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東南西北》說課稿(通用5篇)

《東南西北》說課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東南西北》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東南西北》說課稿(通用5篇)
  《東南西北》說課稿1

  一、說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認識東南西北》,該內容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一課時。同時屬於“空間與圖形”的知識領域。之前,教材已經安排了“上下、左右、前後”的教學內容,接着在本單元將繼續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知識。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還能爲學生在生活中辨別方向時,提供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導向。

  二、說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空間想象能力和識別能力較差,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爲本課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將密切聯繫實際,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大量的遊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分辨東、南、西、北的技能,以此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能分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在不同的位置認識方向,體會中心點變了,但東、南、西、北仍然按順時針方向排列。

3.通過活動體驗,發展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學生能分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作爲教學重點。能在不同的位置認識方向,體會中心點變了,但東、南、西、北仍然按順時針方向排列作爲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通過“活動探究、合作交流”爲主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可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夠準確分辨出“東、南、西、北”,自主建構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我的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做了如下設計:

(一)情境導入,提出問題。

新課開始,我將提出問題“孩子們,在野外迷了路,怎麼辦?”以問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慾。接着,組織學生跟唱《東西南北》兒歌,以兒歌做爲教學的支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上下、左右、前後”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繫,以舊引新,感知東、南、西、北。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課標》指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注重與日常生活相聯繫,同時也指出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我將學生熟悉的班級教室作爲我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分辨東、南、西、北。

活動1:說一說、指一指、找一找、想一想。

利用三年級的學生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以求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回答“太陽是從東方升起來的。”這句話學生十分熟悉,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利用兒歌,引導學生初步辨認教室的東、南、西、北,接着讓學生討論並介紹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麼物體,東、南、西、北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在此過程中,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最後進行全班交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2:指一指、轉一轉、辨一辨、寫一寫。

三年級學生好勝心強,喜歡作遊戲的心理特徵,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學習興趣,在集體遊戲中初步體驗東、南、西、北。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真正做到“做中學,樂中學”。

活動3:想一想、說一說。

“孩子們,你們組在老師的哪個方向?”由於三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藉助師生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學生能夠在不同的位置認識方向,體會中心點變了,但東、南、西、北仍然按順時針方向排列。

(三)拓展應用,鞏固新知。

本節課設計了基礎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三環節。

通過大量的分層練習,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把知識轉化爲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在這節課中都收穫了什麼?”“在野外迷路了怎麼辦?”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把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變“學數學”爲“用數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於交流的行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師的“微型教案”,是一種高濃縮的提煉藝術,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優秀的板書設計,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把握重點,理清思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我通過創設“生活情景、活動情景、運用情景、問題情景”等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讓“知識課堂”走進“生活課堂”,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與合作中提升能力!

  《東南西北》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東南西北》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中的起始課。本課通過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簡單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併爲進一步學習路線圖奠定基礎。新課標明確指出,“窨歡是創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沒有窨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因此,從小學會正確的辨別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人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學好本課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2、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創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位置,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藉助現實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積極參加數學學習活動,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活動與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給定東南西北中的一個方策,能準確辨認其餘三個方向,會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位置。

教學難點: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

  二、說老教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遊戲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交流互動、遊戲活動等既生活實際又具有實踐趣味性的方式構建新知。融觀察實踐、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學習方法和氣探究。

  三、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加強同生活的聯繫,所以,我們強調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因此,本節課我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實踐——遷移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發現能力,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全身心地設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

  四、說教學過程

數學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學生體驗探索、實踐活動的.過程,基於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遊戲活動,導入新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民民主課一開始,我就抓遊戲住學生喜歡遊戲的心理,讓學生在遊戲中輕鬆、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後”的複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舉又爲下面的學習做好了知識鋪墊和心理準備。

(二)實際觀察、感受方位。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是從“你知道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來的嗎?”誰說:你是怎麼找到東的?“”你還能找到其它三個方向嗎?“爲引子,從而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辯認學校的四個方向,並和同伴找一找,說一說這四個方向都有些什麼。最後讓學生隨意轉身,面向各個方向指指說說。如”我面向東,我的後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這一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了學生和合作與互助,培養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室內辯認,學以致用。

基於學生愛玩、愛動、喜歡遊戲的特點,我在這一環節迴歸生活、玩中強化中高計了“我說你做”的遊戲,這是爲後面學習地圖方向做準備。

其次,我讓學生玩“超級模仿秀”的遊戲,如:學青蛙向南蹦兩步;面向西學公雞邁幾步;超凡脫俗東扮孫悟空;向北點點頭等。讓每個學生都活動起來,在興奮、愉悅的氛圍中感情辯論方向。

(四)整理記錄,實現遷移。

在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手繪製學校地圖,由於繪製的地圖方向不一致,人們難以根據地圖找到要去的地方而產生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得出:必須有統一的方向才使人們看得懂地圖,不會混亂。在這一問題矛盾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觀察、討論,最後得出: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明白了地圖上的規定,再讓學生根據這一規定對自己繪製的地圖進行修改,實現了從實際方向向地圖方向的遷移,注重了對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五)玩中練習,拓展應用。

