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精選6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爲了確保活動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綜合考量活動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制定活動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精選6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詞內容,學習演唱歌曲。

2、熟悉遊戲玩法,能根據遊戲規則,進行遊戲,通過變“門”的造型,培養幼兒創造、合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音樂遊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將活動室佈置成森林。

2、人手一張報紙。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音樂能力訓練:跟聲音走

1、發報紙,幼兒用報紙擋住眼睛,跟着教師拍出的鈴鼓聲走。

2、隨芝麻開門的音樂跟老師即興舞蹈。(熟悉音樂)

二、聽辨樂曲結束音遊戲

(幼兒將報紙鋪在地上,坐在上面。)

1、教師彈奏樂曲,要求幼兒聽仔細樂曲的結束部分。

2、遊戲:聽辨樂曲結束音

玩法:幼兒在樂曲開始時出門去玩耍,樂曲結束時跳回報紙的家裏。

(遊戲進行2—3次)

三、學唱新歌《芝麻開門》

1、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瞭解歌詞內容。

2、學唱新歌採用教師先示範演唱,再運用整首跟唱法進行教唱。

3、進行遊戲“穿越森林”

A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小朋友進入森林的路上,有個老巫婆會說我變、我變、我變變變,就變成一扇門擋住我們的路,如果我們聲音響亮地唱《芝麻開門》的歌,老巫婆就會打開門,我就能從門裏鑽或爬進去。

B引導幼兒進行遊戲

第一次請配班老師做巫婆變成一扇大門,當小朋友唱《芝麻開門》後,巫婆打開門,幼兒依次用不同的姿勢過門。

第二次請一名能力強的幼兒變門。

C發揮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變出各種各樣的門。

D和客人老師合作遊戲,幼兒變門,客人老師來唱歌,鑽過小朋友變的門。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2、在教師的語調、體態動作暗示下,嘗試邊唱邊按歌詞內容做動作,學習按樂句變換做動作。

3、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知道小花狗叫過“汪汪”後,“肉骨頭”才能逃回自己的座位。

  活動準備:

1、“小花狗”頭飾3個,“肉骨頭”胸飾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客人導入活動,集中幼兒注意力。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聽聽它是誰?汪汪!(教師清唱歌曲。)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內容。

(1)歌裏唱的是誰?小花狗在做什麼?

(2)歌裏還唱到了什麼是我們沒有說到的?我們再仔細聽一聽。

(教師再次範唱。)

(3)師幼一起完整朗誦歌詞,熟悉歌詞的內容、順序。

二、幼兒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教師逐句唱歌,引導幼兒分句創編動作。

小花狗是什麼樣子的?誰會用動作表示?“蹲在大門口”怎樣做動作?“兩眼黑黝黝”怎樣做動作?“想吃肉骨頭”怎樣做動作?

2、師幼共同整理動作,並分句練習邊唱歌邊做表演動作。

我們邊唱歌邊把剛纔學的動作做出來。

3、教師帶領幼兒共同邊演唱歌曲邊做動作。教師用表情、體態強調每句句首歌詞重音,並運用動作提示幼兒一拍一下地按樂句做動作。

三、幼兒學玩音樂遊戲“小花狗”。

1、介紹遊戲玩法與規則。

教師:“小花狗”站在場地的前邊,“肉骨頭”蹲在場地中間的空地上。大家一起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完歌以後,“小花狗”“汪汪”叫兩聲,“肉骨頭”迅速逃回“家”。(空座位)

2、教師扮演“小花狗”。幼兒扮演“肉骨頭”,練習2--3次。

3、幼兒戴頭飾,完整地玩音樂遊戲。

(1)師幼共同回憶遊戲的玩法與規則:教師扮演“小花狗”,幼兒扮演“肉骨頭”,佩戴頭飾玩遊戲1--2次。

(2)在教師的提示下,2--3名幼兒扮演“小花狗”,教師與其它幼兒共同扮演“肉骨頭”,佩戴頭飾玩遊戲1--2次。

(3)請幼兒送肉骨頭給小花狗吃,和小花狗說再見!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3

  核心導讀

活動類型:音樂活動活動內容:歌曲我和星星打電話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和積極探索的求知慾望。引導幼兒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

