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2017語文教研活動總結範文

2017語文教研活動總結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語文教研活動,提高語文教師閱讀教學的質量,確保高效的課堂教學。下面歡迎參考小編整理的語文教研活動總結,希望能幫到你。

2017語文教研活動總結範文

  語文教研活動總結一:

校語文科組舉行了校本教研活動,先後共有三位老師執教三節教學研討課,他們分別是八年級的劉美勤老師、九年級的張海麗老師和七年級的符錫彥老師。同時,我們還邀請了學校引導陳允志副校長和林斌教誨主任參與。兩位引導給我們提出了極其寶貴的建議,教師間相互探討,揚長避短,總結經驗,使得語文科組教師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爲下一步工作紮實有效的開展奠定基礎。現對這一次教研活動作以下總結。

一、增強理論學習,讓理論領導實踐。

爲了提高教學質量,以教學教研打算爲領導,大力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以確保教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學質量的穩步上升。我們必需增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本期,我們教師認真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討》等有關理論專著。通過學習,老師對目的有了更深的認識,將控制的新理論、新方法轉化爲平時的教學行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讓實踐的過程成爲我們共同提高的過程。

本期開展的校本教研,採用了多種情勢。如聚在一起,不拘情勢地研討教材,研討教學中涌現的問題,走進課堂,觀摩教學。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專題研討等。通過校本教研的開展,我們解決了教學中涌現的實際問題。如劉老師在《背影》一課引導剖析中,我們以爲着重點在背影,應把情緒融入講析課文當中,讓學生更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緒;張老師在《論美》教學中,採用兩個學生對白課堂資源,效果良好,但選材上要注意教學對象;符老師的《水調歌頭》教學中,重視朗讀,教學目的明確。本次校本教研,科組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都得到共同提高。

三、林教誨主任的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的,落實教學目的;

(二)認清教學主體,因材施教;

(三)“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精確的學習方法;

(四)教無定法,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

(五)合理部署課堂構造,向40分鐘要質量。

四、陳副校長的建議。

(一)語文課堂是讓學生享受的,要讓學生在高興中學習;

(二)教學情勢力求活潑,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變被動爲自動,使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居心籌備每一堂課,上好每一節課;

(四)認真做好校本教研,不斷提高。

這次語文教研活動很成功,三位老師做了形象活潑的教學研討課,兩位引導做了精彩的點評,指出了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明瞭語文學科教學教研活動的發展方向。

  語文教研活動總結二:

時光荏苒,轉眼一個學期又即將結束了。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的工作在校領導的領導下,圍繞我校教科室工作計劃,以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爲指導,以《溫州市小學語文教學常規》爲指南,以 “活動設計”研究爲重點,以“探索低段語文遊學策略”爲主題,立足課堂,積極、穩妥、有效地深化語文課程改革。俗語說"春的耕耘、秋的收穫",回顧一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我們有着幾充實、幾分感概……現將一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理論學習,更新理念

幾年來,我們經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後來,又有人認爲,一桶水豈能解決?古人不是說爲有源頭活水來嗎?要有源源不斷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應對自如。也許,這只是揭示了教師需要具備豐足的學科知識而已。我們全組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瞭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同時也學習了《溫州市小學語文教學常規》,明確了備課、上課等的要求,在這些理論的支撐下,我們的大腦更充實了,我們的方向更明確了。

二、三課連推,提升素質

1、常態課

本學期我們進一步落實集體備課制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如果能相互學習、相互借鑑,揚長避短,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於種種原因,以往集體備課常常流於形式。本學期我們認真落實集體備課,嚴格紀律要求,改進組織方式,進行明確的備課分工,在備課組內實行定課題、定時間、定主講人、全體參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體備課的質量。在集體備課中我們力求做到統一思想,統一進度,統一練習,特別是在備教學目標,備學生練習,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瞭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

開學初,我們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全體老師集聚一堂,明確分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首先由主備課人陳述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容,分析和介紹自己對本課的解讀。然後由大家自由發言,就本課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導入新課部分選出最新穎、獨特且能吸引學生的方案,並用材料加以輔助。教學重點部分,首先由主備課人陳述自己的見解,其他人分別發言,要求發言必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同時要把相應的教法、學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後,總結出既能闡釋清楚課本觀點,又能使學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學法。教學難點部分,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集大家的智慧與一體,分析出一種既不脫離書本又使學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學法。能力目標方面,通過討論,參與者普遍認可通過雙自主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對選材、教法、教學用具的分析與研究。選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優。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政治教材枯燥無味的侷限性,爭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相統一。