方向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課堂上的學習很不夠,需要在生活中觀察、應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環節體驗收穫、拓展延伸中,我設計了森林之家這一情境練習。首先對學生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找到小動物的家嗎?你是怎樣找到的?其次讓學生說說:想去哪隻小動物家?該怎樣走?這樣鞏固了學生對地圖上方向的認識。最後的課堂總結讓學生說說學會了什麼?有什麼好處?並鼓勵學生蒐集辨別方向的方法,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正所謂“課雖盡,思未了。”

整節棵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等新日環食,使學生大氣學、樂學、讓學生在歡愉、愉悅的氛圍中獲得大量的知識,提高各種能力。

  《東南西北》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東南西北》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中的第一課時。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通過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簡單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併爲進一步學習路線圖和方向,打下基礎。低段兒童對抽象知識的接受是具有相當難度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體驗。

  二、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餘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給定一個方向,學會辨認其餘方向;會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難點: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正確辨認生活中的方向。

  四、說教法。

啓發式教學法討論法體驗感知法。

  五、說學法。

合作學習法討論法自主探究學習。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鋪墊、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大家回憶一下在一年級學習《方向與位置》的時候都學過哪些表示方向的詞?

生:上、下、左、右、前、後。

2、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些有關《方向與位置》的新朋友,生齊讀。師板書:《東南西北》。

  二、授新課。

1、師:在現實生活中你是怎樣認識東、南、西、北的?大家說一說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嗎?

2、師演示太陽升降的動畫課件。

3、由兒歌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東、南、西、北。

4、老師讓段思妤來當嚮導,她從大門進來,分別來認識東、南、西、北。(每認識一個方向讓學生貼一個方向在牆上。)

5、讓全體學生起立,面向太陽點點頭,向西面給太陽落山說拜拜,向北面拍拍手,向南面招招手。

6、叫四名學生分別面對東南西北,說其它三個方向。

7、地圖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的。(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8、繪製校園示意圖,讓四名學生分別將大門、教學樓、白色圍牆、商店貼到牆上。

  三、多種形式的練習。

  四、玩中拓展。

師: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該怎麼辦?

1、藉助《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課文認識東、南、西、北。

2、藉助搬凳子游戲認識東、南、西、北。

  五、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穫,教師對他們的所獲給予適當的評價。

  六、作業。

1、完成書上P58—P59上的填空。

2、回家看看自己家的門、窗戶朝什麼地方開着。

3、以自己家裏的客廳爲中心,繪製簡單的平面示意圖。

  《東南西北》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一課,是在學生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來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要讓學生通過親自實踐來體會和掌握知識,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2、爲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學習辨認“東西南北”,用方位詞介紹物體所在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自主探究和動手實踐能識別地圖上的方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依據目標明確了本課教學重點:

根據生活經驗學習辨認“東西南北”,用方位詞介紹物體所在的方向。能識別地圖上的方位。

4、教學難點:實現從立體——平面——立體的轉化,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二、說學生

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現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獲得並應用新知,體會數學的現實性,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應用策略

本節課使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是因爲信息技術在本課中體現如下特點:

(1)多重感官刺激;

(2)學生全員參與,凸顯個性化差異

(3)使用方便,易於操作;

(4)師生交互性強。

  四、說過程

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學模式,並結合《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問題現實化”理念和支架式教學理論確立瞭如下教學思路: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聯繫生活,探究新知。

3、鞏固新知,形成能力。

4、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播放動畫:思思在野外旅遊迷了路。在“我們應該怎樣來幫助她”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感受到認識方向的重要性,從而情不自禁地嚮往、關注、投入。

第二環節:聯繫生活,探究新知。

1、(辨方向)

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在電腦上輸入他所知道的辨認方向的方法,通過計算機判斷、提示及時反饋給學生,通過多媒體廣播軟件在屏幕上顯示,起到交互作用,不僅使學生回憶起關於方向的已有知識、經驗,也使教師瞭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點擊北極星、太陽、樹冠和積雪觀看動畫。交流怎樣利用這些方法來辨別方向。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爲學生創設了含有3個遊戲的學習資源包,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遊戲1、2,感知學校內部及周圍建築物的方向,會用方位詞介紹教室的情況。並讓學生在肢體活動中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之間的關係:東——西、南——北兩兩相對;東——南——西——北右轉圈。

2、識地圖:

小遊戲3的操作讓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並在中國地圖上說出陝西、山東、內蒙古、河南這4個省在山西省的哪個方向。通過點擊天安門廣場上的建築物,形成平面示意圖,使學生感受實物圖與平面示意圖的關係,更進一步體會地圖上的方向。爲以後學習繪製平面示意圖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參與受限,學生個性化差異不利體現的弊端。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全員參與,使抽象難懂易混淆的知識現實化,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實現了知識的內化。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是信息技術應用的第一個整合點。

第三個環節:鞏固新知,形成能力。

學生操作學習資源包找寶:東西南北算算術,學生口算然後根據規則點擊方位,做的對的老黃狗會自動離開,否則會原地不動。即強化了學生口算又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闖出計算關後,進入森林根據指令判斷方向找到寶物,即參賽入場券。