活動類型:音樂活動活動內容:歌曲"我和星星打電話"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和積極探索的求知慾望。引導幼兒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

3、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活動準備:

課件、多媒體設備、錄音機、磁帶、小星星的頭飾一個

  活動程序:

一、導入

1、演唱藍貓主題歌,引起興趣

教師:"看這是誰?是小朋友喜歡的藍貓大哥,你爲什麼這麼喜歡藍貓啊?""藍貓很聰明,它總會告訴我們一些我們想知道的知識,今天懶貓大哥要帶我們去宇宙遨遊,你想不想去,好那就趕快開着我們的小飛船一起去宇宙遨遊吧。"(聽音樂進教室)

二、展開

1、談話

教師:"看多麼美麗的夜空啊,你看到了什麼?(星星)滿天的星星像什麼?星星好像在對我們幹什麼?"

"星星星星滿天撒,天空中把眼眨,真是好看。要是真的能到星星上去看看就好了,你想去嗎?(想)你來想象一下星星上會是什麼樣的?"

2、教師範唱

(1)第一遍範唱(欣賞錄音)

教師:"有一個小朋友和你們一樣也天天想着要去星星上看看,有一天晚上,他趴到窗臺上看這滿天的星星想啊想啊,就給睡着了,還做了一個美麗的夢呢?你猜他夢到什麼了?他夢到自己唱着快樂的歌在和星星打電話呢!你想聽聽嗎?好快坐到座位上一起來聽聽。

中班音樂體驗律動活動??嘀哩嘀哩

中班歌唱活動:兔子和狼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4

  設計思路

偶爾讀到《大米是怎麼來的》這本圖畫書,書中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畫面介紹了大米的“誕生”過程,於是我把圖畫書推薦給了大班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幼兒對農民種大米的情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找來相關視頻給幼兒看時,他們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視頻中農民歡快勞動的場面。由此,我想到設計一個舞蹈活動,讓幼兒充分表現,進一步體驗、感受農民種大米時的心情。

根據圖畫書的內容和舞蹈表現的需要,我選擇了著名作曲家俞遜發創作的經典樂曲《揚鞭催馬運糧忙》,以農民種大米過程中的心情爲線索,對樂曲進行了剪輯。第一段樂曲熱情歡快:表現農民播種時的快樂、期盼:第二段樂曲悠揚舒緩:表現農民勞作過程中的辛苦:第三段樂曲熱情奔放:表現農民收穫時的喜悅。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主要設計了回憶一欣賞一想象一表現這幾個環節,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體驗農民種大米的心情,發現舞蹈創編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回憶故事內容,進一步瞭解“大米是怎麼來的”,樂意伴隨着變化的樂曲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種大米的過程,體驗農民的心情。

2.發現創編舞蹈的簡單方法,感受用舞蹈動作表現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

(1)幼兒已經閱讀過圖畫書《大米是怎麼來的》,已通過視頻等形式初步瞭解種大米的過程。

(2)幼兒會用動作表現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學材料準備:

(1)將圖畫書中的主要畫面製作成PPT。

(2)剪輯音樂《揚鞭催馬運糧忙》。

(3)幼兒裝扮用的頭巾、毛巾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梳理過程

1.這幾天你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大米是怎麼來的?種大米的過程中農民做了哪些事情,他們的心情怎麼樣?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幼兒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和回答:農民做了哪些事情?農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通過幼兒的回答,教師一方面可以瞭解幼兒對大米種植過程的熟悉程度,便於梳理提煉;另一方面也爲後續的舞蹈表現做了情感鋪墊。】

3.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用PPT迴應,播放農民勞作的過程:播種一培植一收穫。

4.小結:每年春天農民都會滿懷希望地去播種,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辛苦地培植,他們要施肥、噴灑農藥、拔草,到了秋天就會迎來豐收。在這個過程中農民辛勤地勞作,有苦也有甜。

【設計意圖:此環節看似只是回憶導入,但實質是培養大班幼兒的傾聽、表達、梳理、提煉等能力。在幼兒回憶後教師播放PPT,呈現圖畫書中的主要畫面,更好地幫助幼兒梳理、提煉,進一步理解大米“誕生”的過程,爲後面欣賞音樂與舞蹈表現打下基礎。】

二、欣賞樂曲,想象表現

1.欣賞樂曲,激發想象。

(1)第一遍欣賞:感受樂曲的變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動作把農民種大米的過程表現出來呢?跳舞需要用什麼伴奏呢(音樂)?

