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21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21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

池塘之底

翻開你們的面容

閃耀的笑臉裏

埋藏着童話般的故事

不是遺忘了的

那雙關於天使的翅膀

不是世俗的

那塗鴉的誇張的妝容

池塘之底

邂逅你們的歌聲裏

是小小宇宙裏

爆發的時代

私奔

你們的夢想

走進放牛班的春天,走進池塘之底,那一羣孩子就這麼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走進了我的生活。一部小小的影片,不關乎很多的商業因素,沒有愛情的渲染,但是就是一種淳樸,一種關於寬容、關乎夢想的。一羣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一般的老師,從此他們的故事裏有了更多的浪花。而那一羣孩子,哪怕有一刻成了別人眼中的惡魔,在馬老師的眼中便成了最美的天使。瞭望他們人生未來的路,被人遺忘的他們,終於有人願意爲他們伸出援手,音樂給了他們自由的靈魂,引領他們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純純的影片。

影片一開始,有一扇鐵門,鐵門內站着一個小孩,他是那麼的懵懂,他是那麼的純淨,父母過世了,他卻依舊願意等待着他們,因爲他人小,但是他的心裏希望充滿希望。希望在這麼一羣孩子眼中,但是絕望的眼神在校長眼裏,在那些終究無法走進他們內心的人的眼裏,他們呆在了池塘之底。馬修見到的是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惡作劇的他們讓學監進了醫院。他像每一個新來的老師一樣對即將接任的孩子們充滿信心,他覺得沒有什麼無法改變。是馬修老師的信任、寬容、堅持、激情、愛心讓孩子們最終能夠放飛自己的心靈,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想談談的便是關於教育的問題。

這羣孩子從來都不會被校長肯定,哪怕他們做到了很好,校長也會弄覺得他們已經無法拯救。在這部電影中,學校用“行動-反應”式的懲戒方式去禁錮他們。這是一種缺乏人性關懷的教育體制,孩子們用他們更進一步的叛逆、調皮、孤僻來回應這種懲罰。對於問題學生校長始終是覺得唯有通過嚴懲纔可以維護紀律,其實這是一種以暴制暴的行爲。在我們現代的學校管理方式中,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很多的老師或者家長也覺得以暴制暴是最好的方式,而不願意走進他們的內心,不願意去發掘他們。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帶着天使的光環而來,只要我們願意走近他們,他們是可以走到最後的。校長沒有做到這一些,可馬修老師做到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可以感化他們的。他替孩子們承擔責任;對孩子們對他的惡作劇放在自己心裏;他保護着他們,不讓他們被懲罰;他在考試時給他們打手勢;他在宿舍陪着他們睡覺;他讓惡作劇的孩子去照顧傷者,他保守着他們的祕密,他願意去和他們溝通,願意去對他們充滿希望。讓師生關係那麼融洽,讓他的課堂那麼的吸引人。寬容是他對待過失的態度,一次次的努力爲他和孩子們找回尊嚴,也實現了夢想。其實過失本身也並非當事人有意的造成,一次善意的謊言,或許就此挽救了一顆沉淪的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一個孩子們都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許他們被稱爲“問題孩子”,可是他們的問題只在於他們的叛逆超過了周圍人的忍受,他們不是朽木,可他們曾被親人拋棄在思想的荒野。在學校大門被鎖上,當禁足室大門被鎖上。他們就這樣被放棄了。可是他們的光芒始終是無法遮掩的,馬修拯救了他們,發現了他們的閃光點,用音樂洗滌着他們的心靈。當指揮棒揮揚,你聽到了來自孩子們最美的聲音,他們的純淨感染着所有的人,連校長也忍不住玩起了紙飛機,他是不願意去走進他們,儘管他們真正的感染了他。那羣可愛的孩子在音樂裏閃耀的光彩是那麼的無法遮擋。他們的眼神裏充滿着希望,那是自己給自己的,音樂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是那麼地不一樣,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焦點,自己不是問題孩子,而是充滿了希望的未來。

馬修老師,永遠用他的敏銳的心靈觀察着孩子們。孤獨存在於每個孩子的心中,渴望被人關注卻被遺忘在角落裏,盡力的表現卻始終無人理睬。最終疲憊地放棄。選擇以放任不羈吸引他人的目光。不羈其實並非放任者的初衷。知道孩子們犯錯後的恐懼,讓孩子去守着受傷的老師,帶他去認識錯誤,而不是在禁足室裏去厭惡世俗;用委婉而不失孩子面子的方式讓其加入音樂組合;運用冷漠孩子的方式最後給他表現機會重拾信心......馬修老師寬恕孩子們的過去,放飛他們的夢想,如此簡單而又充滿意義的舉動。在馬修老師博大心靈的指引下,孩子們走出陰霾,放飛的歌感染着每個人,甚至是魔鬼般的校長。

困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微笑着去面對。不要忘記了你最初的出發點是什麼,因爲在最初的地方總是有着夢想的指南針帶領你走向你明媚的明天。馬修老師也許沒有大的成就,卻挽救了60顆無助的心。夢想的實現有時並不只體現在自己的身上,用夢想帶來光明也是一種成就。馬修老師用他自己對夢想的執着,帶領着孩子們的紙飛機走向更遠的路途,因爲夢想,他可以燦爛的微笑。因爲夢想,孩子們不再只是池塘之底,最終迎來了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的行爲讓我對即將要選擇的教師之路充滿了指示意義,因爲他讓我們知道,孩子們的春天,一個也不能少。

結尾,馬修老師帶走了小豆丁,而那鬱鬱蔥蔥的綠色便代表了無限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

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淨化他們的心靈,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看完後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每個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沒有所謂的壞學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學校辭退,被認爲是問題學生,被現在學校老師用殘暴的方式壓制,被貼上“極壞”的標籤,這些學生真的差嗎?不是。馬修老師不這樣認爲,並在他的教育下改變了他們,成就了他們。

我們也埋怨過孩子調皮,不聽話,但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的方法是否有問題?是否靜靜思考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都有自己的長處,需要你去發現。遇到問題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個孩子都不斷進步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教育孩子,做到無愧於心。

