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5篇)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5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1

在上週五的時候,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成功落下了帷幕。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溫暖,是不用任何語言去傳遞的,而是用每個人的行動來表達,這就叫感動。頒獎禮上的這十位平凡的人都在做不平凡的事,因此,許多人都爲此叫好,讓所有人都很感動、震驚。這一個又一個感人的事蹟,讓我們更加深入的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會有許多帶給我們溫暖的人出現。

感動中國裏,有于敏、孫麗娜、朱敏才、朱曉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孫麗娜夫婦。

朱敏才,是衆多中國外交官中的一員,他經常在全世界來回奔波,工作期間他已去過了許多地方。自從他退休以後,所有人都認爲他會回到北京,與老伴共度晚年;可他並沒有那麼做,他選擇了與自己的老伴孫麗娜一起去偏遠鄉村教書,讓鄉村的孩子們的知識變得更加豐富。他們一起教書,教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間,他們幫助了許多鄉村的孩子,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就在這個重要的時刻,朱敏才因爲過度勞累,他倒在了教學的路上,送到醫院時,醫生診斷出他得了腦出血,但是他很幸運,在妻子和孩子們的期待下,他從死神那成功走了出來。他病好後一心只想着給孩子們教學,他們夫妻寧願爲鄉村的孩子們教書,也不願過着舒服的生活,他們寧願住着簡陋的小房子,也不願住着豪宅……

在觀看完感動中國後,不只是兩位老人讓我感動,獲獎者們都做着很偉大的事。他們都有着共同共同的特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樂於助人,他們一心只想要幫助別人。我要向他們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多做善事,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2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後,人們以爲朱敏纔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後,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起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助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後,卻還惦記着上課。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老師和孫老師五個字:爲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願爲了鄉村裏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願住在醜陋的房屋,也不願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爲了什麼?他們是爲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裏,“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己,自己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己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後,心裏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爲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爲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3

“感動中國”,語法特點是古漢語常見的使動用法吧,即“使中國人感動”的意思。很顯然,不是全中國人投票後選出讓自己感動的人,而是極少一部分人,選出了這些人物,他們認爲這些人應該或可以感動中國人。我想說說都誰真正地感動了我。

朱敏才、孫麗娜兩位老人感動了我。他們夫婦本來有着安逸的退休生活,卻離開大城市的家與親人,到貴州大山裏含辛茹苦地教書,奉獻了十年。那位陪伴聽力障礙孩子十六年學習的母親陶豔波,感動了我,我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溫暖,強大。在貧困交加中侍候臥牀父親十三年的女兒朱曉暉感動了我,她內心無比堅強,有愛;無數次默默捐助善款的炎黃(張紀清老人)讓我感動,他非大富之人,卻大愛無私。

然而,貴州偏僻貧困山區,百個孩子只有一位教師,是中國教育的痛點;讓一個母親辭去工作,陪孩子上小學、中學一起成長,體現了中國特教的不足;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青年,離了婚,辭了工作,在十分拮据困頓中侍候癱在牀十三年的父親,是政府部門的恥辱;多次默默捐助給養老院錢,至少不是在給社保部門增光填彩。

研究氫彈的科學家于敏、航空科學家師昌緒,在他們各自的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讓我敬仰。移民的村支書趙久富、醫生肖卿福、新疆警察木拉提等,也讓我欽佩。他們只是在自己的本職工作範圍,乾得很好,或很出色。埃博拉病毒時期,政府派出援非的千餘人醫療隊,沒有感動我。因爲我知道這只是政府行爲,我知道中國還有許多看不起病的人,在貧困的城鄉,還有許多生病後無錢醫治等着慢慢煎熬致死的人。

這次節目沒有白看,畢竟還有讓我感動的人。所有得獎的人,如果說他們真正地感動了中國,那麼,中國該因爲他們而感動世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4

看完《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才第一次發現,社會各個層面都有閃光點,讓人感動的人和事也並不止於電視上這十多組人物和事件。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正能量,溫暖着我們每一個人。

在這裏寫感想,我已不想再寫他們。因爲他們的感人事蹟,現如今已經家喻戶曉,沒必要一遍又一遍重複他們的“光榮事蹟”,大談特談“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溫暖,留一份在心裏就行了。

我想說的是,這期節目播出前,會有多少人去關注他們呢?是的,不多。即使是郎平和閻肅這樣的名人,關注和真正瞭解他們的人也不會太多。“因爲他們大多隻是小人物。”沒錯,他們大多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擔當。正如,小小的火花可以帶來溫暖,小小的光亮可以驅散黑暗,因此,小人物,也可以有偉大的夢想,小小的舉動也會讓人心生溫暖,可以給人帶來感動,可以改寫“未來”這一未知的劇本,而且他們就在我們身邊,給我們鼓勵和滿滿的正能量。

突然想到語文老師了,他胖胖的,臉上常帶微笑,聲音洪亮,一直在指引我們行走在真善美的路上,所到之處所言之語,滿滿都是正能量。期終考試前他生病了,最後的幾堂課應該是撐下來的吧。一直到放假前期,體力才稍有恢復,然後便不失時機的宣傳他的一貫的“看書理論”,再同我們依依惜別。他生病期間,沒有絲毫懈怠,一心幫我們複習:梳理知識,答疑解惑,查漏補缺,批改講評,不辭辛苦,一直“戰鬥”在“前線”!這個春節,我競忘了給他拜個年。唉,這麼重要的事竟忘了。他現在身體該好些了吧?還會在沒完沒了的備課改作文嗎?老師,多休息休息吧,身體最重要了……您帶給我們那麼多歡笑溫暖和指導,趁着這個寒假補補吧,別再勞累了。想想我們這幫不思進取的'人,還會惹您生氣,您卻一次次理解我們,原諒我們,不厭其煩的幫助我們,真是不應該呀!

感動中國的,是十多個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感動我的,還有您和與您一樣的外國語學校的不少老師,以及生活中的很多小人物。

感動,不分大小,對我而言,這樣就足夠了;常留一份感動在心中,我們會更溫暖,生活會更美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5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爲“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爲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着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着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築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爲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着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蹟看得見、摸得着、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羣衆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羣中的不平凡故事,築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江西就通過“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在這些來自於身邊的典型引導下,民衆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羣體的出現。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蹟,讓我們在寒冷冬日裏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着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爲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