②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聽上有什麼感覺?樂曲有什麼變化,在不一樣的樂曲聲中農民分別會做什麼?

(幼兒傾聽樂曲時,教師結合樂曲的節奏以肢體動作來提示和幫助幼兒發現樂曲的變化,加深幼兒對樂曲的感受和想象。)

③小結:這段樂曲是有變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覺得這段樂曲適合用來表演這個舞蹈。第一段熱情歡快,適合表演農民充滿期盼地播種和插秧時的愉快心情;第二段樂曲悠揚舒緩,適合表演農民辛勤勞作的場面,辛苦地施肥、噴灑農藥、拔草:第三段樂曲熱情奔放,適合表演農民迎接豐收的快樂心情。

【設計意圖:第一遍欣賞樂曲只要求幼兒能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和旋律所表達的情緒,聽出樂曲有三段,樂曲有變化,並嘗試想象將樂曲與不同的勞作場面進行相應的匹配。】

(2)第二遍欣賞:藉助畫面幫助想象。

①(播放PPT)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樂曲中農民分別會做什麼?他們會是怎麼樣的心情?你打算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現?

②要求:邊聽邊想,可以用各種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動作創編的情況,並提示幼兒進一步傾聽樂曲的變化。)

【設計意圖:第二遍欣賞增加播放PPT,根據樂曲的變化,PPT播放與之相匹配的場景,讓幼兒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爲他們充分發揮想象搭建階梯。】

2.分段創編,探索方法。

(1)師生共同創編第一段(互動要點:用優美的肢體動作表現農民的勞作,比較舞蹈動作與平時所做的動作的區別)。

①提問:你們能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播種、插秧嗎?

②幼兒嘗試聽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播種、插秧,教師在一旁觀察、提示。

③教師請動作舒展、優美的幼兒在集體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尋找他們的優點。

④小結: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動作做得舒展一點、優美一點。

(做“播種”這個動作時可以提示幼兒發現:把生活中的動作做得舒展一點、優美一點:做“插秧”這個動作時可以提示幼兒從同伴的表現中發現舞蹈動作要合着音樂纔會更美。)

(2)師生共同創編第二段(互動要點:探索動作和樂曲協調一致的表現方法)。

①提問:第二段樂曲可以表現農民在幹什麼?他們做了哪些事?

②幼兒輪流嘗試表現:施肥、噴灑農藥、拔草。

(爲了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三個動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請個別幼兒表現,其餘幼兒猜猜表現的是什麼動作:全體幼兒共同表現及師生對比表現等。在做完三個動作後再引導幼兒體驗農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動作來表現。)

③提問:怎麼記住這麼多的動作呢?記住了又怎麼編進這麼長的一段樂曲裏呢?

④小結:編舞蹈時如果有很多動作,可以先想一想動作的順序,如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接着幹什麼,最後幹什麼。再根據樂曲的長短決定每個動作是否要重複,這樣就能順利地合上音樂了。

【設計意圖:第二段樂曲相對較長,動作也比較多,在幼兒共同編完四個動作並達成共識後,如何將動作連起來併合進音樂裏是對幼兒新的挑戰。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共同努力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從而自然地掌握創編舞蹈的小竅門。】

(3)師生共同創編第三段(互動要點:尋找用舞蹈表現快樂的方法)。

①提問:第三段樂曲可以表現什麼?收穫時人們的心情怎麼樣?很開心可以怎麼樣表現?

②小結:可以用快樂的表情、快樂的動作、快樂的舞步來表現開心、收穫的喜悅心情。

③幼兒嘗試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表現。

【設計意圖:在分段創編的環節中,每一段的創編都應該有側重點,跟前兩段樂曲相比,這一段樂曲只要求幼兒表現出快樂的樣子,體現了教學的詳略,使活動輕鬆、不拖沓,但在過程中對舞蹈表現的方法還是要梳理和提煉的。】

三、裝扮表現,體驗快樂

1.教師合着樂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兒發現教師表演的精彩點。

(1)提問:我表演得怎麼樣?哪裏比較好,爲什麼?