用老師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長用暴力壓制孩子,孩子看似聽話了,但很明顯作用是極短的,並且是表層的,孩子內心不服,內心出現了叛逆,出現了反抗現象。

相反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心耐心教育愛護孩子,最終換得了孩子的認可與尊敬,改變了孩子的一生。孩子們是單純的是最懂愛的人,誰對他們好他們是能感覺到的,願我們用自己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希望自己也能想馬修老師那樣去對待孩子。做像他那樣的老師。

真正的教育來自心靈,真正的教育來自於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3

生命是個偶然,我們常常在無意的邂逅中,擺渡了生命的無常,獲得永恆的迴歸,一羣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羈的孩子,竊取了馬修的皮包,也偷窺了他的心靈世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一行行溫暖的字跡,引得孩子無限的遐想與猜測。音樂,一個被學校完全忽視了的名詞,一種貼近人類心靈節奏的律動,再次春暖花開!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第二次大戰之後的法國,一位名叫克蒙特馬修的教師用音樂開掘了被大人們遺棄的孩子們童年的樂趣和童年的人生價值的故事。老師馬修用他的愛,他的無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幫助這些在別人眼裏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他用音樂去引導這些迷途的孩子,激發他們積極和熱情的生活態度。把音樂的作用和魅力發揮到了極致。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很是讓人感動,校長不讓孩子們去送馬修,馬修一個人走了,顯得好孤獨。而從天上飄下來一架架紙飛機,裏面是孩子們的祝福和簽名。馬修擡頭一看,窗口全是孩子們的手在向馬修告別。因爲圍牆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後的告別。馬修在音樂和孩子們的祝福聲中昂首挺胸、微笑上路,那一刻,畫面美到極至,音樂美到極至,人感動到極至……電影中的歌曲是尚巴堤莫里耶爲首的聖馬克教堂兒童唱詩班完成,影片中溫暖感人的交響樂曲搭配着唱詩班天籟般的合唱,孩子們的歌聲和純潔的音色猶如來自天堂的聲音。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觀衆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爲電影裏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爲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己所能爲孩子乾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着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一個愛與音樂交織的故事,一把找回遺忘記憶的鑰匙,一個勇敢追求夢想的翅膀。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4

教師隨筆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飛往大海,飄向空中,

一個孩子在望着你吶喊。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迴旋,

在那暴風雨中,你高揚着翅膀。

別忘了飛回我身旁。—————《放牛班的春天》

一部平靜的九十分鐘電影,給我帶來的確實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動。主人公馬修的教育是寬容,馬修的教育是尊重,馬修的教育是平凡。他讓一個永無寧靜的問題班級成爲一個優秀的合唱團,讓一個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成爲著名指揮家,讓一個孤僻的孩子願意一直追隨他。而他卻說“我叫馬修,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敗的教師”。

教育需要寬容。當馬修面對學生的不敬,學生的搗蛋,甚至是羞辱,所表現的出來的竟不是責備而是寬容!對每一位犯錯學生不離不棄,讓我深深感悟到“寬容”一詞的豐富以及偉大。寬容是一種等待,是一種期盼,更是是一種愛。在工作中面對學生的缺點或者錯誤應該以等待、期盼與愛去代替指責,讓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教育轉化爲主動接受自我教育的過程,讓學生們像放牛班的孩子們一樣重遇春天。

教育需要尊重。馬修在教育工作中,尊重製度而又敢於創新制度;尊重學生而又善於引導學生;尊重同事而又能感化同事。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每每想起新聞中出現教師的負面報道,心中總會隱隱作痛,爲孩子們的傷而心痛,爲不良教師的.惡而心痛。

教育需要平凡。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其貌不揚,沒有魁梧的身材,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他卻創造了奇蹟,用他的平凡創造了奇蹟。僅僅用他的每一堂課,每一次教誨,以及對每一個人的熱誠。我們的教育從來不需要偉大,從來不需要轟動,要的僅僅是做好本職,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孩子。

孩子們都是天真爛漫的小羔羊,我就是他們的牧羊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5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它講述的是一位有才華但又懷才不遇的作曲家馬修,他來到一個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學習當音樂教師。那裏的學生是一羣問題兒童,撒謊、打架、偷竊、抽菸、粗口、捉弄教師、欺負同學,就像校名的意思,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頑石。所以,對待這些孩子的教育方法僅有單一的“犯錯——懲罰”的校規,因違反校規體罰、虐待的孩子是時常有的事。學生受到的懲罰越重,行爲變得越惡劣;行爲越惡劣,受到的懲罰就更重。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的心靈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靈魂與遭遇的冰冷、無情激烈地碰撞,構成了他們極端叛逆的性格。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懲罰教育的失敗。這時,馬修來了,他用一個教育實驗以及與校長的約法三章。他利用自我的特長把這羣孩子組成一個合唱團,同時向校長要求:他的學生犯事由他來查找肇事者,用他自我的方式來懲罰,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奇蹟產生了:這羣頑劣的兒童逐漸變得溫和、謙遜,甚至感恩。

馬修成功了。在感動之餘,我不由地想:懲罰教育爲什麼會失敗,馬修的教育爲什麼會成功只靠懲罰是沒有說服力的,學生的內心是牴觸的,叛逆心理越強,報復式的破壞行爲就越激烈。蒙丹最終的縱火案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而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馬修會“包庇”自我的學生,這讓習慣了有錯就受罰的學生都驚訝不已,並內心充滿感激。在馬修的眼裏,每個學生的錯都是能夠原諒的,每個人都有用,甚至個別還是天才。我在馬修與學生的相處中,讀到了慈愛、尊重、寬恕和堅持。我想這就是馬修成功的原因吧。

聯想到自我,我也感受頗多。我們也應當爲孩子們多找想些,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像遇到有時侯學生有作業不做,或是在校不遵守校紀校規,就立刻聯繫家長,讓家長共同配合教育,其實我們是否應當有選擇性的保護一下孩子的自尊心,給他留下必須的空間,看是否能夠改正。我想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是要講究寬容。態度上的寬容,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時間上的寬容,讓學生有改正錯誤的機會;處理上的寬容,讓學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6

