,我巡視指導。再讓學生彙報討論情況。

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顯示出關鍵句、詞。屏幕顯示關鍵句和在關鍵詞下畫上三角形,是爲了突出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

第二步,全班齊讀關鍵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然後讓學生觀看屏幕,課件演示:(師解說)。

第三步,探討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向上爬的。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以自讀自悟爲主,並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讀讀畫畫說說。先請學生試着畫一畫,邊畫邊講爬山虎的腳長在哪兒,是什麼樣兒的,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在4人小組裏交流。再課件展示,師解說:隨着爬山虎不停地長出新莖、新葉、新腳,就這樣先巴住牆,然後“彎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從牆腳爬到牆頂。並且使學生明白這些動詞不能調動,爬山虎就這樣一腳一腳爬上去的”。第四步,指導朗讀,以個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注意抓住重點詞體會感悟。

獨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學生自由讀,找出關鍵句、詞多讀幾遍。再讓學生說說腳的變化(觸着牆與沒有觸着牆的時候有什麼不同),這說明爬山虎的生長與牆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後師相機板書:

意圖:通過學生獨立完成,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弄清腳的細微變化。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

我是這樣對學生說的:你們瞧,爬山虎的腳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麼頑強,讓我們再來細細欣賞這一牆牆爬山虎,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課件展示一牆牆的爬山虎)出示這些圖片的作用是:用畫面再現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待學生欣賞後,對他們說:孩子們,讓我們捧起課本,帶着剛纔看畫面的感受,美美地讀讀課文吧。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朗讀來感受情境,在語言文字的誦讀中去體會、去領悟。

課後,請同學們仿照這課的觀察方法去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用所學得的觀察方法去實踐,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五、說板書:

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文質兼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從而啓發人們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本組教材也都是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學生爲主體,遵循閱讀教學的原則,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交流,在自讀、感情朗讀、品讀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精美的語言文字,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留心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學重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教學難點是:爬山虎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此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爲兩課時,第一課時要讓學生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在讀中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整體感知,而後感情朗讀。第二課時直撲重點,學習課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腳的部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在讀中充分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以下我着重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作進一步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採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體會爬山虎腳的特點。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啓發、補充,實現思維碰撞,在討論中瞭解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學生具體的學法就是朗讀、討論、勾畫圈點批註,抓重點詞句品、讀、悟,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爲了更好的上好這一課,我還準備了視頻錄像、圖片等相關課件。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讓學生體會到了上語文課就是美的享受。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再現爬山虎的葉子,讓學生當配音演員,背誦課文中寫葉子的片段,激發學生的情感。我這樣引入: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繫。欣賞完了爬山虎如此美麗的葉子,可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綠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嗎?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並進行板題。

【教師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讓學生對爬山虎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讀,從“爬山虎的腳”入手,直奔重點段“品腳”。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

本着這個原則,我在導學第三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採用一貫的圈點畫批的閱讀方法自由讀課文並找出寫爬山虎腳的關鍵句子,然後請同學們讀好這些關鍵句,並在這三個關鍵中找出寫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我及時板書(位置、形狀、顏色、)接着提問:細絲是什麼樣的?全班齊讀出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隨即大屏幕顯示: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腳的對比圖,並拓展學生思維,自己說些比喻句,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之後再指導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腳的特點和可愛。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樣爬的關鍵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爬)。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讓後我再大屏幕顯示關鍵句進行感情讀、品讀。再出示爬山虎的腳與蛟龍的爪子的對比圖,體會葉聖陶爺爺用詞的精準和觀察的細緻。課講到這兒,我又預設並這樣拓展:從爬山虎這樣一腳一腳的向上爬的過程中,你體會到爬山虎具有什麼樣的精神?不妨用四字詞或你認爲好的詞來讚美一下,有了深刻的體會後,我再聲情並茂地範讀,指導注意讀出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加上學生的賞讀、比賽讀,再難的點也會被攻破的。

【這個環節我除了利用視頻等現代媒體課件來直觀理解,更重要的還是依託文本,設計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有效幫助學生化難爲易,不僅從知識上去理解把握爬山虎的腳向上爬的過程,更要從文字中感受語文之妙,提高語文能力,提升觀察興趣。】

第四步:自學爬山虎腳的變化這部分內容。

通過學生的默讀、細讀,運用對比的方法自己進行學習,接着看腳的變化圖,腳觸着牆就能活,沒觸着牆就枯萎,從而更清楚地瞭解了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

第五步:欣賞視頻錄像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欣賞完錄像後,我總結:葉聖陶老爺爺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點寫得如此詳細透徹、形象逼真,是他處處留心觀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結果,那麼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你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生活。

第六步: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詞佳句加以背誦,並認真讀讀“閱讀鏈接”的內容,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觀察是一種好習慣。

2、觀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隨時間的變化,利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觀察日記。

【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可使學生快速提高手寫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反面

腳的特點形狀枝狀細絲細緻觀察

顏色嫩紅

如何爬觸、巴、拉、貼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的設計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更便於學生的理解記憶。】

今天的說課就算拋磚引玉,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