(2)小結:我在表演前都會想,用哪些動作來表現農民的勞作過程;一邊表演一邊記,即記住動作的順序;一邊表演一邊聽,聽樂曲的變化。我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農民,體驗着農民種大米時的心情,並用表情來告訴大家。

2.幼兒戴上頭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着樂曲再次表演,體驗表演的快樂。

【設計意圖:教師的表現是對幼兒所發現的創編方法的一個運用與梳理,並在此基礎上給予進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動作連貫等。最後再讓幼兒裝扮並進行完整的表演,可滿足幼兒的需要,並真正意義上讓幼兒體驗成功與快樂。】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附點和休止符的節奏,能邊唱邊與同伴開展“搭高樓"的遊戲。(重點)

2.能判斷輸贏,並大膽創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搭高樓”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說唱節奏。(難點)

3.體驗與同伴合作創編動作玩躲閃和模仿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有玩模仿動作遊戲的經驗。

  活動過程

發音練習,學唱並用動作表現“哩哩哩、恰恰恰”的樂句

1.教師與幼兒運用分句模唱的方式,學唱“哩哩哩、恰恰恰”的樂句,掌握附點及空拍節奏。

2.教師完整示範,幼兒學唱此樂句,引導幼兒傾聽並唱出附點及空拍節奏。

3.鼓勵幼兒創編哩哩哩、恰恰恰的動作,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

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學習完整演唱並表現搭高樓的方法

1.教師完整範唱歌曲。

提問:歌曲中除了唱到哩哩哩、恰恰恰,還唱了什麼?是怎樣數高樓的?

什麼是層層疊疊?我們怎樣用小手來表現層層疊疊的高樓?

2.教師選擇幼兒有代表性的搭高樓的方法,帶領幼兒邊學說唸白部分邊用動作表現,掌握歌詞及節奏。

3.幼兒與教師一起邊完整演唱歌曲邊有節奏地做動作。

根據幼兒演唱過程中的問題,重點引導幼兒唱出附點及空拍節奏,及邊說唸白邊有節奏地表現搭高樓。

掌握同伴合作搭高樓的方法,並邊唱歌曲邊開展遊戲

1.兩名教師示範搭高樓的方法。

提問:我們是怎樣搭高樓的?什麼時候拍夥伴的手?

2.教師與一名幼兒互動嘗試搭高樓的方法。

強調規則:用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的手,拍到就贏了;沒拍到時躲閃成功的小朋友就贏了。

3.請兩名幼兒示範遊戲,同伴評價,再次明確遊戲規則。

4.幼兒兩人一組,邊說邊有節奏地練習搭高樓的方法。

5.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合作玩搭高樓的遊戲。

(1)幼兒坐在座位上玩遊戲,教師重點評價演唱是否清晰及隨音樂旋律有節奏地做動作、配合遊戲的情況。

(2)幼兒圍成裏外圈開展遊戲,重點指導幼兒學習交換遊戲夥伴的方法:裏圈的小朋友聽到前奏時,邊走邊拍手按逆時針走到下一個同伴面前繼續遊戲。

豐富遊戲玩法,同伴合作邊唱邊玩遊戲

1.教師示範遊戲,幼兒觀察並伴唱。

提問:我們的遊戲有什麼變化?