今日我帶我的學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看完後我的心靈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激學校讓我給學生這樣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看完這部影片,我爲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爲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爲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爲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爲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爲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啓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看到:學生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樣去挖掘,怎樣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所以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7

星期五午時,陳教師讓我們看了一步教育意義重大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這部電影,我的人生就像上了一課

故事情節十分感人:一個名叫馬修的教師,他沒有發展才華的機會,最終來到一個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爲那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發現學校的校長都是用暴力來鎮壓這幫學生,是這些孩子的心靈受到了摧殘,使他們變本加厲。馬修用音樂打開了他們的心扉。

故事裏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人物——莫翰奇。他有一張天使的面孔,卻有一肚子的魔鬼心腸。馬修教師發現他的音樂天賦極高。循循善誘馬修用自我獨特的方式特把莫翰奇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成功的塑造了他的一生。

音樂它進化了罪惡的心,喚醒了沉睡的善良。音樂它打開了孩子們心扉,讓他們去體驗生活的美。音樂它優美的音符,完成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或許音樂真的能夠去改變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8

看完影片之後,才明白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期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着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裏的學生,並沒有因爲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爲了一羣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明白,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昇華。懷着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能夠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僅沒有耐心,並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教師則完全不一樣,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能夠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教師,能夠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教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能夠讓他人眼中,毫無期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我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教師如此重要,卻十分困難,因爲應對一羣不一樣個性,不一樣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教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爲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教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異常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當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理解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細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終,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一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爲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羣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明白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此刻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可是它卻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完美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爲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着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能夠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學校,馬修的爲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異常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異常叫人難以理解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能夠讓人堅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9

今日,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經過特殊的日記形式,向我們展示了1949年俄國發生的事情。這部影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重回法國家鄉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啓蒙教師克萊門特留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回味着教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我的記憶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可是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我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教師,那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那後,克萊門特發現校長以殘暴的手段管治這般問題少年,體罰在那裏司空見慣,克萊門特嘗試用自我的方法改變這種狀況,他明白學校沒有音樂課,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他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創作一些合唱曲,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組織合唱團,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最大的麻煩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動聽歌喉,卻有令人頭疼的調皮性格,在克萊門特慢慢教導下,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合唱團越辦越好。而他卻被校長踢出了學校。不讓與孩子們再見。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爲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

它不僅僅告訴我們不管是犯過罪的還是問題少年,只要打開他們封閉的心靈,他們也必須能改好。作爲我更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0

“放牛班的春天”裏的馬修老師離開的時候,同學們被院長關了起來,同學們把紙飛機上寫下對馬修老師的感謝。就再那一刻我感到,馬修老師剛來的時候學校裏亂哄哄的。但從馬修老師來了之後同學們像變了個人似的。這就證明馬修老師的音樂教育方法是對的。不想院長一樣,犯了錯誤就關進“禁閉室”裏。院長的這種教育方式是教不出好學生的。

我喜歡“放牛班的春天”因爲它給了我們最好的教育方式!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馬修老師來到了一個放牛班,這個放牛班很調皮,剛來到就有一個學生犯錯。這個學校很嚴格,動不動就關禁閉。後來,馬修老師組成了一支合唱團,他還發現了有音樂天賦的皮埃爾,讓他做主唱。漸漸地,院長有一些變化,比如說:他摺紙飛機,玩球等。但好景不長,馬修老師離開了校園,院長也離開了。

這部電影很好看,我還想看。今天,我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叫馬修的失業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不良兒童的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的工作。他把一羣反叛的寄宿學校的孩子們被召集在一個合唱團裏,譜寫出他們動人的樂章。他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撫平了他們易受傷的心靈。結果他讓那些孩子脫離苦海了。

這部電影沒有男孩喜歡的刺激,也沒有女孩喜歡的浪漫。但他卻用音樂啓發了一羣孩子們!就算全世界都放棄了你,就算沒有人看好你的未來。

只要你的心還在跳動,只要你的血還在流動。

就請爲自己造一個夢,執着的活下去吧。

青春裏無論荒唐,時光裏無畏選擇;

每一個夢都會有一片天堂;

每一個孩子都會是一個天使;

你的起點或是雲層之巔,或是池塘之底;

總會有一個人給你前進的動力;

總會有一個夢在歲月盡頭等你;

上帝不會讓一個有夢的人一輩子活在地獄裏的。《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是講一位叫馬修的老師,來到了一間小學,他把那間小學學習部好的學生通過用音樂來陶冶他們的情操,最後把學生教好了。其他老師也很佩服馬修老師能把這個放牛班的孩子教好。

那羣孩子很喜歡馬修老師。他們知道馬修老師對他們很好,什麼事情都能幫他們解決。我喜歡馬修老師,更喜歡我的老師,因爲他們也和馬修老師一樣和學生做朋友的。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認真學習,長大以後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羣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齊,以日記爲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夾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着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着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爲在衆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爲問題少年們設置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的學監。

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後,馬修只是讓他每一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爲止;在莫杭治因爲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於是在放學後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後不但沒有責怪,最終甚至還給他“開小竈”;在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爲合唱團裏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終因爲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爲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期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到達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淨、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那裏實際上毫無自由與歡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爲他們帶來了音樂,爲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爲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甦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羣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能夠稱得上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爲馬修應對孩子們,並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爲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樑。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爲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說是他們爲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合唱團的演出十分成功。正當校長哈珊假借馬修的功勞向公爵夫人邀功請賞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蒙丹爲了報復哈珊點燃了學校,此時馬修與馬桑大叔卻帶着孩子們上山野餐,哈珊憤怒之下解僱了馬修,並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與他見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無法阻隔的,孩子們反鎖上門,從窗戶上扔下一架架寫有姓名的紙飛機,送給馬修作留念。隨着一架架紙飛機盤旋而下,孩子們將手臂伸出窗外,奮力揮動,向馬修告別……