當所有備課人討論完畢後,主備課人負責整理和總結,並按照備課要求形成文字、形成集體智慧的結晶。

我們組各位教師都身負繁重的教學任務,工作量很大,但都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活動,通過這項活動,大家都獲益非淺,大大提高了教學水平。

2、分享課

延續上學期的分享課活動,本學期繼續開展。每週一位老師開出一節分享課,語文名師團隊參與聽課、評課,上課的老師積極將自己的課分享給大家,在分享的過程中互相提高。

通過分享課集思廣益,羣言就是智慧。竇桂梅曾說:“上公開課就像家中來客,必定要灑掃庭院、準備盛宴一樣。其中有準備的緊張,更有展示的興奮。就像居家過日子,如果沒有客人,可能會終年粗茶淡飯,散淡隨意。正是那經常光顧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藝’一日千里……”一個教師完全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小天地裏,其專業成長一定是緩慢的。

分享課中教師要把自己的真實教學水平和文化底蘊暴露給別人,讓人評頭論足,這樣教師纔可能瞭解一個真實的自我。課後的羣言雖然會刺痛教師的神經,但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指導、批評、表揚、挑剔中鑄就了你。誠然,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只有敢於挑戰自己,才能使自己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變化,才能創造一個嶄新的自己。

3、跟蹤課

認真積極地開展組內聽課活動,促進整組教師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傳統。同時爲了更利於觀察,也爲了更利於新教師的成長,本學期,我們將教學活動交於二、四、六年級承辦,一共開展了四期主題研討。每一期研討,我們都努力唱好三部曲:

第一曲——文本解讀。

我們深知好的課來源於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而好的教學設計又源於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對教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纔會有獨樹一幟的教學設計,正如孫紹振所說的:“自然科學或者外語教師的權威建立在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未知到已知。而語文教師,卻沒有這樣的便宜。他們面對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爲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從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們感覺和理解上的盲點,將已知轉化爲未知,再雄辯地揭示深刻的奧祕,讓他們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負了教師這個光榮稱號。語文教師的使命,要比數理化和英語教師艱鉅得多,也光榮得多。”所以每一期活動前,我們都召集“語文名師團隊”成員,上課年級組老師和新教師深入解讀文本,在交流中、在碰撞中、在爭辯中,我們都深深地感覺到自己的視野開闊了,解讀的能力提升了,這一刻,我們很興奮……

第二曲——課堂展示。

201X年4月,我們的低段語文活動課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首先王華芳老師爲我們帶來精彩的《酸的和甜的》。這堂課以活動串聯課文,課堂上教師觀察學生的表現,填寫課堂觀察表。課中。老師、學生、聽課者彷彿都走進這童話。整堂課整體性非常強,有一氣呵成的感覺。王老師十分重視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把孩子們的心都牢牢地“拴”在了課堂上。201X年5月,王建泉老師帶領二年級學生學習寓言故事《揠苗助長》,以講故事的方式串聯全課。字詞的教學理解非常到位。如:教學“焦”,讓學生結合字理識字。通過表演故事,更直觀地瞭解氣喘吁吁、筋疲力盡等詞。201X年5月,陳成燕老師和林強強老師帶領二年級學生走進童話故事《醜小鴨》。兩位老師的教學理念新穎,思路清晰,能參考二年級段新教材教學法,關注本年級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知識點,將識字、認字、朗讀、語用等教學落到實處。在課前導入時,兩位老師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從學生們接觸過的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等故事入手,一上來就將學生帶入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2014年6月,黃倩倩老師帶領二年級的學生學習《三個兒子》。課上,學生饒有興趣地識字,在老師不同形式的引領下,識字效果良好。五堂課中,師生互動和諧,碰撞出許多精彩的思維火花。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用這句話形容我們的磨課過程真是再適合不過了。五堂課的光鮮背後是一個團隊辛勤的付出,我們磨了20來次,磨了改,改了磨……從模糊到清晰,從低效到高效,那一刻,我們很激動……

第三曲——課後評課。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在評課中,我們明白了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儘量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小組討論、上臺發言、交流體會等。要突出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啓迪學生的思維,落實啓發式教學,牢記“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要構建高效、和諧課堂:師生雙方通過完成課堂教與學後都有提高,即所謂“教學相長”。這就是我們想看到的自主合作型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的教爲學生的學服務,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於學生能否主動學習,讓學生始終處於課堂的中心地位。簡而言之,就是“以學爲主,以生爲本——構建高效、和諧課堂”。這一刻,我們激動……

三、存在不足之處

1、教研組活動開展得還不夠紮實,在許多具體工作環節上缺乏創意,備課組活動效率不高,一部分教師對教研活動的認識不夠端正,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不高。

2、老師的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學習意識和反思能力等,還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教學的水平,實現自身的崗位價值,仍舊還需要努力。

