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關於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6篇)

關於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6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1

我與家長一起認真觀看了《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後,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人默默筆耕寫下不朽名篇獲諾貝爾獎;有的人因前往災區爲孩子運送捐資喪失生命;有的人身殘志堅,即便沒有健全人的身體,依然頑強的佇立在我們眼前,宣誓着他的存在,他的成功!在2013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很多,有林俊德;有陳斌強;有何玥,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動人以行不以言——陳家順。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爲鄉親臥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爲百姓打工,你換來羣衆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爲了誰”,他心繫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力爲農民工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努力地爲農民工調解各類糾紛,尤其是涉及到農民工利益的農民工與用工方的糾紛,是如此的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勇於維權,肩負着身上的責任,從不放棄,從不退縮!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爲之震撼的感動事蹟

美麗的閃光燈遮不去他們奪目的光芒,他們不是巨星,不是領袖,但他們如寶石般璀璨的心靈會永遠照耀我們的心靈,成爲我們精神上的支持與榜樣,成爲我們心中又一個偉大的巔峯!他們不是生來美麗的玫瑰,他們是那一朵朵默默地辛勤奉獻的五月蘭,素雅的外表無法抹去他們的內心閃耀,他們將會永遠成爲我們精神的橋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2

在觀看2016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中國女排頒獎的那一刻,時光彷彿又回到了北京時間2016年8月21日,里約熱內盧小馬拉卡納球場,中國女排以3:1擊敗塞爾維亞隊,又一次捧起奧運會冠軍獎盃。中國女排在小組賽出師不利的情況下上演“絕地反擊”東道主巴西,小組賽曾贏過我們的荷蘭、塞爾維亞都沒能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對於向來有“女排情結”的中國人而言這個冠軍重於千鈞,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刻,《義勇軍進行曲》響起的那一刻,激動與幸福的淚水美於一切。

2016感動中國給予女排的頒獎詞:“雖然它不是頒給個人,但是十一總會讓我們想起一加一大於二,還有它代表着一個團隊。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在中國女排再奪奧運冠軍後,一段話在網絡中盛行:“有人曾經問,女排精神是什麼?”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中國女排承載着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郎平說:“中國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並不會因爲輸贏而改變,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傳承。”的確,在奧運賽場,讓一個運動員變得偉大,讓一支球隊成爲傳奇,讓一場比賽蕩氣迴腸、成爲人們日後津津樂道的經典回憶的,確實往往是某種超乎競技的精神。女排姑娘拼命苦戰爲國爭光的背後,是平時的艱苦奮鬥,是賽場上永不磨滅的鬥志,是多年來凝聚成的“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在里約奧運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現詮釋出來,這就是永不過時並賦予時代內涵的“女排精神”。

我相信,熠熠生輝的女排精神將激勵中國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上不斷創出佳績,更將激勵中國人上下同心共鑄中國夢。向中國女排致敬,讓頑強不息、奮鬥不止的女排精神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激勵我們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成長爲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3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蹟、感人的創造、感人肺腑的場面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讓我敬佩的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裏,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裏滿滿一面牆都貼着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爲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親戚們最終同意了何玥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我以後也要向何玥學習,學習她做一個對社會有很大作用的、有愛心的人。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4

每年的春節過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着我,牽動着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臺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着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後教師張玉滾。張玉滾師範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佈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着電視上張玉滾挑着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溼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裏孩子們的希望啊!由於常年操勞,八零後的他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後聽着白巖鬆爲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着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着我,努力,追夢!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

今天校外輔導班組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真的是太感動了,我是邊看邊流着眼淚,十個人編織了十個故事造就了十個英雄,他們的事蹟都十分典型,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要說對我最感動的是張麗莉老師的事蹟。一天晚上,一輛失控的大車像無頭蒼蠅一樣,高速撞向剛下課的初三(3)班的學生們,當時情況萬分危急,張麗莉老師看見了這可怕的一幕,她第一反映就是不顧一切衝向孩子們,用力把孩子們推開,孩子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當他們反映過來,尋找救命恩人時,發現張麗莉老師已經被壓在車輪底下,動彈不得。同學們含着淚撥打了120,當這位善良的好老師被趕來的救護人員艱難地從車輪下救出擡上擔架時,四周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120救護車開上公路時,已有自發的數百輛車等在那裏,一起開着燈爲她送行。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下,過了好幾天張麗莉老師才從昏迷中醒來,可她再也不能正常行走了,下肢已高度癱瘓。

在節目播出中,她是坐着輪椅出來的,她的學生們個個含淚向她擁去,抱成一團,全場一片掌聲。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不停地在想:張老師是個非常普通的女老師,她當時那來那麼大的勇氣?她當時有沒有想到後果?她完全可以自己躲開,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會責怪她的,可她卻毫不猶豫地衝向死亡,把生留給了學生。這種不顧個人安危,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壯舉不是每個人隨便能做到的,是張老師平時心中裝着學生,是張老師對學生充滿着愛,是張老師的善良和高素質。張老師是時代的驕子,是我們的英雄。現在我們的社會多麼需要象張麗莉老師這樣的人啊!讓我們永遠記住——張麗莉這個名字。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6

用愛的捆帶將患上“老人癡呆症”母親與自己綁在了一起。每天,陳斌強,都會和母親騎上小車,從充滿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陳斌強教書育人的中學。母親的“癡呆症”愈來愈嚴重,就連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陳斌強爲了母親有時會沾上一點氣味,但他的學生們卻並不排斥——因爲那是愛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的三寸暉······”這些在每個人的心裏恐怕已經再熟悉不過,可這些來自古代的真情告誡,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寶貝”肆孽的年代,卻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負荷運行”。

但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卻展現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中學教師陳斌強感人至深的守護母親的故事,在億萬的“寶貝”面前重新詮釋了 “孝”, “孝”代表的不單單是一個字眼,而是一種偉大的力量,爲我們的人生注滿了崇高之美,爲所有人注入了春風般溫暖。

陳斌強那將自己與母親再一次緊緊捆在一起的愛的捆帶,也許在未來久遠的日子裏會塵封,但儘管捆帶不會永存,它記錄的一點一滴的子孝與母愛卻會永存,卻會把孝傳滿整個華夏,傳滿整個世界!

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父母的愛已脈脈匯入了我們的血脈,但我們卻不一定會察覺出,但父母爲我們而付出,爲我們而忙碌,爲我們而辛勞,就算是再疲憊,也不要忘記——感恩孝奉!其實,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爲,爲父母付出,是我們理所應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