一向等待父母在星期六來接自我的孤兒佩皮諾,最終等來了馬修帶他離開這個監獄般的地方。佩皮諾的執著是正確的,他的等待最終迎來了圓滿的結局。馬修被解僱的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貝、朗古盧瓦和馬桑大叔聯合起來揭發了哈珊虐待學生的事實,最終哈珊被辭退,而其他孩子們各奔東西。馬修繼續給別人上音樂課,這份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一向持續到他去世。

結局是完美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動,默默地爲馬修,爲這些孩子們祈禱、祝福,期望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的歌聲總是在耳畔久久迴盪,震撼着心靈。只要你仔細去聆聽,就會發現歌聲中充斥着滿滿的愛……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教師深深的影響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裏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裏最調皮的孩子,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爲有了教師的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2

故事開始,細雨濛濛,指揮家皮埃爾因爲母親去世回到了故鄉,見到了同在孤幼院後被馬修老師收養的貝比諾,貝比諾遞過來了馬修老師的日記,翻開日記,翻開回憶……

馬修老師是一位頗有音樂才華的老師,因爲生活所迫,他不得不來到這所“池塘底”學校求職,在這所落魄的學校裏,看到了諸多的不公正,就像麥桑斯神父說的,“凡事你只會看到陰暗的一面。”

馬修老師分享給我的,是他對音樂的執着,對孩子愛的堅持。這個小小的唱詩班遭到了貪婪院長的百般阻撓,古板老師的冷嘲熱諷,馬修承受了,孩子們也試着承受,內心卻在熱血沸騰。我也是教育者,年輕的心,創意的腦,我總是在追求讓我的孩子喜歡上我,不斷的找尋特別的創意的方式,然而我沒有發現,真正缺少的卻是堅持。開學時一腦門子熱,答應學生的貼紙,獎章,往往到了學期末都不見了蹤影。

堅持,把小事堅持了,就成就了大事。

雖然最後馬修老師還是被迫離開了,但那從高牆的窗口飄下的一架架小飛機在告訴我們,孩子們再懷念着馬修老師,懷念着那份尊敬,懷念着師生之間的愛……

結局迴應了開頭,當鏡頭放到兩鬢花白的皮埃爾合起那日記時,我甚至能感覺到他起伏的激動呼吸,比他母親去世時的流淚更動人,更攝魂。

教育的智慧很簡單,堅持,堅持對學生的愛,愛可以改變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個關於愛與教化的故事。整個電影都像沐浴在春光裏一樣,柔和恬淡。沒有美女帥哥,沒有動作暴力,不悲情,不煽情,甚至於連色彩都很節省沒有很明亮的色彩,即使是春天裏常見的黃色和綠色都不明晰,像是摻入了淡淡的灰色。在這樣的色調裏,卻又讓人感覺到法國農田裏緩和的春風,不可思議的溫暖。背景的音樂也是同樣的色調,無論是純音樂還是童聲,總是帶着些傷感,回憶,還有夾雜着二者的歡樂伴隨着電影的節奏緩緩前行。

我們是池塘畔底輔育院的精英,正因如此我們才讓人傷透腦筋。

1949年春天,法國鄉村,過氣音樂家克萊蒙馬修來到了池塘畔底輔育院,成爲一名代課老師。

池塘畔底輔育院是一所問題男子寄宿學校,問題兒童孤僻,偏激,叛逆;冷酷的校長把學校比作監牢,只想升遷,自己是失敗者,卻把孩子們當做失敗的根源;麻木的老師整天都處在緊張之中,防範着學生們,奉行着犯錯處罰的原則,禁閉、體罰司空見慣,悲劇不斷上演。學校裏整天死氣沉沉,能打破這沉寂的,只有從校長室裏傳來的慘叫聲。

第一節課,對於孩子們的捉弄,他沒有向校長打小報告,而是選擇了掩飾;莫翰奇在黑板上畫他的禿頭畫像,他沒有發火,卻在黑板上畫了莫翰奇的側臉,還加了小丑的紅鼻頭最不同的是,當麥神父被學生的惡作劇傷了眼睛,馬修查明瞭事實,卻請求校長不予處罰,他讓犯錯的蓋赫克去照顧受傷的神父。面對學校裏唯一溫和的麥神父,蓋赫克悔恨地說不出話來。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馬修在學校裏所扮演的,就是父親。

感受着午夜的激情,希望的波動,生命的熱力,感受着路途的榮耀。

在午夜,電燈下譜曲的身影,白天陽光裏孩子們歡樂的歌聲,莫翰奇的聲音是上天賦予的奇蹟。孩子們真的成了一個集體,高音部、低音部,五音不全的郭和頌是樂譜架,年齡過小的貝比諾擔任團長助理一個也不能少。孩子們在變,就像馬修所說:從孩子們的眼神裏,我忽然領略出了很多東西,有着驕傲,被寬恕的喜悅和一種新的東西,人們對他們的肯定。

冬天稍縱即逝的風,總算遠離你的氣息,也遠離了高山,在風中盤旋展開雙翼,在灰暗晨曦破曉時分,尋找奔向彩虹的道路,發現生命裏的春天和浩瀚海洋的寧靜。

馬修被開除時說:不是你趕我走,是我辭職了。

被禁止去看馬修的孩子們,把自己反鎖在教室裏,唱着歌,爲馬修灑下紙飛機。當馬修孤零零地走在院裏,看着紙飛機載着祝福漫天飛下,是一種怎樣的喜悅。

貝比諾每個星期六的等待是值得的,因爲他和馬修一起離開的時候,就是星期六。

馬修和孩子們,在春天裏相遇,在春天裏分離,他們的故事,瀰漫在春天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4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我深有感觸。故事講的是一位音樂家在一所充滿了仇恨、叛逆與暴力的學校裏,教孩子們學習音樂,淨化學生們心靈的故事。