3、對於優等和有潛力的學生,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仍舊有待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在進一步挖掘培養,整體的語文成績還需再上臺階。

四、今後努力方向

1、教師是教育的關鍵,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環境,努力加強學習,提高工作的責任心和工作的藝術性,開展教研組之間更進一步地交流溝通,努力提高我們語文教研組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2、嚴格抓好平日的教學常規工作,從上課、批改作業、能力訓練入手,嚴格要求學生。

3、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我們將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樹立競爭的學習風氣爲主,注重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擴大閱讀量和習作的訓練量,進行有序地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4、盡力做好後進生的工作,想各種辦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短短的12個字充分概括了我們教學教研的方向與精髓,唯有我們在這浩瀚的教海中乘風破浪、勇於開拓,才能在課程改革的瞧石上激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我們相信,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組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

  語文教研活動總結三: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爲依據,結合學校科研部的安排,以“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爲專題研究重點,將新課程改革作爲平臺,開展了教研活動,現將教研活動總結如下:

在教研組活動中,我們堅持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的理念,首先在開學初的第一次活動中,全體組員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並且把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與大家共享。在課標研討中大家積極發言,認真地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討論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難點和注意點,以及教學設計的格式,各位教師積極參與討論,集思廣益,改變了傳統各自爲陣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備課的質量。在第二次的活動中,確立組內的教研計劃及研究專題。尤其是在11月份的活動中,就寫字教學各位教師作了認真的討論交流。一致認爲要堅持常抓不懈,充分利用好每天中午的寫字課時間指導學生寫字,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臨帖。提升學生的寫字質量,提高教師的指導水平。會後,語文教師進行了研討、反思,引起了各位教師的重視,提高了教師指導學生寫字質量的意識。

在集體備課中,利用每月兩次的教研活動,由備課組長召集各位教師,集體研究下一階段的單元教學,確定單元教學時數,明確單元教學的目標,並確定每課具體的教學目標,由備課組長,把備課任務細分到個人,每位教師擔當兩個單元的主備課人,然後把每人備好的教案交給備課組長審定,由備課組長髮送給每位上課教師。上課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積極作課前準備。這種集體備課集中了全組教師的集體智慧,充分體現了合作探究的精神。所有以上教研過程都是在網絡環境下藉助多種網絡媒介實施的。同時要求教案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一般在3—4教時,我們既不允許沒有超前量,也不允許超前量過大,要求做好上課前的復備工作,熟悉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課,以便更好地實施教學環節,駕馭課堂。

這學期我們組共活動八次。時間分別是:8.28 9.11 9.25

10.16 10.30 11.12 11.26 12.11。在教研活動中,每個人都能認真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得活動能夠按時進行,並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問題。就如何在課堂中落實組內教研專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交流討論,並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專題研究。

我組老師本學期在“新思考”網站上還建立了個人成長博客,每個博客又與本組所有教師的個人博客鏈接。目前所有的專任教師都有自己的成長博客,將常規教研向網絡教研延伸。本學期我們重點嘗試應用網絡進行說、評課活動。尤其是“城鄉捆綁式發展”活動中,老師們不用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及時在博客中進行跟貼研討。 “陽光心態”的講座,馮校長的“做美麗教師”的研討,組內全體教師在課餘之後跟帖研討。談觀點,說想法,還能及時與其他人交流觀點。同時還將學科組的教研信息、教研動態、教研通知、教研資料等全部在學科組長的博客中發佈。老師教研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得到提高,教研的參與度比較廣泛,我們組年齡最大的四位老師:張春香(50歲)、劉曉華(50歲)、石惠寧(49歲)、許華(49歲),經常下班後還在辦公室裏向年輕教師學習有關博客的知識。我們感慨這些老師們個個雖說生理年齡都已經50多歲了,然而做博的心理年齡比我們還年輕呢。有了他們的帶動,相信我們的教研工作會更上一個臺階。

本學期組內老師除了集體培訓之外,還進行了自我培訓,工作之餘經常看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以及有關組內小專題研究方面的內容。並經常在組內交流經驗與不足,好的方法大家共享,困惑的地方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我們年段中老教師比較多,我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骨幹教師和老教師帶動青年教師,青年教師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主動邀請他們跟蹤聽課。指出不足。像張春香、曹月玲等教師經常知道趙瑞娟如何處理教材。趙老師每次都誠懇的說聲謝謝。從內心感激他們的幫助。教師們經常在課餘交流如何處理教材,交流上課的體會。

下學期教研思路:

1、加強集體備課的實用性,讓集體備課落到實處。

2、認真抓好 “四環節”(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

討、事後反思)教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