小結:誰贏了誰就做帶頭人,創編新的哩哩哩、恰恰恰的動作,另外一名小朋友學他一起做。

2.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各種不同的身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唱詞,並請個別幼兒分享、帶領同伴練習創編的動作。

3.幼兒邊演唱歌曲邊與同伴合作遊戲。

教師重點評價幼兒的演唱情況及兩人遊戲時分辨輸贏創編動作的情況,提醒幼兒按節奏換遊戲夥伴循環開展遊戲。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在音樂區隨音樂伴奏邊演唱邊合作遊戲。

2.遊戲熟練後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搭高樓的節奏。

  活動評析

《數高樓》是一首敘事性歌曲,歌詞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數高樓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點鮮明,表現爲歌詞簡單,多重複,富有動作性。依據幼兒在遊戲中主動學習的理念和《綱要》中“在音樂等藝術活動中,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然、真切地表現內心的感受和體驗”等思想,本活動採用“歌唱活動從動作開始”的設計思路,將活動設計爲音樂遊戲,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演唱歌曲,使幼兒既體驗到遊戲的快樂,又在無痕的學習中學會演唱。

歌曲中蘊含的象聲詞“哩哩哩、恰恰恰”節奏鮮明、跳躍,變化豐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層樓、二層樓……層層疊疊是高樓”的唸白節奏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整首歌曲說唱結合極富感染力,激發了幼兒的演唱興趣,併爲幼兒創編適宜的動作表現“哩哩哩、恰恰恰”、兩人合作用手勢表現“搭高樓”以及開展快速反應遊戲提供了創造和表現的空間。

本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玩中學,在遊戲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樂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在寓教於樂的遊戲中獲得新經驗是最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首先,教師採用“難點前置法”,巧妙地將“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點、休止符等節奏與發聲練習相結合,引導幼兒邊演唱邊做動作,體驗演唱的樂趣。其次,教師將歌曲《數高樓》中的唸白部分設計爲同伴“拍手躲閃”遊戲,並在唸白“層層疊疊是高樓”之後加入一段間奏12.435l111|,爲幼兒提供了演唱和判斷輸贏、創編動作的時間。由於演唱歌曲是開展遊戲的需要,因此吸引着幼兒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遊戲中樂此不疲地演唱,使傳統教唱的音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學,在創編動作中激發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美國教師約翰·馬丁·費爾拉德提出:應該關注兒童的自然遊戲中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發明自己的身體動作邊遊戲邊唱歌,在動作中感知音樂的.節奏,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活動中教師採用幼兒遷移個人經驗創編動作——分享、吸納同伴動作——獨立、創造性地表現歌曲的方法,循序漸進地積累和豐富幼兒動作經驗,使幼兒獲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現的機會。教師既要敏銳捕捉幼兒富有個性和趣味性的動作,引導其大膽展示分享個體經驗,並適時、適宜地給予提升,又要關注創編、表現有困難的幼兒,不斷提升幼兒感受音樂、創編動作的節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學,在同伴交往中體驗遊戲的愉悅

音樂是自我表達和人際交流的手段。活動中依據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設置兩人搭高樓的遊戲情境,以同伴遊戲貫穿活動始終,使幼兒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請、迴應的快樂和滿足,在高密度的互動中增加幼兒互相觀察、互相欣賞、共同合作的機會。

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將同伴遊戲設置爲三個難易程度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爲幼兒面對面玩遊戲,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樓、正確判斷輸贏等基本遊戲規則;第二個層次爲雙圓交換同伴玩遊戲,隊形的變換增強了同伴交往的廣度和密度,體驗到與不同夥伴開展遊戲的樂趣;第三個層次爲同伴模仿遊戲,幼兒根據遊戲結果快速確定創編者與模仿者的角色,贏者即興創編動作,同伴則跟隨模仿,使同伴間不斷獲得合作掌控遊戲、創新不同動作的成功體驗。

  附:遊戲玩法

教師採用幼兒創編的適宜動作,引導幼兒兩人一組隨音樂邊唱邊有節奏地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動作。在念白部分“一層樓,二層樓,三層四層,五層樓”時,兩人邊念歌詞邊按節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壓手背做搭高樓的動作;當唸到“層層疊疊是高樓”的“樓”時,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爲贏,如果沒有拍到,快速躲閃成功的幼兒爲贏。贏的幼兒要創編唸白之後的“哩哩哩、恰恰恰”樂句的動作,輸者進行模仿,同伴繼續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6

  活動主題:

1.解決小、中、大各年齡班幼兒在音樂能力、經驗、審美和基本技能上存在脫節現象,基本技能不紮實的問題。

2.解決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分析教材的能力有限,不知道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怎樣教的問題。

  活動目標:

1.從研究內容的確定上入手,發動教師在教材外廣泛蒐集整理優秀的音樂教育內容。

2.確定在小班組開展以音樂遊戲爲主,中班組以韻律活動爲主,大班組以打擊樂爲主,各年齡班側重歌唱的教研實踐。

3.將不同水平教師劃分小組,充分挖掘教師之間的經驗互補、有效突出專業引領作用。

4.開展集體備課、“一課多研”,提高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教師主動參與教研的積極性,通過集體的智慧,有效解決突出問題,實現教學模式最優化。

5.營造開放、民主的教研氛圍,增進不同園所教師之間的交流,在觀點表達、思想碰撞中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促進相互瞭解、共同提高。

  活動準備:

1.教師知識經驗準備:自行學習與幼兒園音樂教育相關的理論及經驗文章。

2.分組討論用的會議記錄紙、數碼照相機、多媒體設備。

3.參加人員:全園教師

4.時間:xx年x月xx日

  活動過程:

一、由主持者向大家介紹本次教研活動的背景及教研內容:

幼兒園音樂活動以其生動活潑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兒的熱情參與,發展着幼兒的個性和能力。《綱要》中在藝術領域提出了“要引導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的目標。但近幾年來,我園由於教師結構的不斷變化,教師對音樂教育活動認識不足,備課簡單,不能深入分析教材,活動過程隨意性較大的現象。因此,我們本着一切從幼兒園實際出發的原則,按照園本教研的精神實質,從下而上,找準真問題,分析教材、研究幼兒、反思教師行爲,並期望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豐富拓展音樂教學方法,提高對音樂的實踐研究能力,爲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提供學習與展示的平臺;另一方面,讓研究的成果能夠實實在在地落實到幼兒的發展上,讓幼兒在“有效”的教學方法中有收穫地學習。激起對音樂藝術的熱愛,陶冶其藝術情操。

二、由各年級組組長表述本年齡段音樂教育(即研究課)內容的確定情況,並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分析:

(一)本學期小班組音樂遊戲活動內容的確定:《小朋友,碰一碰》、《老鷹捉小雞》、《扮演老公公》、《松鼠和小樹》、《生活模仿動作》、《拉拉手》、《走着去,跑回來》。

在選定內容時,本着以下的目標去選材:第一,就訓練節奏,鼓勵幼兒從實際的音樂中獲得對節奏的印象、經驗,逐步形成節奏的內心感覺。第二,發揮音樂重要的功能之一,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滿足人的交片需要。第三,音樂活動是一種有秩序的社會活動,它要求參加者學會按照一定的規則來活動,這些有規則的遊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秩序感的發展。第四,從幼兒的生活與興趣出發。

(二)本學期中班組韻律活動內容的確定:《蝴蝶找花》、《蜜蜂做工》《小鈴和小鼓》、《看圖發音》、《大雨和小雨》。

在選定內容時,本着以下的目標去選材:第一,歌曲內容貼近幼兒情感,符合幼兒的生活情趣,節奏堅定有力,通過韻律舞蹈表現出來易於幼兒接受。第二,根據主題和幼兒發展水平及需要,對原教材進行刪選和替換,並且從更廣泛的角度選擇幼兒興趣的音樂作品。

(三)本學期大班組打擊樂活動內容的確定:《春天》、《小青蛙》、《賣報歌》、《木瓜恰恰恰》、《廚房裏的聲音》。

在選定內容時,本着以下的目標去選材:第一,樂曲旋律優美、歡快、樂曲結構明顯,易於讓幼兒學習和掌握。第二,所選樂曲本身的配器豐富,富有音樂感染力,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即能讓幼兒初步感知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又能在拓展環節進行民族舞蹈的表演,能夠體現音樂作品欣賞、演奏、表演的方位的教育價值。

(三)、有計劃、有目的組織園內教研活動,共同探討,集思廣益,循序漸進。

(四)、音樂藝術工作的聽、唱、演奏,以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處理等方面的音樂能力,是在音樂實踐活動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備課、組織音樂教育活動、進行自我評析能力等)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纔是提升音樂教育能力的前提。

(五)、提高教師音樂素質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促進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