起初觀看電影的同學們都在笑,但到最後大家竟然都哭了。他是一位多麼優秀、多麼仁慈的教師啊!他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孩子們,他是一位音樂家,更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當學生們調皮搗蛋,惡搞老師的禿頂形象時,他用漫畫自畫像諷刺了那位同學;當學生們犯錯誤的時候,他懂得原諒,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我們自己在遇到他人詆譭時,多半會狠狠回擊,而缺少寬廣的胸懷,我們要向這位老師學習。

我不僅認爲主人公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更認爲他是一個負責人的老師,是一個真心想讓同學們變好的人。他反對校長的暴力教學,用音樂淨化他們的心靈,堅信學生們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故事結尾處校長遷怒於他,並辭退了他,同學們用紙飛機的形式將愛和感激傳遞給了他,看到此時的我感到一股暖流直擊我的心房,我被這濃濃的師生情感動了,默默流下了眼淚。

通過觀賞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心,經過契而不捨的努力,就沒有無法戰勝的難關。在入學教育的訓練中,不能怕苦喊累。我決定,從今以後學習他的精神,擁有一顆強大的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5

法國向來善拍文藝片且都很成功,總能以細碎的情節、脈脈的溫情來打動觀賞者,使人的心靈得到淨化。

放牛班的春天在大學時便看過了,當時是學生,僅從文藝片欣賞角度去看電影的劇本結構、導演要表達的主題以及演員的演技。而今作爲一位職教的老師,今年寒假又找出次片又看了一遍,環境發生了變化,感受也大不相同。

整部電影始終籠罩着一種佛家大慈悲的情感。大乘佛教以度人爲己任,佛相信萬物平等,萬物皆能拯救,造了業罪,通過真心悔過佛也會給他們一次救贖的機會。

我們從事職教應持此胸懷,給我們學生脈脈溫情,找到一座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感化他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6

這是一部有關音樂的劇情電影。主要講呢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故事一波三折,動人的情節扣人心絃。在這部電影裏,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收到許許多多的啓發,受益匪淺。

剛剛開始,新轉來的老師克萊蒙馬修對那一幫問題學生措手不及。在他向他第一堂課走去時,眼睛裏十分迷茫,手悄悄地緊握,彷彿在暗下決心“我一定會把你們拯救出來的。”從他着一些小小的舉動中,觀衆只要略加思索,就能推測出馬修老師他的那一顆善良的心。這一點使他和院長全然不同。馬修喜愛生活,相信別人。他剛上任不久,就找出了傷害麥神父的小搗蛋。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和藹,因爲他善解人意,因爲他善良。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讓我們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這一舉動中他博得了那些少年的信任。在他的眼裏,同學是可愛的,有着自己的小想法。他的這些想法,和他溫和的作風,把這所學院慢慢的改變了。在他建立了合唱隊的期間,院長變得充滿童趣,有問題的同學變得越來越少,整個學院喜氣洋洋,處處洋溢着歡笑。

放牛班因爲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國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馬修式的人物,我們也將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7

由於教育學德育課老師的推薦,我抽空看了部名爲《放牛班的春天》的經典電影。在此之前,也曾聽聞過關於這部電影的聲譽,它轟動一時,同時也是部獲獎作品(Goya Awards)。

故事梗概大概是這樣的: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到了一間外號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學監。學校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然而,事情並不順利,馬修發現學生莫安琦擁有非同一般的音樂天賦,但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他,性格異常敏感孤僻,怎樣釋放莫安琦的音樂才能,讓馬修頭痛不已;同時,他與莫安琦母親的感情也漸漸微妙起來。最終在一場大火之後,馬修也就此被校長辭退,莫安琦也隨之與母親遷居到了其他城市,進一步在音樂之路上發展,直至成功。

片中的一大主角馬修,這樣一個身材微胖的老師,帶着禿頂的腦袋,不溫不火的性格,你很難和其他的職業聯繫起來,正如影片中所說的:“或許你天生就應該是個老師。”他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惡狠狠地發過火,畢竟那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也不帶着什麼微笑,可他確實做到了其他老師,甚至是校長都不能的事。這或許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面對一班瘋狂的孩子,從一開始,馬修就沒有像其他老師告誡他那樣對他們報以戒心,或者是行動就反應。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做着他自己應該做的事,而這已經足夠。每天能夠和這樣的老師唱那麼悠揚的歌,我想在那麼無聊的環境中總算是一種享受和一種奢侈的消遣了。

片中的另一大主角,擁有“天使般臉龐”的男孩莫安琦,在馬修老師循序漸進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向着他音樂之路前行。在學習的過程中,由於他幼小的心靈深處潛藏着不爲人知祕密,“沒有父親”成爲了他與其他人甚至是老師之間的隔閡。這同時也成爲了馬修老師打開莫安琦的唯一之路,馬修讓他擔任獨唱,但又在一段時間內冷落他,讓他知道要謙以待人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則。對與馬修的教育方式,莫安琦起初是非常不能理解和順從的,這都是他年輕時的叛逆所造成的。不過,馬修的教導畢竟沒有白費,在一次次的困難面前,他幫着莫安琦度過了心理上的難關,將他培養成一位優秀的音樂指揮家。

我們從片中還可以看到很多孩子都在馬修的教導下一個個地走出心理陰影,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精神上,都獲得了自由,並展開翅膀任由翱翔。這在剛剛接管班級的馬修讓同學們寫下自己的理想就能看出,他們各個都很棒,但是缺少的就是教師的引導。一味地責罰學生完全不是作爲一名德育教師所能利用的手段,循循善誘纔是我們這些準教師們所應該學習和掌握的。

我們從片中學到了很多教育手段,深受啓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8

音樂是憂傷且壓抑的,天空灰暗的像哭過。喧囂,被那道緊閉的門擋在了池塘畔底輔育院外。馬修第一次以代課老師的身份踏進了那門裏的世界。故事就這樣拉開序幕····

殘酷不近人情的院長,毫無溫度·不苟言笑的管教,幾近冷酷的校規————犯錯,處罰。這一切對於馬修來說都來的太不可思議,他難以想象池塘畔底輔育院的孩子們每天所遭遇的如同看管犯人般的待遇。可憐的孩子們,唯有用更加惡劣的方式來宣泄他們的不滿和抗議。