設計意圖:這個操作平臺由易到難,新舊知識聯繫起來,教學重難點得到鞏固。達到了寓教於樂、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第四環節: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拿到參賽入場券,挑戰設計大賽。學生分小組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活動來設計,通過鼠標拖拽完成設計。通過多媒體廣播軟件展示小組設計成果,並用方位詞彙報設計內容。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激發了創新靈感,深深地領悟了其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和“價值性”。

學生在交流平臺上寫出本節課的收穫與體驗。這是傳統教學中無法實現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這是信息技術應用的第二個整合點。

  五、兩點說明

1、時間安排: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約2分鐘。

聯繫生活,探究新知:約15分鐘。

鞏固新知,形成能力:約5分鐘。

歸納總結,拓展延伸:約13分鐘。

2、設計特色:

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探究,將複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幫助學生髮展“信息素養”,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鍊,這正是現代數學教學所需要的。

  《東南西北》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東南西北》,是小學實驗教材第三冊《方位認識》的第2課時。初聽這個課題讓人感覺是自然課的知識,同時它也是語文課的一個教學內容,如今它成爲了小學實驗教材中一個新增的知識點。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日常生活以及自然課上的知識積累,對於東南西北有較爲感性的經驗認識,但是對於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本課通過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簡單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爲日後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做好鋪墊。“空間觀念是創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沒有空間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因此從小學會正確地辨別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人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學會識別東南西北4個方向,能夠用東南西北來描述地圖上物體所在方位。

2.能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能進行簡單的路線描繪,感受“東南西北”方向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辨認方向的意識與良好的觀察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辨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難點: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能進行簡單的路線描繪,感受“東南西北”方向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二、教學策略

針對重點、難點的突破,本節課我以開放式教學爲主,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於一個引導着、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設置爲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學生原有知識建構的基礎上,把靜態講授的轉變爲動態體驗的過程。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比較、討論、小組合作、交流互動、媒體演示等環節,做到既聯繫生活實際又具有實踐性、趣味性,以這樣的方式構建新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爲本課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方位的認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數學常識,實踐性、應用性很強,有力的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我們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無疑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視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溝通不同學科之間的相同知識點

學生在其它學科如語文、自然課中已經有過方向學習的經驗積累,例如:語文實驗教材第三冊中《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學生已經知道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晚上從西方落下,通過積雪的融化、北斗星的位置來判斷方位,把這些不同[源自]學科的知識加以整合,有利於本節課重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從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導入新課,被皇后驅趕到森林的白雪公主迷了路,引導學生說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並簡單交流辨別方向的小常識,通過地圖的展示,明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指向標,喚醒認識中經驗積累的那部分,以此作爲教學重點突破的一根柺杖。

(二)探究新知

1.辨別相對位置

在初步建立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指向標的基礎上設計了同桌互相問答的方式,根據所給的方向找到相應的物體或者給定物體找出相對應的方位,例如“火車站東面是什麼地方?飛機場在餐廳的哪個方向?”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同時要求學生邊指方向邊說,動作配合語言,更有助於記憶。再把問題放到相對複雜的方向情景圖中,觀察以火車站爲中心,它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分別是哪些地方。這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四個方向,也讓學生充分感知參照物的不同,所對應的東南西北也有所不同。

2.描繪路線

在熟悉四個方向的基礎上緊鑼密鼓的學習路線的描繪,要求學生能直觀的識別簡單的地圖,並且爲接下來的線路設計做好鋪墊,提出問題“小猴從地鐵站出發,朝北走1個單位長度(也就是1格),再朝西走2個單位長度,再朝北走2個單位長度,再朝東走1個單位長度,說出它最後到達的地方。”請學生在觀察、辨別、討論後得出結果,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培養了互相傾聽學習的好習慣。

3.設計線路

本節課對於一些約定俗成的知識,比如說地圖上的方向的規定,我使用了較爲直接的講授法。但在設計路線這一環節中,特別是“小猴和小豬從停車場出來,想去餐廳,該怎樣走”的設計活動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性、創新性學習,鼓勵學生尋找多條路線,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再進一步從實際角度出發讓學生比較各線路,可以列式計算所經過的單位長度(1+4+1=6)從而得到最爲合理(即最近)的線路設計。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人文拓展

從古到今,人們對於方位的認識一直在發展,工具的使用也在不斷的更替,尤其是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誕生,使人們對於方位的準確認識更上了一個臺階,因此將思南、指南針、羅盤這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工具介紹給學生,不僅讓學生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也讓他們瞭解了人類智慧的發展與學習數學的價值,更潛移默化的傳遞了國人對於四大發明的自豪與驕傲。

(四)實踐應用

生活是數學的源頭,引導學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樂趣。基於這一理念,在課的結尾我並沒有滿足於僅僅學會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又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去辨認方向。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是一張浦東新區的地圖,下課後試着在度圖上找到我們的學校,再認一認你的家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看看從你家到學校可以怎麼走?”不急於讓學生找出答案,而是將課堂延伸到35分鐘之外,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供給他們更廣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