當馬修讓孩子們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和年齡以及將來想要做的職業的時候,他發現這些平時無所不作的頑劣的孩子們在面對夢想時是如此的認真和坦誠。沒有像其他的管教那樣對待孩子,他深信孩子們的內心的善良和那種強烈的渴望得到關愛的心。他用心的去了解每一個孩子心中真是的世界,他試圖用音樂去淨化每個受傷的心靈,用音樂給孩子們希望和溫暖,用音樂讓孩子們重拾童真的快樂。在組建合唱團的時候,孩子們是快樂的,馬修也是快樂的。曾經以爲永遠不會再作曲的馬修,重新愛上的作曲。愛上了爲這些孩子們的快樂和悲傷寫下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樂章,每一首曲子。不得不提,莫翰奇這個被稱作擁有着“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的男孩子。他如此的倔強,偷偷的避開大家的視線,一個人在教室裏面練習唱歌。馬修沒有忘記這個被罰禁閉孩子,並且震驚的發現了莫翰奇擁有着被上帝眷顧的天籟般的嗓音。在莫翰奇的母親面前給了他自尊,被潑了墨汁卻通過另一種方式讓他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在適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莫翰奇再次發現他深深的敬佩着這位代課老師以及自己對音樂狂熱的鐘情。

“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向往後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午後的陽光,暖暖的撫摸着輔育院的孩子。音符在空中跳躍,這個“池塘畔底輔育院”慢慢的變化着····

故事我只想回憶到這裏,因爲我不想再去破壞這美······

此時,敲擊着鍵盤,彷彿看到一個個跳躍在眼前的音符,伸手可及。腦海裏縈繞着那些聖潔的,讓人陶醉的旋律。那些動聽的聲音,來自我們池塘畔底的孩子的心聲。歌唱,使他們如同墜落人間的天使,那樣美好那樣虔誠讓所有人爲之心馳神往。歌聲中,我聽到一名熱愛音樂也真心的熱愛這些歌唱的孩子的老師的期盼和驕傲。馬修的教師的形象變得神聖,變得巨人般高大。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馬修老師,正精心的雕琢着每個孩子的夢想和靈魂。

還有什麼呢?再多聽一些吧!還有就是那羣隱藏在冥頑不靈的外表下的孩子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如此的需要有人能夠關心,需要人們的理解和幫助。這些孩子,不是生性如此。他們和所有的孩子們一般,也需要那些來自他人的稱讚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犯錯,處罰”。“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對於孩子,要用對方式去引導他們,讓他們找尋自己的那片春天。

馬修,一位在音樂上曾經受過深深的挫折的普通代課老師。他是如此的善良,他向池塘畔底的孩子伸出了雙手,用音樂敲開他們的心門。影片結束後,我理解了片名的含義。“放牛班的春天”——————池塘畔底輔育院的那些叛逆,任性的孩子們,用音樂敲開他們的“春天”之門。夢想迎面撲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19

“行動!反應!”在池塘之底無論是孩子還是老師都已經對這兩個詞建立了聯結,這兩個詞語似乎是真理般的被秉行,只要有行動就必定會有懲罰,而且是非常嚴厲非常殘酷的,至少對這些未成年且有“問題”的孩子們來說。

影片中最可怕的懲罰莫過於關禁閉在層層枷鎖的暗室,對於長期寄宿在學校的孩子來說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而這個懲罰完全加劇了孩子對於安全感的需要,另外生活條件的簡陋,學校各種規章制度以及體罰的壓制等等這些錯誤的方法使得輔育院的孩子們與正常孩子的思維成長越來越遠,並且讓他們越來越難相信別人,就像莫高奇那樣將自己僞裝起來,直到最後才讓馬修老師從他的眼中看到了他真實情感的些許表露,有感激又得到寬恕後的快樂。看這部電影使我不得不想到人格因素對學習的影響,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概念的形成了。自我概念就是個人主體自我對客體自我的看法。

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個體身體、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認識。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往往表現在行爲上。我認爲影片中的孩子們自我概念顯然出現了一些偏差。被送往輔育院這個地方似乎已經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是很差的,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基本上都是消極的負面的,這種心態即自卑。這種自卑的心態在校長通過各種懲罰導致的強化作用下猶如受到雨露滋潤的小草,瘋狂的成長。當長勢勢不可擋時孩子們就開始有些“破罐子破摔”了,他們不努力學習,惡作劇,偷東西。馬修老師的出現讓這裏以及這裏的孩子發生了改變。他所作的一切並沒有強化孩子們不好的行爲,而是用歌唱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自信,用自己的懲罰方式“包庇”做錯事的孩子從而與他們建立信任保護他們的自尊。當孩子們慢慢發現原來自己也有優秀的部分,原來學校裏還有相信他們真正愛護他們的老師時,他們的自我認識發生了改變,對自己的評價也會得到提高,這樣才使得孩子們逐漸走向正軌,他們自我概念改變會影響到學習成績以及對這個社會的以至於整個世界的認識。我想,他們最後一定會稱爲夢想中的牛仔、消防員、熱氣球駕駛員、馴虎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0

上大學後一共看了三次《放牛班的春天》,第一次是公選課西方音樂史鑑賞,老師爲了讓我們體會音樂對人的心靈的影響讓我們觀看並寫了觀後感。第二次是化學教學論課堂上老師爲了讓我們學會如何很好成爲一名師者,以放牛班的春天爲例子進行了播放講解。第三次就是上節課,每次觀看雖然內容相關,但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回味卻有不同的體會心得,不愧是經典之作。

從音樂的影響角度來看,沉悶的生活需要輕鬆的調劑,麻木的內心向望溫情的潤澤,而最好的辦法,也許不外是聽一首好歌。

紙上原本不動的音符,經過馬修老師的指點,慢慢地開啓了“放牛孩子”們心中原本善良的內心。在他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有着如詩般的純潔天真,他包容他們的錯失,鼓勵他們勇敢地證明自己,把他們分成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等角色,並以此爲基礎組織起了一隻合唱團。原本調皮的皮埃爾就是此時被髮掘出來,逐漸展現了自己的音樂天才,並以此爲奮鬥,最終成了世界知名的音樂家。

音樂的確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嚴肅緊張的數學老師慢慢地有了笑容,甚至可以改變暴躁的校長,使他在合唱團的歌聲中童趣大發的玩起紙飛機;音樂也可以讓人爲之傾注一生,馬修老師被辭退後,沒有追求名利,一直與音樂爲伴,平靜的度過了後半生。

貫穿整個影片的,都是孩子們稚嫩清澈的歌聲。一曲曲聽下來,使人心生愉悅,似身臨如畫美景,藍天白雲之中。藝術之所以成其爲藝術,是因爲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美好。

對於“放牛班”的孩子來說,音樂之所以美好,是因爲他們在之中找到了做人的尊嚴,感悟到了希望和尊嚴,再沒有調皮搗蛋,再沒有惡作劇。陽光般明媚的音符,輕柔地盪滌着他們正在成長的小小心靈,也改變了他們對世界、他人和自己的看法,他們開始感受到愛和付出的偉大力量,也從此有了一個嶄新的人生。

讓觀衆醉心的,除了老師和學生這樣人皆有之的情結,相當多的人更愛片中的音樂,音樂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之一。

從教師行業的角度來看,看管學校的孩子們,在他們的家人和那裏的老師、院長看來,幾乎都是無可救藥,犯了錯就必須懲罰的孩子,“調皮搗蛋”“無可救藥”似乎是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就是這樣一羣在我們這些觀衆看來都令人頭疼不已,甚至感到恐怖的孩子,在音樂老師馬修的教育下,變得溫順乖巧、充滿活力和討人疼愛,馬修的堅持、執着和付出是值得的,馬修對孩子們善良天性的信念是令人敬佩的,馬修的教育是成功的,同時也是令人感動的。從馬修老師身上,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應該受到很多啓發。

馬修老師堅信學生的本性是善良的並且一定可以被感化。這點是他堅持用行動和語言感化學生,進行持之以恆教學的原動力。影片中,體育老師、因不堪忍受學生暴力行爲而離開的那位老師,和校長都認爲學生無可救藥,認爲他們邪惡,撒謊成性,行爲怪異,必須用非常嚴厲的方式才能管得住他們,鎮得住他們,所以“犯錯,處罰”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和尚方寶劍。也正是因爲他們不相信學生天性善良,所以他們不願意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不願意相信學生的話,拒學生於千里之外,“處罰”是他們的利器,學生當然就和他們對立,矛盾於是越來越激化,“處罰”也就越來越嚴厲,甚至是殘酷。但是新來的馬修老師卻是一個願意相信學生的人,他總是對學生說“邪惡並不是你的本性”,“你爲什麼要做不符合你天性的事?”,這些話深刻表明了他對學生善良本性的信任,因此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即使是後來進班的“魔王”蒙丹也是如此。在他的堅持和努力下,學生們終於被感化,最終他們之間形成了信任,產生了感情,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馬修老師願意和學生真誠交往,願意相信學生。這點非常明顯地表現在他對惡作劇弄傷麥神父的學生蓋賀克的身上。蓋賀克惡作劇弄傷了麥神父的眼睛,而且傷得很嚴重,當馬修老師知道後,爲了避免其他學生繼續當替罪羊和蓋賀克被院長處罰,也爲了給蓋賀克一點教訓,他和蓋賀克私底下約定,他不告訴其他人是蓋賀克乾的,但是蓋賀克必須義務照顧麥神父直至他痊癒爲止,蓋賀克答應了他,並且忠實地履行了約定。通過這件事情,馬修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信任,學生認爲他不是來對付他們的,即使自己犯了錯,只要願意承認並改正、彌補,還是會得到老師的幫助和原諒的。這實際上體現了馬修老師對犯了錯的學生的關心和保護,當然,這都是建立在他對學生的信任的基礎上的,並且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十分有效,很容易得到學生的積極迴應,值得我們借鑑。

馬修老師善於發現學生的天賦,並給予積極的,持久的,和耐心的培養。本片的主要情節是馬修老師發現莫翰奇的音樂天賦並努力培養,作爲一名老師,“教書”和“育人”密不可分,同樣重要,馬修老師並不是一位只會哄學生,只會與學生建立感情的老師,當然這很重要,但同時他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音樂家,他具有教書的技能。教給學生知識,發掘並培養學生的天賦,是老師的基本工作,馬修老師發現莫翰奇擁有音樂天賦後,先是在合唱團裏鍛鍊他,後來向他媽媽提議把他送到里昂音樂學院深造,這些都對莫翰奇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育人是教書的靈魂,教書是育人的基礎,可以說,馬修老師把“教書”和“育人”這兩項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放牛班的春天》總體來說對我們師範生尤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學校裏難免會有不聽話、調皮搗蛋的類似放牛班的孩子們一樣的學生,同事或者領導也有可能不太配合、支持自己的工作或者方法不太對,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樣既教給學生知識,又培養好學生的健全人格,怎麼樣處理與同事、領導的關係,馬修老師爲我們作出了榜樣。總之,身正爲師學高爲範,相信學生天性善良,用愛去感化學生,用紮實的專業知識去吸引學生,我們就一定能夠成爲一名像馬修一樣受人尊敬喜愛的好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21

很久以前好友就推薦我看這部片子,由於種種原因卻一直沒有觀看,而今天,在選修課上碰巧放得就是這部影片。我很有耐心的把它看完了,覺得非常棒。裏面孩子們動聽的歌聲彷彿把我帶回了童年,回到了那無憂無慮的歲月。

堅固笨重的鐵門、高不可攀的圍牆、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建築,構成了影片中學校的外廓。這就是迎接失落的音樂家馬修老師的短暫的歸宿。而這所公讀學校所遵循的理念就是“犯事——受罰!”簡單,粗暴,無情的制度。

校長賴桑是一個自私貪婪、冷酷無情而又剛愎自用的人,對學生刻薄、嚴厲又不理解。而馬修老師則是一個善於理解孩子的學監,因爲他對孩子充滿愛的關懷和溫情的照顧。

記得在馬修老師的第一節課上,學生嘲笑他的外形,搶走他的公文包並且肆意吵鬧,馬修老師是生氣的。但是面對賴桑校長的質問時,馬修老師沒有選擇將高賓送給校長去處罰,而是幫高賓隱瞞了事實。其實這對馬修老師來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過是一念之間,舉手之勞,而對於高賓,他免去了一頓責罰,受到了心靈深處的震撼,這種精神的影響是遠遠高過於賴桑的肉體懲罰的。正式因爲馬修老師有一顆理解孩子的心,才讓他有所此舉,震動我心。

高賓是個頑皮的孩子,他捉弄清潔工麥先生,使得麥先生傷勢很嚴重用。其實高賓的本質是不壞的,他只是覺得好玩而去搗亂,並不是真心想讓麥先生受傷住院。如果處理這件事情的是賴桑校長,那迎接高賓的一定是責備辱罵鞭撻等各種刻薄的手段,只是肉體的懲罰沒有心靈的溝通,因爲賴桑校長一向以權威處理問題,以鞭笞懲罰學生。幸運的是,馬修老師又一次以包容理解的心幫助高賓改過自新,讓高賓懂得自己做的錯事要有勇氣承擔責任。高賓做到了,每天放學後照顧麥先生,當他看到麥先生轉到醫院進行治療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擔心麥先生的安慰和期望他快點康復。是馬修先生,以一種博愛的胸懷,帶給高賓一場心靈的洗滌。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當今教育,當學生做錯事情以後,老師所採取的措施是一味的懲罰還是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知道自己的行爲是不合適的,應該進行怎樣的改正。顯而易見,後者的方法是更能起到作用的,而一旦將其擺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遺憾的發現很多老師選擇的方式是簡單的懲罰手段,而沒有從孩子的角度,以一顆理解的心去幫助孩子從根源認識到錯誤的性質以爲改正的方法。

馬修老師是一位失落的音樂家,曾經很熱愛音樂也發誓不再碰觸音樂,而正是這羣看似行爲乖戾,語言粗俗,但是內心深處其實更加脆弱柔軟的學生們,讓馬修老師選擇了用音樂感化他們,用旋律代替紀律。用真心去溫暖這些孤獨寂寞的心靈,以父親的姿態真正的理解關心學生的心。

說起合唱班,我們不會忘記那個被前任教師評價爲“天使的臉蛋,魔鬼的心腸”的皮埃爾,他擁有美妙絕倫的歌聲,受到馬修老師的器重和栽培,同樣他也有一顆頑皮的心,他在黑板上畫馬修老師的漫畫像,因爲過度的戀母情結在馬修老師的頭上撒墨水?這樣的行爲如果是賴桑校長以“犯事——受罰!”的態度來處理的話,那皮埃爾少不了被禁閉三天,做那個反面教材,對其他學生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而馬修老師卻選擇了寬容的力量,他因勢利導地還皮埃爾一個肖像素描,漫畫而滑稽的讓皮埃爾意識到自己的行爲。面對突如其來的一頭墨水,馬修老師又選擇了寬容,並且幫着皮埃爾向他的媽媽解釋,在合唱班的演出上,在適當的時刻寬容的給了皮埃爾展示歌喉的機會,我們不會忘記從皮埃爾那雙深藍色的瞳孔中所散發出的那種被原諒的感激和被寬容的欣喜以及那被關注的激動。正如馬修老師在日記中所述:“他自己感覺不到,可我卻確信無疑,他的嗓子是個奇蹟,預示着一種異乎尋常的音色。”皮埃爾異乎尋常的音樂天分,在馬修老師的精心保護和培育下,常常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將美夢化爲奇蹟。“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的,馬修老師是那樣的理解和關愛每一個學生,他的教育是融入愛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當學校沒有熱水洗澡的時候,賴桑校長冷酷的選擇了任其發展,冷水有利於孩子健康。而有愛心、會移情的體育沙巴老師用行動支持了馬修老師,一起爲學生提供了生活上的幫助與照料。這是對校長和對“犯錯——受罰!”理念的暗暗反抗。

對孟丹的處罰,學校運用了絕對暴力,近期的後果是將孟丹送還原校,遠期的後果就是導致了最後的火災。充分證明治標不治本的暴力手段是教育所不能採用的。幸虧馬修老師和沙巴老師從內心堅持關愛孩子,理解孩子想親近自然的心理,帶着學生郊遊,才避免了一大災難。當孩子們唱着歌兒走在歸來的小路上時,我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對馬修老師這高尚的職業情操和理解學生的濃濃深情的敬佩。

馬修老師用歌聲感化學生,用旋律代替紀律,他也收穫了果實。校園裏一切都在改變,散發着朝氣與正義。當皮埃爾墨水投向馬修時,學生們羣起而攻之;古板的賴桑校長拋開砸到頭上的足球,開心的加入了足球隊,甚至爬上辦公桌,放飛紙鴿,放飛童真;刻板的朗古盧瓦數學老師竟然作爲風琴伴奏者加入了合唱班,使得合唱班的音樂更加和諧和多彩;皮埃爾的母親感受到馬修老師對於孩子欣賞的力量,感受到未來生活的希望,從此生命也發生了完全的轉向;皮比諾最後在一個星期六跟着馬修老師離開了學校,結束了遙遙無期的無望的等待,開始了新的生活??

我們悲傷的看到馬修老師的結局是不公平的被解僱,默默地離開學校。但是當他看到從高牆裏飛出的一架架紙飛機的時候,他的心是充實的,他必定會覺得自己曾在這裏奮鬥過,曾給孩子們帶來過很多希望和快樂,他曾在這裏展現了他比學監更重要的價值。而他,馬修老師,也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教育思考,作爲一個老師,傳道授業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一顆理解學生的心,用真誠的愛化作養分無私的爲學生提供滋養。